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

bookmark

在如今復漢軍的發展重要階段,寧渝在鄖陽府下面的諸縣泡了整整十天,這十天裡他幾乎走訪了每個鄉鎮,也跟許許多多的農人閒談,從農時到收成,從牲畜到子女,沒有他不去談論的,也沒有他不去了解的。

就連一直跟隨寧渝的五百警衛營,也被寧渝編成了十個工作隊,深入到附近的村鎮,從鄖西到竹山、房縣,再到竹溪、保康,一方面大力宣揚目前復漢軍的一些政策,另一方面就是號召青壯們走出田野,加入到復漢軍當中去。

當郭崇再見到寧渝時,也被寧渝的模樣給嚇了一跳,風塵僕僕倒不說了,連一身的衣着也換成了粗布,再看看原先趾高氣揚跟在寧渝身後的護衛營,如今也是個個疲憊,眼裡帶着血絲。

寧渝回到鄖縣之後,二話沒說直接扔給了郭崇一本厚厚的圖冊,便一頭栽倒在郭崇早已尊卑好的房間裡,開始酣暢大睡。

郭崇一臉奇異,翻看着手中是那本圖冊,裡面記錄了寧渝在鄖陽諸縣的所見所聞,更令人稱奇的是,他還針對每個地方都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細細看來,這些建議也是頗具可行性。可如果這本圖冊是出自於常年生活在鄖陽的本地人,哪怕只是一個鄉間小吏,他也是信的,可事實上正是這位在他看來的大少爺,完成了這一壯舉。

“少將軍,這是多久沒有好好休息了?”郭崇小心翼翼地問着寧四,眼神裡不自覺帶上了幾分敬佩,這可真不是一般的年輕人。

寧四黝黑的臉龐上浮現出一絲苦笑,他可是親自跟着寧渝將這五個縣給走訪了一遍,幾乎每天都是在各地中奔波,在夜間時也挑燈夜戰,看着寧渝將白天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下來,在這種高強度的狀態下,才讓寧渝積累了這麼厚厚的一本冊子,便將這些都與郭崇說了,最後才嘆氣道:“少爺這次也沒帶什麼幫手,才這麼累的。”

郭崇聽完後不由得大爲慚愧,他對着屋子裡的寧渝深深行了一禮,而後便就此一邊翻閱寧渝帶來的圖冊,一邊等候着寧渝醒來,看到圖冊裡的精彩之處,更是大聲擊節叫好,對於這位少將軍的崇敬之情,更是深厚了幾分。

一直到月朗星稀之時,寧渝這才從房中踉踉蹌蹌走了出來,這麼多日的奔波卻比之前打仗還要累,不僅是身體上的累,更多的還是心累。

鄖陽實在是太窮了!也太難了!這個地方能夠成爲元明清以來的治理難點,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如今的寧渝雖然有信心能夠帶領鄖陽發展起來,可是這其中所需要花費的心血自然不言而喻。

郭崇見到寧渝醒來,這才神情肅穆地捧起圖冊,來到寧渝面前行了深深一禮。

“少將軍果然是當世難得一見的大才!有此一書,我郭崇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請少將軍允我將其抄錄,以爲治理鄖陽之寶典,還鄖陽以太平。”

寧渝連忙扶起郭崇,笑道:“郭府尊實在客氣,這圖冊臨時草就,內容沒有加以甄別,很多東西還需要郭府尊親力親爲,才能更好的治理鄖陽,這其中郭府尊需要付出的心血實在不少啊。”

這話倒是寧渝的良心話,這本圖冊上的很多政令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實現的,需要有一個很強手腕的知府,再加上萬分的支持,才能去一點點完成。這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犧牲,絕非尋常。

郭崇此時卻熱淚盈眶,也顧不得去擦拭,只是低聲道:“我鄖陽自建府以來,每每都被當做成麻煩,當成惹禍之源,可曾有那真正恤民的來此地看上一眼?無不是放任自流,實在是傷透了鄖陽人的心。”

“如今復漢軍接納我鄖陽不過一月,少將軍便來此地勘察十日,並且還能總結出這麼多的良策,實乃我鄖陽之福。還請少將軍放心,我勳陽人是窮是苦,可是知道分好歹,這上戰場的事,我鄖陽子弟自然義不容辭!”

。。。。。。。。。。。。。。。。。。。。。。。。。。。。。。。。。。。。。。。

寧渝在勳陽諸縣待了十日,寫就了一本治理勳陽的圖冊,而郭崇只用了三天,就幫助寧渝招納了足足兩萬青壯入伍,這些青壯幾乎人人都是山民和農家子弟,大多都比較樸實憨厚,可當起兵來卻驍勇無匹,讓寧渝頗爲滿意。

當寧渝帶着這兩萬人回返武昌時,才得知復漢政務大學和復漢軍講武堂都已經做好了奠基準備,連同原先的湖北槍炮廠和漢陽鐵廠,一同正在開工。

在工程建設上,根據寧忠景的建議,採用了半工半賑的方式,吸取了大量的流民,每日裡除了供給飲食以外,還會給上十個大銅板的錢,這個錢雖然不多,卻也讓許多災民都能活下去,因此參與者十分踊躍。

復漢政務大學和復漢軍講武堂本身的建設量並不大,只是在武昌城外周邊荒地裡劃分了兩個區域,利用寧渝發明的水泥,建造了幾幢三層泥磚小樓,採用毛竹爲筋骨,加上水泥來凝固,由於採用這種新式的建造技術,因此工程的進程十分迅速,還劃分了幾片空地,專門用來供給學生運動和一些重要慶典。

一直到三月中旬時,寧渝將那兩萬新軍進行了集中訓練十天,並且與原先的軍隊進行整編,雖然在短時間內會降低一定的戰鬥力,可是這種混編方式才能起到以老帶新的效果,也能防止山頭主義。

在整編的過程中,寧渝也將一部分老弱病殘給裁汰出去,轉爲了城防營,而復漢軍正規三個師和守備三個師也都實現了滿員狀態,兵力正式達到了四萬五千人的規模。等到正規軍整編完成後,剩餘的兩萬餘人也被編成了十個城防團,駐紮在了湖北各府。

到了四月份,就在復漢軍整軍備戰時,清軍也不甘示弱,南北諸省綠營正在集結當中,準備着對復漢軍發起驚天一擊,可就在這個階段時,傳來了一條震動天下的消息。

那就是河南的白蓮教在這個時候起兵了!

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九十章 傷亡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十章 出鞘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