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

常浩南對於安70這個型號的感情,總體上還是比較複雜的。

毫無疑問,運8平臺,就算經過了他和樑紹修的魔改,底子終究也還是太差,整不出什麼花來。

把飛行安全問題解決一下,基本也就到頂了。

航程,尤其是重載情況下的航程實在是救不回來。

不要說安10這樣一個客貨兩用機爲基礎發展出來的運8,哪怕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裡面一直作爲戰術運輸機標杆的C130,在進入21世紀以後也會迅速落伍。

雖然捏着鼻子也能用,但終究滿足不了未來軍隊對於戰術運輸機的性能追求——

哪怕再怎麼有錢的國家,過日子也總要精打細算的。

實際上,伊爾76對於起降條件的需求,就已經和自己的前輩安12,也就是運8的原型差不多了。

而C17,儘管最大起飛重量和運載能力相比伊爾76要強得多,但也依然保持了相當強的場地適應性,完全可以在等級較高的非鋪裝跑道上起降,只是在這種情況下載重能力會受到影響。

甚至蘇軍也確實認真考慮過完全放棄原教旨主義的戰術運輸機,直接用伊爾76與更高一檔的安22進行高低搭配的瘋狂思路。

不過哪怕是冷戰巔峰期的美蘇,也終究扛不住讓戰略運輸機打雜帶來的高昂成本和壽命浪費,最後也還是老老實實繼續用着安12和C130。

另一方面,以一個重生者馬後炮的眼光來看,未來這種百噸多點體量的“跨界戰術運輸機”,實際上對於不同的用戶可以有不同的定位。

對於體量龐大的國家來說,可以作爲檔次較低的戰術飛機,而對於一些體量較小的二線國家,則可以作爲主力,與檔次更低的雙發輕型運輸機進行搭配。

歐洲人目前正在扯皮的A400M,未來就是這樣的定位。

不過話又說回來,同樣以一個重生者馬後炮的眼光來看,受制於二毛那邊左右橫跳的政策背景,馬達西奇還有安東諾夫都不是什麼良好的合作伙伴。

尤其對於大型飛機這種研發週期勢必要以年爲計數的長週期項目來說,中間非技術層面的不穩定因素實在太多了。

花出去的錢還是小事,要是因此而耽誤了項目研發進度,那問題可就大了。

就在常浩南糾結着的同時,會場內正在交鋒的雙方也陷入了對峙之中。

總體來說,反對,或者至少不支持開展這次合作的一方略微佔據上風,但也無法徹底壓倒對面。

他們的顧慮主要還是投資太大而且週期太長,並且剛剛改完的運8也不是不能用,眼下新時期的軍事裝備體系建設如火如荼,三個軍種一個獨立兵種的下一代主戰裝備都還沒着落,肯定還是先可着作戰裝備優先搞。

而支持者的理由也很充分,雖然我國航空工業最近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在百噸以上的領域還完全是空白,眼下各個廠所的研發力量都已經處在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短時間內不可能有人手拿出來攻關這種項目。

運輸機確實不算主戰裝備,但考慮到解放軍有着非常明確的跨海作戰目標,龐大的國土和複雜的交通情況也決定了公路和鐵路無法充分應對所有情況,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機會擺在面前,沒道理放手。

不過,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支持者這邊的聲音終究還是要小一些。

因此,力主同意的周蓉又一次把視線投向了常浩南。反對一方也有些緊張地看着一直沒有出聲的他。

沉默不語許久之後,常浩南也終於趁着一個空當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對於安70這個項目,我覺得我們確實應該慎重一些……”

然後,整個會場都安靜了。

倒不是說他真能一錘定音,而是幾乎沒有人想到他竟然會站在反對的一邊。

畢竟從過去的經驗看,常浩南的表現一直屬於極其激進的技術派,尤其今年以來,他對於民用航空產業的佈局似乎更是加深了這種印象。

而且哪怕只是從利益角度考慮,航空工業系統出身的常浩南也沒道理放棄這樣一個大活。

一時間,所有人竟然都不知道現在該說點什麼。

不過,常浩南只是短暫地停頓了一瞬間,便繼續解釋道:

“我軍確實有大量的戰術空運需求,從技術和裝備體系角度出發,一種比運8更先進的戰術運輸機顯然是有價值的。”

“我對安70的顧慮主要有兩點,一個是聯盟解體之後,基輔方面並沒有維持一個穩定的局面,西方勢力的滲透非常嚴重,我很難相信雙方之間能維持長達幾年的深入技術合作。”

這個判斷放在90年代末,確實有點早。

“這,最近幾年沒感覺啊……”

旁邊果然有人嘀咕道。

常浩南心說再等個一兩年你就有感覺了,不過這種拿未來做參考的理由顯然沒辦法說出來,所以他也就直接跳到了剛剛說的第二點上:

“還有就是,我們近期的戰略運輸機主力是加長、加重之後的伊爾76MF,未來則可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200噸級別運輸機,而安70的起飛重量也有140噸,無論是對於我軍,還是對於未來的潛在國外客戶來說都有點太大了,一種起飛重量110噸、最大載重在30噸左右的型號會更加符合定位。”

“但就算是這樣,我們短時間內恐怕也沒有多餘的力量用來攻關新型號,而且浩南同志你畢竟分身乏術,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爲吧?”

周蓉還是想要掙扎一下。

“周司長不要着急,我也沒說什麼都不做”

常浩南當然也不是要完全站在另外一邊的立場上:

“對於二毛,我們還是應該以獲取聯盟解體時留下來的遺產爲主,這樣週期更短,也不用擔心合作進行到一半對方突然變卦或者出現什麼其他問題。”

“蘇聯遺產……”

坐在對面的另外一個人一愣:

“安70雖然從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發,但主要還是在聯盟解體之後才完成的,其實算不上什麼遺產吧……”

“我說的不是安70,”

常浩南擺擺手,同時來了個戰術後仰:

“老大哥留下來最寶貴的遺產,其實是那些散落在各國的技術人員,我們完全可以想辦法把這些人給挖過來!”

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第2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847章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第487章 欲擒故縱第1293章 太空漁船計劃的深遠影響第1263章 不小心和SpaceX對上了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973章 邀請他來開會!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43章 新改型第210章 來自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求援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1013章 五倍不夠!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972章 生產定型鑑定,以及未來的打算第1194章 最好能聯繫一下常院士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產進軍!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687章 歐元,崩了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704章 意外收穫322.第322章 俄國人也羨慕我們(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55)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1229章 帶彈起飛!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1262章 空客與華夏的秘密交易?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97章 柳暗花明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654章 組織上已經給你準備好了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072章 奇怪的風扇設計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1056章 達索的小心思第12章 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48章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465章 友誼計劃!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058章 嚐到甜頭的羅爾斯羅伊斯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數據鏈天線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