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親征

秦二世三年,六月初二,日出。

雍國急招大朝會,王扶蘇於殿前頒詣,御駕征伐鉅鹿,平僞秦、趙、楚等諸不臣。

王旗之下,召涇陽君敖王師兩萬,鎮南將軍旦破狄兩萬,墨將軍橫並麾下白狼、鐮鼬二營兩萬五千。命駙馬郡守左車徵雲中、九原、定北三郡牧更騎士四萬,二十日內候駕陰山關外。

晉鎮西將軍信爲關內侯,名封淮陰,兼除白麾上將軍,代王施令。令國尉隴西侯信,鎮北將軍角,鎮東將軍欣,少府卿隅,河西守翳,定北守超等,俱入王師莫府參謀。

國主將西狩,宣王太子耳受命監國。又以太子年幼,宣王后莫離殿前攝政,御史右丞駿、郎中令泊、宗正高共爲協理。

一道一道驚雷般的御詣宣之於口。

扶蘇佩與啓夏同款的王劍傳古,着鎏金撰玉玄鳥王甲高坐於陛上,目光森冷,一言不發。

朝堂上下噤若寒蟬,在宣詣之中,誰也不敢駁諫一語。

朝聚而散。莫食,王師出征,浩浩蕩蕩兩萬精騎駐於塞上城外,有上將軍信誓師焚諜,大軍拱衛着他們的王,引着掛滿輜重的副騎疾馳北上,一時間,煙塵彌天!

這注定將是一場瘋狂的進兵……

自周以降,天下鮮有王師親征,此其一。華夏諸國,從未有過十萬人以上全騎卒的征戰先例,此其二。爲求行速,全軍上下不備輜重,騎卒皆自帶二十日耗用,沿途補給全數交給雍商經營,此其三。

商賈之輩從未以這種方式參與過王國的征戰!

據悉,將會有至少五千個商團參與到親征輜重的保障當中,每隔五日行程,大軍的行進路上就必定要有商團趕建的補給營寨,用後即棄!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從昨夜纔開始籌備的……

扶蘇走了。

繡着金線的王旗獵獵遠去,李恪與嚴駿並肩站在塞上的東城牆,眼望着遠天的塵囂,久久無語。

嚴駿突然問:“協理無你,親征亦無你,何故?”

李恪聳了聳肩:“因爲王上知道,這段時間我會有私務要做,實在抽不出理政的時間。”

“王上知道?”

“或是吧。”李恪的聲音透着憊懶,“畢竟我與你不同。你只是大雍的右丞,而我除了是這相國,還是墨家的鉅子。”

嚴駿的眼神猛得一抖:“你欲何爲!”

“王上此去,少則三月,多則半載。反正內史郡是破定了,我打算趁着關破之前,去咸陽轉上一圈。”

“你欲單人獨騎赴會咸陽?”

李恪忍不住噗嗤一笑:“單人?鉅子出行歷來比武安君氣派,我哪一次不是前呼後擁的?”

嚴駿眼裡的感動瞬間便散盡了。

他咬牙切齒,一字一頓:“你,無,符!”

“大雍之地,有王上的王軍,亦有鉅子的墨軍。無符怎麼了,我不是還有鉅子令麼?”

嚴駿猛一大步踏上來,手擎寶劍,緊咬白牙。他蒼老的臉上全是扭曲的殺意,彷彿只要一言不合,他就要把李恪斬在當場。

可他終究也沒能拔出劍來。

眼前的李恪似笑非笑,那戲謔的表情看似輕鬆,卻傳遞給他極強的危險感,就好似山野中有虎豹伺服,俯身垂尾,勢若欲撲。

可他明明知道,李恪絲毫不通武藝!

一個不通武藝的士子……何來依仗?暗衛麼?

嚴駿深吸一口氣,眯起老眼,警覺四顧。

四下無人!

既然左右二丞在城上秘談,這裡便是該有戍卒,這會兒也早就撤了。甚至就連幾方甬道也肯定處在層層的把控當中,無論人畜皆不得近!

既如此……爲何還會感覺到威脅?

下意識地,嚴駿注意到李恪的手。

二人如今貼得極近,相互之間就是半臂距離。而就在這半臂,李恪的右肘斜舉向下,勾着手腕,腕端正指向嚴駿下腹。

袖中有機關?飛蝗?還是未宣於世的,某種更隱秘的暗藏?

嚴駿根本估算不了墨家的鬼斧之力,只是覺得,那寬大的袖袍當中必定是藏着玄機。

他嘶着聲音問:“你欲反耶?”

“反?我看着很閒?”

“若無謀奪社稷之意,你又何需縱兵南向?”

“因爲王上總要在咸陽登基嘛。”李恪一抖袖子,順勢拉開和嚴駿的距離,“爲尊者妄踐善舉,任性胡爲,爲臣者既然要陪他瘋,自然只有多擔待些。就譬如……由我去守住那薄薄的二關,把着內史的門戶,坐等他班師回來。”

шшш● тт kan● ¢ ○

“當……真?”

“你們還是不信我……”李恪大笑着搖着腦袋,“更準確說,你們其實從未信過我。”

“帝王之尊,天子之器,問鼎的條件你一件不缺,你若是我,可會信你!”

“會啊,王上就信我嘛。”李恪越笑越歡暢,“你如今是協理重臣,我便與你知會一聲。墨軍此番將有三營南下,曰連山,曰窮奇,曰狴犴,計戰兵萬五千人。此外相府我也會帶走一部分,得組個臨時的莫府,免得到時被行軍雜務擾得心煩意亂。”

“萬……五千人?”嚴駿大大張開嘴,“此與單騎赴會有何差異?”

“所以說,你們不懂機關。”李恪嘆了口氣,“墨軍自初建時,原則便是快速響應,急赴戰區。我軍中上下沒有步卒,連後勤也是特製的甲車,有日行百里之能,此這一點,大雍除了王上帶走的精騎,便沒有一支部隊可以趕上。”

“可萬五千人又如何能抵擋劉季二十萬大軍?”

“右丞怎麼突然關心起我的安危來了?”李恪嗤笑一聲,敷衍得行了一揖,“右丞且安心,輔兵我自己會想辦法,只需你撥給我兩人即可。”

“哪二人?”

“塞上令辛騰,就是那個咱王后怎麼都不願認的翁。還有,我記得大秦國尉羌瘣有個孫子,此番被特招入法學院了吧?把他也撥給我。”

“莫非……你欲……”

李恪特別認真地點頭:“是的,我欲。右丞可還有旁的指教?”

嚴駿被李恪的瘋狂想法駭得手足無措,臉色青紅變換,僵了半晌才說:“我最後問你一次,何以不謀至尊之位!”

此一言,天地沉寂,暖風靜撫。

李恪終於沉下來,輕聲應道:“帝位嘛……很好。只可惜那璽印太重,與我的階級天然衝突,兩害相權,我唯有棄如敝屣。”

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第二問,你那袖中……可有暗藏?”

李恪又笑了。

這一次,他笑嘻嘻捋起大袖,大方地把胳膊露出來,乾乾淨淨。

“方纔可是唬到長者了?飛蝗頗重,佩之不便呢。”

說完,李恪再也不予嚴駿問話的機會,大笑下城。

城頭上只剩下嚴駿獨自一人站立。

他站在那兒,耳畔裡彷彿依舊迴盪着那最後時刻,李恪肆無忌憚的嘲笑和捉弄。

連嚴駿也覺得自己可笑。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李恪身上是必定有防身機關的,關鍵在於,誰規定機關必須綁在臂上呢?

貽笑大方!

“孺子大膽!孺子……”嚴駿淒厲地慘笑出聲,笑着笑着便開始咳,咳着咳着,捂着的指縫便滲出血,“此子……千百年不遇之才。然無君無上,無父無尊,爲大秦計……不可不除也!”

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四五章 殺!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五九五章 肇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