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

“三郎,快坐!”東宮,劉暘把還京的劉晞引入座,並給他倒了一杯涼茶,道:“時值仲夏,天氣炎熱,喝點冰飲,解解燥!”

“多謝二哥!”劉晞一副灑脫的表現,坐下,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中。

“此次南巡,一去半載有餘,爹與高娘娘都甚是想念,回來了就好!”劉暘說道。

“已然覲拜過父母了!”劉晞表情認真了些,說道:“南面的風景,雖異於中原,卻也別具一格。若不是進入夏季,氣候過於炎熱,再兼併夫人有孕,只怕還要多逗留些時日!”

“弟妹有孕了?”劉暘彷彿抓住了什麼重點一般,問道。

“是啊!”劉晞難得地有些不好意思,應了聲,嘴角不自覺地流露出笑容:“被留在瑤華殿,聽候母親嘮叨了。”

聞之,劉暘也露出了點稍顯矜持的笑容,說:“喜事啊!如此,天家子嗣也越茂盛了,正彰大漢昌盛之國運!”

“大嫂又誕下一子,前不久,惠妃娘娘也給我們添了一個十五弟......”

“我初還京,情況還不甚瞭解,看來還得備上兩份禮物,補上祝賀!”劉晞笑道。

言罷,劉晞敏銳地注意到劉暘眼神中流露出的少許失落,念及談論的話題,有所恍然。張了張嘴,終究沒說什麼。

隨着時間的推移,太子妃無孕,劉暘無子,這一點也開始被放大了。於國於家,這都是一個隱憂。而作爲兄弟,劉晞也不好貿然說些什麼。

“三郎此番南下,走訪兩湖、兩廣,其治況如何?你的觀感如何?可曾發現什麼問題?”劉暘迅速地調整過來,同劉晞談起正事。

當初讓劉晞南下,可不只是讓他去度蜜月的,體察中南治況,瞭解地方民情,這纔是最主要的。

“不得不說,爹的眼光,無人能及,雖長處中原,對於兩湖、兩廣的情況,卻洞若觀火!”提及此,劉晞嚴肅了些,發自肺腑地拍了個隔空馬屁。

將已然向劉皇帝彙報過的一些情況,劉晞簡明扼要地說來:“朝廷收治兩湖,已然十五載,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建設,成績斐然。

擁江湖之利,成魚米之鄉,可以冀望,只要繼續開發墾殖,兩湖必將成爲朝廷新的糧倉。以湖南不足一百五十萬的人口,卻有二十三萬頃的在冊田畝,這在全國道州都屬少見。

不過,就我所觀,湖南實際的田畝數目,只怕也不只官府籍冊上登記的這麼多,實際情況,還當有不少未登記造冊的。並且,以兩湖之廣,可供開發的土地,當以倍算!”

聽劉晞講述,劉暘也不住地點頭:“看來,確實如下邊彙報的情況一致,還是受限於丁口啊!”

“朝廷幾次遷民填湘,湖南前後遷入的人口,約有近七十萬,再加上本身的增長,方纔有如今的規模,不復當年的蕭條。

我同李使君有過交流,據他說,這些年湖南百姓都樂於生養,等這一代人長成,湖南的發展速度會更快,且時間越久,其人口劣勢也將逐漸得到解決......”

“李師傅近況如何了?可曾安好?”聽劉晞提到李昉,劉暘忍不住問道。

要說大臣之中,劉暘與誰的關係最好,舍李昉無他人。只不過在李昉外放的這些年中,或許是爲了避嫌,兩人之間沒有太過密集的往來,劉暘也只在逢年過節,派人給些禮物,以表心意。

劉晞呢,也知道二者之間的感情與關係,說道:“李使君乃是賢臣,勤政育民,同時文才卓越,湖南的文化氛圍很濃厚,出了不少才學之士,就我耳聞,那些人對李使君也是心悅臣服。

湖南幾任治政主官,從昝公到邊公,再到李公,所行之政,都是一脈相承,重農養民,因此,在三湘他們的官聲口碑都很好......”

聞之,劉暘露出了點笑容。

劉晞則繼續講着:“我在湖南境內,待了整整一月,遊覽州縣,在幾任使君的治理下,民生堪稱安定富足,治安情況也是良好。

尤其突出的是,漢蠻之間的融合相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過去,不論從典籍,還是地方奏報,湖南最不穩定的,就是西部蠻瑤部族,幾乎無歲不聚衆興師,以擾城鎮。

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然很少,縱然發生,也迅速被撲滅。這其中,除了早年潘、李等將帥與駐軍強力打壓,嚴厲進剿之外,還在於朝廷的招撫政策。

以洪江侯秦再雄爲首的一些瑤蠻首領,歸順之後,也算悉心竭誠,率領楚蠻,陸續歸化。如今,湖南在籍人口之中,歸化的瑤、苗蠻民,已然超過十萬之數量。我親自去視察過,他們大多有自己的土地、林地、屋舍,人心歸漢,其子女,也多習官話......”

“湘民雖呼爲蠻,但也是可以接納教化的,這就是攻心的效果啊!”劉暘不禁感慨道:“有這樣的結果,那就說明朝廷既定政策,是正確的!”

這是自然的,再者,怎麼也不能說劉皇帝主導的政策會有錯......

“這麼看來,湖南政治民情,一切良好?”看着劉晞,劉暘問道,顯然,他覺得劉晞是在專挑好情況講。

“當然不是!”劉晞則很自然地搖了搖頭,說道:“早年的時候,爲湖南快速恢復,朝廷施以恩澤,減稅免稅。不過,自恢復之後,百姓的負擔,也跟着加重了!”

“嗯?”劉暘微愣,眉頭當即皺了起來:“減民負擔,育養百姓,是開寶政略最主要的目的,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

劉晞道:“這些年,湖南修建的各類工程過多,大工不少,小工不斷,以湖南的人口,自然造成過重的徭役。雖然官府有所補償,但民力的壓榨,還是有些嚴重的。”

“李師傅不當是不考慮民情、濫用民力之人啊!”劉暘道。

劉晞回答:“還是人太少了!李公也是響應朝廷的政策,道路、堤壩、溝渠、水庫,這些設施,同樣關乎民生,甚至生民安危之所繫,也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雖然苦了點,但湖南也有許多年沒有發生水旱災害了......”

劉暘這才露出一副理解的表情,沉吟道:“看來,得給湖南去一制書,在民力的使用上,還當有所節制!”

“李公是個有分寸的人,因而並沒有鬧出什麼亂子,但百姓確實有所疲憊。一年四季,除了耕作生計,供繳稅賦,逢時還有鄉兵訓練,再以大量勞役加之,確實辛苦......”劉晞這麼說。

“另外!”劉晞繼續道:“南部諸州,多銀坑,這些年,每年產銀已然超過九萬兩。但是,在礦坑中開礦的百姓,過於艱苦,勞役過重,傷殘也未能得到保證,這一點,該有所調整!”

劉暘顯然也上了心,喃喃道:“這確實值得重視,開礦的人口,也當讓更適合的人去做!”

回過神,劉暘目光平靜地打量着劉晞,事實證明,這個三弟,慵懶其外,內秀於心。

“看來你此次南遊,確實看到了不少東西!還當擬一份奏報,詳述見聞!”劉暘說。

劉晞很痛快地點頭:“我回府便寫,屆時也給二哥一份!”

“好!再說說嶺南的情況......”

第298章 事泄了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11章 舊識第364章 沉默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63章 縱論天下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6章 異見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8章 濮州案(1)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98章 山道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8章 權謀手段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76章 視察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5章 荊南來使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75章 少林寺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62章 分封?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97章 心虛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06章 誘惑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29章 叔父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22章 睡仙第106章 敲打第321章 矛盾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6章 遺奏十條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7章 風波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43章 事畢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85章 家務事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14章 大朝會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79章 “撫遠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