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朕不是袁紹

241年二月 曹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 洛陽城外江邊

退休的蔣濟帶着一家人回返家鄉,司馬孚追到江邊,兩人在僻靜處說話。

司馬孚道:“子通何故如此啊,仲達讓我告訴你,此次國家擒兇你是首功,而且子通身體現在也很好,國家諸事還需要你來出力,何故提前告老還鄉呢?”蔣濟苦笑道:“一個月前太傅和我在這條江邊發誓,只要曹爽回來便保他終身富貴,只除兵權,絕不加害;如今太傅審出曹爽要謀反,曹爽兄弟和丁謐、何晏、恆範這些人個個夷滅三族,照這樣算大約要殺七千多人,這條江水很快就要染紅了,在下不趕緊回老家,還要親眼看看這條河麼?”司馬孚也嘆息道:“這事,仲達說是爲國家除兇,不得已如此,再說那曹爽所作所爲和謀反何異呀?”蔣濟笑道:“我不是憐惜曹爽,也不是定要拘泥於小信小義,必要誅兇,也不過殺曹爽兄弟和親信數人、十數人、數十人!這數千人無論男女老幼都殺無論如何是過了!你說曹爽架空陛下太后假傳聖旨,敢問這樣殺法是太后和陛下的意思嗎?仲達還願意聽陛下和太后的意思嗎?你說除後患,這數千人人人都有親朋,這殺戒一開,手裡沾滿鮮血,自己怕是看誰都像仇人,往後的仇殺就更難止住了。老夫不求當什麼國家功臣,只求一世魏臣,死後見到三位先帝,列祖列宗,包括曹爽,能問心無愧而已。”司馬孚長長嘆息道:“子通之言有理,這兩年仲達確實變了。但不論他如何,我和子通一樣,這一生一世永爲魏臣。”兩人揖別。

太傅府

司馬昭正對司馬懿說:“按父親的意思,在大將軍府外築起了高臺,監視他和家人一舉一動,嚴禁任何人出入,看得出他還不知道丁謐等人都被捉了,今天託人傳話說府中糧食不足,想和父親借糧,無非是試探我們意思。”司馬懿一笑道:“借給他,大將軍豈可餓死。”這時司馬孚回來,把蔣濟的話委婉告知司馬懿,司馬懿嘆口氣讓別人退下,對司馬孚道:“叔達,記得多年前我軍街亭大捷,把孔明困在西城,後來我中了孔明的空城計,傳爲天下笑柄;其實今天我可以對你說了,當年我一眼就看得出那是座空城,那座城太小,裡面再埋伏人馬能有何用?再不濟我也可以派數百騎兵進城看看不就明白了?何至於被嚇退?但孔明這計又厲害,我不中計根本不行,他是告訴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我當時若打進城捉了他,大概這會司馬全族早就不在了。我司馬懿自問是忠於大魏的,當年被孔明困在上方谷,我已經決定和兩個兒子爲國盡忠了。但我也自問,像韓信那樣的忠誠我做不到,我死了被滅門還要留個反臣的罵名麼?這人說我詐病欺曹爽,卻不知自從太祖武皇帝開始重用我,我沒一刻不是在詐病。我自知年老體衰,離死也就這幾年了,我就算要謀反稱帝有什麼好處?但這七千人我必須殺,不能手軟,否則我走了,怕是司馬家根本無法倖存。叔達到時你就是想做一世魏臣,可得嗎?”司馬孚嘆息不語。

(各位讀者好,17k小說網原創《莊周劉禪》自動筆起,又被其他網站盯上,天天覆制和抄襲,這裡提醒一句,本作品初期創作其中錯字,病句和情節需要修改的地方甚多,想看完全原本請到17k搜索原著。其他論壇的抄襲版本尤其VIP章節都是草稿而已。——《莊周劉禪》作者文學野貓。)

241年四月  吳大帝孫權赤烏四年 建業郊外

諸葛恪和張約在江邊策馬閒逛,張約道:“上月,司馬老兒將曹爽兄弟三人並親信何晏、李勝、畢軌,丁謐、張當等一干人犯,皆以謀逆罪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前後殺戮七千餘人。魏國震動,曹氏親貴人人自危”諸葛恪冷笑道:“曹爽這樣的人,再殺七萬個也不可惜。既然奪了司馬懿兵權,這麼多年不先下手,讓人家伺機作亂;即便如此,這事若換了我,上策立刻帶兵殺回洛陽,中策退兵到許昌再發兵討伐,他竟然信了司馬懿鬼話乖乖帶天子回來投降。真個廢物。”正說間一個諸葛恪的心腹小校騎馬飛奔而來,上氣不接下氣道:“大,大人速回,出事了。”諸葛恪接過信一看,大驚失色。急忙帶衆人回府,一路上快馬加鞭,眼裡不由流下淚來。

建業 東吳皇宮

諸葛恪穿着國喪服,正在安慰孫權,原來是太子孫登突然去世,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宣太子。臨終時上疏舉薦賢才。諸葛恪曾經奉旨爲孫登講讀詩書,兩人年紀相仿,又性情投合,孫登毫無人主架子,和諸葛恪行同車,寢同榻。既是主臣又是好友。孫權嘆道:“朕明年就六十歲了,這算得老年喪子吧?朕一生也算經歷些事情了,朕的兒子裡,數他堪承大業,因何上天奪走了他?豈不是天喪東吳?”說着伸手拭淚。諸葛恪向來機敏善辯,此刻卻說不出話來,只能伏地哽咽。良久孫權問道:“魏國司馬懿殺曹爽,政局動盪,你看可以討伐嗎?朕打算對你奪情起用,封你爲一路統帥。”諸葛恪怕孫權過於悲痛,說道:“此確乃天賜良機,但陛下勿慮,待臣回去寫明北伐方略,明日奏明陛下。”孫權道:“元遜不必擔心朕,朕不是袁本初,豈能以嬰兒之病,失天下之機?蜀國的大使宗預十分懂事,這幾日爲太子治喪,他看朕悲痛,絕口不提兩家伐魏之事,你替朕回拜下他。就說朕決議北伐,請蜀主相助,兩家滅魏,平分天下。絕不失信!”諸葛恪遵旨。

第一百零一章 只爭朝夕第五十三章 興勢山之戰第九十七章 上天折鞭第七十一章 火燒棧道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五十五章 召回韓龍第五十七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九十二章 又復相持第三十一章 楊儀叛逃第九十九章 司馬昭弒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式軍糧第七十六章 第三帝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昏蟲曹爽第一百一十二章 高原胡馬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九十三章 鐵籠山第九十六章 曹魏遷都第六章 祈禱第十四章 羣英來歸第八十八章 棄寨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第九十三章 鐵籠山第一百三十章 諸葛瞻娶親第一百章 魏國內亂第六十五章 朕不是袁紹第三十七章 是實行仁政的時候嗎?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十一章 勤政難嗎?第九章 神算子蔣敬亂入第九十六章 胸懷第四十章 丹陽遇奇人第四章 皇后張星彩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式軍糧第五十四章 殺徐質第七十一章 火燒棧道第七十七章 棄子贏先機第七十章 五丈原之戰第十一章 勤政難嗎?第五十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雲暗伏第七十四章 決戰長安(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門之後羊祜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六十七章 防人之心第十九章 區區器械不足持?第一百三十章 諸葛瞻娶親第二十六章 蜀國的女性第九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八十八章 棄寨第一百一十章 仁義是一種力量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第八十一章  並行不悖的風格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八十四章 七曲山遇襲第十三章 梓潼盜劍第七十三章 籃球與勝敗第三章 報考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九十六章 胸懷第四十七章 遇刺第一百二十三章 吳蜀反目第四十八章 小恩小信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八十九章 皇帝也是人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九十一章 飲鴆止渴第一百零三章 文鴦初戰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二章 動如脫兔第八十章 一生懸命第三十五章 洞中招安第六十九章 關家仇人第七十章 勁敵鄧艾第四十九章 京觀第二十一章 三十萬漢軍教頭!第七十一章 火燒棧道第七十五章 決戰長安(下)第八十六章 風滿樓第二章 迎靈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式軍糧第一百二十四章 龍骨出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鄧艾之死第九十四章 意外第八十一章  並行不悖的風格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心生暗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雲暗伏第九十六章 胸懷第六十四章 提前到來的高平陵之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業宮變第九十八章 智多星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六十六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吳蜀反目第一百零一章 只爭朝夕第八章 那個李邈第三十四章 父親的手第九十六章 曹魏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