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個青年

開寶七年三月,趙國公劉昉大婚,結親的對象,乃是東平王趙匡贊家的小娘子。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政治聯姻,在這方面,劉昉也不得不聽安排。

事實上,關於劉昉的婚事,劉皇帝還是多操了點心的。朝中的公卿貴族,也有不少主動將自家女兒推薦上來,不過大都被否了。

符皇后對此也有些上心,原本是有意從符家的親戚中,擇一品貌俱佳的良配。劉皇帝考慮過後,本來也是同意的,不過劉昉後來主動說,他看上了東平王家的次女趙鳶。

劉皇帝一考慮,覺得合適,於是果斷將趙匡贊召入宮中,定下這門親事。而之所以屬意趙匡贊,道理也很簡單,他在大漢軍中已然沒有什麼根基了,當初的燕軍,也在十多年的時間下來,被消化殆盡。

對劉昉,劉皇帝實則不想讓他與軍功貴族們牽扯過深,這未嘗不是一種保護。而有意讓他納符家女,也是做類似想法。

而作爲生母的折賢妃,對此似乎看得更淡了,她只要求個賢良媳婦,至於其他政治上的因素,不願做過多考慮。

在劉昉大婚的同時,五皇子劉昀,也終於得以出宮開府,封齊公。看起來,這個三月是屬於折賢妃的,西京之內,最矚目的就是她生的這兩子了。

劉昀是個聰明的崽,這點從小就能看出,就是性子過於跳脫,精力旺盛而又分散,興趣廣泛而無持之以恆者。雖然不像幾個哥哥那樣受到重視,但在放他出宮的同時,劉皇帝還是給他套了枷鎖。比如限制俸錢的發放,找了個嚴師管教,定時考查課業......

相較之下,反倒是更年輕的魏王劉旻,更讓劉皇帝放心了。劉皇帝也發現了,這個兒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因爲同樣喜好武事,並且小小年紀已然練出一身出色的騎射本領,劉皇帝也讓他進入軍中磨鍊了。

看起來比劉昉還早,但是二者之間,劉皇帝投入的心力與感情也是懸殊的,對劉昉,劉皇帝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統帥。

說起來,這麼多年來,在大漢宗室之中,還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位能夠獨立統領大軍的帥才,這也是劉皇帝感到遺憾的地方,也是他對劉昉有所期待的原因。

“殿下!”

“何事?”劉暘正提筆書寫着什麼,聞聲,擡頭看了眼行禮的通事。

“楊延昭、李繼隆、郭儀三人奉詔還都,今已抵京,請求覲見陛下!”通事答道。

聞之,劉暘大感興趣,當即問道:“人在哪裡?”

“待詔宮門!”

“派人,將他們帶到垂拱殿,孤這便前往,親自引他們面聖!”劉暘放下筆,直接吩咐道。

“是!”

這三人的出身,並不難猜測了,楊業、李處耘、郭威的兒子,並且都是二十歲左右,青年俊傑。

這些年,在大漢軍界,中生代的將帥已然是中流砥柱,後進者也多受提拔,但對於下一代將領,劉皇帝同樣在培養。而其中的主要人員,自然是從勳貴子弟中選拔的,良好的出身,也給了他們高起步,並且,成才率高,這是劉皇帝也承認的。

不論文武,大部分的勳貴子弟,都有在宮中當值的經歷,比如宿衛以及當初的崇政郎。在開寶年間的數次戰爭中,也有不少勳貴子弟隨軍歷練。

當初隨楊業北上的,實則還有向訓、孫立等老帥老將的兒子,只不過最終表現最出色的,乃是楊、李、郭三人。

楊延昭是從小跟在楊業身邊,言傳身教,並且小小年紀,就經歷過戰爭,大小戰事、各類戰法,都有深入的認識。成名還早,十歲左右之時,就因爲劉皇帝的稱讚而得到關注,而長成之後,也通過出衆的表現證明,這並不是個“傷仲永”的角色。

楊延昭算是立足於邊地,李繼隆則成名於京內。勳貴子弟中,早年是趙光義、柴宗誼最爲風光,名聲最響亮。不過,等到他們相繼出仕後,新成長的一批人中,接過旗幟的,就是李繼隆。

此子聰穎,很有腦子,並且在武事上也表現出來了天分。成名最早,還是在開寶二年,劉皇帝出獵,當時年僅十五歲的李繼隆,力壓衆人,收穫最多,劉皇帝當場褒獎,並對李處耘說,卿後繼有人,家業可倡。

相較之下,郭儀名氣沒那麼大,但本身的才情也算不俗,畢竟是郭威最疼愛的小兒子,從小悉心培養文武藝。而如論聖眷,郭儀也遠超旁人,哪怕到如今,郭儀腰上掛的玉佩,還是他在襁褓時,劉皇帝隨身解下賜之。

在宮人的引導下抵達垂拱殿時,劉暘也正好趕到,身邊還跟着一名英氣勃勃的挎劍少年。少年乃是扶風郡公馬懷遇,已故薊國公馬全義之子,當初因馬全義早逝,劉皇帝傷感,憐馬懷遇孤苦,特地召入京,養於宮中。

距今,也快十年了,當初的童稚小兒,也逐漸大了,同皇子們一起識文習武,認真而低調,如今在太子劉暘身邊當侍衛。

“參見太子殿下!”見到太子,三個青年俊傑,一齊行禮。

劉暘也是那副謙和的表現,臉上帶着笑容,快步上前,扶起三人,道:“元顯、霸圖、子美,快快免禮!”

“謝殿下!”幾個人也算是同齡人,此前也是有所交集,對太子不能說太熟悉,但劉暘表現出的態度,還是讓三個年輕人頗爲受用的。

看着三人,劉暘直接拉起了楊延昭的手,爽朗道:“得知你們還京,陛下與孤,都十分高興。走,我們一起入殿覲見!”

“是!”

垂拱殿內,劉皇帝正與柴趙討論事情,無他,唯平遼爾。前不久,雲南再度上奏,王仁贍統軍,已然把大理全境給拿下了,如今,除了少量的殘軍、匪盜以及偏僻部族,仍舊未臣服外,雲南大局已定。

接下來,需要做的,只是歸制、治安,在維持大局穩定的情況下,逐步清剿境內。這些,自有王仁贍、全師雄去落實。

西南之事,可以說暫時告一段落,那麼,朝廷的目光也可以收回,投向北方了。到如今的局面,大漢四境之內,也唯有北方的遼國,值得重視。

一山不容二虎,在華夏這一大片版圖之內,也容不得兩個統一的大國。和平沒人不想,但是,就遼國胡漢結合軍政體系,就註定了劉皇帝難以容之。

縱然不爲他個人的志向與野心,哪怕爲子孫後代省些麻煩,他也要滅遼,縱然滅不了,也破之、析之,總之,就是不能讓大漢的北方長久存在一個統一的霸主。

當劉暘親自引着楊延昭、李繼隆、郭儀入內覲見時,不出意外的,他果然露出了開懷的笑容,並且發自內心。

三個青年恭恭敬敬地站在殿中,劉皇帝則像見到了什麼寶貝一般,鬍子笑得直顫,拍拍楊延昭的肩膀、捶捶李繼隆的胸膛、摸摸郭儀的脊背......

“來,看看這三個後輩!”劉皇帝朝柴趙招呼着,笑道:“大漢未來的將帥,就在此三子中了!”

劉皇帝這是,毫不掩飾對三個青年的寄與的厚望了......

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4章 巡遊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14章 還京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69章 愛將第304章 楚州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26章 冬至宴2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36章 試炮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83章 降將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6章 異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97章 重拾第372章 封王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47章 德勝渡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章 考校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44章 打個賭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720章 靜默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章 取士不公第43章 東京聲色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455章 見聞第98章 追捕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章 王、鄭二公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97章 心虛第481章 行宮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章 乾祐滅佛第480章 “新對策”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9章 王峻歸來第21章 西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