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楊蘇還京

bookmark

開封以西,平整的直道兩側,成排的楊柳已然染上了一層綠色,春風輕拂,開闊的道路間,往來密集的行旅中,行來一支比較特殊的隊伍。

兩輛馬車,十幾名隨從,卻驅趕着上百匹的駿馬,所有人都穿着粗布麻衣,像是來自窮地方,到開封販馬的商賈。不過,前頭卻還有幾名身着公服的差役開道......

這一行人,顯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能一次組織起如此規模的馬隊,還都是高頭大馬,雖然有些掉膘,但觀其體格,都是健馬。這在如今的中原也是不多見的,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大馬場主以及胡人商旅了。

因此,離着開封城還有不短的距離,但沿途已經有不少人查問情況,打起注意。不過,當得知這批馬的去處後,表現也都很識趣,因爲這批馬是進獻給大漢皇帝的。

這支隊伍,來自涇原,乃是曾經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舊宰相的楊邠與蘇逢吉。在西陲一待就是十多年的,苦苦熬了這麼多年,而今終於熬出頭了。

“快到祥符驛了!”前頭,開路的一名差役高呼了一聲:“加快速度,到了驛站便可歇腳!”

後邊,其中一輛簡陋的馬車上,聞聲的楊邠,不由朝外探了探頭,望着周遭的陌生環境,感受着的那繁榮氣息,粗糙衰老的面容間,不由浮現出幾分追憶之色,感慨道:“去京十餘載,不曾想,有生之年,老夫還有回來的一天......”

“夫君!”身邊,與其依偎着的楊夫人,感受到他有些激動的情緒,握了握他手,以示安慰。

感受着夫人消瘦而粗糙的手,注意到她花白的頭髮,滄桑的面容,就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婦,已毫無當年宰相夫人的氣度,念及這些年的相濡以沫,楊邠心中卻涌起一陣陣的愧疚之情:“這麼多年,委屈夫人了!”

楊夫人則恬然一笑,說道:“出嫁爲婦,我既然享受過夫君帶來的榮耀與富貴,又豈能因與夫君一起經歷磨難而抱怨?”

聽她這麼說,楊邠內心更爲感動之情所充斥,道:“得妻如此,哪怕不能苦盡甘來,此生亦足了!”

“文忠!”另外一輛馬車上,頭腦有些昏沉的蘇逢吉也來了精神,探出頭,朝外喚道。

很快,一名身姿矯健,眉宇間頗具英氣的青年,策馬而來,喚了一聲:“大父!”

見着長孫,蘇逢吉露出慈愛的笑容,問道:“方纔在喊什麼,到哪兒了?”

蘇文忠當即稟道:“即將抵達祥符驛!”

“祥符驛?”蘇逢吉喃喃自語。

蘇文忠解釋着:“聽差人說,是開封西郊最大的一座官驛,過了祥符,距離京城也就不遠了!”

“終於回來了!”蘇逢吉老眼之中,竟然微微閃動着點光芒,似有淚瀅,而後抽了口氣,吩咐道:“你帶領僕從們,阿看好馬匹,切勿驚走衝撞,東京不比其他地方!”

“是!”

如今的蘇逢吉,已然年近七旬,鬍子頭髮也白了個徹底,不過精神頭顯然還不錯。比起楊邠,他的境遇還要悽慘些,從乾祐元年開始,整整十四年,還是舉家流徙,到如今身上還揹着一道名爲“三代之內不加敘用”的禁錮。

事實上,若不是蘇逢吉確是有幾分能力,處逆境而未自棄,也吃得了苦,帶領家人經營馬場,改善生計,只怕他蘇家就將徹底沉淪下去。

不過,對於蘇逢吉而言,如今總算是苦盡甘來了。人雖老,但腦筋卻未嘗遲鈍,從收到來自東京的召令開始,他就知道,蘇家身上的枷鎖即將去除,多年的堅守終於得到回報。這些年,蘇家的馬場一共爲朝廷提供了兩千一百多匹戰馬,距離三千之數還差得遠,不過,到現在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那一日,老邁的蘇逢吉帶着家人朝着東方長拜,然後載歌載舞,縱情飲酒。當夜,蘇逢吉對着來自皇帝的召令,嚎啕大哭,一直到聲竭爲止。

在原州的這十多年,蘇逢吉的兒子全部死了,或染病,或在從征服役,還有因爲當地的漢夷衝突。到如今,他蘇家基本只剩下一干老弱婦孺,唯一比較幸運的是,幾個孫兒逐漸成長起來了,經他培養,最受他看重的長孫蘇文忠,也已成親,足以支撐起家族。

此番上京,蘇家其他人一個沒帶,獨獨讓長孫隨行,蘇逢吉對他也是寄予了厚望。

一直到祥符驛,隊伍方纔停下。以祥符驛的規模,容納上百匹馬,是綽綽有餘的,不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空間都給他們,於是蘇逢吉與蘇文忠在引導下,將馬羣趕到驛站東北方向的一處野地安置,就地宿營,由蘇文忠帶人看管。

而蘇逢吉則前來驛站這邊,而在祥符驛前,一場感人的親人會面正在展開。楊邠的長子楊廷侃帶着妻兒,跪迎於道間,滿臉的激動、悲情,骨肉分離十餘年,未曾謀面,只能通過書信瞭解一下老父老母的情況,如今再見,充沛的感情自然蓬勃而出。

比起蘇逢吉,楊邠比較幸運的,是禍未及子孫,他雖然被流放到涇州受苦,但他的三個兒子,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還能在朝廷爲官,尤其是最受看重的長子楊廷侃,如今已爲都察院侍御史,正五品的官職。

“不孝子廷侃,叩拜二老!”此時的楊廷侃,跪伏於地上,一點也不在意什麼風度、儀表什麼的,語氣激動,情緒外露。

早年的時候,楊廷侃就曾幾度奉勸楊邠,讓他不要和周王、太子、劉皇帝作對,但楊邠頑固不聽,後來果然自取其禍。被貶涇州後,楊廷侃曾想到涇州侍奉父母,不過被楊邠嚴厲拒絕了。

但這十多年來,楊廷侃心中始終鬱憤乃至不安,覺得父母在僻遠苦寒之地受苦,自己卻在開封享受安逸,是爲不孝之舉。他也曾幾度上表皇帝,爲父請命,不過都被拒絕了,常年下來,承受着極大的心理壓力,幾乎不敢想象,還不到四十歲的楊廷侃,頭髮已經白了一半,就衝這一點,他對父母的感情就做不得假。

“快起來!”楊邠佝着老邁的身軀,將長子扶起。

兩眼中飽含熱淚,看着頭髮花白的老母,腰已經直不起來的老父,楊廷侃動情道:“父親、母親,兒不孝,你們受苦了!”

楊邠呢,注意到楊廷侃的一頭華髮,未老先衰之像,也發出一陣深沉的嘆息:“些許身體之磨難,怎及你心中之苦!”

此言一落,楊廷侃又是一番大哭,好不容易纔安撫住。將注意力放到跟在楊廷侃身後的三名孫兒女,當年別京西行時,長孫還是個無知孺子,而今也成長爲一青蔥少年了,迎着孫子孫女們陌生而又好奇的目光,楊邠終於露出一抹笑容。

蘇逢吉在遠處見到這副骨肉重逢的場景,內心也充滿了感觸,待他們認全了,方纔緩緩地走上前,操着蒼老的聲音說道:“恭喜楊兄了,父子重逢,骨肉相認,大喜啊!”

看着蘇逢吉,楊邠當即朝楊廷侃吩咐道:“快,見過蘇公!”

楊廷侃終於露出了少許的意外,要知道,早年這二人,在朝中可是政敵,鬥得你死我活的。不過,還是聽命,恭恭敬敬地朝蘇逢吉行禮。

楊蘇二人,也有些同病相憐,在過去的這麼多年中,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吃盡了苦頭,再到如今這個年紀,也沒有什麼恩怨是看不開了的。

二人,雖然一在涇州,一在原州,但也是鄰居,過去,蘇逢吉也時不時地迴帶着酒肉,去拜訪楊邠夫婦,與之對飲談話。楊邠沒有蘇逢吉經營持家的手段,日子向來貧苦,每到無以爲繼時,也都是蘇逢吉出糧、出錢支援一二。

可以說,當年的死對頭,如今卻是實實在在的知己。

第327章 派系第330章 小市民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這纔是感言第98章 追捕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93章 班師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8章 封疆大吏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84章 虛了第416章 尾聲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77章 耶律妃第65章 君臣相宜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8章 滄州府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78章 火油彈第157章 劉老四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4章 大論第82章 瓦橋關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46章 驕將第199章 出宮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9章 濮州案(2)第357章 國滅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章 中原易主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81章 行宮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67章 遺表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85章 異心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790章 憂勞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97章 再臨六合第5章 王樸走了第15章 名單第134章 回府第45章 治安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42章 戰後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04章 楚州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052章 回京第444章 揣測者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13章 晉王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771章 襄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