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韓策二(2)

韓公叔與幾瑟爭國。中庶子強謂太子曰①:“不若及齊師未入,急擊公叔②。”太子曰:“不可。戰之於國中,國必分。”對曰:“事不成,身必危,尚何足以圖國之全爲?”太子弗聽,齊師果入,太子出走。

[註釋]

①太子:指幾瑟。中庶子:官名。強:鄭強,任中庶子。②擊:打擊,此處猶言除掉。

[譯文]

韓公叔幫助公子咎與幾瑟爭奪國權。中庶子鄭強對幾瑟說:“不如趁齊隊還沒有攻過來的機會,趕快除掉公叔。”幾瑟說:“不可。在國內打內戰,國家必然會分裂。”鄭強回答說:“這件事不成功,您自己肯定會遭到危險,還談什麼國家的完整呢?”幾瑟不聽,齊隊果然攻入韓國,幾瑟被迫逃亡國外。

齊明謂公叔

[原文]

齊明①謂公叔曰:“齊逐幾瑟,楚善之。今楚欲善齊甚,公何不令齊王②謂楚王③:‘王爲我逐幾瑟以窮之。’楚聽,是齊、楚合,而幾瑟走也;楚王不聽,是有陰④於韓也。”

[註釋]

①齊明:東周臣。此章系周赧王十五年。②齊王:閔王。③楚王:懷王。③陰:陰護。

[譯文]

齊明對公叔說:“齊國驅逐了幾瑟,楚國卻很友善地接納了他。現在楚國很想和齊國和好,您爲什麼不讓齊王對楚王說:‘請大王爲我驅逐幾瑟,讓他窮困無路。’如果楚王答應,這樣齊楚就聯合在一起了,幾瑟只好逃亡;如果楚王不答應,這也可以使楚王陰護韓國。”

公叔將殺幾瑟

[原文]

公叔將殺幾瑟也,謂公叔曰:“太子①之重公也,畏幾瑟也。今幾瑟死,太子無患,必輕公。韓大夫見王老,冀太子之用事也,固欲事之。太子外無幾瑟之患,而內收諸大夫以自輔②也,公必輕矣。不知無殺幾瑟,以恐③太子,太子必終身重公矣。”

[註釋]

①太子:指公子咎,當時公子咎和幾瑟、伯嬰都稱太子。②自輔:輔佐自己。③恐:威脅。

[譯文]

公叔想要殺死幾瑟,有人勸公叔說:“太子咎之所以這麼重視您,是因爲他畏懼幾瑟。如果幾瑟被殺死了,那麼太子沒有了後患,一定會輕視您。韓國的大夫看到大王年老,都希望太子掌管政事,本來都願意事奉太子。太子在外邊沒有做人質的幾瑟的後患,在國內再爭取各位大夫輔助自己,您必將受到輕視了。不如不殺幾瑟,以此威脅太子,太子一定要終生重用您了。”

公叔且殺幾瑟

[原文]

公叔且①殺幾瑟也,宋赫爲謂公叔曰:“幾瑟之能爲亂也,內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今公殺之,太子無患,必輕公。韓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陰事之。秦、楚若無韓,必陰事伯嬰。伯嬰亦幾瑟也。公不如勿殺。伯嬰恐,必保於公。韓大夫不能必其不入也,必不敢輔伯嬰以爲亂。秦、楚挾幾瑟以塞伯嬰,伯嬰外無秦、楚之權,內無父兄之衆,必不能爲亂矣。此便於公。”

[註釋]

①且:將要,打算。

[譯文]

公叔準備殺掉幾瑟,宋赫爲幾瑟對公叔說:“幾瑟之所以有能力發動叛亂,是因爲他在國內有大王和公仲的支持,在國外有秦、楚兩國的支持。現在您要殺了他,那就會使得太子沒有了後患,必然會輕視您。韓國的大臣們看到韓王年事已高,如果太子確定下來了,他們必定會在私下裡討好太子。秦、楚兩國如果沒能依靠幾瑟得到韓國,必定會私下裡再去支持伯嬰來爭奪太子的位子。這樣一來伯嬰和幾瑟就處在同樣的危險之下了。您不如不殺幾瑟。伯嬰感到害怕,必定會請求您的保護。韓國的大臣們不能肯定幾瑟是否可以返回韓國,因此也就不敢幫助伯嬰發動叛亂,秦、楚兩國就會幫助幾瑟來堵塞伯嬰爭權的道路。伯嬰既得不到秦、楚兩國的援助,又得不到韓國大臣們的支持,必定無法發動叛亂。這樣做有利於您。”

謂新城君曰

[原文]

謂新城君曰①:“公叔、伯嬰恐秦、楚之內幾瑟也,公何不爲韓求質子於楚②?楚王昕而入質子於韓,則公叔、伯嬰必知秦、楚之不以幾瑟爲事也,必以韓合於秦、楚矣。秦、楚挾韓以窘魏,魏氏不敢東,是齊孤也。公又令秦求質子於楚③,楚不聽,則怨結於韓,韓挾齊、魏以眄楚④,楚王必重公矣。公挾秦、楚之重似積德於韓,則公叔、伯嬰必以國事公矣。”

[註釋]

①新城君:即羋(mǐ米)戎,秦宣太后之弟。②質子:指幾瑟。③質子:指韓國要回幾瑟後送去的另一個人質。④眄(miàn面):怒視。

[譯文]

有人對新城君說:“公叔、伯嬰都擔心秦、楚兩國會收留幾瑟,您爲什麼不替韓國向楚國要回做人質的幾瑟呢?楚王如果聽從,把人質送回韓國,那麼公叔、伯嬰一定會認爲秦、楚兩國並不看重幾瑟,必然會讓韓國同秦、楚兩國聯合了。秦國、楚國挾持韓國逼迫魏國,魏國不敢向東聯合齊國,這樣齊國就孤立了。您再讓秦國向楚國要韓國送去的人質,如果楚國不聽從,那麼楚國就同韓國結下了怨仇,韓國倚仗齊國、魏國仇視楚國,楚王一定會重用您。您倚仗秦、楚兩國的勢力,對韓國厚施恩德,那麼公叔、伯嬰必定會用韓國來事奉您。”

胡衍之出幾瑟於楚

[原文]

胡衍①之出幾瑟於楚也,教公仲謂魏王曰:“太子在楚,韓不敢離楚②也。”“公何不試奉公子咎,而爲之請太子。因令人謂楚王曰:‘韓立公子咎而棄幾瑟,是王抱虛質③也。王如亟歸幾瑟。幾瑟入,必以韓權報讎於魏,而德王矣。’”

[註釋]

①胡衍:韓人。②離楚:此句意謂韓國怕楚國爲了幾瑟討伐韓國。③虛質:沒用的人質。幾瑟與伯嬰爭國亡於楚。

[譯文]

胡衍在幾瑟離開韓國來到楚國的時候,曾讓公仲對魏王說:“因爲太子幾瑟在楚國,所以韓軍不敢離開楚界。”又對公仲說:“您爲什麼不試着推薦公子咎,幫他請求太子的地位。這樣就可以派人對楚王說:‘韓國已經確立公子咎爲太子,同時廢棄幾瑟,這是讓大王抱着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質。我看大王不如趕緊讓幾瑟回去。只要幾瑟回到韓國,一定會依靠韓國的權勢向魏國報仇,並且對大王也會感恩戴德。’”

幾瑟亡之楚

[原文]

幾瑟亡之楚,楚將收秦而復之。謂羋戎①曰:“廢公叔而相幾瑟者楚也。今幾瑟亡之楚,楚又收秦而復之,幾瑟入鄭②之日,韓,楚之縣邑。公不如令秦王③賀伯嬰④之立也。韓絕於楚,其事秦必疾,秦挾韓親魏,齊、楚後至者先亡。此王業也。”

[註釋]

①羋戎:即新城君,秦宣太后之弟。②鄭:鄭爲韓所亡,後稱韓亦曰鄭。③秦王:昭王。④伯嬰:得立者爲公子咎。

[譯文]

幾瑟逃亡到楚國,楚國準備與秦國聯合再次擁立幾瑟。有人對羋戎說:“破壞公叔的計謀而支持幾瑟的是楚國。現在幾瑟逃亡到楚國,楚國又要聯合秦國再次擁立幾瑟,將來幾瑟回到韓國那天,那韓地就會像楚國的縣邑一樣了。您不如勸說秦王去祝賀立伯嬰爲太子。因爲如果韓國一旦與楚國斷絕關係,他們必然馬上會去事奉秦國,如果秦國挾持韓國親近魏國,那麼齊楚做爲最後一個拜倒在秦王門下的諸侯,必然首先滅亡。這可是爭奪霸業的事情。”

冷向謂韓咎

[原文]

冷向謂韓咎曰①:“幾瑟亡在楚,楚王欲復之甚②,令楚兵十餘萬在方城之外。臣請令楚築萬家之都於雍氏旁,韓必舉兵以禁之,公必將矣。公因以楚、韓之兵奉幾瑟而內之鄭③,幾瑟得入而德公,必以韓、楚奉公矣。”

[註釋]

①韓咎:指韓國公子咎。②楚王:指楚懷王。③奉:猶言擁戴。

[譯文]

冷向對韓國公子咎說:“幾瑟逃亡到了楚國,楚王很想重新擁立他,命令十幾萬楚軍駐紮在方城之外。我請求讓楚國在雍氏旁邊建築一個擁有萬戶人家的都邑,韓國一定會派兵阻止,那時您必定會做領兵的將領。您可以藉此機會利用楚、韓兩隊擁戴幾瑟回到韓國,幾瑟能夠回到韓國就會感激您的恩德,一定會讓韓國、楚國事奉您。”

楚令景鯉入韓

[原文]

楚令景鯉①入韓,韓且內伯嬰於秦,景鯉患之。冷向謂伯嬰曰:“太子②入秦,秦必留太子而合楚,以復幾瑟也,是太子反棄之。”

[註釋]

①景鯉:楚懷王相國。②太子:指伯嬰,當時韓國繼嗣未定,冷向不過以此稱之罷了。

[譯文]

楚國派遣景鯉出使到了韓國,韓國準備派伯嬰到秦國去,景鯉對此事感到非常擔憂。冷向對伯嬰說:“如果太子進入秦國境內,秦國肯定會拘留您,並且會和楚國聯合起來,擁護幾瑟,這樣您反而丟掉了太子的位子。

韓咎立爲君而未定

[原文]

韓咎立爲君而未定①,其弟在周,周欲以車百乘重②而送之,恐韓咎入韓之不立也。綦母恢③曰:“不如以百金從之,韓咎立,因也以爲戒④;不立,則曰來效賊也。”

[註釋]

①韓咎立爲君而未定:此章在周赧王十六年,公子咎與公子幾瑟爭立太子之時。②重:疑衍。③綦母恢:周臣。④戒:兵餉。

[譯文]

韓咎爭奪嗣位還沒有最後定下來,那時他的弟弟正在周地,周君想要用一百輛車把他送回國去,但又擔心送回韓國而韓咎不能立爲太子。綦母恢說:“不如讓他帶去一百金,如果韓咎被立爲太子,就說讓他來送兵餉;如果不能立爲太子,就說是遣送賊子。”

史疾爲韓使楚

[原文]

第52章 趙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43章 楚策三(2)第39章 楚策一(4)第74章 魏策四(3)第37章 楚策一(2)第28章 齊策四(1)第55章 趙策三(1)第73章 魏策四(2)第13章 秦策二(2)第76章 韓策一(2)第2章 東周策(2)第95章 宋、衛策(2)第57章 趙策三(3)第27章 齊策三(2)第70章 魏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96章 中山策(1)第12章 秦策二(1)第70章 魏策三(2)第56章 趙策三(2)第17章 秦策三(1)第96章 中山策(1)第77章 韓策一(3)第63章 魏策一(1)第47章 趙策一(1)第2章 東周策(2)第81章 韓策三(1)第6章 秦策(1)第92章 燕策三(2)第65章 魏策一(3)第96章 中山策(1)第28章 齊策四(1)第20章 秦策四(2)第59章 趙策三(5)第92章 燕策三(2)第64章 魏策一(2)第54章 趙策二(4)第15章 秦策二(4)第19章 秦策四(1)第59章 趙策三(5)第16章 秦策二(5)第53章 趙策二(3)第70章 魏策三(2)第16章 秦策二(5)第96章 中山策(1)第38章 楚策一(3)第29章 齊策四(2)第81章 韓策三(1)第73章 魏策四(2)第50章 趙策一(4)第81章 韓策三(1)第54章 趙策二(4)第95章 宋、衛策(2)第86章 燕策一(3)第69章 魏策三(1)第13章 秦策二(2)第52章 趙策二(2)第89章 燕策二(2)第47章 趙策一(1)第46章 楚策四(3)第55章 趙策三(1)第53章 趙策二(3)第6章 秦策(1)第54章 趙策二(4)第69章 魏策三(1)第64章 魏策一(2)第23章 齊策一(2)第34章 齊策六(2)第51章 趙策二(1)第39章 楚策一(4)第45章 楚策四(2)第27章 齊策三(2)第31章 齊策五(1)第49章 趙策一(3)第42章 楚策三(1)第62章 趙策三(8)第87章 燕策一(4)第58章 趙策三(4)第85章 燕策一(2)第24章 齊策一(3)第45章 楚策四(2)第25章 齊策二第95章 宋、衛策(2)第69章 魏策三(1)第89章 燕策二(2)第49章 趙策一(3)第71章 魏策三(3)第44章 楚策四(1)第53章 趙策二(3)第38章 楚策一(3)第12章 秦策二(1)第82章 韓策三(2)第85章 燕策一(2)第66章 魏策二(1)第53章 趙策二(3)第7章 秦策(2)第90章 燕策二(3)第27章 齊策三(2)第78章 韓策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