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

bookmark

韓鐘沒有在馮從義處逗留太晚。

從兩人談話開始,馮從義就不斷收到各式各樣的拜帖名剌,一份兩份,很快就在馮從義的手邊厚厚地堆積起來。又有各部掌事,過一會就進來請示一番。

韓鍾看着人進進出出,說幾句話就被人打斷,不由抿嘴笑道:“四叔貴人事忙。”

這已經是經過篩選後的結果了,被認爲是重要的人和事,纔會送到馮從義面前。來自不那麼緊急的、地位又不算高的拜訪者或邀請者的帖子,都直接送到外面書房的案頭上。

馮從義批了一份三千貫的請款,又指着另一份覆函上的錯處把人罵出去,這纔對韓鍾道,“我這兒比宰相都忙,就是沒宰相的權。”

“阿爹說過,四叔的才幹進中書都可以的。”

馮從義支棱起眼皮,斜睨着韓鍾:“只是進中書?宰相就做不得?”

韓鍾笑容僵在臉上,馮從義輕哼了一聲,“比李林甫還差一點,比楊國忠還不夠嗎?”

韓鍾鬆了一口氣,哈哈乾笑:“四叔好會說笑。”

“說笑……”馮從義沒好氣地又呵了一聲,“這順豐行年入,比朝廷的三司都高。宰相若做不了,三司使也能做……這笑話好不好笑?”

韓鍾撓撓耳朵,不敢再多話。論起權力和財富,三司所掌握的那點數目,還不夠朝廷日常開支,比順豐行的確要差上許多。

不過現在分宰相財權的三司使已多年沒有任命,分管鹽鐵、戶部、度支三司的三位副使,都對宰相負責。

都堂中還隱隱約約有傳言,說章惇準備在平遼之後,攜大勝之威,將朝中官職一一清理,清除從中晚唐延續至今的使職系統,三司使就是其中之一。

馮從義即使有着超過三司使的才幹,也做不得三司使了。

外面又送進一份名帖,他打開一看,就擡頭,對韓鍾道:“好了。我這兒也沒事了,新婦當還在家等你,子鈞你就先回去吧。”

馮從義乾脆利落地擡手趕人,韓鍾盯了馮從義手中名剌一眼,赭色橫紋的帖子不是市面上的貨色,是官府中人常用,只是看不見正面。

沒有多問,韓鍾同樣乾脆地起身告辭,“四叔,侄兒就不打擾了。”

“嗯,該做的準備先做好,不要臨機手忙腳亂。待我與張邃明……”馮從義揚了揚手中的帖子,“……談過之後,子鈞你就可以去北面了。河北河東你自己斟酌一下,家裡肯定都會支持你的。”

“不過遊景叔更希望你去河東,子鈞你決定之前,最好也跟他商量一下。”馮從義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從馮從義的駐地出來,華燈已上。不夜的京師,萬千燈火輝映,本應幽藍的天幕,也泛着暈暈的紅。

突然間咕咕叫起的肚子提醒韓鍾,他在飯點的時候被親叔叔給趕了出來,湯都沒撈到一口。

這叫什麼事?

坐在昏暗的馬車中,韓鍾苦笑着。馬車正往家裡去,可是以如今開封的交通情況,一個小時也不一定能到家。

坐墊下的暗格中,常年存放着一些充飢的糕點,天天換新。通常都是京師中有名的菓子,獅蠻糕,洋頭慄糕,吳家雪花酥之類,不是趕着點去,想買都買不到。

韓鍾現在卻沒有取用的念頭。

馮從義要去見張璪了,裡面牽涉的事情絕不會小。但韓鐘的好奇心並沒有轉到這方面。

說到底,一切都是圍繞着宋遼決戰,不論問題是在前方、還是後方,馮從義在張璪面前想要得到的,都脫不開軍隊的干係。

真的要打仗了。韓鍾想。

不是涿州會戰後的這兩年,在邊境上零打碎敲的小衝突,而是真正的滅國之戰。

五千裡的國境線上,上百萬人奮死。如此規模的戰爭,不能說絕後,卻絕對是空前的。

這就是韓鍾想要參加的戰爭。

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一輛馬車在車流中平緩的行駛。

車外行人接踵而過,車內韓鍾如沒骨頭一般攤在座位上。

好習慣要養成得三年,惡習就只要三天。韓鍾當初在前線時,每次敵軍攻勢被擊退,他就會往地上一攤,養成了隨時隨地找機會休息的習慣。

如今沒人管束的時候,韓鍾就把慎獨丟到了腦後,幼時被母親強逼着練成的坐如鐘站如鬆的儀態完全不講究了。

河北還是河東?韓鍾把腳翹到對面的座椅上,考慮着自己的前路。

嗚嗚的汽笛聲從禁閉的門窗中傳了進來。

韓鍾擡頭看了一眼方向,離新曹門不遠了。

架設在開封府新城城頭上的環城鐵路修好了,方纔的汽笛聲便來自於那裡。

比通用軌道更窄了三分之一,城頭上的鐵路只能通行定製的機車和車廂,小號的蒸汽機車拉動六節車廂,將水汽和煤煙送到京師內外每一個角落,到站時拉響汽笛,連夜裡都不停歇。

問題很多,但依然讓人趨之若鶩。開通後不久,就已經開始盈利。京城內外,百萬生民,早就期待有這樣的一條環城鐵路方便出行。

隔了半里多地,韓鍾只看到了向上飄散的濃煙,那就是蒸汽機車留下的痕跡。

以劇烈燃燒的煤炭作爲動力,使用蒸汽機車的列車,被起名爲火車。

雖然要爲尊者諱,但父親韓岡起名的水平,作爲兒子的韓鍾都看不過去。佛經中所說,惡人死後下火獄時乘坐的車子,現在變成了每年要運送幾百上千萬國人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坐上蒸汽機車拉動的火車,就前頭是蒸汽機轟隆隆的巨響,窗戶外時不時地飄進一縷濃煙,倒也跟火獄差之不遠。

同樣是父親韓岡的傑作,當初皇帝繼承法在大議會中唱票通過,天子名位自此操於議會。“一令出而天下驚,商君如是,楚公如是,今日……亦如是。”

作爲這樣的一位男子的後人,韓鐘身上的壓力自然很大。但這也是韓鍾自幼的動力。

如果只是承嗣主祭的繼承人,韓鍾他作爲嫡長子早已經是了。但他想要做的,是父親功業上的繼承者。

將父親韓岡創立的事業穩妥地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這是韓鍾自幼年起的夙願。

韓鍾稍稍坐直了一點身子,想着:父親現在是在長安,還是又去往橫渠書院講學去了呢?

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五)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八章 君臣(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