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官場浮沉

bookmark

莊子東邊的大柳樹邊,幾張案几擺在陽光下的草地上,徐平一衆人席地而坐。

案几上擺滿了莊裡自制的菜餚,雖然不夠精緻,但勝在原料新鮮,花樣繁多,別有一番粗獷的風味。

徐昌帶着幾個莊客在一邊給幾人斟酒上菜,享受着秋日午後的時光。

幾人中石延年的年紀最大,但與幾人相比差了個進士出身,官職也低,一幫同年還是推王素做了上位。王素與趙諴年齡相同,名相之後,也當得起這個位子。

菜上得差不多,王素端起酒杯道:“自數年前一別,難得我們幾位又能聚在一起。可惜王伯庸和趙叔平兩位公事纏身,無暇前來,卻是可惜了。”

韓琦道:“左右是在京城裡,日後自然有機會。”

王堯臣和趙概兩人任着館閣職事,偶爾其他署司缺人會出來短暫任職,正職還是在館閣那裡。經常在皇上身邊轉悠的人可沒那麼好請假,尤其是以同年聚會的名義,幾任皇帝都嚴防臣僚結黨,用這種藉口請事假那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幾個人一起點頭稱是。有了徐平這麼個碰頭的地方,日後有大把的機會聚在一起,倒不用在意一次兩次。

喝了杯中酒,王素“咦”了一聲,咂咂嘴脣,舉着杯子問徐平:“雲行,我在你莊裡三天,怎麼今天才喝到如此好酒?濃而不烈,喝過口有餘香,與前幾日的大不同。說句心裡話,你莊裡制的白酒我在許州就喝過,酒味雖濃,但過於猛烈,不合於君子之道。今天這酒卻不同,酒味既濃,入口又柔,實爲上上之選!”

徐平見其他幾個人一起看着自己,只有石延年泰然自若,不放在心上。他喝酒越烈越好,綿綿柔柔地像個小娘子,有什麼意思?

放下杯子,徐平對幾人拱手道:“是我的錯,怠慢諸位了。我莊裡釀酒,向來有一個規矩,三分裡有一分都要陳起來,其餘兩分發賣。這陳起來的酒,依着我早前定的,不得我的允許是不能飲用的。今天喝的酒,都是陳了六年以上,數種勾兌在一起,與平常外面賣的酒大大不同。說句自誇的話,除了我莊裡,天下再沒一個地方能喝到這酒!”

衆人嘖嘖稱奇,杯裡重又倒滿,都端着杯子看。

這個年代平常賣的酒,一是度數不高,再一個密封不好,容易酸敗,講究的都是喝新酒。徐家的酒如今在京城裡也有了名氣,講究的是越陳越貴,算是獨樹一幟。但徐平到這個世界纔多少年?再陳也陳不到哪裡去,成了商場上的一個噱頭。這幾位文人也圖新鮮喝過城裡發賣的徐家白酒,都因爲酒味沖鼻濃烈,並不喜歡。直到今天喝過了徐家藏起來的真正好酒,才知道是自己以前見識淺了。

其他人倒還罷了,王素是個講究的人,要的就是喝天下最好的酒,平常就連皇宮裡的貢酒都受他鄙夷。聽說徐平這裡有如此珍貴的好酒,心裡就打起了主意,怎麼也要弄幾大壇帶回去。天下的好物,自己不能盡情享用豈不辜負一生?

酒過三巡,幾個人自然而然地就聊到了政事上,尤其是關係到幾人升遷的事情。這種同年聚會,本來就不是單純地見見面聯絡感情,幾人正當年,自然更加關心官場動態。

韓琦首先開頭,問王素:“仲儀,你也已經在外面兩任,有沒有想調回京城?“

王素看看一邊只顧喝酒的石延年,正色道:“自然是想。不瞞諸位,孔諫議延魯已得詔旨回京,接任御史,薦我入御史臺。如無意外,今年當能回京城,與諸位把酒言歡。”

衆人聽了一起道賀,御史長官推薦屬下,如無意外大多都能成事。更況王素世家出身,人脈衆多,這升遷自然手到擒來。

徐平向王素道賀罷了,偷眼看了石延年一眼,暗暗嘆了口氣。

孔道輔回京接的是現任御史中丞範諷,範諷與石延年關係匪淺,王素有了機會升上去,石延年又要蹉跎了。這事情怨不了別人,只能怨範諷自己,有吏幹是有吏幹,但也過於鑽營了些。當官求人薦舉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官場常情,但範諷千不該萬不該求到個內侍身上去。當年範諷能調回京城,並屢屢升遷,靠的是搭上了內侍張懷德的線,在劉太后那裡說上話,一直做到御史中丞。

如今太后去了,張懷德被外放,範諷當年的黑賬就被翻了出來。現在的大形勢,就是用當年被劉太后貶過的人代替他提拔的人,範諷的政治前途相當不妙。

石延年算是有眼力的,前兩年範諷薦他升官他都拒絕了。但薦舉制就是這樣,舉主倒了自己必受牽連,不然怎麼警告舉主不要濫用手中的薦舉權力?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還罷了,偏偏前來接任御史中丞的是孔道輔。

孔道輔是聖人之後,孔子第四十四世孫,向來以道學自居,與齊州出生的範諷同是京東人,一起長於齊魯大地上。但這兩位老鄉從學問到作風,都是水火不容。

範諷是“東州逸黨”的領袖,追隨他的是京東地面的一些下層不得志文人,向來不拘小節,放蕩山林,好出狂言妄語。顏淵之後顏太初曾有東州逸黨詩,對這些沉淪下層的小人物極盡諷刺謾罵。孔道輔雖然沒有這位顏子之後這麼激烈,但他在知鄆州時與這些人多有接觸,也是從心底裡深惡痛絕。

加上這個背景,再加上石延年本人也是東州逸黨的旗幟之一,他的未來仕途就非常不樂觀了。東州逸黨本來就一些小人物因爲意氣相投,範諷一倒,也就會風流雲散。

石延年只是低頭喝酒,好像並沒有注意到王素話語裡的信息。範諷是範諷,自己是自己,各自有各自的路,何必像個女人一樣斤斤計較。

說着朝政,不知不覺就說到了不久之後的邕州獻俘。自天下一統,把一國的君臣一股腦抓回來,那是大宋再也沒有的事,幾個人也覺得興奮,一起向徐平道賀。

按慣例,這種大事當會羣臣加恩,主持戰事的徐平自然是第一個,到時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徐平極有可能從前行郎中裡蹦出來,跨到左右司郎中裡去。

說起來徐平在邕州六年也沒什麼升遷機會,升得快那是他政績好,還是按部就班。太后一去,便像坐了火箭一樣,再也勢不可擋。其實靠的還是在邕州的所作所爲,耀眼的政績擺在那裡,別人也說不出什麼。

太陽西斜,幾個人酒足飯飽,慢悠悠地晃回莊裡去。

徐平與石延年走在最後,拍了拍他的肩膀:“曼卿,天生我才必有用!”

石延年搖了搖頭,什麼也沒有說。

第124章 死城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6章 外戚第68章 冬日牡丹第96章 貴客盈門第4章 炒花生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3章 官聲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轉機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9章 白沙鎮第201章 陛辭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22章 清路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55章 左右虞侯第77章 訣別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295章 強兵策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49章 天津曉月第67章 猜測第114章 盛宴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98章 民思無邪第72章 夜襲第37章 三頭目第43章 重逢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73章 點將第19章 遊園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8章 種士衡第11章 德政第10章 生財之道第7章 我做好人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47章 破綻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04章 多賣酒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6章 煤球爐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02章 首告第30章 烈士暮年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2章 空調第33章 得失之間第9章 詠梅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95章 反攻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41章 中間派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70章 風波起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37章 逼迫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96章 補丁第34章 都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