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錢往哪裡去

bookmark

正在添酒的李覯道:“是啊,民間藏着的錢一旦短時間都花出來,那市面上的東西還不得貴上天去。而且,都漕又把房產、田地計入戶等,也不能夠買房地,那還有什麼貨物是能夠短時間花錢的?我看哪,大多數富人都是拿着錢沒地方花。而牛馬驢騾從下年起不計入戶等,以後鄉間不知有多少人要養這幾樣牲畜,現在的官牛官馬可就——”

徐平把盅裡的酒一口喝乾,笑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確實,把民間的錢逼出來,便就該給它們安排一個去處。這就跟決堤放水一個道理,突然扒了大堤,必然會導致洪水氾濫,生靈塗炭。若是提前挖好了渠道,把水引到築好的壩裡,便就無憂了。”

趙諴道:“雲行莫非已經想好了錢的去處?若是如此,現錢入戶等倒是無礙。”

“民間人戶手裡不能沒有錢,不讓人使用,錢也就不是錢了。但也在適度,以足夠日常使用爲準,不加限制便就成了無底洞,新鑄多少的錢都於事無補。所以,對於此事我這麼想的,你們參詳。一是按照戶等,可以有一個數額的現錢,作爲日常用的浮財,不計入戶等。再者,爲了防止錢突然流通,物價飛漲,要給它們安排兩個去處。一個是官辦的錢莊,現錢存入裡面,發給憑據,參考西川交子務故事。這些錢,是不計入戶等的,當然這是爲了方便人戶,也不再收各種費用。我聽說交子務那裡是一千錢收二十文,類比榷貨務等處收的實錢折頭,這個錢我們立的錢莊就不收了。但錢入了錢莊,也只是從藏在民間換成了藏在官府,不花出去還是無用。”

李參道:“不止是無用,看管銅錢,防止偷盜及錢的鏽蝕也是要本錢的,現錢在州縣之間搬運就更加需要本錢。以前千文收二十也是這個用意,現在不收這二十文,莫非要官府出錢補貼錢莊?說實話,都漕,這有些難。”

徐平自然知道讓官府補貼錢莊有些難,實際上除了一些不得不辦的公益事業,比如教育、道路、水渠之類,讓官方補貼任何事業都不容易。錢莊要想生存,就必須有自己的贏利渠道,歷史上明清時期主要是靠手續費、運輸費及比如刮銀末這些小把戲,徐平已經把這條路堵死,那就必須想出新的贏利手段來。

看了看幾人,徐平微微笑道:“大量現錢在手,豈有不生息取利的道理?”

聽了這話,王堯臣的心頭一跳,對徐平道:“雲行是說,讓錢莊放貸生利?這可是官府放貸,我話說在前面,這是個無底天坑,要麼賠得精光,要麼弄得民不聊生!”

李參道:“這不是跟青苗貸相差不多?前幾個月,都漕才說了青苗貸後患無窮,不適宜搞下去的,怎麼現在——”

徐平示意李覯把每個人的盅裡倒滿酒,領着喝了一杯,才道:“生息取利,未必就是官方放貸,尤其是不向民間放貸,否則會鬧出天大的麻煩,這我明白。”

“不放貸哪來的利息?不向民間放貸,那向誰放貸?再者說了,設錢莊的本意不是不讓現錢流到市面上去,放了貸,那還不是又流出去了。”

徐平道:“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既能夠從錢莊借貸,又能夠防止錢流入民間的去處。我是這樣打算的,妨官營各場務,讓民間也成立場務。爲防止跟現有的小作坊混淆,可以叫作公司,這公司可以由一人出資,也可以由數人持股,資產不入戶等,你們覺得如何?”

王堯臣問道:“爲何要叫公司?”

“子曰: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叫作公司,是表示它是專爲用錢謀利而設立的。這錢既是私人的,又不是私人的,官府從裡面抽稅算,私人從裡面按股取息。除此而外,這裡面的錢除非公司破產,不許隨便從裡面取錢出來。”(此處見備註)

王堯臣、李覯等人互視一眼,都一起搖了搖頭,還是不明白這公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公司、企業這些獨立的經濟法人,是與商品經濟相適應而出現的,是爲了使資本成爲商品經濟生產、交換、消費、擴大再生產這樣一條鏈條的主導者。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公司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另一種形勢的手工作坊而已。

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就完全不同了,資本只有從普通意義的上錢或者是資金中獨立出來,專門成爲商品經濟的環節,才能夠完成商品經濟交給自己的任務。公司便就適應了這個角色,使資本成爲社會的主宰。資金一旦進入了公司成爲了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資本,便不再是具體哪個人的錢,而只是商品經濟鏈條的啓動基石。從這個意義上,公司的資本有社會的意義,不僅僅是哪個人的財產,不允許隨便從商品經濟鏈條中脫離。一旦資金大規模地從商品經濟的鏈條中抽離出來,離開公司,開始買房買地,買奢侈品,進行各種資金屯積的行爲,毫無疑問,社會經濟就出現了大問題。

一旦把手中的資金投入到了公司,成爲了工商業的資本,資金的性質便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簡單地說,這些資本既是你的錢,也是社會的錢,具有雙重性質。這種雙重性質使資本不再由個人隨心所欲的使用,哪怕這個公司是你一個人所有。你所能夠隨便使用的那一部分金錢,只能是資本產生的利潤中公配出來的那一部分,資本必須按照商品經濟的規律來運行。權利與義務從來相輔相成,只有盡到了資本的社會責任,才能夠從商品經濟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使私人手中的資金成爲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從而具有了社會性質,不再由私人隨心所欲地掌控,這纔是公司應該具有的意義。官方越是強調資本的社會性,堅持限制資本所有者的個人權力,資本主義便就越加向國家傾斜,極端自然是資本由官方所有。而越是強調資本的個人所有者權力,並強調保障這種權力,官方便就成了資本所有者的傀儡。

但不管向哪個方向傾斜,社會總是由資本來掌控的,資本而不是資本家是世界的主宰。

資本的這兩重性與以前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財富迥然不同,完成了這個轉變,社會便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商品經濟的車輪將滾滾前行,碾碎一切障礙。這纔是資本主義取代封建社會的必然,資本主宰一切,而與讓某些人成爲資本家沒有任何關係。

(備註:這解釋是從百度百科抄來的,但孔子的話查不到出處,高度懷疑是後人假託的僞作。書裡爲了方便,取了這樣一句話,並不代表認同,讀者知悉。)

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24章 富貴田園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316章 大火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59章 掃雪第146章 泉布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章 桂州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88章 棄杖不殺第43章 賜姓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6章 難處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85章 閒適日子第49章 舊部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74章 請君入甕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98章 定策第12章 治術(三)第89章 搶佔要地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92章 餘波未了第57章 夜戰(上)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46章 泉布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57章 清場第10章 野味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32章 五等戶制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34章 磨鍊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15章 合夥第81章 試探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53章 秦二第7章 貴人相助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51章 綠影亭第42章 酒名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章 宰相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0章 小大人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98章 演練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33章 學習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39章 黃師宓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59章 民間亂相第239章 馬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