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

韓岡的要求,威勝軍知軍自無不允之理。

說起來,就算韓岡不問他,他也沒有干涉的權力。名義上軍判官是知軍的幕佐官,實際上軍州屬官的任命,什麼時候需要經過知軍知州的許可了?那是流內銓、審官東院和政事堂的權力。

擁有便宜行事之權的韓岡自然也有,唯獨知軍沒有。

現在制置使給面子,知軍又豈能給臉不要臉。

“公滿你呢?”

陳豐又怎會不願?機會有多難得,用腳趾想都知道了,謙虛了兩句,便點頭應下,“陳豐願效犬馬之勞。”

“很好。”韓岡點頭,“我忝爲本路制置使,不能在威勝軍久留,明日肯定是要往太原去,公滿你且收拾一下,明日一早隨我北上。”

陳豐愣然,嘴張了開來,卻合不上去。

正待恭喜陳豐受到重用、而韓岡得一得力幕僚的威勝軍官吏們,也都愣住了。

韓岡眼神發冷,就連田腴都帶着冷笑。

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制置使有便宜行事之權,要負擔的義務自然也就遠比普通的經略使更重。成爲制置使幕中一員,相對於好處,自然也有沉甸甸的義務。官職和好處不是天上掉下來了,要拿命來換的。

這算是給新人的第一課。

“萬萬不可!”出人意料的,卻是知軍跳起來了,“北虜既然已破是石嶺關,現在肯定是已經打到太原城下了。樞副身邊只有十幾人,遇上北虜怎麼辦?一旦樞副在去太原的半道上有何意外,連累到河東局勢敗壞,以致於河北、陝西的戰局逆轉,這個責任可不是樞副一身承擔得起的!”

“倒是會說話。”韓岡的心道。以大義相責,是下臺的好臺階。如果自己沒有一定要去太原的打算,就可以趁機下臺了。

勸告人人會說。很明顯的冒險活動,當然要勸誡。出自知軍之口,卻是出乎意料。韓岡本以爲陳豐會開口。要麼阻止,要麼贊成,剛剛成爲自己幕僚,陳豐理應要表現一番,可卻是知軍來出頭。

韓岡看了陳豐幾眼,卻見他仍有些呆愣,暗暗地搖了搖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有些眼界見識,但心性膽略還是差得遠。不過也不能求全責備,就當是千金買骨好了。

後世理所當然的自然地理常識,這個時代卻是極爲稀罕而無人教授的知識。不是千年之後,能對山川地理有一定認識的在官員中都是少數,同時還要再瞭解一點軍事,就更加稀少了。陳豐能一眼看破遼軍應有的動向,這份見識還是很難得的。

“樞副何不留在銅鞮縣?等到京城的援軍,正好可以北上逐寇?”通判也在附和。

“既然已經受命退賊,豈能藏身後方?這樣如何激勵軍心民心?”韓岡笑了一笑,“進太原府城估計是來不及了,即便北虜會先攻榆次縣,也會在太原城外放上一部兵馬,但趕到太谷縣應該沒問題。”

太谷縣在太原府中,除了州治陽曲,以及井陘道上的壽陽外,城防是最堅固的一座,駐軍亦多。雖然從地理上,去祁縣或是乾脆到汾州坐鎮,更能接近關西,引來西軍支援,只是汾州已經出了太原,而祁縣的城池並不堅固——韓岡雖然要維繫河東的軍心民心不墮,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韓岡又道:“先前往太谷縣,便能先一步擋住遼軍南下的道路。當然,榆次乃至壽陽也要加強防備,需要有人趕去榆次傳話。”

知軍立刻道:“傳話之事事關重大,不可耽擱,下官這就安排人手。只要樞副寫好公函,今晚便出城送去榆次縣。”

知軍行事幹練,也會說話,今天的表現也不差。已經有好幾人悄悄將視線投向方纔剛剛被韓岡調走的陳豐。這位剛剛得志的制置使幕僚的表現方纔可是有些遜色了。

陳豐亦有知覺,倉促地說道:“除了榆次之外,還有西面的汾州也需要提醒加強防備。那裡由汾水直通關中,只有控制了榆次和汾州,北虜纔敢放膽南下。”

陳豐的話一出口,韓岡的臉色一瞬間變了一下,挑選陳豐入幕府,是不是太過於草率了?千金市馬骨,買的好歹也是千里馬的骨頭,不是劣等馬的。

西軍主力皆在興靈,銀夏兩處,短時間內調不過來。且剛剛打完一仗,也必須要休整一段時間。這一點,遼人不會不知道。在河東所屬兵力不足以兩路並進、同時攻城略地的情況下,自然會掂量明白榆次和汾州的輕重,分出先後來。想要在官軍反應過來之前,提前佔領榆次縣,再多的兵馬也會嫌少,除去壓制太原城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州縣一時間就不會理會。

“至於太原,城高牆厚,遼人當只會封出城中守軍的出路,不會強行攻打。”陳豐繼續說道,“所以只要讓城中知道有援兵將至,便可穩守住太原城。”

“……說的也是,汾州那邊也的確需要提醒加強防備。”田腴倒是會維護新同僚的臉面,因爲這關係到韓岡的臉面。

韓岡輕輕地搖了搖頭,汾州也罷了,通知一下也無傷大雅,可有些錯誤是必須立刻指正,這比個人的面子更重要。

田腴看到了韓岡的反應,立刻改口,“不過太原就難說了……城中兵力不足的內情當會爲北虜所探明,北虜多半會用重兵試圖攻下太原。”

論起軍事,雖然不是田腴的長項,但在韓岡身邊久了,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話說得條條入理。不過這番話一說,就更讓人擔心起太原的安危來。威勝軍的官員們的神色又變得更加凝重起來,紛紛望向韓岡,希望他能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

“河東表裡山河,非騎兵用武之地。一直以來,河北纔是北虜南下的首選之地。但如今局勢變易,河東這邊險關接連被突破,而在河北卻沒有打破邊界僵局,故此北虜必然會將主力轉移到河東來……或者說,已經轉移了,如此一來,北虜必然會有攻下太原的想法。”

遼人並沒有同時在兩個戰略方向上展開兵力進行大戰的能力。當他們在河東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河北那邊自然就會就降格成牽制性的戰場。太原城爲河東一路重心,北接代州,南鄰中原,東有井陘通河北,西有汾河入關中,乃是四通之地,遼人怎麼可能放着不理?

“太原兵馬本來就不多,又調了半數去河北,剩下的已經不敷使用。可調去河北的兵馬又不能調回來,否則河北的戰局也有糜爛的可能……不管怎麼說郭仲通是不會同意從河北抽調兵力,若是通過朝廷公文往來,等爭出一個結果來,差不多就要到夏天了。”

韓岡之前曾建議不要調回河東派往河北的兵馬,這極有可能成爲王克臣推卸責任的藉口。說這番話的時候,韓岡在心中也不禁感嘆時局變化得太快,讓人意想不到。

他的一番話近乎危言聳聽,官員們更加不安起來。知軍和通判肚子裡都在咕噥,還是少說兩句吧,下面的人膽都要給嚇破了。

“不過河東局勢表面上看雖是危在旦夕,但依然有着反敗爲勝的機會。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遼人越是深入河東,他們就越是危險。”韓岡的道理很淺顯,在座的人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只是他們依然豎着耳朵,聽着韓岡接下來的話,“河東與河北不同,千里平原上,騎兵能縱橫馳突,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但在河東,只要卡住幾處險關要道,就是甕中捉鱉,關門打狗。”

“關門打狗?”韓岡的話很有趣,這讓原本嚴肅的威勝軍官吏們有好幾個都輕笑出聲。

不過關鍵的還是韓岡表現出來的心態。自收到消息後,依然能保持不急不惱,氣定神閒的表象,讓在場的所有官吏爲之心折之餘,也放下了心來。

不過也有人腹誹,哪裡會有這麼好的機會?能守住太原就很了不得了,最多也不過是擴大一下收復的範圍,奪回一部分失土。

河東的將兵法推行的並不徹底,韓岡之前只在緣邊各軍州和太原府中設立了七個將。當他準備整頓河東南部軍州的禁軍時,就被調回了京城。而他設立的七個將時所提拔任用的將校,正好就成了新任邊將的針對目標。沒被重用的被提拔,被重用的則打壓下去,都不需要去費心調查,直接看一看每個人前後的官職就可以知道了。

時至今日,韓岡爲了提高河東軍的整體戰鬥力而團聚組建的七個將,可以說是給廢掉了大半。已經派不上用場。西軍一時間來不了、河北軍也回不來,只剩京城和河東本地的兵馬,又都是一時間派不上用場。

很多人都明白這一點,韓岡卻笑道:“只有一心想要把入寇的北虜全殲,纔有希望將失土奪回。要是僅僅抱着保全太原的心思去打,結果肯定是將代州、忻州一齊丟在北虜手裡。”

田腴反應很快:“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韓岡微笑點頭。

他的意思正是《論語》之中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這一段所表達的道理。

說起來《論語》的確是本值得深思鑽研的經典,只是被歷代儒者過度解讀了,在後世纔會弄得讓人有逆反的心理。

“話說回來,若真的有機會全殲北虜,我也不會放過!”韓岡咧開嘴,白森森的牙齒襯得溫溫和和的笑容一下變得猙獰起來,“既然來了,那就不要走了!”

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