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軒然大波

徐平的來書在朝中傳開,主張議和的官員便就偃旗息鼓了。關鍵的不是秦亡周這個例子,而是党項祖孫三代叛服不常。事實已經證明,他們的求和只是暫時蟄伏,是被壓服而不是順服,在西北求一時的安定只會迎來更大的動亂。

趙繼遷叛,德明休養生息幾十年後元昊再叛,党項已經沒有了議和的信用。天都山一戰之後,党項精銳盡喪,元昊又失去了議和的本錢。既沒有信用,又沒有本錢,這種生意怎麼可能做得下去?党項的求和,根本就不是現在的大宋能夠接受的。

這兩年徐平遠在西北,基本不摻和朝廷事務,在很多官員的眼裡,他還是那個主政三司,一衆宰執老臣之下少壯派官員的領頭人物。這個時候才驀然發現,在朝廷裡徐平已經跳出了原來的身份,躋身於整個國家最頂層的決策者中了。

李迪和呂夷簡一直對戰與和不表明態度,與其說是在等朝中官員爭議的結果,不如說是在等西北徐平的表態。不管是戰是和,還是要看徐平是駐足於天都山之下,還是揮師北上,直取興靈兩州。李迪和呂夷簡如果贊同了和,結果徐平大軍北進,只用幾天功夫就把元昊趕得更遠,和也和不起來。如果要戰,現在的情況,徐平不同意,這仗哪裡打得起來。

葛懷敏已經用自己的死證明了,三衙將領打仗靠不住。任福又用自己的死,說明了哪怕三衙將領打仗靠得住,也會被豬隊友坑死。現在的三衙諸將,放眼看去,再沒有一個能夠獨當一面。而隴右諸軍的將領,現在誰敢保證把徐平換掉,他們還能打?

邊帥本來就對蕃邦事務有很大程度上的決策權,對党項的戰與和,首先要問過徐平的意見。這本就是他的職權範圍,不要說李迪和呂夷簡,趙禎在徐平沒有表態前,都不會輕易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政治有政治的規則,官場有官場的通例,當你到了某個地位,你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別人是不敢大包大攬的。哪怕是皇帝,也要遵守這個規則,不然就會面臨手下無人可用的風險。而全用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又不符合趙禎的性子。歷史上宋朝官員常用祖宗之法來約束皇帝,而祖宗之法正是成形於趙禎當政的時候,他本來就是個主動遵守規則的人。作爲皇帝,他願意用有形無形的規則約束朝政。

如果在徐平的上書未到京城之前,趙禎冒然地做出戰或者和的決定,不管與徐平的想法一樣不一樣,都是對徐平先前作爲的不認同,對他能力的不認可。一得到消息,徐平可能就會上章請辭。李迪和呂夷簡更嚴重,與徐平意見相左,可能就遇到一個是自己辭職還是撤掉徐平的問題。這個時候,趙禎的選擇顯而易見。

大宋的政治規則就是這樣,其他人可盡情地提自己的意見,但在那幾個決策者的小圈子裡,話卻不能夠亂說。皇帝和宰相在徐平表態之後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越俎代庖。

徐平給樞密院的那一句話是在得到王沿的移文後,隨手寫了一句用快馬送來,不是他完整的意見。這一句話定下了基調,但具體的談判,還是要詳細的內容。皇宰和宰相、樞密要徐平對前線軍力、戰事、未來結果的詳盡分析,有了這些,才能面見契丹使節。

李迪讓富弼把劉六符拖在大名府以北,呂夷簡則用快馬把元昊、契丹的動向,以及朝中官員的爭論發往鎮戎軍,讓徐平儘快以隴右都護府的名義上奏章。而且要用快馬讓沿途馬鋪送往京城,作爲最優先的公文,不要遷延時日。馬遞一晝夜五百里,鎮戎軍到京城兩千裡多一點,呂夷簡給徐平的時間是十日爲限。

這十天的時間,再沒有官員敢主張議和,要戰到底,徹底消滅党項的言論佔了絕對的上風。蔡襄率先喊出了敢言和者皆可殺,一衆中下層官員唱和,讓晏殊非常被動。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好上章請辭。倒是趙禎溫言挽留,還是讓他做副相。

最後這場爭論不再侷限於對党項的戰與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的一衆官員,翻起了舊賬,發展成爲對邊疆地區郡縣還是羈縻的大爭論。最後幾乎滿朝文武參與,頗有貞觀四年大唐上下討論要不要讓匈奴內遷的場面。

在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接受了北方番胡衆族上一起上的“天可汗”,同意歸順的番胡各族內遷,從軍爲大唐藩籬。反對匈奴內遷的魏徵最終落敗,他當年的那句“匈奴人面獸心,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最後一語成讖。安史之亂雖然在數十年後,但發端實在貞觀四年,那場爭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而魏徵的這句話,用在現在的党項身上特別合適,不知被多少官員上章引用。現在不只是党項的問題,其他大宋轄下的羈縻地方,都面臨着要被郡縣其地。徐平在嶺南、秦鳳路的括土爲丁、並帳爲村、郡縣其地、移風易俗的做法被整理出來,並被豐富深化。

徐平這樣做了,那些地方現在都發展良好。以前認爲漢人卑弱,從軍打仗不如番胡或者邊疆跟胡人接觸得多的軍人能打。徐平從川蜀招兵,組成隴右軍,天都山一戰已經證明這是最能打的軍隊。這一切都已經說明,邊疆政策不再需要對番胡退讓。凡大宋疆土都可如內地一般,設州縣,派流官,行教化,越是退讓對未來的危害越大。

爭論甚至發展到對禁軍的改制當中,現在的軍制被廣泛質疑。延自晚唐五代,禁軍特別是三衙禁軍,本來就保留了大量胡風,在認爲這樣能夠加強軍隊戰鬥力的文化下,禁軍被與整個社會有意地隔離開來。世兵世將,既與社會重文輕武的風氣有關,也有這種有意的隔離有關。一般的人,很難融入軍隊的文化當中,軍人同樣也不容易融入社會。

徐平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最後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這場風波還在不斷擴散,只怕沒有幾年的時間平息不下來。這次朝廷的大爭論,影響的不只是大宋,各邊疆小國都被波及。他們未來的命運,都會被這次爭論的結果所決定,大宋正在從唐朝的影響中走出來。

這個時候,代表契丹來撮合宋與黨項議和的劉六符就非常不合時宜了。宋朝對他的態度,正在從最初的禮貌周全、客客氣氣向態度冷淡、置之不理轉變。

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4章 移民第73章 點將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章 公路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67章 決心已定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40章 炸山第78章 彈劾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56章 銅版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4章 炒花生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52章 驚夢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40章 出人意料第9章 白沙鎮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7章 第一權臣第78章 提攜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67章 選擇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4章 邕州城外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92章 鑿齒蠻第60章 慶功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72章 夜襲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72章 換將第145章 三不朽第10章 除害第49章 舊部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45章 三不朽第49章 舊部第5章 和尚契嵩第120章 破陣子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3章 護衛鐵騎第59章 合謀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45章 孟州李迪第65章 名將說一下最近情況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4章 同年歡宴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83章 炸城門第30章 殿試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34章 磨鍊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