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

bookmark

韓岡抵達舊豐州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波瀾。

無論是從整合河東、麟府兩軍的角度,還是從儘早解決豐州之事的角度,他將帥府行轅移駐舊豐州都是必然的選擇。

不過現在也不能叫舊豐州了,天子降詔,朝廷移文,舊豐州改名勝州。這也是應有之義,要是此地復舊名,當初從府州劃分出來的今豐州就不好安排了。而勝州亦爲舊有,恢復此地古稱,放在哪裡都能說得過去。

午後時分,韓岡就在城頭上望風景。遠山近水全都被一層新雪所覆蓋,白茫茫的一片,其實也沒什麼景色好看。

但這是韓岡的習慣。每到一處新地,總要先上到城頭上看一看,瞭解一下城池周圍的地理,順便做些筆記,以待日後有用。

舊豐州,也即是勝州的城垣並不高峻,兩丈出頭而已,而且跟低矮的城頭相配合的,牆垣也單薄得很。站在城頭上,韓岡估算着需要下多少功夫便能攻破這座城池,結果很是讓人憂心——就是以西夏的攻城水平也不要太費神,不用說契丹人了。

重修勝州城,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不過韓岡現在手上錢糧有限,人力有限,時間更有限,而要應對的寨防工程量卻大得驚人。三人分量的食材,卻要做出十人份的飯菜,這就是擺在韓岡面前的難題。但不管怎麼說,舊豐州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依照龍圖之前的要求,勝州城的重修,折府州給出了上中下三策……”黃裳在韓岡身後說道。

“我方纔已經看過了。”韓岡道。

折克行的高中低三套方案。高方案是以頂級的邊防重鎮標準來修建,韓岡是不打算用的,“所謂的上策,錢糧耗用太多,民夫需要也多,如此修豐……勝州,其他城寨就不要修了,只能是算作未來的目標。折遵道【折克行字】也只是拿來湊數而已。能動用的錢糧和人力的預算也給出了,具體修造的方略,只能在中下兩策之中擇優取捨。”

“龍圖覺得何策爲佳?”黃裳問道。

韓岡轉回身,對黃裳道:“這事交給你,可以召集衆將來同議,定下來後上報給我。”

黃裳愣了一下後,心下頓時大喜,韓岡將這個任務交給他,等於是將他從經略使身邊的門客,轉爲擁有實際職司的幕職官的前兆,哪裡還有不願意的道理,“黃裳明白!”下定決心,要將此事辦妥當了。

聽見黃裳答應時的聲調都變了,折可適在旁一笑,並沒有嫉妒之心。看看舊豐州重修乃至整個屈野川寨防體系的修造,到底是誰在建策,就知道這個差事本就輪不到他來做。

韓岡遠眺北方覆蓋在皚皚白雪之下的峰巒疊嶂,半晌後方道:“黑山党項爲契丹驅逐南下,此事已經確定。最後南下的人口,預計不會少於兩萬。其中人心各異,甚至可能會有遼人混跡其中。之前我說過文攻武衛,以攻心爲上,教訓這羣黑山党項轉投大宋,不過眼下看來是不夠了。你們覺得現在的局面該如何應對?”

韓岡問策,黃裳新得了差事,便不去搶風頭。折可適回覆道:“勝州一地,大宋得之故有,契丹失之本無。對遼人來說,其實無所得也無所失。眼下兵事不解,乃是蕭十三的私心作祟。而可供利用的當也是他的私心。”

韓岡點點頭,道理說得沒錯。

就像耶律乙辛本人的利益與遼國的利益不一致一樣,遼國的利益與蕭十三私人的利益也並不是一致的。這是很正常的事,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總是有差距的。

再如韓岡,他也不可能無私到一切以大宋的利益爲依歸。只不過韓岡目前最大的利益是在他幕僚那邊,儘量完美地解決目前的問題,才能讓他幕僚們——也就是氣學弟子——陸續得到進入官場的入場券。因此,便與大宋的利益共通。

黃裳接口道:“要利用蕭十三的私心,就要了解他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做出應對。官軍搶先一步奪下了豐州,蕭十三顏面大失。最大的希望是挽回顏面,但這其中也擔心爭鬥下去,會損失更多的臉面。”

韓岡呵呵笑了起來:“要做個貼心人可不容易,算計耶律乙辛和蕭十三的私心倒也罷了,體貼他們的私心,這不是太難爲人嗎?”

“龍圖誤會了!”黃裳連忙道,“跟在龍圖身邊,又怎會有對遼人委曲求全的想法?!”

“管他是党項人還是遼人,沒必要去細細分辨。只要行動間有可疑之處,一概殺光就是了。”折可適更是爽快。

黃裳道:“換做是平日尚不須如此。但放在眼下,還是這樣最省事。”

“原來如此。”韓岡點點頭。粗暴歸粗暴,但卻是簡潔有效。

不管蕭十三有什麼想法,只要他還有顧忌,不敢撕破臉皮,派出來的人被殺光了也只能讓他有苦說不出。

韓岡對遼人的威脅不是很放在心上,大不了打一仗。耶律乙辛剛剛穩定局面,不可能貿然撕毀澶淵之盟,即便打起來,戰事也只會侷限於河東一地。依靠山河之險,讓蕭十三吃個苦頭回去,韓岡不覺得有多難。

但遼人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如何長久地維持住對勝州之地的統治。

這時候,下方的城門口又熱鬧了起來。一支馬隊滿載着糧草緩緩抵達勝州城。從裝束上,只有兩成是押運的宋軍,剩下的全都是党項人。從他們過來的方向來看,是從府州運糧過來。

麟州、府州的糧道並不算好走。爲了維繫這兩條糧道,共有一千一百多名黑山党項役夫和三千匹其所屬的馬匹,組成了二十多支運輸隊在其中奔走。而這些党項人的部族,則是被安排在勝州之南、麟州之西的曠野中,等待家人將餬口的糧食帶回來。

終於結束了漫長的行程,隊伍中的士兵和蕃人都顯得很是放鬆,心情也很好。從上往下看,兩邊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隔閡,能看到他們之間也有幾句話可說。

折可適越過雉堞,也向下望着這羣運輸者,“看他們心情都不錯,這一趟的行程應該是很順利的樣子。”

“這一下能多帶一點糧草回去了,越順利帶回去的可就越多。”黃裳轉頭看韓岡,“也是龍圖對入中納粟化用得好。”

“只是快而已,到庫的糧草還是那麼多。”韓岡搖搖頭。

給付党項人的報酬的比例並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正常條件下運送糧草的耗費爲標準,確定了應到的數量,然後與出發時裝載數量之間的差額,就是給付這羣黑山党項運糧的酬勞。能省下多少,就看他們的本事了。走得越快,節省得越多,到手的糧食就越多。這種手段,後世常常用來節省油料。但在此時人眼中,則是類似於入中納粟的變種。

“利用這個激勵的方法,轉運的速度快了許多。沒有哪家部族不想給自己的家人、族人多帶一點過冬的糧食回去,運糧的時候都是儘可能得快。”韓岡低頭看着那支運輸隊通過了城門口的查驗,穿過城門,進入城中,“不過如果查看賬簿,用在轉運上的花費依然不減,中間的損耗大得驚人。”

折可適不確定韓岡的意思,試探地說着:“……快和省,本來就是難以兩全吧?”

黃裳則道:“最好的辦法還是儘快增加勝州的人口和耕地。河東路地處黃河之西的幾個軍州,人煙稀少,土地沒有開墾,資源也沒有開發,自然不會有財稅收入。朝廷駐紮大軍於此,軍餉糧草都要從河東運送,中途的耗費巨大,遲早會惹來議論。只有成爲稅賦之地,而不是朝廷的負擔,才能阻止小人的議論。”

韓岡點點頭,“勉仲說得正是。”黃裳正說到他心中去了,不過這也是他一直灌輸給氣學門下的理念。

儘管勝州地處險要,一城事關河東、銀夏兩路安危。可總會有鼠目寸光或別有用心之輩,抨擊佔據勝州是勞民傷財。就像他們當年說奪取河湟,乃是空耗人力的無益之舉,全然不管佔據戰略要地對國家安全有多大的意義。

不過這羣人身份不低,明確說,就是一干舊黨重臣。這羣人話語權和分量都很重,門徒又多,要跟他們辯論,還要提防上面頭腦發昏。與其跟他們爭論,還不如把豐州和河西諸州建設好,有足夠的財稅收入來抵償朝廷軍費的支出,用事實回話。

當年拓邊河湟,在渭州一石一貫的糧價,到了河湟前線,要付出十倍的運費。不過之後開發了鞏州、熙州的糧食生產,以及棉花、棉布、油料、鹹魚等特產。加上雍秦商人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使得現如今無人再說熙河路得之無益,是好大喜功之舉。

若勝州、包括勝州以南的這一片土地被開發出來,也便不會聽到有人說放棄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