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箭術與馬戰

第19章 箭術與馬戰

興慶宮的御用馬場,平時主要用以馬球比賽。

馬球是宮廷內最熱門的遊戲。

旁邊的亭子,修得很高,馬場上的所有情況,一覽無餘。

此時,在李瑄前方數百步外,擺放着十八個靶子,大概分佈在馬場的東北和東南方向。

李瑄摸了一下箭囊,共箭矢二十支。

爲在皇帝面前證明自己的箭術,李瑄準備做出一些複雜的動作。

“駕……”

看到馬場邊緣的石臺上,有一些紅色的“毬”,李瑄策馬而去,在駿馬掠過石臺的時候,側身抓住兩枚拳頭大小的馬毬,揣入懷中。

亭子中的楊玉環看到這一幕,就問李隆基:“三郎,左相家郎君爲何拿馬毬?難道他要擊鞠?”

“七郎是想顯露超羣箭術。”

李隆基眼力非凡,猜出李瑄的目的。

王忠嗣就可以張開一百五十斤的大弓,射中拋向天空的桃子。

他立刻帶着楊玉環在亭子邊緣觀看。

楊玉環被勾起好奇心,她看着駿馬上的身影,不想錯過。

高力士和其他的羽林衛、宮女、宦官,也都將目光停留在李瑄身上。

一個被認爲是“大才子”的少年,縱橫馳射,本身就是一種衝擊力。

馬場上的李瑄,開始加快馬的速度,轉眼間,距離靶子只剩下二百多步。

他鬆開繮繩,左手持弓,右手從箭囊中,取出一支羽箭。

前世的李瑄是神槍手。今生繼承原本李瑄對騎射的熟練,磨合兩個月後,使他有百步穿楊的能力。

眼看距離東南方的靶子一百二十步遠。

李瑄的目光變得冷靜而專注,輕舒一口氣,將箭搭在弓弦上。

一石之力,被李瑄面不改色地拉成滿月,若蛟龍出海,蓄勢待發。

“嘣!”

“咻!”

伴隨着弓弦的震動,箭矢破空而去。

電光火石間,馬場東南最左側的箭靶上,一支羽箭正中靶心。

這一刻,周圍羽林衛士兵,舌撟不下。

他們第一次看到用騎弓射超過一百步,且如此精準的人。

這也是李瑄選用一石騎弓的目的。

只有一石騎弓,在水平射擊的時候,殺傷力能達到一百二十步以上。

如剛纔的七鬥騎弓,即便李瑄有能力,也會如“強弩之末”。

“咻!”

一箭之後,李瑄再次張弓搭箭,射向第二個箭靶,分毫不差地命中。

駿馬控制在一百步以上距離,穿梭在馬場上,李瑄如行雲流水般,又連出七箭,皆正中靶心。

“神威!”

羽林衛們忍不住山呼,表達對李瑄箭術的敬佩。

李隆基和楊玉環,本看不清楚李瑄是否射中箭靶,但聽到羽林衛的喊聲後,就知道李瑄一定命中。

李瑄的箭矢還未射完,他又馳向東北,那裡還有九個靶子。

依然是在一百二十步以外,這一次,駿馬橫向穿過,每過兩個呼吸,李瑄就射出一箭。

弓弦的顫動聲,讓每一個善射的羽林軍心悸。

這代表無與倫比的力量。

再看一字排開的九個箭靶,都插着一支羽箭。

英武的身影,躍馬彎弓,震撼現場的羽林衛。

箭囊之中,羽箭還剩兩支。

李瑄調轉馬頭,朝李隆基所在的高亭方向而來。

在距離李隆基三百步的距離,李瑄從懷中掏出一枚馬毬,他握緊馬毬,用力斜拋出去。

木製的馬毬,在空中劃出弧度,轉瞬間飛出數十丈遠。

包括李隆基和楊玉環在內的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着飛空的馬毬。

李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張弓搭箭。

“嘣!”

弓弦震動。

“咻!”

一石強弓,射出的箭矢猶如鷹隼飛翔,破空之音充滿力量。

“嘭!”

即將落地的馬毬,被如閃電一樣快速的羽箭貫穿,掉落在草地上。

另一個馬毬取出,李瑄直線拋向數十步外一株柳樹的方向。

“咻!”

在馬毬拋出去的瞬間,箭矢又至。

“砰!”

強悍的箭矢,射穿馬毬,並帶着馬毬,釘在那株柳樹上。

箭囊空,李瑄勒馬停下,馬蹄揚起,他高舉雕弓,英姿無雙。

整個馬場因李瑄而寂靜。

這兩箭的水平太高,令衆人歎爲觀止。

“古代的養由基、李廣,也不過如此了。”

李隆基顧左右說道,對李瑄的箭術給予最高評價。

“七郎讓妾身長了見識。他將來到底是文官,還是武將呢?”

楊玉環被李瑄的神威和才華吸引,對李隆基問。

剛纔李瑄射中馬毬的時候,楊玉環情不自禁地鼓掌。

“文官需要政績,武將需要軍功,看七郎怎麼選擇了。”

李隆基撫須笑道,但話語意味深長。

“看七郎騎術,擊鞠一定很厲害,下次擊鞠,一定要叫上他。”楊玉環回眸一笑。

“依你!”李隆基輕輕拍着楊玉環的香肩。

這時,一個身穿黑色明光甲的將領,騎着駿馬向李瑄馳來。

“都說樊衡將軍是禁軍第一猛將,若傷到七郎怎麼辦?七郎善射,不一定善戰。” 楊玉環看到此將領,向李隆基埋怨道。

李隆愛護李瑄,覺得自己欠考慮,立刻對高力士說道:“快喊樊衡將軍,別傷到七郎!”

“聖人有令,樊衡將軍點到爲止,不得傷七郎。”

李隆基話落,高力士立刻站在亭子的臺階上喊一聲。

“聖人有令,樊衡將軍點到爲止,不得傷七郎……”

隨後,周圍的宦官齊聲大喊,馬場上的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

而那名叫樊衡的將軍,立足駐馬,持着一根沒有槍頭的長槍,向遠處的李隆基拱手領命。

樊衡曾在開元十五年的武足安邊科中,拔得頭籌,是爲武狀元。

他沒有選擇在邊境立功,而是留在禁軍中。從正八品下的司戈,一路升任至現在從三品的右龍武衛將軍,成爲李隆基的心腹,平時出行,必定跟隨。

李瑄這邊,幾名羽林郎,託着一根沒有槍頭的長槍,和一副鐵甲前來。

李瑄明白,這是讓他和前方的將軍,切磋騎戰。

“請郎君下馬穿上明光甲!”

羽林郎向李瑄說道,他們非常欽佩李瑄的箭術,示以尊重。

“無需甲冑在身!”

李瑄說罷,只是接過“無頭”長槍,策馬向樊衡衝去。

羽林衛都來不及阻止。

“竟敢輕蔑本將。”

樊衡見李瑄不着盔甲,甚至狂妄,頓時勃然大怒。

心想今日要給李瑄一個教訓。

即便李瑄落馬摔傷,也是自討苦吃。聖人必不會怪罪。

雙馬衝刺,眨眼之間,兩人相距不到二十丈。

李瑄雙手握槍,無懼一切。

而樊衡橫槍,只想將李瑄掃下馬。

十丈!

五丈!

兩人同時出槍。

“呼!”

樊衡猛勁橫掃,李瑄預料他的動作,側槍格擋。

勢大力沉的一擊,撞在李瑄的槍桿上,不起波瀾。

而李瑄手臂一震,樊衡只覺得一股巨力貫身,他身體傾斜,一個趔趄,差點摔落馬下。

還好兩馬迅速錯過。

馬匹奔跑數十丈後,兩人再次調轉馬頭,向對方衝去。

感覺到手掌發麻,樊衡暗道好大的力氣,遂雙目凝重。

李瑄也測試出樊衡的力量。

遠遠不如他。

這一次,他主動出擊。

雙馬再撞,李瑄持槍直刺。

樊衡也同時刺向李瑄。

但李瑄手臂更長,力氣更大,出槍更迅速。

“砰!”

樊衡的槍還未碰到李瑄,就被李瑄精準地點在護心鏡上。

巨力橫貫,樊衡不受控制地從馬上摔落。

觀者譁然!

膂力過人,一向勇猛的右龍武衛將軍,竟被不着寸甲的李瑄,兩個回合挑下馬。

如果李瑄用的是有槍頭的真槍,很可能一下刺中樊衡的要害。

“籲……”

李瑄勒馬,回到落地的樊衡身邊,並下馬攙扶樊衡:“將軍是否傷着?”

樊衡好歹也是龍武衛將軍,當衆被兩回合挑下馬,心中羞愧。

他雖然已至中年,但身強體壯,又着甲,並沒有摔傷。

在李隆基召李瑄到來的時候,樊衡自恃勇力,毛遂自薦來驗證李瑄的武力,並未想到自己會敗。

李瑄看樊衡沉默不語,又不像傷着,故不再多問。

一衆羽林衛飛跑至樊衡身邊,代替李瑄攙扶。

他們一行人來到亭前,聽候李隆基的指示。

“七郎勇武過人。然不着甲而衝擊,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戰場之上,一定不可以這樣。”

李隆基誇讚李瑄的同時,向李瑄責備。

他心中猶豫,要不要將年少氣盛的李瑄放置在邊疆?

相比之下,楊玉環對這種打鬥沒有概念,只怕傷着李瑄。

她喜歡看箭術“表演”。

“臣正是少壯,又得將軍承讓,僥倖獲勝。臣定謹記聖人教誨,今後在戰場上,必披甲冑。”

李瑄拱手一禮後,又對樊衡一禮,保留樊衡的面子。

這讓樊衡更加慚愧,他向李隆基拱手說道:“七郎神勇,若關張在世,臣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樊衡將軍不必自責,名將問世,總是要驚豔世人。”

李隆基心知樊衡的武力和忠誠,不會因此責怪樊衡。

經此切磋,他對李瑄的勇武更看重。

安排樊衡下去休息後,李隆基帶李瑄到沉香亭。

沉香亭周圍,盡是盛開的牡丹。

花團錦簇,香氣迷人。

來到沉香亭的二樓,可以一望周圍的繁花似錦。

這是平時李隆基和楊玉環的飲酒賞花之所。

能在這裡召見李瑄,代表李隆基對李瑄的喜愛。

聰慧的楊玉環知道李隆基要與李瑄討論軍政,便帶着宮女來到牡丹園賞花。

她所過之處,花朵好像因害羞捲起花瓣。

牡丹園中,萬花競美,她就如萬花叢中的一朵,奼紫嫣紅。

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54章 暗度陳倉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5章 興慶宮第43章 豪強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8章 看花馬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49章 賣馬人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62章 五萬騎兵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6章 王維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72章 心在動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34章 神勇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17章 楊玉環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