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戰勝于徐州
[原文]
楚威王戰勝于徐州,欲逐嬰子於齊①。嬰子恐,張醜謂楚王曰②:“王戰勝于徐州也,盼子不用也③。盼子有功於國,百姓爲之用。嬰子不善,而用申縛④。申縛者,大臣與百姓弗爲用,故王勝之也。今嬰子逐,盼子必用。復整其士卒以與王遇⑤,必不便於王也。”楚王因弗逐。
[註釋]
①楚威王:名商,楚宣王之子,楚懷王之父。嬰子:即田嬰,齊威王的小兒子,宣王的庶弟,封於薛地,號爲靖郭君。②張醜:齊國大臣。③盼子:即田盼,田嬰同族,齊威王時名將。④善:和善,此猶言喜歡。⑤遇:敵,猶言對抗。
[譯文]
楚威王在徐州戰役取得了大勝利,打算逼迫齊國把田嬰驅逐了。田嬰爲此很惶恐,張醜對楚王說:“大王在徐州取得了大勝利,是田盼沒有被重用。田盼對齊國有功勞,百姓願意爲他做事。可是田嬰不喜歡田盼,卻重用了申縛。對於申縛這個人,大臣和百姓都不待見他,所以大王才戰勝了他。現在田嬰如果被驅逐,田盼一定會重新被重用。他可以再休整全國的軍隊來跟大王相抗衡,一定會對大王不利。”楚王因此沒有驅逐田嬰。
齊將封田嬰於薛
[原文]
齊將封田嬰於薛。楚王聞之,大怒,將伐齊。齊王有輟志①。公孫閈曰②:“封之成與不③,非在齊也,又將在楚。閈說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於齊。”嬰子曰:“願委之於子。”公孫閈爲謂楚王曰:“魯、宋事楚而齊不事者,齊大而魯、宋小。王獨利魯、宋之小,不惡齊大何也?夫齊削地而封田嬰④,是其所以弱也。願勿止。”楚王曰:“善。”因不止。
[註釋]
①輟(chuò):終止,停止。②公孫閈(hàn):齊國大臣。③不:通“否”。④削:分。
[譯文]
齊國打算把薛地封給田嬰。楚懷王聽說此事後,大發雷霆,準備討伐齊國。齊威王都有了取消封地的想法。公孫閈對田嬰說:“關於封地的事成功與否,關鍵不在齊國,還在於楚國。我去勸說楚王,讓他想比齊國更加想賞封你。”田嬰說:“那麼封地的事就擺脫你了。”公孫閈爲田嬰對楚王說:“魯國、宋國已經順從楚國而齊國卻沒有順從楚國,這是因爲齊國強大而魯國、宋國相對弱小的緣故。大王只覺得弱小的魯國、宋國對自己有利,卻爲何不憎恨齊國的強大對自己有害呢?如果齊國分割出一塊領土給田嬰,這就意味着削弱了自己的實力。希望大王不要阻止。”楚王說:“好。”因此沒有阻擋齊王把薛地封給田嬰。
靖郭君將城薜
[原文]
靖郭君將城薛①,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爲客通②。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爲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③,奚以薛爲!失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君曰:“善。”乃輟城薛。
[註釋]
①靖郭君:齊國大臣田嬰,靖郭君是他的封號。薛:靖郭君的封邑,在今山東滕縣南四十里。②謁者:靖郭君手下管傳達的小吏。③陰:同“蔭(yìn)”,庇護。
[譯文]
靖郭君田嬰想要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修築城牆,許多門客都來勸阻。靖郭君命令傳達員說,不要給那些門客通報。有一位齊國門客要求進見,說:“我只說三個字就行了,多說一個字,就讓我受烹煮之刑好了。”靖郭君於是接見了他。門客快步走到靖郭君面前說:“海大魚。”說完轉身就走。靖郭君說:“你不要走,可以把話說完。”門客說:“我不敢拿自己的性命來開玩笑。”靖郭君說:“我不怪罪你,請您繼續說吧。”門客說:“您難道沒有聽說過海大魚嗎?用漁網捕不到它,釣鉤鉤不到它,可是一旦離開了水,螞蟻都可以將它吃掉。同樣,現在的齊國就如同您的水。如果您永久地得到齊國的庇護,就是再有了薛地又有何用呢?您如果失掉了齊國的庇護,即使把薛邑的城牆築到天上去,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了。”田嬰說:“你說得很對。”於是就停止了在薛地築城牆的打算。
靖郭君謂齊王
[原文]
靖郭君謂齊王曰:“五官之計,不可不日聽而數覽也①。”王曰:“日聽一官,五日而厭之②。”今與靖郭君③。
[註釋]
①五官: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計:登記錢、谷的簿書。聽:管理,檢查。覽:視,察看。②日聽一宮,五日而厭之:每天檢查一個官員的事,五天就厭煩了。③今:猶即,就。
[譯文]
靖郭君對齊威王說:“五官的簿書,必須得每天檢查,而且還要多次察看。”齊王說:“每天檢查一個官員的事,不出五天就厭煩了。”於是就把這些事都交給靖郭君去處理。
靖郭君善齊貌辨
[原文]
靖郭君善①齊貌辨。齊貌辨之爲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證②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孟嘗君又竊以諫,靖郭君大怒,曰:“剗而類,破吾家。苟可慊齊貌辨者,吾無辭爲之。”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
數年,威王薨③,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於宣王,辭而之薛,與齊貌辨俱留。無幾時,齊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靖郭君曰:”主之不說嬰甚,公往,必得死焉。”齊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請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齊貌辨行至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④。齊貌辨見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聽愛夫⑤?”齊貌辨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之方爲太子之時,辨謂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⑥,若是者倍反。不若廢太子,更立衛姬嬰兒郊師。’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聽辨而爲之,必無今日之患也。此爲一。至於薛,昭陽請以數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靖郭君曰:‘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⑦!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與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爲二。”宣王太息,動於顏色⑧,曰:“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此乎⑨!寡人少,殊不知此⑩。客肯爲寡人來靖郭君乎?”齊貌辨對曰:“敬諾。”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帶其劍。宣王自迎靖郭君於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請相之。靖郭君辭,不得已而受。七日謝病,強辭,三日而聽。
當是時,靖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爲沮。此齊貌辨之所以外生、樂患、趣難者也。
[註釋]
①善:喜歡,善待。②證:進諫。③薨:古代稱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④藏:懷。⑤聽:聽信,聽從。⑥過頤:面頰過長,耳後見腮。豕(shǐ)視:目視如豕(豬),下邪偷視。⑦獨謂:其奈。⑧動:發,變。⑨一:乃,竟。⑩殊:絕。衣:穿上。
[譯文]
靖郭君田嬰非常寵信門客齊貌辨。但是齊貌辨爲人不拘小節,所以門客們都很厭惡他。有個叫士尉的門客曾勸說靖郭君田嬰趕走齊貌辨,但是靖郭君田嬰並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士尉拂袖而去。這時孟嘗君田文也在私下裡勸說他驅逐齊貌辨,沒想到靖郭君田嬰卻大發脾氣,說:“即使將來有人剷除我們這個家族,搗毀我的這個家業,只要能夠對齊貌辨有好處的,我也在所不惜。”從那以後靖郭君田嬰給齊貌辨上等的館舍居住,並且派他的長子爲他駕車,朝夕侍候他的左右。
幾年以後,齊威王駕崩,靖郭君田嬰的異母兄宣王繼承王位。靖郭君田嬰和宣王合不來,於是就離開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地,齊貌辨也和他一同回到薛地。沒過多久,齊貌辨決定辭別田嬰,請求回到齊國去拜見宣王。靖郭君田嬰說:“大王既然這麼討厭我田嬰,你這次去見他,豈不是找死。”齊貌辨說:“我本來就不求苟且偷生,所以請您一定要讓我去。”田嬰無法阻止他,就讓他去見宣王。
齊貌辨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齊宣王知道了他來的事,滿懷怒氣等待着他。齊貌辨拜見宣王后,宣王說:“你就是靖郭君手下的寵臣,他事事都聽信你的話?”齊貌辨說:“如果說寵愛那倒是說得不假,但聽信卻談不上。當大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我曾對靖郭君說:‘太子的相貌不像仁義的人,下巴太大,目光像豬一樣,下邪偷視,像這樣的人肯定會違背正道。不如把他廢掉,改立衛姬的兒子郊師爲太子。’靖郭君哭着說:‘不行,我不忍心這樣做。’假如靖郭君一切聽信我的話去做了,現在一定就不會有今天的憂患了。這是第一件事。再說靖郭君到了薛地以後,昭陽就請求用幾倍的土地去交換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說:‘一定要接受這個請求。’靖郭君說:‘從先王那裡獲得薛地,現在即使與后王合不來,如果把薛地交換出去,將來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先王!況且先王的宗廟就在薛地,我怎麼能把先王的宗廟交給楚國呢?’他又沒有聽從我。這是第二件事。”齊宣王聽了不禁長嘆,臉色都變了,說:“靖郭君對我的感情竟深到這種程度啊!我太年輕了,從不瞭解這些情況。您願意替我把靖郭君請回來嗎?”齊貌辨回答說:“好吧。”
щшш✿ttκǎ n✿co
靖郭君田嬰穿上齊威王賜給自己的衣服,戴上齊威王賜給自己的帽子,腰裡佩帶着齊威王賜給自己的寶劍。齊宣王自己到郊外去迎接他,齊宣王一看到他就淚流滿面。靖郭君到了朝廷之後,齊宣王就請求他擔任相國。靖郭君田嬰表示辭謝,不得已最後才接受了。七天之後,就又稱病堅決要求辭職,三天之後齊宣王總算才答應了田嬰的要求。
在那個時候,靖郭君可稱得上擁有知人善用之名啊!由於自己可以瞭解別人,因此即使別人非議,他也不會懷疑半分。這也就是齊貌辨把生死置之度外、樂於幫人解除憂患、救助處於危難中之人的原因。
邯鄲之難
[原文]
邯鄲①之難②,趙求救於齊。田侯③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④:“不如勿救。”段幹綸曰⑤:“弗救,則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⑥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乘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註釋]
①邯鄲:趙都。②邯鄲之難:指趙都受到魏軍的攻打。③田侯:戰國時齊國國君,即齊威王。④鄒子:即鄒忌,齊威王大臣。⑤段幹綸:齊臣。⑥且:抑或。
[譯文]
趙都邯鄲被魏軍包圍了,趙國向齊國請求支援。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說:“我們去救援趙還是不救?”鄒忌說:“不如不去救。”段幹綸說:“不去救趙國會對我國不利。”齊威王說:“爲什麼這麼說呢?”段幹綸回答:“一旦讓魏國攻下邯鄲,這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齊威王說:“好。”於是發兵,說:“大軍駐紮在邯鄲城外。”段幹綸說:“我所說利弊,不是指的大王這樣的做法。我國去救援邯鄲,而只是駐軍在邯鄲城外,這樣就會造成邯鄲既不會被攻下而魏國也不會有損失的局面。所以說我們不如去南邊攻打襄陵,讓魏軍感到疲憊。邯鄲被攻下而魏軍疲憊,這樣就讓趙國殘破而魏國削弱。”齊威王說:“好。”於是就派兵南下攻打襄陵。這年的七月,邯鄲失守。齊軍乘魏軍疲憊的時候,在桂陵把魏軍打得落花流水。
南樑之難
[原文]
南樑之難①,韓氏請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早救之,孰與晚救之便?”張丐對曰②:“晚救之,韓且折而入於魏③,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④:“不可。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韓而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⑤。且夫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訴於齊⑥。我因陰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國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
韓自以專有齊國,五戰五不勝,東愬於齊,齊因起兵擊魏,大破之馬陵⑦。魏破韓弱,韓、魏之君因田嬰⑧北面而朝田侯。
[註釋]
①南樑之難:指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的南樑造成的危難。②張丐:齊國大臣。③折:轉。④田臣思:又作“陳臣思”,即田忌,齊國大臣。⑤顧反:同義詞連用,猶言反過來。⑥訴:告訴,此指求救。⑦馬陵:地名,位於今河北大名一帶。⑧田嬰:齊國的大臣。一說爲衍文。
[譯文]
韓國的南樑處在危難的時候,韓國向齊國請求支援。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及時去救援韓國,與拖延一下再去救援韓國,哪種作法對我們有利?”張丐回答說:“如果拖延了再去救援韓國,韓國將會轉移目標投奔魏國,不如趁早去救援他們。”田臣思說:“不行。那韓、魏兩國的軍隊還沒爭鬥到精疲力盡的地步,可是我們此時卻去救援韓國,我們就會成了魏軍攻打的目標,韓國卻相對安全了,反過來我們會聽從韓國的命令。再說魏國不攻破韓國勢不罷休,韓國眼見自己的國家不保了,必定會跑到東邊來向齊國求救。我們趁機私下裡與韓國交好,稍微推延一下時間再去迎戰魏國疲弊的軍隊,那麼我們國家可以得到重視,想要的也可以得到手,名聲可以遠揚了。”齊威王說:“好。”於是就私下裡把情況告訴韓國使者,並把他打發回去了。
韓國自以爲有了齊國作爲後盾,但與魏軍交戰了五次都沒有取勝,於是就再次向齊國請求支援,齊國於是就派兵討伐魏國,在馬陵把魏軍打得落花流水。魏國大敗,韓國也衰弱了,於是韓、魏的大王藉助田嬰的力量歸順了齊威王。
成侯鄒忌爲齊相
[原文]
成侯鄒忌爲齊相,田忌爲將,不相說。公孫閈謂鄒忌曰:“公何不爲王謀伐魏①?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②;戰不勝,田忌不進,戰而不死,曲撓而誅③。”鄒忌以爲然,乃說王而使由忌伐魏。
田忌三戰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閈,公孫閈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於市④,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爲大事⑤,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爲人卜者,亦驗其辭於王前⑥。田忌遂走。
[註釋]
①伐魏:此指齊伐魏救趙之事。②有功:指有戰勝魏國的功勞。③曲:猶言不敢直接前進。④三戰三勝:屢戰屢勝。三,泛指多次。十金:二百兩金子。金,戰國時多指銅。⑤聲威:聲勢威名。⑥驗:證明。
[譯文]
成侯鄒忌擔任齊國的相國,田忌擔任齊國的大將,兩人相處得很不融洽。公孫閈對鄒忌說:“您何不爲大王謀劃去討伐魏國?如果打了勝仗,那麼這是您謀劃的功勞,您可以立一個大功;如果敗了,那麼這是田忌畏縮不前,交戰了卻不敢拼死去戰,沒有勇往直前,遭受慘敗,就會被誅殺。”鄒忌認爲很對,於是就勸說齊王派田忌去攻擊魏國。
田忌屢戰屢勝,鄒忌把這個形勢告訴了公孫閈,公孫閈就派人拿着很多金子到集市上去占卜,說:“我是田忌的手下,我們屢戰屢勝,威名震動天下,打算幹建立國家的大事,是否能成事呢?”來占卜的人前腳剛走出去,鄒忌就派人逮捕了這個占卜師,押到齊王的面前把占卜人的話告訴了齊王。田忌聽到這事後,就逃走了。
田忌爲齊將
[原文]
田忌爲齊將,系樑太子申,禽龐涓。孫子謂田忌曰:“將軍可以爲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孫子曰:“將軍無解兵而入齊,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住。住者,循軼之途也①,擊摩車而相過②。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住,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然後背太山,左濟,右天唐,軍重踵高宛③,使輕車銳騎衝雍門。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④。不然,則將軍不得入於齊矣。”田忌不聽,果不入齊。
[註釋]
①循:順。軼:車轍。②:同“轄”,車軸頭上的銅鍵,使車輪不致脫落。③踵:至。④正:定。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