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

bookmark

十月初的汴河,是一年中最爲忙碌的時間,任何一座碼頭上,都停滿了船隻,不停有船隻進來,也不停地有船隻離去。再過一個月就要閉汴口,沒有了水源,汴河在冬天只能靠着雪橇車運送些稀罕的什物,而大宗的貨物,只有現在才能運送。

不過在汴河邊,不僅僅有裝貨卸貨的碼頭,還有一架架水車在隨着水流而不停地轉動。

水車之後,是一片用高達一丈的圍牆圈起來的區域。從圍牆內部,噹噹的錘擊聲密如雨點一般,而且不止一道錘擊聲,而是隨着水車的轉動,有着十幾道錘擊聲同時在響着,傳進耳中時,都模糊了起來。

王雱用手哈着氣,擡頭望天,陰陰的快要下雨的樣子。

想着又搖了搖頭,這天氣,再冷些就不是下雨了,而是要下雪,多半會是今年的第一場雪。

“時間過得還真快。”王雱對着身邊的韓岡說道,“西賊已經沒有餘力,鄜延那邊也準備好了。以現在的情況,多半在明年之前分出勝負。”

“西北二虜都是攻強於守,西賊如今進取無功,退守當然更不會有用。”

就在七月的時候,西夏國中終於對宋人攻取橫山的圖謀有了更進一步的反應。樑乙埋點集十二萬大軍,號稱五十萬,以仁多零丁爲主帥,南下攻打秦鳳路,希圖牽制宋軍在鄜延路的進攻。

西夏選擇秦鳳路作爲突破口,也是因爲在幾年前的橫山戰事中,六盤山的蕃部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可以提供足夠的補給,而不是幫着守軍一起消耗寶貴的儲糧。而且五月麥收、七月馬肥,這時候南下,更可以因糧於敵,從宋人那邊來補充消耗。

這一次的重點進攻,鐵鷂子一路攻到了甘谷城和籠竿堡下,沿途有六座軍寨被攻破,上千官兵戰死。但党項人的攻勢也到此爲止。作爲秦鳳北方防線的核心樞紐,兩座城寨不僅被修築得堅實難摧,而且也集結了足夠多的精兵強將。僅僅破掉了六個寨子,存糧加起來也不過十餘萬石,以十萬人馬來計算,這點收穫一個月都支持不了。党項人的這番進攻是個賠本的生意。

同時在甘谷城的防衛戰中,斬馬刀和板甲大放光彩。集結成陣的宋軍在用神臂弓激射過後,身着鐵甲、手持陌刀,只一擊,就將党項人引以爲自豪的步跋子全數擊潰。而來去如風的鐵鷂子只要離得稍近,就有可能被密如飛蝗的箭矢射落馬下,更是不敢接近宋軍的陣列,只能任憑宋人耀武揚威。

這一仗打得党項人寒了膽,沒能攻下駐軍衆多的城池,這是意料中事。但野戰中也輸得如此之慘,卻是讓他們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鐵甲鋼刀再加上重弩,這一套行頭下來,放在西夏國中沒有百十貫絕對做不到。可從甘谷城派出來出戰的每一名禁軍士兵,身上都是閃着新磨的銀光。

大宋一向富庶,在党項人的眼中,就是一頭肥羊。只是這些年來,肥羊的牙齒越來越銳利,每次南下,都少不了要吃些虧。而這一次南下,不但牙齒利了,連身上的皮都變成了硬甲,這不是吃虧,而是要命了。

但党項人攻擊宋人的城寨也不是沒有倚仗,被攻破的幾座寨子,兵力稀少是一方面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西夏有了出色的攻城戰具:

他們竟然拉出了配重式的投石車!

過去党項不善攻城,許多器械都不知道該如何打造。其中有工匠的問題,而更多的也是他們很少見識到宋人的攻城器械,不知道從何仿效——幾十年的戰爭下來,沒有幾仗是宋人圍城。

但河州一戰,霹靂砲上場的次數不少,當時党項人少不了有探子出沒,也有一批不肯投降大宋的吐蕃蕃人,翻山去了西夏。那等結構簡單的投石車,只消多看兩眼,就能知道其中運作的原理。用上幾年時間來仿製,一國之力還是不難的。

可是當這個消息傳回來,朝堂上下卻是一片譁然,連趙頊都坐不住了。

不是爲了西夏,而是爲了契丹。

現如今西夏國力衰退,整體的形勢是宋人進攻,党項防守,西夏用得到攻城器械的機會並不多,可是契丹人卻是能用得上。

既然契丹公主如今正做着西夏王后,霹靂砲對遼人來說絕對不再是秘密了。以南京道的漢人工匠們的手藝,他們仿製出威力更大、效率更高,甚至各方面都接近於宋人的投石車的可能性,恐怕是接近於百分之百。

另外還有飛船,原理天下人都知道,只要費些手工就夠了。大宋這邊的酒樓都能拿簡化的產品出來打招牌、做廣告,遼人多半能做得出來載人的飛船來。

所以韓岡就有了些麻煩。

不止一個人攻擊韓岡求名心切,將國之利器泄露於外。只不過這些攻擊,對韓岡來說僅是些小麻煩而已。

“契丹、西夏有沒有弓?沒有弩?沒有甲冑?沒有刀槍?他們都有,只要不如我大宋精良罷了。”韓岡當日在崇政殿上回答天子的疑問,“有了飛船和霹靂砲又如何,我們能讓刀劍更爲犀利,能讓甲冑更爲堅實,也可以做出更好的霹靂砲和飛船來,可以投得更遠,在城中就把契丹的霹靂砲砸毀。可以飛得更高,直接在天空中用勁弩將契丹的飛船射落。大宋的精工名匠,只靠仿效是學不走的。”

韓岡根本就不將受到的彈劾放在心上,反正逼到最後,他將火炮拿出來就肯定能過關,根本就不需要有半點擔心。而他這番近乎強詞奪理的一番辯駁之後,趙頊就打了個圓場,讓他將功抵過。

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裡,軍器監城內城外兩個廠區,總共打造了五萬三千套板甲,是過去兩年的總產量,十倍於過往,這份功勞,就抵了韓岡所受到的罪名。

但韓岡不幹了,他可以辭了這份功勞,但他絕不認罪。宣講格物致知的道理若是成了罪名,日後還怎麼推廣他的學術?

韓岡的態度很是惡劣,不過王安石過去其實也做過這等事。

因爲對一樁殺人案的判罰有不同的看法,當年正做着開封府推官的王安石與同僚爭辯起來。而後經過朝堂公論,判了王安石輸。按規矩,王安石應該爲自己的錯失上表請罪。可王安石就硬是不認罪,拗相公的脾氣在那時候就已經嶄露無遺,而最終的結果則是“詔不問”,就這麼算了。

韓岡現在爲了推廣氣學,同樣是梗着脖子不認罪,趙頊也拿他沒辦法。最後同樣是詔不問,順便將監察御史們的彈章一起留中,糊弄過去了。翁婿兩人一個脾氣,鬧得世人都說他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對於這一場風波,趙頊心頭也是有點不舒服。他都出面打圓場了,可韓岡還是一點面子也不給。

只是處置了韓岡又能怎麼樣?是能讓契丹人不再打造霹靂砲,還是會讓契丹人相信飛船上不了天。既然是挽回不了的局面,強要治罪韓岡,又有什麼意義?不怕讓天下人寒了心,不敢再獻上自己發明的軍器?

所以趙頊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韓岡。

這些事已經算是過去了,韓岡也的確依言辭了功勞,王雱無意再說及此事。韓岡願意爲了推廣氣學而付出這些代價,從王雱的立場上,也不便勸說。

軍器監廠區的空氣中,四出飄散着菸灰,這是焦炭大量使用的結果。王雱來得多了,也不以爲意。看着一片空地上正在堆着磚石土料的工匠,王雱笑道:“這是第三座爐子了,不會再倒吧?”

韓岡無奈地苦笑着:“想來應該不會了。”

鍊鐵爐此時多得很,但韓岡要造的鍊鐵高爐有些貪大求全,最近已經倒了兩座,又成了他的一個罪名。不過現在在建第三座比前兩座足足矮了一半,只比正常的鍊鐵爐大了一圈而已,多半就能成功了。

看得出韓岡有些尷尬,王雱又笑道:“不過現在京中官宦人家都開始用焦炭了,也是玉昆你的功勞。”

“這份功勞我可不敢要。”韓岡搖着頭,“防都防不住啊!”

高爐尚未成功,不過在鍊鐵時用焦炭倒是有了些成效。礦石、石灰、焦炭一起煉出來的生鐵並不輸木炭多少,同時煉焦後的產物煤焦油也成了猛火油的原料之一,讓韓岡有了充分的理由來推廣煉焦工藝。

不過也是盛名所累,韓岡如今在百工上的名氣越來越大,已經超越了他在醫療領域的名聲,所以等着偷學他的發明,用來賺錢謀利的人數不勝數。焦炭一出,多少人都開始試用。用了之後就發現,焦炭比起煤炭更爲耐燒,且少了煙氣。所以如今汴京附近,就一下多了許多做燒製焦炭的爐窯,一干大戶人家都開始在生活中使用焦炭。

“就是傳得也太快了,就跟軌道一樣,纔多少日子,就遍地都是了。”

“這樣其實也好。一人之智不及衆人之智,等焦炭的使用遍及天下,肯定能會有更好的煉焦手段出來。”

王雱就很難理解韓岡的想法,完全不把技術擴散當成一回事,反而是盼着有人學過去,“給西賊北虜學了去終究不是好事。”

“學去了又如何?能跟大宋比產量不成?”韓岡哈哈笑道,“何況只是些看了就能學會的東西,本來就保不了密的。簡單的東西好學,工藝複雜的手藝,可沒一樣流傳出去。似是而神非!”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章 流水(上)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