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

bookmark

對牛弘來說,這一段時間,好消息不斷。

先是在河間亭侯府和清河宣家的帶動下,冀州有四五個郡縣絡續有大家族開義診醫館,對貧困百姓實行醫療救助。又在汝南陳家的帶動下,這股風從北方向南方漫延。

而司隸的豪強們對政治更爲敏感,當他們弄清楚帶頭開義診醫館的家族的背景後,也慷慨解囊,紛紛開起義診醫館來了。到後來,司隸各郡縣義診醫館的普及率和覆蓋面超過了最先動作的冀州。

現在場面上一些大家豪族見面打招呼時,首先會問“你家開義診館了嗎”?要是還沒開義診館,就顯得這個家族實力不夠,掉檔次。

牛弘想在帝國建立醫療衛生保障的設想竟是在這樣一種形式下有了初步的眉目。這種形式效率高,比帝國來組織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缺點是分佈不平衡,邊遠地區還是鞭長莫及。

隨着義診醫館越開越多,醫者竟成了眼下帝國最緊俏的人才了。現在聘用一個能夠在義診醫館坐堂接診的醫者,年薪一百石以下根本招不到人。醫者在帝國再也不是賤業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已經接近中小地主了。

這股潮流導致了帝國人才的第一次分流。原先青年學子上太學、郡學的唯一目標就是出仕,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家境貧寒的學子中有人已經放棄學業,改投名醫門下拜師學醫了。

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帶來人們觀念上的改變,富豪的義舉在社會各個層面好評如潮。使他們認識到賺錢固然很開心,回饋社會同樣是一件既有面子,也很開心的事。而那些守財奴越來越被人看不起。

冀州太平道覆滅的消息讓牛弘頗感意外。一道聖旨的下去加上帝國豪強宣家的沖天一怒就能成就這樣一件大事,讓牛弘感觸良多。原來解決危機有很多種辦法,武力和屠殺是萬不得已情形下的最後手段,而且是社會成本最高的手段。

這件事也讓牛弘對士族豪強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不應該是受到後人太多的非議。消滅士族豪強,讓中小地主興起儘管能獲得社會發展的某種內在的動力。但消滅他們這個過程所花費的社會成本不見得會大於收益,甚至會得不償失。士族豪強林立這樣一種社會結構在中國大地已存在上千年,是社會演變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存在的東西肯定有它的合理性,當一種社會結構成爲社會發展的阻力時,它自然會被社會發展的車輪碾碎。

七月初,張奐將軍來信。告知已成功地攔截了兩個蝗蟲羣。除了帝國士兵外,還用上了俘獲的羌人,斬獲頗豐。初步估計,有二十萬石蝗蟲。正在抓緊涼曬,隨大軍帶回帝都。

太傅深知,張奐將軍這封信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暗示帝國應該準備多少錢來收購這批蝗蟲。這筆錢,太傅早有準備。少府留下備用的稅金足於收購更多的蝗蟲。太傅心裡對蝗蟲餵豬能產生多大效益還是沒有底,但他算了另外一筆帳。假如這兩個蝗蟲羣過境三輔地區或幷州,造成的糧食損失是一個更大的數字。所以既使這些蝗蟲沒有用,也值了。

帝國豪族開義診醫館這件在外面鬧得轟動的事,對皇宮內沒有什麼影響。宮裡的人是不需要醫療救助的。事不關己,懶得關心。只有一個多月時間,管霸蘇康伏誅這件事也沒人再去提它,就象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一樣。

董氏對亭侯府出錢開義診醫館這事,還是有點心疼錢。也許是前半生太不易了,養成的習慣。當他發現自己的兒子越來越有主見時,心就寬了下來。

張讓是一個十分機警的人,幾個月的觀察,他認爲小皇帝絕對不簡單,君心難測。不過他誰也沒告訴,他知道這種情報的巨大價值。關鍵時侯加以利用,就能取曹節而代之。所以他越來越小心,連老家都派人送信去關照了,這個時侯張家不能讓別人抓住把柄。

太后竇妙越來越有上位者的氣勢了。心腹鄭颯隔三差五地向她彙報尚書檯的日常瑣事時,她常常顯得心不在焉。在她看來,現在大局已定,再杯弓蛇影地疑神疑鬼完全沒有必要。只需留意一些重大的事情既可。

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黨人的心情。他們越來越失望,心情壞到了極點。幾個大的沙龍裡談起時局又人情激憤起來。一些偏激的黨人主要集中在太僕杜密和尚書令尹勳家的沙龍。他們在痛斥宦官的專權,甚至背地裡議論起大將軍竇武來。

大將軍竇武還沒有清靜幾天,跑到家裡來報怨的人又多了起來。話說得越來越難聽,越來越多的人在失望之下已經不怕言語間得罪太將軍了。李膺更是跑到大將軍府中以棄職相威脅,要求大將軍領頭清除宦官勢力。

相對於女兒的穩坐釣魚臺,竇家的幾個兒子和侄子顯得特別衰。安排了這麼好的位置卻沒有取得應有的影響力。同僚都在跟他們打哈哈,關鍵時侯沒人幫他們出力或出謀劃策的。竇武的寶貝兒子竇機儘管官拜侍中,卻常常沒有小黃門管用,關鍵時侯總是慢了半拍。

竇武現在越來越難求見自己的女兒了。有時見着了,父女倆竟打起官腔來了,讓竇武的心涼了半截。這哪兒象父女見面,簡直是朝中的對手過招。只有談到竇妙的母親時,太后纔會流露出關懷。

帝都洛陽又掀起了一股清議之風。黨人和太學生毫無顧忌地對朝政說三道四,朝議中一些很小的事情都會引來大批的人議論,使得帝國很多具體事務議而不決。竇武知道,黨人和太學生是衝着自己來的,逼着自己下決心對付宦官。要不然,帝國的朝政就要癱瘓了。

七月二十日,皇家勸農莊莊主周贏派人來宮中報信。莊中大型牧場已完工,第一批兩百頭小豬,兩千只小雞和兩千只小鴨已經開始餵養了。

牛弘又是一喜,自己的農業實驗基地要開工了。預計再過十天半月,張奐將軍捕獲的蝗蟲就能運到農莊,時間上銜接得上。

牛弘決定自己去看一看,還要帶上帝國的大臣們。這是一種最好的推廣造勢,比下詔書還管用。跟太傅商量後,定在二十六日,參觀勸農莊牧場。

黨人和太學生對天子的事情到是沒有非議,反而是叫好聲一片。

牛弘忽然想到吃蝗蟲一事,也作了精心的安排。爲了不鬧出洋相,牛弘還專門請教了太醫。因爲牛弘知道,有些品種的蝗蟲人吃了會過敏。

太后竇妙知道了這事,也決定去看看。現在太后沒什麼可操心的,她要藉機出去走一走,看看自己的乾兒子又弄出什麼花樣。

二十六日,太后的馬車在前,牛弘在後,後面還有百官,大隊人馬在羽林的護衛下直奔皇家勸農莊。天上有些薄雲,牛弘坐在馬車上還是覺得熱。但車隊一進入洛河旁的官道,就涼快起來。道旁有大樹遮陰,還有絲絲涼風。

一到勸農莊,莊主周贏早等在大門口迎接。象這種活動,到是不講究太多的禮儀。周贏領着一行人蔘觀,羽林在場邊護衛。

這麼大的規模,真讓大臣們開了眼界。帝國原來大家族中養豬,十來頭豬的規模已經算大了。要是都從豬舍裡放出來,肯定有草原牧羣那種感覺了。只是草原牧羣有羊牛馬,可沒有牧豬的。

太后竇妙今天特別興奮。特別是看到毛絨絨的小雞小鴨,喜歡得不得了,笑聲不斷。

看着參觀的差不多了,牛弘叫張讓去跟周贏打招呼,今天的另一出重頭戲要上演了。

沒多久,一盤盤由御廚精心製作的蝗蟲端了上來。因爲牛弘事先沒有說,所以太后跟大臣們不知道是什麼食物。但御廚的水平還真不一般,有幾個大臣看到食物的色和香,口水都差點流出來了。不過太后跟牛弘沒開始,大臣們還是不敢先動手的。

竇妙笑呵呵地問牛弘:“皇兒,這是什麼食物?這麼香?”

牛弘說道:“這可是天下美味,蝗蟲!”

一聽說是蝗蟲,竇妙一驚,有點反應不過來。

旁邊的太傅知道以前牛弘說過,“陛下,真的要吃蝗蟲呀”,太傅問道。

“當然,這麼好的人間美味不吃,就太對不起老天的恩賜了。”牛弘說着,拿筷子夾起蝗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看到牛弘吃的香,太后竇妙可不是那種故作秀氣的小女子,也夾起蝗蟲吃了起來。邊吃邊說:“香,真好吃”。

這下大臣們也跟着吃了起來。開始還是有種被天子太后逼着吃的感覺,到後來竟搶了起來。一會兒功夫就把蝗蟲吃個精光。

幾天以後,鬆脆蝗蟲這道菜就上了洛陽城大小館子的菜譜。

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一零七章 南下潮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一五零章 坐懷不亂新說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二十四章 皇帝的那些家務事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七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一零二章 境外蠻荒大穿越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一零二章 境外蠻荒大穿越第九十章 大獒牽回來養不家第八十四章 周密計劃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二章 初入漢末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第七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第十五章 虛幻的勝利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一四七章 分魚妙招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一零五章 新的起點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第三十五章 盧植與董卓第十五章 虛幻的勝利一零二章 境外蠻荒大穿越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一三七章 牆與網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一二六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一二零章 二輪轉一二七章 梟雄末路第二十五章 衣冠南渡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第二十五章 衣冠南渡第四十五章 歪打正着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十五章 虛幻的勝利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一零三章 陳規盧隨第三章 夏門亭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第八十四章 周密計劃第八十四章 周密計劃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第五十五章 戰略佈局第五十五章 戰略佈局一二零章 二輪轉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七十一章 徐晃凱旋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一二一章 新的着力點——教育一四九章 夢想成真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一三七章 牆與網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