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攪合
“嗯,說得好,朕沒白教,但願十年之後仍舊保有此心。說說吧,有什麼困難和需求,朕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再想辦法。”
王大頭這番話可算是說到了洪濤的心坎兒裡,比喝了蜜還甜。如果不是穿越者,碰上這麼一位屬下必然要視爲知己,多加照顧。
這也是爲什麼古代很多皇帝身邊都有個寵臣的根本原因,價值觀趨近,說得來,自然而然就會往一起湊。如果再有個相近的業餘愛好,信任感必須與日俱增。
“學生的人手有些不足,光靠當地華商和葡萄牙商人力有不逮。”王大頭繼續着他的簡單,讓提困難半點不客氣,張嘴就來。
“自己去海戶司裡挑,不得超過十人。先不要急着出成績,朕一時半會也沒精力去折騰荷蘭人。慢慢發展,把根基打牢,厚積才能薄發。”
洪濤二話沒說,要人給人,要錢……沒有!都是直屬皇帝的情報組織了,居然無法用正當手段搞來活動經費,還有臉張手要,這就是天大的瀆職!
王大頭到底又幹了什麼,才能連續受獎呢?說起來洪濤看到小本子裡的內容時,心裡也是一哆嗦。這個賊大膽居然買通了一名葡萄牙商船的船長,從廣州拉了一船白糖,一頭扎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據點巴達維亞去了。
憑藉着手裡的緊俏貨物在當地大賺了一筆,並且混進城住了小一個月,整天與當地的荷蘭船長、水手、士兵、軍官混在一起,建立了不錯的基礎,獲得了不少第一手情報。
不是說荷蘭人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處於敵對關係嗎?沒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目前與西班牙王國正處於交戰狀態,葡萄牙既然也屬於西班牙王國統治,自然要跟着吃瓜落。
但荷蘭人在做生意方面確實與衆不同,不在乎誰和誰打仗,那是政府的事情,只要生意談得攏且有利潤可圖,別說葡萄牙人,就算西班牙人照樣是可以成交的。當然了,前提是不能違反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法律。
日本幕府爲什麼驅趕了絕大多數西方商人,唯獨特許荷蘭商船可以進港買賣並有限上岸居住?也是因爲他們做生意的純粹性。除了利潤荷蘭人商人啥都不要,特別專心。不像其他歐洲國家的商人,多多少少都要夾帶些別的企圖。
王大頭搞來的情報有用嗎?太有用了,洪濤正愁沒功夫去搜集這方面的信息呢。大明朝廷的外交人員,那是一點別指望了,錦衣衛和東廠也缺乏這方面的人才,總參謀部剛剛纔在馬尼拉城設立機構,遠水不解近渴。
但並不意味着洪濤又要向巴達維亞進軍,就算荷蘭人主動投降,把香料羣島全讓出來,大明海軍也沒那麼多人手管理。不管理不控制,急吼吼的打下來圖什麼呢?
隨着呂宋島落入了囊中,再加上對越南南部的牢牢把控,南中國海就像有了左右兩扇大門,想關就關想開就開。誰想進來必須要打招呼看臉色,來自南邊的威脅基本已經解除了。
再加上女真人大敗,大明與東北方向的蒙古各部在錦州城合作開辦榷場,來自東北方向的威脅也得到了明顯緩解。
接下來就要把重心轉向國內,進一步發展鞏固新政,條理好身體,攢足了元氣,然後徹底解決來自北方的威脅。
沒錯,在洪濤心目中,南洋的歐洲人、遼東的女真人、東邊的朝鮮和日本都不是最主要的敵人。除了國內的反對勢力之外,對大明自身影響最大的就是盤踞在蒙古高原上的遊牧部落。只要有他們存在,大明就必須在幾千裡的邊境時刻安置幾十萬軍隊用於被動防禦,臨近的州縣還因爲不能確定將來的局勢無法發展農業和工業,損失相當大。
這樣一來,不光養軍、維護邊境要花掉大量資金,還得從南方各省向邊境地區輸血,簡直就是個無底洞。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爲北邊生活着一羣很不安定的族羣。孰重孰輕,一目瞭然。
洪濤計劃在五年之內向北發起總攻。這一仗不求佔據多少土地,蒙古高原上的土地對漢人來講也沒什麼用,佔下來還得派更多人守着,更划不來。
消滅有生力量、設立三到五個永久要塞,讓漠南蒙古右翼的大部分地區無法正常放牧生活,逼着他們向更北、更西遷徙,纔是戰略目標。
當然了,如果蒙古各部願意歸順也可以。但洪濤給出的條件比較苛刻,估計任何一位蒙古首領也不會輕易答應。兩個字,內遷!
在洪濤的規劃中,大明是沒有少數民族這個詞的,大明只有大明人,不許分誰是什麼民族,更不能搞什麼聚居自治。你願意成爲大明子民那就乖乖忘掉之前所有,徹底融入。不願意當大明子民,咱也不強迫。
但睡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對不起,你靠太近我睡不着,睡不着脾氣就大。古人不是說了,帝王一怒伏屍百萬。咱不是嗜殺,是被古人教壞了,不殺夠百萬都不能算生氣。
洪濤是民粹主義?不是,他哪兒有主義啊,非要有一個的話更像實用主義。殺人也好、驅趕也罷,和是不是漢人無關。如果蒙古高原被漢人佔據了,還不聽號令,他一樣會伏屍百萬。
懶,這纔是他唯一的信仰。能一次做完的事情,沒必要爲了省事兒和保險只幹一半。爲了避免幾十年、上百年之後再折騰一遍,必須在有能力徹底解決問題的時候盡全力。
至於說後人會如何評價,就得看翰林院裡的大學問家們修辭功夫和春秋筆法到不到家了。其實後人是沒資格評價的,他們看不到事實,只能從先人的隻言片語中猜測真相。
幹別的洪濤都是二手的,唯獨編瞎話張嘴就來。假如有機會,他想把全世界的歷史都抹光,然後再把各國的大學問家抓起來湊個班子,重新編寫三套新史書。
放歐洲一套、放中東中亞一套、放東亞一套,各學各的。幾百上千年之後,當交通和通訊手段可以讓地球上的人比較容易交流時,那場面可就有意思了。
歐洲說人類是猴子變的,有證據和理論,從小就是這麼學的;中東中亞的人說別扯了,人是螞蟻變的,同樣有證據和理論,從小也是這麼學的;大明人聽了微微一笑,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咱也有證據和理論……
考古?考個毛線,以後大明的瓷器底款都寫上微波爐專用,建築基座上全刻上孫悟空到此一遊,書籍扉頁上都印着二維碼。我讓你們挖,不挖還好點,挖出來更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