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

bookmark

“這個董遵誨,竟是如此混人一個,哪裡有天朝大將的風度,不成體統,他留下那數萬人畜的屎尿,對遼國而言,也算羞辱之極了吧!”劉皇帝將軍報遞給趙匡胤,笑罵道。

看那笑呵呵的表情,就知道,劉皇帝確實是被逗樂了,並不是真的責怪董遵誨。趙匡胤快速瀏覽了一遍,也不禁一樂,說道:“董將軍還是這般豁達灑脫,不拘小節,臣看他,是被遼軍的貴龜縮避戰給惹惱了!”

“有此一舉,你這個故交,怕是要留名於世了,大漢史冊上,必定有他這一筆奇談逸聞!”劉皇帝笑道,頗爲開懷。

說起來,不管是董遵誨,還是王彥超,在趙匡胤早年未發跡,遊蕩中原之時,同二者之間都有些交集,並且是段不怎麼愉快的經歷。

但是,這些年來,劉皇帝聽聞,趙匡胤與二者之間,卻有不少聯繫,或許是趙匡胤地位高了,又或許是趙匡胤器量十足,不拘過節,但不管怎麼說,趙匡胤在爲人處事上,確實有其魅力,這也讓劉皇帝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總得來說,董遵誨表現還是不錯的!”心思放回這則軍報上,劉皇帝表示道:“臨機決斷,不莽撞,知進退,這是大漢的宿將啊!”

董遵誨也算是將門之後了,從小在軍中摸爬滾打,在大漢軍中,不是那種讓人矚目的統帥,卻屬於中堅將領,二十餘年軍旅生涯,帶兵經驗十分豐富,作戰指揮老練,或許沒有挽狂瀾於既倒的能力,但就是能濟事。

“陛下說得是!雖未能破遼都,虜其公卿、朝臣,但能全師而返,繳獲豐盈,已屬難得了!”趙匡胤道。

“未能攻破遼都,固然可惜,卻也無傷大雅!”劉皇帝道,嘴角帶上了一些玩味:“有此一遭,遼國形勢,必然更是雪上加霜,積重難返,遼主既然已經返回,就是不知,他會如何收拾?”

趙匡胤思索了一番,語調輕鬆地說道:“經過北伐以來的連番打擊,可以說,遼國國內的局勢,已然徹底糜爛,財稅之地盡失,人口損折大半,部族遭受重創,軍力更是所剩無己。

又值寒冬,尋常年歲,都難輕鬆度過,而況且如今這等惡劣的情況。臣料想,即便熬過了這個冬季,待來年開春,遼國國內也不會安定。

哪怕遼主想要安心休養生息,都會分外困難。遼東失守,固然痛惜,但奚人歸附大漢,則是難以彌補的重創,再兼契丹本族軍隊、部族的大量傷亡,更喪其元氣。

塞北諸族,與契丹本非同源,過去懾其強盛,臣服聽命,如今契丹在大漢的打擊下,實力勢力嚴重衰退,他們豈能再如從前,俯首聽命?

甚至於,契丹諸部族,能否在戰後安定下來都是問題,契丹在塞北的統治,必有反覆,而遼主的地位,恐怕也將岌岌可危......”

“趙卿對遼國的形勢,看得很樂觀嘛!”劉皇帝咧嘴一笑。

遼國形勢越糟糕,對大漢自然是越喜慶的事情。笑容一斂,劉皇帝嚴肅些:“若依卿言,遼國甚至可能不戰自潰?”

“臣只是根據既有情勢,稍加推測!”趙匡胤想了想,還是保守道:“不過,契丹立足塞北,稱霸域外五十餘年,此番根基重創,或許就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國也尚有一些精英殘存,或許他們能同心協力,共度時艱呢?”

“除非朕不聞不問,除非大漢坐視放任!”劉皇帝淡淡地道。

沒錯,如果沒有大漢繼續糾纏插手,那麼遼國情況再惡劣,憑藉着那些底蘊積累,憑藉着遼主與那批極具才幹的文武,未必不能慢慢收拾。即便難以再恢復往日的榮光,但也不至於徹底崩潰。

但是,有大漢這個龐然大物在難免虎視眈眈,遼國根本不可能有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

事實上,從開寶北伐之後,一直到如今,雖然沒有徹底打垮遼國,但是局面已經定下來,未來形勢的發展,也是有跡可循的。

漢遼兩大帝國之間的碰撞,是全方位的,而最終的結果,是遼國這個過去與大漢並立稱雄的草原帝國,陷入沉淪,墮入衰亡的深淵。

趙匡胤的那番見解,也是有依據的,契丹雖然稱霸五十餘年,遼國更是漢化極深,權力制度比起歷史有極大的進步,但本質上仍舊是個以草原部族爲根本的遊牧王朝。政權的穩定性並不強,過去強盛之時,自然是如日中天,諸族臣服,一旦遭受打擊,聲勢不在,那滑落也是迅速的,何況,這一次,遭受的是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可惜了!”嘴角帶着笑意,劉皇帝有些感慨:“自阿保機崛起,契丹五代之基業,就此沉淪了!”

“陛下雄視古今,澤被四海,威及八方,小小契丹,縱可稱一時之雄,也終難與我中國天朝相抗衡!”趙匡胤開舔。

聽其言,劉皇帝以審視的目光看了看趙匡胤,心中有點惡趣味,這種話從他嘴裡說出來,總覺異樣,腦海中不免浮現出“大宋”那個人人可欺的時代景貌。

“遼國是要衰落了,可是,大漢此番北伐,付出的代價,同樣不輕啊!不瞞趙卿,這段時間,朕聽取北伐所費,那麼多將士傷亡,那麼嚴重的錢糧損耗,觀北方百姓之困,也不禁有些後悔,發動此次北伐了!”劉皇帝唏噓道。

劉皇帝這顯然是言不由衷了,他是什麼人,怎麼可能會後悔,即便真後悔了,也不會說出來。

趙匡胤還是很體貼聖心的,說道:“代價固然慘重,但收穫相比,還是可以接受的。大漢屹立中原,四境之內,唯遼一敵,籍此消滅北患,鞏固疆土,再大的損失,也值得。再者,契丹與大漢並立,陛下不將之剪除,難道還要等待後人嗎?”

聽其言論,劉皇帝爽朗一笑,一直以來,趙匡胤在很多事情的見解上,都是趨於保守的,就拿北伐來說,就未必那麼支持。如今,形勢變了,大漢的天空,豁然開朗,說出這些話來,也是一點都不尷尬。

“到此爲止,北伐算是徹底結束了!”劉皇帝幽幽說道:“得讓大漢官民,好生休養一段時間了!”

劉皇帝此言,也算定下了接下來,大漢的軍政方向,偃武止戈是不可能的,漢遼雙方仍舊屬於戰爭狀態,北方有極大可能的風雲激盪,劉皇帝也不可能不插手,但是,與民休息,會是基調。

這麼多年了,不論多麼地剛愎雄猜,也不乏一意孤行,但關鍵時刻,劉皇帝始終還是保持着理智的。

“張雍!”劉皇帝喚了聲。

“臣在!”車門外張雍的身體又矮了些,應道。

“擬詔,嘉獎董遵誨軍,讓燕山道官府,多備一些酒食,前往犒勞!另外,以董遵誨爲燕山北道巡檢使,留駐大定城,總理奚地防務,彈壓奚部!以李漢瓊爲燕山道都指揮使,王彥超調任西京,再作安排!”劉皇帝想了想,吩咐道。

“是!”

吩咐完,劉皇帝看向趙匡胤,道:“王彥超坐鎮邊關十數年,此番領軍北上,作戰也辛苦了,如此將臣,該讓他回京城享享福了!”

趙匡胤當即道:“陛下體恤關懷,臣感佩萬分!”

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62章 奸宦昏主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7章 出兵爭論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3章 不宜擴大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33章 面聖第95章 大洗牌第41章 探監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43章 不自知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65章 舊邸第265章 楊無敵第180章 博弈無題第136章 迎奉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95章 楊邠案(3)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4章 東路軍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2章 磁州賊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45章 剝削者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36章 迎奉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44章 堂審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81章 功臣閣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95章 難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347章 割韭菜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72章 封王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43章 總結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76章 拷問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