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

朱翊鈞衝張居正笑了笑。

張師傅,不是朕不想跟你談,這是天意。

朕身爲天子,也要遵循天意啊。

看懂朱翊鈞眼神裡的意思,張居正一肚子的忐忑不安,卻只能無可奈何與趙貞吉一起行禮告辭,由內侍領着離開了西苑。

走在前往南華門的路上,張居正心神不定地問道。

“孟靜兄,皇上原本要找你談什麼?”

“談我大明律法。自太祖皇帝編撰御定《大明律》後,定下祖制,不得修改。”

張居正瞥了一眼趙貞吉。

避重就輕,這招我也會。不過大家都是老狐狸,就沒有必要揭穿。

張居正輕輕應了一聲,“祖制?”

真要是按照祖制,四位資政,還有自己這位內閣總理都得提請辭職,然後去太廟向太祖皇帝請罪。

趙貞吉也輕輕笑了笑。

兩百多年,太祖皇帝的祖制,已經沒有太多殺傷力了。何況現在的皇上,權柄威勢不輸太祖皇帝。

他說要改,就算太祖皇帝活轉過來,也只能乾瞪眼。

趙貞吉繼續說道:“我大明太祖之律令,早創於吳元年,更定於洪武六年,整齊於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頒示天下。

日久而慮精,一代法始定,中外決獄,一準於三十年所頒。太祖皇帝制定的大明律,繼承了北齊以來的重罪十條,以及隋唐以來的八議。

編修三十年,《大明律誥》包括《大明律》七篇四百六十條,《欽定律誥》一百四十七條,還定下祖制,子孫世代不得修訂。

故而太祖皇帝后,歷朝主要是‘編例’,即將一些典型判例進行彙編,以判例作爲定罪量刑依據。弘治十八年,編定《問刑條例》二百九十七條。

正德年間,增四十四條。

嘉靖年間,增二百五十八條。

弘治和嘉靖年間,朝廷編定《大明會典》,援引爲行政法典。加上洪武年沿襲下來的律令,有二百八十五條。

繁浩如海,錯綜複雜,有的還互相牴觸,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司法審判,無從援引。

皇上設律政院,請石麓公爲首的律政大夫,重新編修《大明六律》,說是違背祖制,但大家還是一致支持。”

張居正說道:“前隋文帝時修《開皇律》,煬帝時修《大業律》。前唐高祖是修《武德律》,太宗時修《貞觀律》,高宗時修《永徽律》。”

兜圈子,扯閒篇,我也會。當年我還是江陵神童,博學強記。律法方面的典故,我也讀過不少。

“大明一部《大明律》用了兩百年,早就該修了。與時俱進,方爲良政。”

說到這裡,張居正不由地想到科試之事。

科試之事要不要與時俱進呢?

此前皇上跟自己談科試,可自己不想談。

現在自己想跟皇上談,他又不想談了。

這就麻煩了。

依着皇上的性子,不讓海瑞在江南鬧得天翻地覆,就不會罷休。

偏偏海瑞又是孤身一人敢殺一路的剛直執拗的性子。

一個不怕把天捅破,一個恨不得把天捅破,這對君臣雙劍合璧,江南能有安寧?

江南被捅破天了,還不得我這個內閣總理去擦屁股?

還有科試之事,到底怎麼改?

出了西苑南華門,趙貞吉要回都察院,張居正要回內閣,兩人的馬車在門口等着。

張居正遲疑一下,忍不住拉住趙貞吉。

“孟靜兄,你知道海剛峰去東南,身負什麼皇命?”

趙貞吉雙手一攤,“叔大兄,伱知道多少,我也知道多少。”

看到張居正一臉憂慮,他想了想說道:“叔大,楊金水、胡汝貞等人,都是從東南起家。而今上海等地工商大興,最近又成立了工商聯,皇上還破天荒地題詞、賜服,在西苑接見合畫。

連在一起,我們可以大致看出,皇上在江南,要做什麼了。”

張居正腦子叮的一聲,彷彿銅罄聲敲響。

“騰籠換鳥!”

趙貞吉意味深長地說道:“前漢高祖聽從劉敬之計,遷六國貴族以及豪強充關中。而後文帝、景帝、武帝等漢帝皆遷關東豪強,入關中守長陵、陽陵、茂陵。

此乃強本弱末之法,打着奉祖陵山園旗號,以強京師,外銷奸猾。

自嘉靖四十一年起,東南實屬皇上龍興之地,乃皇上之根本。想必皇上也要行強本弱末之法。”

張居正嘆了一口氣,“猜測皇上的手法,估計是殺一批,流一批,再遷一批,進而騰籠換鳥,讓從龍之士,替守東南。

只是看江南的通報和奏文,佛道剎觀、私印禁書,還有侵佔田地,可能會讓江南官紳世家傷筋動骨。

但張某怎麼也看不出,事態會如何到了讓恩師有託孤之意?

看不透啊,看不透。”

趙貞吉心裡猜到了些,但他不好說出來,只能勸慰道:“叔大,且看看,想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張居正長嘆一聲,無奈地拱拱手,與趙貞吉告辭,鑽進馬車裡,轉去內閣。

唉,攤上這麼一個皇上。

以前當他的老師,心累;現在做他的國相,更累。

西苑紫光閣,胡宗憲和譚綸很快被召來。

緊急的軍事事宜,朱翊鈞找他們兩位商議就迅速定下,胡宗憲奉詔回戎政府開始執行,需要內閣協助的,由兵部尚書譚綸回去協調。

緊急又重大的軍事事宜,除了他們兩位,朱翊鈞還會把戎政府五位都督,或都督同知、參謀局都事一併召集進西苑,開會商議。

“汝貞公,二華先生,坐。李春,你把緊急軍情念念。”

“遵旨。”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管西文字房李春拿着幾份軍情文書唸了起來,“朝鮮觀國政使司來報,朝鮮國王上書,請求入朝覲見皇上。”

朝鮮屬於剛剛平定,境內還有零星亂賊,處在扶上馬、送一程的“觀國政”時期。

又身負監視日本動向前沿基地,大明在境內駐紮了大量水陸兩師,所以朝鮮過來的奏文題本,直送司禮監西文字房,抄送戎政府。

“朝鮮國王好好的怎麼要入朝覲見?”朱翊鈞問道。

“回稟皇上,”胡宗憲答道,“朝鮮觀國政使吳君澤的稟文說的很清楚,完全是朝鮮甫一安定,又陷入黨爭,朝鮮國王不厭其煩,同時又爲了解決自身危機,這才起了入朝覲見的心思。”

胡宗憲細細一說,朱翊鈞這才明白,朝鮮君臣剛進王京漢城,滿城的殘垣斷壁還沒收拾好,聞訊聚集起來的朝鮮士子文官們,就在明軍工程營搭建的木屋棚子裡吵了起來。

百廢待興,多少官位等着大家分。

能從兩年多民亂熬到現在的,都自詡是朝鮮忠義之臣。爲老李家守了兩年多的節,現在終於復國了,必須犒勞重賞。

於是這羣忠義之臣爲了議政府的官位吵得面紅耳赤,當場上演全武行。

領議政和左右議政、左右贊成、六曹判書,以及“無關緊要”的高級武職由明國上使指定,這無可非議。

但是憑什麼你能做大司憲,雞兒大嗎?

那你又爲什麼能做承政院都承旨,就憑你頭髮多嗎?

兩三百位朝鮮僅存的文官士子,天天吵,夜夜鬥,還分成北人、南人、東人、西人和江華等黨,就像鬥雞一樣,鬥紅了眼。

王大妃沈氏,即上一位朝鮮國王的王妃也不甘寂寞,在後宮開始指手畫腳。

我吃了這麼多苦,我的親戚也跟着吃了這麼苦,現在優待一下,又怎麼了?

現任朝鮮國王李昖,是上一任朝鮮國王李峘的侄兒。當初能即位,是奉王大妃沈氏的旨意,大義壓下來,李昖也直呼扛不住。

鬥了幾個月,朝鮮朝堂上鬥了一鍋粥。地方恢復民生的政事,全部甩給觀國政使司衙門。

吳兌帶着葉夢熊,考試選拔朝鮮寒士,簡任爲地方官員,朝鮮人不夠,就從國內選拔秀才和公學學院學子。

然後在聚集逃民,開荒種地,恢復民生。

朱翊鈞一聽,心裡樂了。

居然還有這等好事!

朝鮮碩果僅存的士子文官們,全聚在漢城朝堂鬥雞,吳兌和葉夢熊可以趁機把朝鮮各地民政接管了。

現在朝鮮軍隊完全掌握在明軍手裡,要是地方民政也被逐漸掌握接管,就可以實現全面大明化。

日本這個逆子,可以慢慢燉爛了再收拾。

但是朝鮮能收就收。

現在又天賜這等大好的機會。

兩年多的民亂,各地豪強世家、儒生士子大部分死於亂軍之手,部分投降苟且下來的又以從賊罪名,被官軍斬殺。

現在朝鮮本地豪強世家僅存的兩三百名阿貓阿狗,不着急去收拾地盤,聚攏民心,卻被朝堂上一頂頂耀眼的官帽迷花了眼,窩在漢城內鬥。

鬥吧,使勁地鬥吧,等你們鬥明白了,就發現一切都晚了。

等胡宗憲介紹完詳情,朱翊鈞馬上說道:“現在大明已經收復大同江以北地區。原本給了朝鮮君臣恢復國體的機會,可他們不中用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大明就笑納了。

密令觀國政使司,以恢復民生爲藉口,全面教化,收攏民心,爭取五到十年,把朝鮮國變成朝鮮布政司。

汝貞公,戎政府的諜報偵查局要全力配合。嗯,朕也會傳旨給楊金水和宋公亮,叫少府監和錦衣衛也全力配合。”

“遵旨!”

胡宗憲和譚綸毫不遲疑地地應道。

把朝鮮國變成朝鮮布政司,這又是一樁滅國設省的天功。

皇上用這樣的天功來考驗大明官員,哪位官員經得起這樣的考驗?

胡宗憲還想着能不能在致仕前進封國公,創國朝歷史。

譚綸也想着能不能進封縣公。

李春問道:“皇上,那朝鮮國王入朝一事?”

“照常安排。”朱翊鈞猜得到李昖的心思。

現在連王大妃都下場,他的王位本來就是撿來的,萬一朝政鬥得激烈,有人另闢蹊徑,求着明國粑粑,另立新王,白撿一份從龍擁立之功,那他不得白瞎。

所以二話不說,先把大明粑粑的粗腿抱緊了再說。

李春繼續說第二份軍情。

“蘭州來報,甘肅巡撫、青海宣慰使徐渭,青海宣慰使司兵馬使霍靖,兵馬副使霍邊聯袂啓奏。自春二月下旬起,我西海營兩個騎兵師,一萬三千騎兵向青海用兵。

三月未完,盡收青海土默特部部衆以及牧場。

四月,克結古(玉樹)、雜曲卡(石渠)、德格等城;五月,克館覺(貢覺)、甘孜、昌都等城,理塘、巴塘、道塢(道孚)聞檄而降。西海營左師前衛團前抵至打箭爐,遙望四川雅州”

青海、川西、甘南以及烏斯藏等吐蕃舊地,早就是大大小小土司各自爲王。

俺答汗派三四千土默特騎兵過來,就能稱王稱霸。

甚至幾十年後四五千蒙古騎兵,能直接衝到拉薩,幹翻了藏巴汗和噶舉派,把格魯派扶上位。

霍靖、霍邊率領的一萬三千騎兵,不僅是蒙古右翼精銳之師,還裝備了大明精良兵甲,又有甘肅、陝西糧草補給,打起這些大小土司來,簡直就是風捲殘雲。

“徐渭還奏報,甘孜設拉院住持索南嘉措喇嘛,不僅遣使向我軍請降,還請求入朝覲見。”

嘿,朝鮮這邊要抱緊朕的大腿,青海川西那邊也有人要抱朕的大腿,東西並進啊,幸好自己有兩條大腿。

胡宗憲補充道:“皇上,徐渭奏報,索南嘉措身爲格魯派住持,在青海、川西一帶影響甚大。籠絡他,可助國朝收攏青海、川西等地。”

“那就傳旨,準索南嘉措入朝覲見。再密令徐渭,青海川西甘南,以及烏斯藏等地,還有什麼影響力甚大的僧俗首領,一併召集入朝。

朕合着一起把他們都召見了。

而且有這麼多人坐在一起,朝廷也好跟他們把價錢談好。”

單獨談不好談,大家湊在一起,互相殺價,纔好談價錢。

胡宗憲和譚綸對視一眼,哭笑不得,“遵旨!”

把緊急軍情處理完,胡宗憲和譚綸告辭離開,朱翊鈞坐在屋內繼續翻閱奏本。

翻開一本奏本,原來是浙江布政司的奏本。

朱翊鈞忍不住擡起頭,看了看南邊。

海公在蘇州的那出大戲,開鑼了嗎?

第402章 爾日本國知罪了嗎?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44章 癸亥之變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471.第469章 南海封賞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577.十月總結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546.第543章 晚生恭候海公的彈劾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56章 一團和氣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17章 楊金水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105章 徐閣老,你們的預案呢?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199.第199章 太子出手,你還敢往前湊?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101章 柳河大捷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23章 大敗倭寇第9章 徐文長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