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

bookmark

趙貞吉看到了袁鹹安臉上的疑惑,給郭幹遞了個眼色。

你的門人,你給解釋下。

郭幹轉過頭來,看了袁鹹安一眼,笑着問道:“全宜沒聽明白?”

袁鹹安連忙欠了身子答道:“回一泉公的話,學生沒有聽懂。”

“錦衣衛是什麼衙門,你應該知道嗎?”

“學生知道,可止小兒夜啼。”

“哈哈,錦衣衛最讓人詬病的就是詔獄,那伱知道吧。”

袁鹹安點頭答道:“學生知道。”

錦衣衛辦案、抓人、審理一條龍服務,確實讓人詬病。

錦衣衛辦的都是大案要案,有的是奉旨的欽案,它完全是封閉式辦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傳統上的三法司根本插不上手,往往只能收到一個結果,如何審案的,全部不知道。

歷代先皇裡,皇上英明點,錦衣衛辦完案,讓三法司參與審理。

皇上專橫些,錦衣衛一手包辦,案犯從生到死,全由它處理,是不是冤案,是不是抓錯人,誰也不知道。

反正詔獄進去的是活人,出來的多半是屍體。

郭幹繼續解釋道:“皇上現在交代,錦衣衛只有監察、督捕、辦案之權,任何案件審理,需交檢法審議和慎法院審判。

此案是錦衣衛奉旨辦理,現在奉旨交刑部中央檢法廳檢法審議,再提請你們順天府慎法院公訴,就是一大進步。”

原來如此。

袁鹹安突然想到另外一事,他此前在遼西督造城堡要塞,多與軍伍打交道,深知軍中有兩大暗勢力,代表皇權監視着軍隊動向。

一是錦衣衛,二是御馬監。

錦衣衛除了監察,更多的還涉及軍官將領懈怠失職、貽誤戰機、畏敵怯戰、泄露軍機等違反軍法的案件處理。

袁鹹安忍不住問道:“中丞,王尚書,敢問錦衣衛辦理的軍中案件,由誰接辦?”

問完就有些後悔。

這應該不是我該問的。

唉,這些年的歷練和毒打,還是沒讓自己吸收到足夠的教訓。

趙貞吉和王崇古對視一眼,露出讚許的神情。

郭幹不客氣地誇獎道:“全宜,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身爲通判,主持司理法判,有疑問就要問出來,問清楚才能明是非,斷曲直。

汝貞公奉旨在戎政府改軍制,左右兩軍都督府,也被稱爲陸軍部和海軍部。它們各有自己的軍事檢法局。

中軍都督府除了武選廳、宣贊局等職能部門外,還單設了軍事慎法院。錦衣衛辦理的軍伍案件,也會交由左右兩軍檢法局檢法複議,提請中軍府慎法院審理判定。”

袁鹹安連忙拱手答道:“謝一泉公指教,學生受教了。”

趙貞吉對王崇古說道:“鑑川公,你繼續說。”

王崇古欣然說道:“好。本部堂選派了中央檢法廳精幹檢法官,張玉誠組成專案組,檢法複議,最後提請公訴。

張玉誠是刑部老刑名,參加多個專案組,多起諸藩宗室謀逆、大不敬案,都是他複議審理。他還是臺基學院刑律學和刑事範律學教授。”

趙貞吉點點頭:“刑部做足了功課。全宜,你身爲順天府通判,親自主持此案審理判定,一定要用心,確保公平公正,不留瑕疵。

我還告訴你,與此同時,江蘇巡撫海公在蘇州,召集江蘇檢法廳、蘇州慎法院和江蘇按察司,會審大案。

南北同時會審,可能你審的案子,不夠海公審的案子矚目,但都足以留名青史。

全宜,你要好自爲之!”

袁鹹安起身答道:“下官一定恪守職責,秉公司法,不敢有絲毫懈怠!”

趙貞吉捋着鬍鬚說道:“昨日皇上把老夫召進西苑,垂詢了此案事宜,一再諭示,順天府慎法院審理的此案,是大明司法改制後的第一大案,必須做成一個標杆和典範。”

王崇古在旁邊附和道:“皇上大行國政改制,許多國政官制是由簡演繁,尤其是刑部檢法和都察院慎法院,程序繁瑣,異常複雜。

朝野許多人非議不已,認爲國政當由繁化簡,如此改革,是倒退,是苛政亂政。”

袁鹹安凝神聽着。

這些話可是大佬們說出來的皇上金口玉言,意味着國策走向,多少人想知道卻難以知曉。

王崇古繼續說道:“皇上說得對啊,刑名事關性命,鞫讞事關公正,故司法之制,不可不慎。

暴元都知刑名之重,莫嚴於殺人;獄情之初,必先於檢驗。殺人償命、違法受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們要爲受害者申冤雪恨,但不是胡亂殺一個人抵數了賬。刑不公,罰不明,那刑罰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何公明?

靠清官?

天下有幾位海青天?

靠良知?

那還要律法何用?

所以我們必須設計互相監督制衡的機構,通過非常複雜的鞫讞流程,儘可能地保證司法的公正。”

郭幹轉過頭來,對袁鹹安說道:“中丞和鑑川公的教誨,你都聽到了嗎?”

“學生聽到了,定會銘記在心。”

“好,那你回去後,好好審理戶部稽覈司前經歷林有才,服毒自盡一案。”

“是!”

順天府衙靠近安定門的春櫺坊裡,對面就是國子監和文廟。

順天府通判署就在府衙裡,慎法院審案廳就是府衙的前院大堂,掛着明鏡高懸匾額的那個公堂。

按照新制,順天府尹和少尹,都不需要坐堂審案,他們就把這拋頭露面的機會讓給了順天府通判袁鹹安,和他手下的判官們。

連同公堂和左右偏廳一起給了他們。

順天府官階跟各省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沒法像各省那樣分三司,下面再設各廳,只能跟府衙一樣,因爲它和應天府一樣,下面就管着幾個縣。

袁鹹安回到等同於按察司的通判署,叫書吏掛出告牌,宣佈三天後審理林有才服毒自殺案。

《順天政報》、《燕山報》、《灤河報》、《商報》等報紙聞訊跑來報備,搶佔爲數不多的觀衆席位。

案犯和苦主的家屬也聞訊趕來,報備拿到了觀衆席位。

三天後一早,警衛軍和京師警政廳的人就在順天府衙門口戒備,維持秩序。

各報的記者,苦主和人犯家屬,拿着報備文書,穿過三重戒備,先進到審判廳前院。

他們直接進到審判廳的前廊,這裡與公堂只隔着一排柵欄,屬於C位。

警戒人員又奉命隨機放進兩百位愛看熱鬧的百姓,他們站在前院裡,墊着腳,伸着脖子,探着頭,議論紛紛。

“勞駕問問,今天順天府通判署審什麼?”

“你不知道還往裡擠?”

“我天生就愛湊個熱鬧,看到這裡人多,就擠了進來。”

“嘿,還真是。外面一堆士子,想進來給案犯鼓勁打氣卻不得,偏偏讓你給擠進來了。”

“好說,好說。

勞駕你給說說,到底審什麼啊?”

“前些日子,戶部稽覈司資深經歷林有才,在家服毒自殺一事,你聽說了嗎?”

“林有才啊,聽說了,不就是在戶部大院裡,指着張相鼻子說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的那位嗎?

聽說被當場免職,罷斥回家後,想不過服毒自殺了?今天就審這案子?”

“對,審的就是這案子。”

“這案子有什麼好審的,服毒自殺,難不成還要把藥店掌櫃,還有他家婆娘家人一併抓來,說他們不該賣藥,不該見死不救?

荒唐。”

“不荒唐!這案子有隱情。”

“有隱情?什麼隱情?我最愛聽隱情。”

“聽說林有才是南京戶部的老經歷,南京裁併六部,他意外地來到京師,還直接進了戶部,因爲他有個做翰林的表姐夫。”

“聽說他請這個表姐夫做中,給當時的戶部徐侍郎塞了五百兩銀子,就成了戶部浙江清吏司書吏,然後又趕上好運,皇上改官制,搖身一變,被補錄爲官吏,八品官服穿在身,好不得得意。”

“祖墳冒青煙了!”

“那也太囂張了,居然敢指着張相的鼻子罵,國朝以來,誰這麼大膽子?被罷免回家都算是輕的,要是嚴嵩還爲首輔,嚴世蕃不滅他滿門枉叫嚴東樓。”

“現在是張相,是張居正。”

“張相他也是國相,換了姓,他就弄不死你了?”

前院議論的百姓們開始爭論起來。

維持秩序的警員大聲吆喝着,“肅靜,再吵吵立即趕出去!”

聲音馬上安靜下來,百姓們停了一會,又壓低着聲音,交頭接耳地繼續議論起來。

“聽說林有才是叫他表姐夫一夥人毒死的。”

“真的假的?”

“那夥翰林,對新內閣和張相憋着一肚子火,想叫林有才去承天門叩天闕,告御狀,可林有才又不是傻子,那肯輕易叫他們當槍耍了。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

“胡說八道,殺了林有才對那些翰林有什麼好處?”

“當然有好處。聽說那些翰林準備擡着林有才的屍骸去內閣鬧,直接把林有才的靈堂開在內閣前院。”

“嘿,這些翰林跟潑皮無賴有什麼分別?”

“當然有分別,人家讀的一肚子聖賢書,身上還有功名”

“我呸!”

“咚咚-咚咚!”

前院的鼓聲被敲響,警戒的警員叫喊着:“老爺們馬上要審案了,肅靜,要是再敢喧鬧,就不是趕出去那麼簡單,被老爺抓到,立即吃一頓板子。”

前院馬上安靜了,探着頭往裡看。

審判廳前廊裡擺着一條條長凳,各報紙記者和家眷二十幾位坐在上面,還有十幾位不明身份的男子,也坐在周圍。

審判廳佈置跟此前的公堂相差不多。

有懂行的百姓指着裡面跟旁邊的人解說着。

“看到那張‘明鏡高懸’的匾額嗎?”

“看到了。”

“下方是一張長桌案,是主審官坐的。”

“哦。”

“左右兩邊各有一張短些的桌案,看到了嗎?那是同審官坐的。要是今天兩位同審官都坐滿了,那就有人要掉腦袋。”

“還有這說法?什麼緣故?”

“一般的案子,有主審官和同審官兩人即可。要是有兩位同審官,那就是大案要案,要殺頭的那種。”

嘶——!

殺頭!

前院響起了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好刺激!

好喜歡啊!

懂行的人繼續解說着:“看到主案桌下方,擺着兩張小一點的桌案了嗎?”

“看到了。什麼人坐在那裡?”

“是給書記官坐的。”

“什麼書記官?”

“就是記錄審案過程,轉遞和記錄雙方證據和陳詞的。”

“不是師爺嗎?”

“現在沒有師爺了,新叫法,叫書記官。你們再看公堂左邊,有一長排桌案,看到了嗎?”

“看到了,那是誰坐的?”

“那是檢法官老爺坐的。也叫公訴人。要是其它的案子,也叫原告。”

“搞得這麼複雜。那公堂右邊那排桌案,坐的是誰?”

“一般的案子,坐的是被告。今天是什麼刑事案,吃大官司的案子,被告,也就是案犯是跪在堂前的,右邊應該是列席位。”

“列席位?”

“就是其它衙門來旁觀的老爺們坐的。就是今天不知會來哪些老爺。”

咚咚,堂鼓又敲響了。

前院前廊爲之一靜,兩廂的門口呼啦啦鑽出來一羣官吏。

有穿着緋袍,有穿青袍的,也有穿綠袍的,足足二十來位,像是商量好的,很快就坐到各自的座位上。

一身緋袍的袁鹹安在“明鏡高懸”匾額下的主桌案後坐下,一拍驚堂木,衆人忍不住發出嘩的一聲。

ωwш⊙ttk an⊙℃o

終於開始審案子了!

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第57章 誰下的黑手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653.第649章 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第701章 菸酒齊全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74章 世子的反擊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第56章 一團和氣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