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

bookmark

刑徒、北軍、楚項、趙彭、雍韓,各方勢力以及肆虐在趙境土地的山賊流匪,武裝暴民……

得益於趙地徹底崩壞的社會秩序,韓信成功地掩身進亂轟轟的時局,爲扶蘇與十萬鐵騎罩上了一層濃重的,眼望不穿的陰影。

雍軍化成了一隻惡煞,飄蕩在一馬平川的漳水河畔,見之則死,聞之則亡,絕不泄半點蹤跡。

世人只知扶蘇來了,卻無從知其規模、行止,更不知其目的何在。

這種來自身後的隱患無時無刻不在刺痛着舞臺上的與戰者們,使攻者瘋顛,御者保守,各方考量驟然微妙,鉅鹿戰局愈發糜爛。

六月二十八,扶蘇尚在趕往肥子城的路上。

項籍率楚軍十萬強渡洱水,在范增的建議下,迫降趙將宣成、羅裕,將趙國之東武、厝(cuò)縣據而己用。

連日苦戰,一路敗退,趙柏本就只剩下鉅鹿郡南三座城池,如今冷不丁被盟友襲了腰子,當真是痛徹心扉,恨不得當場便棄了王離,與項籍一決生死。

幸得,范增請項伯爲使,及時把宣、羅二將並五千弱卒送回了趙營,連帶還送來一個口訊,說楚軍暫取二城駐紮,待得攻滅暴秦,必得奉還云云。

沒人相信項籍真會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這則口訊的價值只在於,范增允諾,秦軍仍是雙方的共同之敵。

人在屋檐下啊……

趙柏愉快地接受了盟友的解釋,不僅設宴款待項伯,還在宴席之上含着笑把宣、羅二將的妻妾子女當作禮物贈予范增,禮單則直接黥在那二人血淋淋的頭顱上。

六月三十,扶蘇駐肥子城休整。

王離擺出堂堂之勢強攻鉅鹿,弩陣如雨,戰卒如潮。一日夜,秦損兵二千,趙亡卒倍之。

正當下,兵力不足七萬的趙軍是趙楚結盟最後的依仗,彭越不敢耗損過巨,止守兩日便棄城而走。趙柏失卻了最後的城池,只得再次遷都,把自己的都城擺到了沙丘宮下的漳懷鄉。

七月一日,王離乍現驚豔一幕。他事先埋伏在鉅鹿東南的北騎軍成功劫獲了撤退中的趙步卒主力。彭越無計可施,唯有以手中精騎對衝護陣。

趙軍一萬騎,北軍三萬騎,雙方裝備近似,操練尤以北軍佔優。爲了護闢步卒退走,趙騎兵幾無還手之力,大損而退,戰失八成。

七月四日,扶蘇入駐柏人城,招程鄭整治情報,以待良機。

王離結束休整,兵出鉅鹿,於大陸澤畔聯營結寨,兵勢赫赫,吹角連天。

七月初五,雙方於漳北平原初戰,大秦弩陣驚駭世人,彭越大敗,損兵八千……

……

無人知曉華夏鬥將的傳統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

世傳黃帝有十三員上將,每戰必先,在炎黃與九黎之戰中多次斬落敵將人頭,或就是陣前鬥將的起由。

且不說此論真假,但至少在有周一朝,謀策大興,將軍皆尚戰策兵法,喜立將臺,戰不失儀。從那時起,鬥將就漸漸淡出戰爭,成了演武時纔有的表演項目。

直到如今……

在這場襲捲天下的民亂當中,諸強涌現出大量的武夫將軍。這些將軍以項籍、陳旦爲代表,字或許識得幾個,但卻連信也不見得寫得通順。

文化是他們的弱項,故早古流傳下來的兵書戰策於他們而言便成了負累。

李恪小時候喜歡用抄兵書作爲和旦比勝的懲罰,所以旦才能熟讀兵書,不爲秦將嫌隙,可大部分人卻沒有這樣的經歷。

或是不願,或是沒機會,總之,他們對統兵的理解始終停留在“豪俠武鬥”這個層面。

而恰好,這一屆的兵員也以業餘爲主。

前一刻是農民,這一刻是兵丁;前一刻是無賴,這一刻是兵丁;前一刻是山賊,這一刻,全天下都是兵丁……

他們當中最專業的是戍卒與正卒,一個會列隊,一個體力佳,但最多的卻是僅有過更卒經驗的各行各業,三教九流。

更卒嘛……

站崗放哨是本分,巡營望遠叫好學,若是再懂得招貓鬥狗,設卡勒索,那此人絕對屬於腦子活絡戰力佳的精銳悍卒,大可以委以重用,以觀後效。

半路出家的將軍們很快就發現,想帶好這樣的兵,江湖上的規矩遠比虛無飄渺的戰陣更實用,他們天生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甚魚麗陣、曲尺陣、玄襄陣、雁形陣,只要能一劍戳死對方將軍,什麼鳥陣都是死陣。

這纔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偉大的發明。雲開了,雨散了,大家都會打仗了!

從那以後,華夏的戰爭畫風突變。

兩軍對壘,列陣四方,先找膀大腰圓的胡亂錘響百單八下,然後各自跳出一個會騎馬的鼓手,操着棒槌開始對槌。

這一場一般要槌三百下,即所謂大戰三百回合。槌輸的死在當下,槌嬴的則開啓車輪戰模式,直槌到對方槌無可槌,對面的兵卒自然就會面如土色,一觸即潰。

他們兵多?一槌之力耳。

他們兵精?一槌之力耳。

他們兵猛?此一槌震懾心扉,當真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這纔是戰爭!

然而,此間種種皆是後效,至少在秦軍未滅時,這世上還是有至少三支軍隊全然不吃鬥將的buff。

第一支是以大秦西軍爲班底,歷來被貫以神秘之名的雍軍。

第二支是以大秦南軍爲班底,堪稱比雍軍還神秘,神秘到常常失去存在感的越軍。

第三支便是王離所率,至今也沒能成爲某國班底的北軍。

王離覺得這都是他的錯……

他是一個傳統的軍人,從來把將軍二字合二爲一,所謂將軍者,將與軍也。

北軍絕不遜色於西軍,甚至比南軍略勝,但北軍卻混得遠不如二位表弟,就連章邯和刑徒軍都能對他們冷嘲熱諷,譏笑污辱。

何也?

概將之失也!

想西軍李恪,年紀輕輕,便有統帥偏師,輔蒙恬滅匈奴之功。

想南軍趙佗,年富力強,也有臨危受命,輔任囂滅南越之功。

而他呢?

年齡最長,戰歷最盛,然則因爲機緣巧合,卻始終沒有與名聲相稱的戰績,以致北軍也爲他所累,淪落到與一班野路子民兵共戰天下的屈辱當中。

這是恥辱!

所以王離戰意熊熊,因爲他早已將這一戰視作爲北軍與自己的正名之戰!

沙丘宮下,漳北平原,北軍與趙軍在這片廣闊的平原排開軍陣,鼓擂號響,喧聲震天。

王離站在高高的將臺上,深深吸氣,睜開眼睛。

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北軍在腳下排出魚麗大陣。

魚麗陣是一種複雜的變陣,以八陣圖中的疏陣與數陣結合,小陣緊實,大陣鬆散,狀若魚鱗,進退自如。

此陣最早用於步卒對重甲戰車的掩護與突進,長於攻而弱於守,及至大秦弩陣成名,彌補了守禦闕失,此陣始現攻守相得。

待等到李恪出現,櫓盾重步與精甲鐵騎逐步取代了戰車在攻守上的地位,此陣終於解決了變陣遲緩的缺陷,成長爲大秦常軍最喜用的兵陣元圖。

全陣深藏數十種變化,可龍騰,似虎躍,奔若雷火,守若磐石!

這纔是戰爭!

王離不屑地看着對面的一窩蜂土陣。

那大概是個雁行陣,前端是步卒,中段是弓兵,後頭是弩兵,方陣後頭藏着戰車,左右兩翼躲着騎卒。

以一個戰爭專家的角度,王離一打眼就想出至少十餘種變化來破滅敵陣,問題只在取得戰果的大小。

該用何種變陣呢?

王離拄着劍想着……

想着想着,他突然看到對面軍中馳出一員雄壯的,頂盔摜甲的,手執狼牙,跨騎大馬的將軍,跑到秦軍陣前高聲喧喝,或者說……罵娘。

“呔!王離小兒!我乃大趙上將軍越麾下裨將佔央,你大父在此,速來領死!”

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五九三章 蠶食說些閒話……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