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

bookmark

自古以來守城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困守孤城,那樣的話其實很容易被攻破,真正的守城戰術,從來都是以城池爲中心,在外圍陣地上構建大量的陣地,實現攻守兼備,如此守城方有勝算。

對於嶽鍾琪這樣久經沙場的老將而言,更是知曉這個道理,他不僅在城內部下重兵,還在黃石磯、石牌鎮以及長楓嶺都安排了士卒把守,主要便是以黃山餘脈爲依託,層層構築阻擊陣地,以達到遲滯寧軍攻勢的目的。

想要攻打安慶城,其中黃石磯的位置便十分關鍵,此處的綠營守備李廣才原本就是安徽本地人,一直駐紮於此地,手底下帶着八百多個人,每日裡便會在此處巡視一番,不過也只是巡視,其餘的卻渾然當做沒看見。

這一日李廣才提着一個盒子到了黃石磯,不少零零散散的綠營士卒看到他後,便老老實實叫了一聲大人,不過李廣才卻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根本不願意搭理。

一直到一名個子稍微矮小的士兵看到李廣才時,有些興奮地從地上爬看來起來,大聲喊了一句哥,隨後殷勤的將李廣才帶來的一些吃食給解下來,道:“大哥,這些日子帶來的酒肉似乎多了些。”

李廣才擦了擦手,隨後望着其餘的兵丁一眼,然後細細叮囑道:“聽說復漢軍要打了過來,上面的大人們便給我們這些人多了些甜頭,你且拿去吃喝。”

“到時候仗打起來了,就趕緊跑,聽到沒,實在不行就投降,不過這話可不敢跟別人說,你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

那矮個子士兵聽到後,也就應了一聲,隨後便把食盒打開,說是賜下的好酒好肉,其實就是一壺渾濁的米酒,再加上一些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肉,卻也讓士兵吃得滿嘴流油。

wWW ▲ttκΛ n ▲¢O

陣地上其他的士卒看到這一幕之後,便遠遠地看着,默默吞嚥着口水,他們別說吃肉喝酒了,就連那稀稀的米湯都不夠,甚至有人已經出去劫掠過路的商旅和路人了。

其實在黃石磯上駐守的綠營官兵,絕大部分都是安慶本地人,他們也不欲壓榨鄉里,可是自從九江一戰過後,從九江跑回來數千士卒,再加上從浙江過來的一些士兵,這近兩萬人幾乎都很難得到充分的後勤保障,常常有士兵出現餓死的情況。

正因爲如此,黃石磯上的綠營官兵也不客氣,也不管所謂的父老鄉親,若是沒得吃食,便下山劫掠殺人放火,與其說是兵,倒不如說是匪。

黃石磯如此,其他地方更不用多說,自從九江之戰過後,大概有數千潰兵順着長江水道一路逃到了安慶,如今這些兵一個個搖身一變,就成了安慶的守兵,可是物資的短缺和軍紀的廢弛,讓嶽鍾琪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一變用着一邊小心着,而且還讓本地兵鎮守外面防線,讓外地兵守住城內,實現彼此制衡。

嶽鍾琪的這番謀劃不能說錯,只是在實現的過程當中,卻屢屢發現變了樣子,至少原先的很多打算如今都已經泡湯了。因此以至於軍心大亂,嚴格來說,在嶽鍾琪來之前,很多目標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心裡更是鬥志全無。

李廣才一邊看着矮個子士卒吃,一邊嘆氣道:“咱們這一仗也不知能不能活下來,只要你我兄弟當中,有一個人活下來,那也是賺的,到時候咱娘可就得靠活下來的人照料了。要是咱倆都死了,那咱娘可就沒希望了。”

“不管怎麼樣,咱們兄弟當中,至少得活下來一個,要不然愧對先人哩。”

矮個子士卒咬咬牙,低聲道:“哥,你放心,真要打起來,我拼死也得護你周全,家裡少不得你。”

正在兄弟二人商談之際,卻聽到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並且越來越近,一名綠營士卒直接跑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大聲嚷嚷道:“守戎大人,復漢軍....復漢軍來了!”

這一消息卻是將矮個子士兵心裡一驚,手中的碗便掉落在地,這一消息實在是太過於不妙,卻是讓人有些反應不過來。

李廣才連忙道:“復漢軍到了?還有多少裡?”

“約莫...不到五里...”那傳信的綠營兵心裡也頗爲慌張,回答時也是結結巴巴的,不過緩一緩以後,心裡倒也慢慢平靜了下來。

聽到這話,李廣才先是心裡一鬆,隨後又緊張了起來,還有十里地,想來也應該來得及。不過李廣才心裡明白,僅僅依靠自己這幾百人,恐怕連個水花都砸不起來,除了向安慶求援,別無任何其他選擇。

至於堅守幾日,或許一天,或許兩天,或許一週,或許是永遠。

想到這裡李廣才便將自己的這個弟弟前往安慶城,就算見不到嶽鍾琪,也得先讓其他人派來援兵,先把局勢給穩住,不過對方還有十里地,想來時間應該也夠了。若真的沒有任何的援軍前來,那麼自家的弟弟,能夠逃出去,也算不錯了。

只是做完這一切之後,李廣才心裡卻又開始擔憂,他們這些人被當成棄子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若是嶽鍾琪不及時派遣大兵起來,恐怕機會真的會十分渺茫。

WWW● tt kan● C〇

戰鬥,廝殺,從來都是來得十分迅速,讓人來不及做出任何的反映。僅僅只是一個時辰,復漢軍便抵達了黃石磯,並將所有的清兵給團團圍住了。

此時的黃石磯上,已經開始出現了戰鬥,由於雙方都沒有投入重兵,嚴格來說僅僅只是一部分的先頭部隊,來打個前哨罷了,雙方都很明白彼此的處境,因此也沒有過多的廢話,一時間槍炮聲大作。

隨着一陣炮火的轟鳴,數十名復漢軍舉着刺刀,朝着清兵攻來,由黃石磯作爲發端的安慶城之戰正式爆發,而這一戰的結果,卻是非常關鍵,直接決定清廷與復漢軍的彼此命運。

雙方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個關鍵時刻的到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五十三章 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