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

bookmark

從趙高,換成孫叔通,從法家,換成儒家。

覲見之路似短實長,漫漫然,不知其岸在何方。

李恪謹慎地應對着一切。

從心而論,他只想非法,甚至在非法上他也不願挑戰整個法家,而是把挑戰的目標侷限在秦晉和韓非兩大法系上。

但墨儒之爭是始皇帝挑起來的,李恪不知其用意,只知道墨家若想在朝堂上站穩腳跟,就不可能向一個混得不咋地的在野黨低頭。

歸秦有如逆水行舟,不勝進,則敗退,一但敗退,他便再也無法向法家發起衝擊了。

想到這兒,李恪向始皇帝施禮,忍着渾身針扎的痛楚起身,神色平靜,又向前邁了一步。

“陛下,墨家自相里子時事秦,至腹?師徒,背秦而走,至今四十餘載。四十餘載不長,想必陛下與諸公應當記得,墨褐,墨之袍服也。草民無官無爵,以墨褐面君,乃敬也,非示貧也。再說這件墨褐是新的,草履亦是新的,大秦博士不識墨褐,竟孤陋寡聞至斯,陛下,該換換了。”

他冷冷瞥了孫叔通一眼,孫叔通面色漲得通紅:“那你在身上掛甚荊麻,豈非是譁衆取寵!”

李恪從身上挑起一根染着血的荊條,皺了皺眉:“陛下見此物喜麼?”

始皇帝不明就理,答:“有何可喜?”

李恪又問衆臣:“諸位臣公,見此物可喜麼?”

無人應答。

“既然諸公皆不以爲喜,試問我又該如何以此物譁衆取寵?”

始皇帝點頭:“雖如此,朕亦好奇,鉅子因何披荊而來。”

李恪拱了拱手,朗聲言道:“有稟陛下,荊者,道阻也。秦墨之分,因由難數,四十年間,雙方有識奔走呼號,爲墨家歸秦,一日也不曾懈怠。公子扶蘇貴爲天胄,爲與師姊完婚,二十有四不曾取親,至今無子。我師老邁,一世奔行於人間,及至身死也不曾在一地逗留過一歲之期。”

“趙墨三子葛嬰,程鄭,邢三姑,將假鉅子試與胡陵民生相合,齊墨三子田榮,伍廉,應曜,以剿匪爲試,平靖地方。楚之何仲道,世人稱機關師,缷爵自請,爲陛下督造驪山之物,起行前,他便許下了一世不出的血誓!”

李恪深吸了一口氣:“今日歸秦,非我之功,諸賢之功。今日歸秦,非陛下之功,大秦之功!草民跪坐在宮外,閉目時忽思及這些點滴,便懇求往來民衆,於各自家中爲我取來這些荊條,負於身上。”

他看着始皇帝,一字一頓,誠懇而言:“諸君爲墨家歸秦,篳路藍縷!襤褸者於上不敬,草民不可爲,唯有以荊麻負體,以現諸君……篳路之姿!”

孫叔通氣得發抖,手指李恪,咬牙切齒:“巧言令色之徒!陛下……”

“通卿,退下。”

孫叔通愣了一下。

“朕說,退下!”始皇帝冷聲喝退孫叔通,擡起手指着李恪,“高,扶蘇,代朕爲鉅子解開荊麻!今日墨家業已歸秦,這篳路藍縷之途,亦當終了!”

扶蘇與趙高急急領命,小心翼翼爲李恪解開纏在身上的染血荊麻,扶蘇還笑着偷偷拍了李恪一下,輕聲說:“你師姊有孕了,以後無子只說,不可再提。”

李恪疼得呲牙咧嘴,惡狠狠答:“有孕就有孕,甚了不起麼?我還有三位賢妻呢!”

作爲第三位上場挑戰的不自量力之徒,扶蘇掩面敗退。

解開了那些惱人的刺物,始皇帝擡手虛請,莊正說道:“鉅子請坐。”

當即有侍者搬來竹蓆,在李恪面前擺正,李恪土揖,展袖而坐。

始皇帝亦坐正。

“今日請鉅子來,其實是朕聽了一件趣事。朕聽聞,鉅子本意以學室考入仕,結果不成,還爲此補了戍役,這纔在定襄關與恬卿偶遇,可有此事?”

李恪笑對:“確有此事。”

始皇帝也笑:“大秦的學室考想來是及不上墨家鉅子試的,鉅子連鉅子試上都博得來彩,卻爲何會敗在學室考?”

李恪故作認真地想了半天,輕聲答:“照理來說,我該說學藝不精纔是。可是如此卻又對亡師不尊,故草民只能說,術業有專攻。”

“何爲專攻?”

李恪撓了撓頭,無奈說:“譬如學室考第十七題,考官問我,商君大婚時,以何肉同牢。”

始皇帝的眼角顫了顫:“還有呢?”

“嗯,大概是第四十二題?考官問我,丞相以酒贈韓非子,用得是銅爵,還是銀爵。”

始皇帝重重喘了口粗氣:“扶蘇,你當年歷學室考,考了幾題?”

扶蘇正色道:“前後三題!”

始皇帝又問蒙毅:“毅卿?”

蒙毅笑答:“臣當年求學,不曾隱瞞身份,令史不敢考,後我師親來,前後出了九題,以至於連縣令都覺得我師在刻意刁難。”

始皇帝冷笑起來:“九題便是刁難了?鉅子,你那日一共考了幾題?”

“五十題吧,臣對了四十九題,直到最後一題,考官問我,轅門立木之時,拔木的力士姓甚名誰,哪裡人士,草民纔不小心猜錯了。”

始皇帝如夜梟似笑了起來:“五十試題,錯了一題,原來這便是大秦素以公正著稱的學室考覈……去疾,去查!各郡,各縣,一個也不許遺漏,都給朕查!凡徇私舞弊,作奸犯科,因私廢公者,發雲中,髮長沙,朕要他們在蠻荒贖罪,至死不許埋骨中原!”

馮去疾急急出班,一揖到底:“臣並天下御使,領命!”

事已至此,所謂始皇帝親自試鉅子的戲碼肯定是進行不下去了。事實上前有趙高與孫叔通幫忙,大秦諸公多少也瞭解了李恪的學養,始皇帝再行考覈,也會給人不給法家顏面的感覺。

法家畢竟是大秦的國學,該給的臉面還是要給的。

始皇帝拂袖而去,蒙毅朗聲宣佈散朝,大朝會結束,諸公散去。

李恪閉目跪坐於人羣當中,直到衆人退場才緩緩起身,還未走出大殿門,忽有內宦奔行而來,高聲喊道:“鉅子,鉅子!”

“不知公有何事喚我?”

內宦跑近前,喘了好幾口粗氣:“鉅子,小人姓韓名談,爲陛下宮中侍臣,閹豎之人,當不得鉅子尊公。”

“無妨的。”李恪笑若春風,淺身作揖,“不知韓公此來,所爲何事?”

韓談感激,回以深揖。

“鉅子,陛下在書房等您,丞相斯,匈奴將軍恬,隴西侯信,公子扶蘇皆在。”他想了想,又補充道,“還有車府令高,瀛洲君貞寶亦在列。”

看來那纔是正經的覲見啊。

李恪笑了笑:“有勞韓公引見。”

“鉅子客氣了。”韓談又是一揖,弓着身子轉身,“鉅子,請。”

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說些閒話……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