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分宅

bookmark

靈州府已經成立,張曉出任知府,曹保宗出任司馬,傅林出任判官,下設六司曹房,官員缺乏,就暫時由軍中文職軍官出任, 連種桓也臨時出任戶曹司士。

靈州府下轄七縣,原來的興慶城改名爲大興縣,爲府衙所在地,下面還有順縣、保靜縣、定縣、靈武縣、鳴沙縣和理縣等等六個縣。

靈州府的當務之急就是清理房宅,超過六十萬的漢人百姓要回遷,當然, 一部分會搬去夏州府,一部分要形成村落,那至少也要有三十萬人、近八萬戶漢民落戶靈州府各縣。

陳慶專門調撥一萬士兵協助靈州府清理房宅, 用一個月的時間,把房宅清理出來,讓百姓回遷,先安居再分田,這是很浩大的工程,沒有半年時間搞不定。

這天下午,晁清匆匆跑來道:“宣撫使,有家信!”

陳慶一怔,現在大雪封路,家信能過來嗎?

陳慶連忙道:“信在哪裡?”

晁清將一管鷹信遞給陳慶,陳慶苦笑一聲,原來是鷹信,就說怎麼過得來。

他連忙接過信細看, 頓時跳了起來,趙巧雲產下一女, 按照他的想法,取名爲冰兒,母女平安,孩子身體健康。

陳慶歡喜若狂,自己又得一個寶貝女兒,他隨即對晁清道:“去傳我的命令,慶祝我喜得千金,全軍放假三天。”

消息傳開,將領們紛紛趕來祝賀,陳慶有點歸心似箭了,這時,唐騫向陳慶建議,雖然大雪封山,但可以走白馬川河面南下,大概走八十里的峽谷冰面,就能穿過橫山,進入慶州,關鍵是小河冰面遠不像黃河冰面那樣寒冷刺骨,士兵、戰馬和駱駝完全可以承受。

到了慶州以後就直接沿着馬嶺水河谷南下,最後走涇源道進入關中。

這個建議得到衆人一致贊成,陳慶當即派出一支斥候前去探路, 與此同時, 軍隊開始收拾行裝物資,得到確切消息後就能出發了。

事實上,張曉和官員們做得很好,不需要陳慶再做決策,他批准了張曉制訂的的漢人主導方桉後,具體的事情就由張曉以及官員們來施行了。

靈州府運轉得十分流暢,有足夠的軍隊協助,短短半個月就清理出院子或者宅地八萬戶,很多人家只剩下一個老人,官府就用互助、並戶的辦法,把這些老人都集中在一座大院裡生活,每天有專人做飯,就相當於養老院,光用這種辦法就騰出來近兩萬套院子。

這天上午,四萬頭駱駝和兩萬頭牲畜帶着第一批從割踏寨過來的漢民百姓來到大興縣,第一批百姓足有十萬人,兩萬七千戶。

運送他們的駱駝並不是宋軍的駱駝,而是從西夏繳獲的駱駝,宋軍在西夏一共繳獲了五萬頭駱駝,送給了羌人一萬頭駱駝,官府還有四萬頭。

另外還有大量的馬匹、騾子和毛驢,這些馬匹和騾驢就準備全部分給漢民家庭。

在第一批百姓到來之前,官府已經安排好了大營,百姓們先住進大營,然後進行抽籤定房,拿到房子後,就可以直接搬過去了。

幾萬戶百姓既緊張、又期待,還有點膽怯,畢竟他們常年被西夏壓榨,心理變得很弱勢,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把他們弱勢心態慢慢扭轉過來。

下午時分,第一批分到院宅的兩千戶百姓進城了,他們被士兵引領着來到自己的新院子,這些院子很多都是之前被李察哥趕出興慶城的非党項族的房子,那些被趕走的百姓會遷徙到夏州府,他們原來的房宅就歸新主人所有了。

陳慶正在東城巡視,這一帶是原來的羌人聚集地,將來也是漢人聚居最多的地方。

這時,他看到一名士兵領着一家五口人來到一座院子前,陳慶走上前笑問道:“請問你們貴姓?”

男主人三十餘歲,夫妻二人帶着兩個孩子和老母親,應該屬於漢人二代,他們母親是被擄掠來的奴隸,男子連忙抱拳道:“小人姓常,原本是天鹿莊園的奴戶。”

陳慶搖搖頭,“現在可沒有什麼奴戶了,你們是大宋靈州府大興縣百姓,堂堂正正的平民,你們孩子都一樣。”

“小人也知道了,現在改名爲靈州府大興縣,好啊!”

“這是你們抽到的房子?”陳慶指着院子裡笑問道。

“正是,我母親抽到的,據說有兩畝。”

男子很激動,原本他們一家五口擠在一個小窩棚內,現在終於有自己的宅子了,還是兩畝。

他顫抖着手摸出鑰匙,打開了院門,兩個孩子歡呼一聲,跑了進去。

陳慶讓親兵幫着他們把東西都搬進去,院子很大,足有半畝地,有一株棗樹,角落還有口水井,院子裡覆蓋着厚厚的積雪,房子前後兩進,十幾間屋子,房間都很寬大,裡面的財物雖然被洗劫一空,但傢俱都還在,衣物、被褥甚至鍋碗瓢盆都有,廚房還堆着很多木柴。

老太太激動得難以自抑,忽然捂着臉哭了起來,“要是你爹爹還在,那該多好!”

“娘,別哭了,讓人笑話呢!”

男子連忙讓妻子把母親領到後院去,每戶人家都分到了糧食,按照人頭領口糧,孩子每月一斗米,成人每月兩鬥米,一直領到來年秋收,然後每戶分到一頭騾子,兩貫錢,還有羊皮、布匹、鹽、油等等生活物品。

男子撓撓頭問陳慶道:“請問將軍,我們的土地什麼時候能分到?”

“現在官府在清理土地,肯定在春耕前,應該來得及。”

“春耕前就有點晚了,我們這裡是兩年三季,今年只種了一季小麥,那明年就要種兩季,一季粟米,一季小麥,冰雪一消融就要耕地,對了,種子還沒有。”

陳慶笑道:“放心吧!都會有的,耽誤不了。”

這時,院門口走進一名官員和幾名士兵,他們見陳慶在院子裡,嚇得連忙行禮。

“你們來做什麼?”陳慶問道。

官員連忙道:“因爲家家戶戶的情況不一樣,知府讓我們挨家挨戶登記人口,給他們編戶籍號和房宅號,然後再看看他們還缺什麼,再集中一起安排。”

“現在最缺的是什麼?”

官員苦笑一聲道:“現在最缺的是錢,所以知府說,得找事情給他們做,讓他們幹活掙點錢。”

陳慶哈哈一笑,“你們登記吧!我去別處看看。”

陳慶帶着士兵走了,官員鬆了口氣,男子好奇問道:“這位將軍是誰?好像很厲害。”

“你們居然不知道他是誰?”

官員和幾名士兵都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是川陝宣撫使,是我們的最高統帥,陳都統,你現在知道了吧!”

男子腿一軟,差點跪在地上,他剛纔還讓這位軍爺替他牽騾子進屋呢!

官府的效率很高,兩天時間就把兩萬七千戶百姓全部安置進了大興縣城內,張曉也給他們找到了事情做,那就是伐木、採煤和燒製磚塊。

宋朝的蜂窩煤在西夏賣的極爲火爆,西夏去年秋天也在興慶府東面找到了一片露天煤礦,雖然煤田不大,但很容易開採,含硫量也不高,西夏從年初開始開採,因爲戰爭緣故,只開採了幾個月就停了。

現在靈州府需要準備大量建材,採煤燒磚,採煤做蜂窩煤,還要去河套莊園內大量砍伐木頭,正好給這些漢民百姓找到了掙錢的活。

安置了第一批百姓後,第二批百姓十萬人又從割踏寨出發北上了,而這時,探路斥候從慶州發來鷹信,馬嶺水河谷積雪不嚴重,完全可以南下回關中。

南下的日子終於來臨了。

第821章 趙鼎第三十八章 首戰(下)第1109章 求情第六十四章 偷襲第1118章 宣召第六百九十四章 寒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江陵(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尋蹤第942章 勸諫第二百六十一章 壽宴(三)第三十五章 奪關第1321章 分財第1169章 姦情第1125章 再談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意第三百八十四章 互助第1308章 心思第1285章 無功第976章 威壓第三百九十一章 提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生意第1521章 報泄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出使第二百零七章 豐收第四百八十九章 監軍第890章 商談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鎖(上)第1220章 單挑第三十三章 任務第四百三十七章 往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交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攻第1436章 抓捕第七百三十章 穩局第772章 西河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襲第六百三十七章 發榜第879章 梳理第八十七章 機密第1224章 返回第二百二十三章 路襲第五百三十八章 勝負第1459章 殺異第九十一章 房宅第三百二十五章 決戰(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重用第三百二十五章 決戰(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步兵第1075章 北商第一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先禮第1413章 邀見第五百八十二章 博弈(四)第1423章 棘手第1098章 三科第三百零八章 新將第1408章 線索第1074章 商隊第一百七十五章 斷路第904章 府谷第1411章 妥協第828章 保皇第1006章 升官第1268章 勸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獵探第一百四十二章 奇兵第七百零六章 南下第一百零四章 反擊第二百七十章 出遊第六百零六章 狹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承諾第873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回軍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博弈(十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咸陽第六百零二章 奔襲第五百六十一章 涇渭第十八章 阻擊第1114章 收買第一百六十四章 破綻第1436章 抓捕第三百一十七章 江陵(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防範第1249章 初談第六百六十章 接應第1458章 後路第1134章 增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暗箭第五十九章 任務第六百零六章 狹路第1476章 竇晃第四百四十二章 河州第一百零三章 警醒第二百一十四章 換俘第1200章 作繭第四十八章 蔣幹第1258章 封館第三百三十六章 水門第1160章 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