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萊子
老萊子,約前599年—約前479年,春秋楚國人(今湖北荊門),道家人物,古代有名的老壽星,《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這個不是也罷)。
濃密的叢林深處。一道人影“嗖”地一閃而過。
“我跳,我跳,我跳跳跳——咦,那邊有座茅草屋。哈,那莫不是萊子大仙乎?”
老萊子放下手中正在編的草鞋。一個面白無鬚的年輕人一下蹦到了面前。
只見他長揖(念“依”)到地,說:“嘻,在下玄墨道長。久聞萊子大仙道法精妙,在下不遠千里前來請教。”
老萊子說:“看你心誠腿好,深山老林蹦來蹦去的不容易,送你兩句話:熟讀《周易》一十篇,不是真仙也半仙。”
年輕人說:“呀,《周易》精深晦澀,在下小學未畢業,看不懂呀。”
⊕ttKan ⊕c ○
老萊子不吭聲。
“大仙,我剛剛打了幾隻山雞和野兔。”
“外面山風大,咱哥倆屋裡談。”
選自劉向《古列女傳•老萊子妻》。據說當時一個叫玄墨派的道家小分派,其創立就是得到老萊子的點撥。
老萊子的生平事蹟不多,甚至連他的姓名都不太確定,有的說姓老,也有的說姓萊,不一而足。不過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二十四孝》中的《戲綵娛親》,其中男主角就是他。
他是楚國人,在第一次隱居之前的超長時間裡(打底五十年!),一直在楚國國都郢都,傳授門徒,寫書賣書,宣揚道家思想。
之後,發生了國都被孫武和伍子胥攻佔的事。雖然孫武他們後來被趕跑,但國都已被破壞得不成樣子,當時苦命的楚國國君楚昭王(楚平王兒子,楚惠王老爹),就把都城遷到了鄀(念“若”)地(不過還是叫郢都)。老萊子可能也跟着搬過去,繼續他的生活。
期間,他遇到來楚國避難的孔子,還把孔子訓了一頓,並且也用牙齒和舌頭來做比喻:牙齒雖然堅固,但是天天啃牛排吃蜜棗,所以很容易脫落;而舌頭比較柔軟,滑不溜啾(念“究”),所以能夠長久。
其意思就是好意勸孔子,做人做事要懂得改變和遷就,尤其跟君王領導相處時,不要死板板的硬碰硬,死命磕磕磕。
但孔子不鳥他。
因爲這個比喻很像老子和他老師“舌存齒亡”的故事,所以還引發了後人關於老子和老萊子是不是同一個人的口水大戰。
在老萊子見孔子的十年後,楚國又出大事了。這次是內亂,新的國君楚惠王,被他堂哥白公勝綁票了。
白公勝的老爹原來是太子,但是被奸臣費無極陷害,丟了太子之位,最後還客死鄭國。後來白公勝掌控了軍權,想報父仇去打鄭國,但楚惠王和大臣不同意,於是他就把楚惠王囚禁起來,自己當了楚王。不過才過一個月,他就被楚國大臣葉公打敗而自殺。史稱“白公之亂”。
這裡的葉公,是葉姓的始祖,也是成語“葉公好龍”中的男主角,原名沈諸樑。其實他是非常有能力的,不僅愛民如子,功績和政績顯著斐然,而且不迷戀權位,勇於讓賢。“葉公好龍”是當時有人嫉妒排擠他而編的,再加上他信奉道家思想,後來的儒家又落井下石,才把他寫得那麼不堪。
另一個費無極則是貨真價實的臭蛋,也叫費無忌,是中國史書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大奸臣。他害過太子,所以公子勝纔會叛亂;還害過伍子胥和伯嚭(念“pǐ”)的全家(不過伯嚭之後也成了大奸臣!第二大!)。後面這兩位更猛,他們跑到吳國,16年後帶着孫武打回楚國,把楚國國都都佔領了,讓楚國從此元氣大傷。
總之這費無極是禍國殃民,殘害忠良,黑心缺德,無惡不作,是後來奸臣的“學習楷模”。不過後來他自己也被滿門抄斬。該!
這時,老萊子已經一百來歲了,爲了躲避這亂糟糟的戰亂,就跑到蒙山(今湖北象山;不是孫武中的山東蒙山)躲了起來。在山中,如上文所說,除了自耕自種,據說他還指點了前來拜訪的玄墨派祖師爺,幫他創立了玄墨派。現在玄墨派還常在網絡修仙小說裡飛來飛去的。
戰亂結束後,楚惠王擦着汗,慶幸自己沒被撕票,開始重整楚國,四處招攬賢才。他聽說了老萊子的名聲,就親自進山來找,請他出山爲官。
開始老萊子答應了,可他妻子老婆子說:吃人家的酒肉,要被人家拿鞭子抽;給人家當差,就要隨時被人家拿刀斧敲頭。於是老萊子又拒絕了。
但楚惠王不死心,爲了躲開楚惠王的騷擾,老兩口又再次隱居到江南(今湖南沅〈念“元”〉湘一帶;不是今天的江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的蹤跡。
老萊子和老子、孔子同一個時期,以“孝”和“隱”著稱。
他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爲,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以及“生寄死歸”的超然生死論。
生寄死歸,出自劉安編著的《淮南子•精神訓》,傳說是大禹說的,意思是人生只是暫寄於天地間,死了又要回歸自然中。
這話很高深,道理也對。但由老萊子來說出,就有點那個了:你活了一百來歲,當然無所謂生死;你是很超然,可我才活三四十歲,你讓我怎麼個超然!
雖然不認同老萊子的孝隱,並且噁心他在孝子傳中的肉麻做作,但他其實是道家學派的另一位創始人,在道家形成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也爲道家的發展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只是因爲他所寫的《老萊子》一書,在漢魏時就丟失了,所以他的思想和名聲無法流傳下去,以至後世只認爲老子是道家唯一創始人。
老萊子著有《老萊子》,共15篇,已失傳。
這裡說下《二十四孝》。雖然不想說,一說就反胃。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取材於劉向編輯的《孝子傳》,講述了歷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後來還配了圖畫,所以也叫《二十四孝圖》。
其中的拾葚(念“腎”)異器、親嘗湯藥、滌親溺器、行佣供母、百里負米可以宣傳,棄官尋母、扼虎救父、賣身葬父可以自行決定,其它的就都該扔到垃圾桶裡去,更別說那種嘗便便的“嘗糞憂心”之類的。
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也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但弘揚傳統美德、宣傳孝道精神不是這麼個宣傳的。以一孝遮百醜的想法,缺乏明顯的基本常識,編出這樣荒誕離奇、愚不可及的故事來進行宣傳,不是那些宣傳者腦子有毛病,就是他們認爲我們腦子有毛病。
比如有關老萊子的那個《戲綵娛親》的事。想想吧,一個七十來歲的大爺故意撒嬌,歪頭扭姿,還像小孩一樣尖叫啼哭,突然覺得後背發冷,房間裡頓時陰風陣陣。
當然,這事可能跟老萊子無關,可能是編故事的人看他不爽。另外,古人一般活得不長,大概只有五六十歲,要想找個七八十歲、父母尚在、還能活蹦亂跳的,着實不容易。
誰讓你活得那麼長。沒辦法,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