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

“所以他們都沒有來考制科。陛下,臣意一如前言,如果黃裳不考制科,那麼讓他去邊陲立功便可。”

韓岡不介意,“不是進士,卻能給制科出題,這件事,平章是如何看的?”

“館職非是貼職。能得館職,皆有考試,能夠通過方可留於館中。趙彥若雖非進士,卻能得授館職,足可見其才學。”

“空有才學,卻連科目不同,考題也不該相同的道理也不懂。”

“從無先例,何談應該?”

韓岡與王安石你一句我一句,不肯有半點讓步。兩方辯論,目的並不是駁倒對方——這樣的難度很高——而是要爭取到旁觀者的支持。現在所謂的旁觀者,自然就是屏風之後的太后。

“錯試考題,有失朝廷引用賢人之意,蹇周輔事後必須加以懲處!”韓岡語氣強硬。

王安石搖頭:“臣不曾聞閣試上曾有因出題不當而懲治考官的舊例。”

韓岡冷笑了起來。

王安石說得的確沒錯,的確沒有這樣的舊例。但制科開國以來才幾回?閣試當然也沒幾回。其中出不了一個因出題不當而被處置的考官,又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在其他考試上,因爲出題不當而受懲處的官員,決不是沒有,韓岡隨手就能舉出來。

“韓岡記得熙寧初年,國子監學官顏復曾以王莽後周爲題,論王莽後周改法事,以隱射變法。其中生員蘇嘉因極論二者之非,被列爲優等。而後監中學官便盡數被逐。當事者顏復於今不知何處,不過被評爲優等的考生蘇嘉正是蘇頌之子,陛下可招蘇頌前來詢問。”

韓岡故意拋開了王安石話中的定語,將十餘年前國子監中的一幕給揭了開來。當年太學還爲舊黨所盤踞,王安石正好利用了那樁太學公案,將所有支持舊黨的學官一掃而空,將許多新黨的支持者塞進去佔據了他們留下來的空缺。

王安石今日會如此賣力地爲蹇周輔等人說話,肯定也正是看見了歷史有着再一次重複的可能,不願意讓韓岡和氣學得逞。

王安石的反應正好印證了韓岡當時的猜測。王安石聞言,便立刻勃然作色:“此輩唱和,誹毀時政!”

“誠然。”韓岡心平氣和,王安石的心亂了,自己想要獲勝,卻不能亂,“當初國子監中學官以此爲題,的確是意在杯葛變法。但今日黃裳以氣學解題,卻被判錯,蹇周輔等又意在何處?”

韓岡字字句句都是將太后的心思往黨爭的方向去引,王安石心中猶如一叢火焰在燃燒,“臣之前已再三說明,如今朝廷取士是以三經新義爲法,此法乃先帝所制,如今也沒有被更易。黃裳的作答,不合三經新義之義。”

“既然如此,等御試時,三位已經通過的考生,是否也要以三經新義爲圭臬,不論太后到底是問了什麼問題?”

“此事早有定論,何須再多說。”

“不論對錯?”

“除方纔螟蛉義子一條,還有別的錯處?”

韓岡與王安石反反覆覆,都是在說車軲轆的話。但這麼一番爭辯聽下來,向太后也明白了,黃裳的落選是徹頭徹尾的黨爭。

所以王安石明知蹇周輔等人犯了大錯,卻還要包庇四人。

黃裳考的雖然是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但他的才學不算差,即使是不屬於邊郡統帥應該瞭解到的學識,他都掌握得很好。儘管沒有通過,但這已經難能可貴了。朝廷又不是要一個能寫詔書的知制誥,這樣的人根本不缺,在北方契丹人的壓力下,需要一個最好幾個能帶兵打仗的帥臣,分別鎮守一方。

至於韓岡說自己做不來蹇周輔的題目,這個應該是謙虛。向太后很信任韓岡的才學,否則也不能有那麼多的發明,更不可能跟隨張載的腳步。

“平章和參政議論,吾也聽了。兩位的想法,吾也明白。黃裳落榜,這件事就不用討論了。正如方纔參政之言,爲了朝廷的威信,閣試的結果不能改。”

“太后聖明。”韓岡點頭,等着太后下面的話。

“不過蹇周輔等四人出錯了考題,此事同樣無可辯說。上陣的將帥,能明白經義要旨就不錯了,讓他們對註疏都倒背如流,也未免太過分了。”

王安石的臉色越發的難看起來。

換做是十年前,遇到這樣的爭議,王安石肯定就是直接告病,甩手讓天子決定要留誰。但現在若是使脾氣告病,保不準太后就順水推舟了。從此韓岡便能一人壓倒整個政事堂。

憑藉他的底蘊,在新學乏人保護的情況下,韓岡他不用多少時間,就能徹底顛覆整個新學系統。至少能把一堆氣學的門人,塞進國子監,或是其他重要的位置,並開始在掄才大典中,塞入有關氣學的內容。

“陛下,蹇周輔等人是盡其職守,不當罰!”

王安石打算堅持到底,在他看來,韓岡就是爲了黃裳試卷中那一題的對錯而喋喋不休。新學、氣學對同一條句子的解釋不同,今日還能堅持,但再過些日子,說不定朝廷就會在各項考試中改變標準了。爲了不看到這一幕,王安石絕不會退讓。

“何來盡其職守?題目出錯,俱當罰!”韓岡抗聲道,“只有確認是錯誤,日後才能避免再犯。難道下一次有人報名參加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還要去考六論不成?”

“怎麼不能考?依慣例當如此。”

“軍謀宏遠才任邊寄科從未開科,哪裡有慣例、先例?蹇周輔四人皆是迂腐顢頇,故而只知依循,不敢爲後世立標。”

“蹇周輔年雖已老,猶才識敏捷,並非迂腐顢頇。”

“既非如此,如此出題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韓岡扣死了這一次題目,如果不是愚蠢,就是別有用心。王安石想要爲蹇周輔辯駁,就必須同時解釋兩件事,而這樣的解釋,卻偏偏被韓岡引向黨同伐異這四個字上。

太后相信誰。王安石不敢奢望太多。但現在不是退讓的時候,“什麼叫做別有用心?朝廷開制科,是爲了引用朝野內外才識卓異的賢人。到底什麼才能叫做賢人,被區區六道考試刷落可算不上賢。”

“即便是韓岡,那六道試題也一樣過不了。即便是過了,也稱不上賢人。只知經義,即便算是賢人,也絕非能夠鎮守邊地要郡的邊臣。”

見韓岡和王安石又要繞回去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軲轆話,向太后連忙出聲調解,“平章、參政,還是說回蹇周輔等四人該如何處置吧。”

“好吧,臣不敢讓太后困擾。蹇周輔等人可以稍減懲處,但至少得罰銅。”韓岡很乾脆地退讓了一步,先定義性質,下面纔好展開。

王安石卻依然堅持:“無過如何罰銅?”

異論相攪四個字,向太后隨着在朝政上浸淫日久,漸漸也明白了是什麼意思。

黨爭無可避免,甚至得鼓勵,不過爭執得有節制。要是爭得一方不能立足朝堂,那就是天子的控制力不夠。

放在如今,韓岡爲氣學一脈,與王安石的新學爭議始終不絕。光是之前蹇周輔對黃裳考試的判決,就可以看見新學、氣學幾乎是勢不兩立。

如何處置蹇周輔等人,韓岡已經幾次退讓了,而且並沒有因爲黃裳是其所薦,又曾爲門客,而忘掉了保持一顆公心,堅持考試的結果不能改變,可見其公忠體國之心。

反觀王安石,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卻寸步不讓,這未免也太過分了一點。要是他能跟韓岡一樣,也讓上一步,這件事不早就解決了嗎?

“平章、參政,有關此事,吾已有定見,還是不用再多說了!”向太后極爲決絕的,瞅了瞅韓岡,“還是說回代州的事吧。”

……

蹇周輔和他的三位同僚,已經回到了崇文院中。

各自的心中都是惴惴不安,韓岡既然已經去求見太后,而王安石也追了過去,他們能做的,就僅僅是等待着太后的發落。

見氣氛如同守靈,蹇周輔笑道:“不要擔心什麼,就算是太后偏袒韓岡,王介甫也會頂住的。”

趙彥若搖頭,光是王安石當真能夠抵住韓岡和太后嗎?對黃裳判定,到底會不會被改易?蹇周輔再怎麼寬慰人,也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朝廷的判斷。

太后沒有讓他們提醒吊膽地等待太久,處罰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蹇周輔知閣試因出題不當,罰銅十五斤。其餘三位考官,也都是罰銅,八斤到十斤不等。

這樣的處罰看似不重,卻是明確了他們出題的錯誤。而這種處分,日後也會給各人的前程帶來難以預測的變化。

不過蹇周輔不算擔心,他是爲堅持新學而受到處分,王安石和章惇那邊肯定會做出補償。

儘管韓岡必然會杯葛自己的進用,但王安石既然與韓岡爭與崇政殿上,這黨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黨同伐異四個字之下,必定會有好處回來。

但緊隨而來的第二封詔書,讓蹇周輔如墜深淵。

“《資治通鑑》編修局?!”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七章 君臣(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三章 鞏州(下)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