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

用午膳時,隆慶帝的神態勉強正常,但吃得很少,基本上靠孟衝跪在旁邊,用勺子小口小口地餵食。

朱翊鈞輕聲問萬福:“這些日子,都是孟衝在悉心照顧父皇?”

“是的殿下。這些日子孟衝日夜不休,時時伺候着皇上。”

朱翊鈞目光在孟衝的身上轉了幾圈,沒有做聲了。

隆慶帝氣息很弱,午膳時強撐着說個笑話,一點都不好笑,但陳氏和朱翊鈞都很配合地大笑起來。其餘內侍宮女也抿着嘴巴使勁地忍住笑。

看到大家都被自己的笑話逗樂了,隆慶帝十分開心,多吃了半碗米粥。

“老大,臘月十二,第三天正好是你皇爺爺的忌日,你正好帶着新婦去仁壽殿,祭拜他,讓他也看看,鈞兒成家了。”

隆慶帝最後說道。

”是,兒臣遵旨。”

朱翊鈞答道,心情有些沉重。

成長的代價就是一個個親人遠去,就算是天子太子也不例外。

坐着步輦出了西華門,朱翊鈞轉頭看了一眼。

巍峨的紫禁城像一座大山,更像一座樊籠。

回到紫光閣後的勤政堂,朱翊鈞馬上叫文書房把軍機急報送過來。

第一份是去蘭州赴任兩個多月的曹邦輔寫得近期彙報,朱翊鈞看完後,不由拍案叫好,高聲讚歎道:“曹公高義大氣,孤派他去出鎮陝甘,是派對了!”

朱翊鈞欣然提起硃筆,在奏章上寫下一番讚許的話。

第二份是山西大同總督霍冀與兵部侍郎兼諜報偵查局指揮使兼蒙古右翼謀略前敵指揮使汪道昆聯袂領銜上奏。

朱翊鈞看完,臉色凝重,站起身,雙手籠在袖子裡,在屋子裡轉了幾圈,轉頭對祁言說道:“叫督理處八百里加急廷寄,召汪道昆汪先生回京。”

“遵令旨!”

蘭州,陝甘總督衙門。

曹邦輔剛到蘭州赴任沒幾天,就做出一個讓衆人十分驚訝的決定,放霍靖霍邊離開。

衆人紛紛勸道:“霍靖霍邊雖然回土默特部無望,但他們野性難馴,一旦放離,恐怕鳥入天空,獸歸叢林,再難回來。”

曹邦輔不會所動,親自送霍靖霍邊兩人過浮橋,到黃河以北。

“忠明、靖邊,你們此去因亦集乃,路途遙遠,一路小心。據悉俺答汗給居延海派去新的那顏和千戶,事不可爲就趕緊回來,大明現在不缺兵馬,只缺良將。”

曹邦輔挽着霍靖和霍邊的手,切切叮囑道。

霍靖和霍邊雙目赤紅,感動地答道:“曹公仁德,以誠待我兄弟。不僅爲我們備齊了戰馬,還給數百護衛隨從更換新兵甲。

現在又信任有加,放我兄弟離去。曹公放心,居延海部多有屬下心腹,只需抓住機會,剷除俺答汗派去的人,居延海部就可盡歸屬下掌控。

請曹公放心,一月爲期,我兄弟二人定會帶着居延部回附大明。”

曹邦輔慨然說道:“好,老夫翹首期盼,等待你們兄弟的好消息。”

霍靖霍邊率三百隨從策馬遠去,馬蹄聲響,塵土飛揚,一行人很快就消失在朝陽下的漫漫荒原中。

回到蘭州城,蘭州知府兼陝甘總督府督糧梅國楨笑着說道:“曹公弘量豁達,霍氏兄弟定會依約回來。”

梅國楨受徐渭舉薦,曾經入西苑伴讀太子,後來方逢時出鎮陝甘,他以爲幕僚跟着來到固原。

後來方逢時調回京城,他留了下來,等到陝甘總督移駐蘭州,他出任蘭州知府兼督糧。

曹邦輔呵呵一笑,“衆人都說老夫放虎歸山,他們小瞧了此兩人。此二人,尤其是霍忠明,心懷鯤鵬大志。

現在我大明政通人和,奮發圖強,遠勝過遲暮殘燭的俺答汗。且我大明糧多草廣,大好的東風,可助霍氏青雲直上。”

梅國楨笑着答道:“那些人以小子之心度英傑之腹。沒錯,沒錯!”

過了幾日,曹邦輔召集了徐渭、徐貞明和梅國楨,討論執行西北大建設之事。

“諸位,西北大建設,我等出京辭陛時,太子殿下一再交代,是大明未來十年,二十年的重中之重。”

曹邦輔先強調了一句,然後對徐貞明說道:“西北大建設,你是主畫師,你給大家說說,大家有了方向方略,心裡也有了底。”

“是督憲。”徐貞明先叫小吏把西北輿圖掛上,這是衆人在西苑學下的習慣。

看圖說話。

徐貞明繼續說道。

“西北建設,重點事項爲興水利、遷百姓、退耕還牧、植樹造林。

興水利,按照測繪局西北分局這幾年四處測繪的結果,我們決定在甘肅浩門水、張掖河、討來河中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爲塘湖。

這三條河流最顯著的特點是春天雪水融化,夏季雨季突來,河水暴漲,一瀉千里。到了秋冬,中上游河牀枯竭,河水變溪水。

我們在合適的位置修築堤壩,疏浚河道,廣挖渠溝,春夏水漲時,蓄留住水。等到秋冬缺水時,再緩緩放水,調度水量,四季均衡。

這樣就能讓中下游農田,產量提高,不必再去開荒新地,以保口糧。

此前西北時常缺水,田地產量低下,百姓爲了填飽肚子,只能拼命到處開荒,結果植被皆毀,更加留不住水,產量更加低下。

循環不休,陷入死結。”

徐貞明在西北爲幕十來年,腳踏實地做過實事,對這裡的情況非常瞭解,各項實情張口就來。

“甘肅興修水利後,我們就可在陝北的祖厲河、清水河、洛浦河、環水、洛水、無定河、延水照方抓藥。

不過興修水利,需要大量的水泥。太府寺計劃在蘭州、涼州、甘州、固原、延安和米脂各新辦一家水泥廠,平均每家年產水泥五千噸。”

霍冀、徐渭和梅國楨聽到這個數字,不由倒吸一口氣涼氣。

他們已經逐漸習慣千克、公斤、噸和米等衡量度新制,知道五千噸足足有一千萬斤,六萬六千石,比一座山還要高。

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遠在京城西苑的太子爺,對這個產量不屑一顧。

朱翊鈞當資深公務員,出去“化緣”時,隨便一家水泥鄉鎮小企業的產量都是幾萬噸。十萬噸以上只能算小型水泥廠。

“遷百姓就是量土養人。貧瘠苦旱,不宜居住的地方,百姓全部遷走。現在內閣專門設立一個徙民辦,由張閣老領事,專司此事。

陝甘的兩地布政司先摸查各地不宜居住的地方,把居住的百姓登記成冊。現在陝甘的徙民分兩支,一支遷新定的遼寧,一支遷湖南。

至於新復的安南等南海地區,酷熱悶溼,陝甘的百姓過去,水土不服,很容易生病。那邊主要遷移廣東、福建和浙東多山少地之民。”

徐渭接言道:“我朝遷移徙民早有先例。洪武三年(1370年)起,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以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徵集百姓,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領取憑照川資後,向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遷徙。

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前後遷徙百姓百萬有餘。官府料理此事,頗有經驗。

此前是由富遷瘠,由熟遷荒,百姓多不願輕離故土。但此次不同,此次遷民是由瘠遷富,由荒遷熟。

東北雖然苦寒,但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一年一熟,畝產不知勝過西北多少。現在又有水泥磚板房和火炕,大興煤炭,禦寒過冬不是問題。

湖南遷居之地爲洞庭湖畔,以及湘、沅、澧、資等水岸畔盆地平地

目前東北、湖廣等地接到廷寄,動用營衛軍,廣募民夫,修路搭橋,建屋築房,爲徙民提供基本的保障.

至於退耕還牧,植樹造林,與興水利和徙百姓息息相關.”

梅國楨問道:“這一切都需要錢糧,戶部支應得過來嗎?”

大家都知道大明財稅是個什麼鬼樣,雖然鹽政整飭、工商大興,鹽稅和工商稅一年比一年多,但是還沒富足到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的地步。

徐貞明解釋道:“戶部那邊把未來三年省下的宗藩祿米分了四分之一到西北。此外少府監、太府寺沿開中法和商屯等舊例。

要求所有海商、互市邊商、鹽商、礦業公司、茶葉公司、絲綢棉紗廠等工商牌照,自明年起,每年需要向西北投錢募人興修若干水利、遷徙百姓若干。

殿下叫此爲支付轉移。”

梅國楨有些奇怪,“爲何不叫這些工商公司,直接捐錢捐糧,或者增稅?收得稅銀再由戶部下撥西北,行此益政。”

徐渭捋着鬍鬚說道:“此事老夫在西苑時,偶爾聽太子殿下提起過。”

曹邦輔、徐貞明和梅國楨轉頭看向他。

“還請文長先生解惑。”

“殿下曾言,捐錢徵稅,撥款行事,中樞地方各衙門貪腐低效,一百塊銀圓只能辦出十塊銀圓的事來。

叫各工商公司直接辦理,他們以利爲驅,自然會想方設法以最少的錢把事辦得最好,效率最高,中樞地方官府只需監督檢查即可。”

衆人對視一眼,太子殿下對各級官吏的作風脾性,是深有了解。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這些支付轉移,資助西北建設之舉,大致行五到十年即可告一段落。如果以徵稅方式行事,屆時改爲西南建設,漠南漠北建設該怎麼辦?

稅賦是大事,制定之後不可輕易更改取消,常例中也很難更改取消。顧及如此,才以商辦方式行事。”

“原來如此,太子殿下英明,高瞻遠矚!”

曹邦輔一邊召開軍政會議,佈置對青海用兵,以及西北建設的工作。

西北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着,進展喜人。

軍事方面卻有所停滯。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那邊多有異動,李成樑率領的騎兵部隊,被調往寧夏地區,俯視東西河套。

九邊中,陝西、寧夏、甘肅三邊兵力相對薄弱,尤其是甘肅,可以說是涼得不能再涼。

還沒有議和之前,俺答汗經常去青海禮佛,動不動橫穿甘肅,翻越祁連山,如入無人之境。

現在從東邊調過來的主力騎兵還在寧夏,青海這邊用兵主力就剩下霍靖霍邊爲首的歸降蒙古部衆,可是大半個月過去了,離約定的日子越來越近,霍家兄弟卻沒有半點消息傳來。

蘭州城議論紛紛,地方世家和官吏們都在暗地裡譏笑新任督憲曹邦輔。

太實誠了,太容易相信人了。

北虜的話你都信,你怎麼不信羊會上樹呢?

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641.第637章 這是最後通牒嗎?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41章 北虜破邊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649.第645章 你有怨過嗎?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318.第318章 下雪了!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第748章 會飛的船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隸只需要勇士第1章 祖孫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161.第161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101章 柳河大捷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