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龍宮”

bookmark

此番行獵,比起往年,娛樂性要更強一些,更像是一場大聯歡,就在當夜,劉皇帝於形影之中,大宴隨駕君臣賓客。劉皇帝是主,而最重要的客人,則是那些不遠千里來京的諸部族首領及代表。

不得不說,此番對於這些外蕃來使,自劉皇帝以下,都表現出了七分以上的誠意與熱情,不只在洛陽內好吃好喝好玩招待着,劉皇帝親自宴席,都不止一次了。

因此,行營中進行的夜宴,完全可以用賓主盡歡來形容,並且一直持續到深夜方纔結束。

夜色愈深,其沉如水,自白日入黑夜持續已久的喧囂聲終於歸於沉寂,習習夏風,吹過山崗,掠過草野,撩動旗角帳簾,帶來陣陣清爽,而行營之內不變的,永遠是嚴密的守衛與巡邏,尤其是劉皇帝所處御帳周圍,侍衛林立,幾乎與外界隔絕。

御帳,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叫作殿帳,取名“龍宮”,這幾乎就是一座移動的宮殿,難稱巍峨,但各項配置完善,足以滿足劉皇帝居住、讀書、處理公務等需求。並且,這也是可拆卸的,耗費了有司諸多能工巧匠大量心血與智慧,方纔創造出來。

嗯,又是學的隋煬帝......當然,這也是由內帑撥敕造,事實上,經過前前後後的各種支出加上宮廷內部各項開銷,劉皇帝那原本充盈的小金庫,也開始有壓力了。

而花費重金打造的“龍宮”,內部裝飾就突出一個高貴奢華,這就是用給劉皇帝享受的,當然,也只有這種太平時光,他出巡纔拿出來住一住。符後當然也有一座,呼爲“鳳殿”不過,只是因爲劉皇帝尊重她,以顯帝后並重,但她從來沒有使用過。

帳內,燭火佈置,極有層次感,連數量都有嚴格標準,燈光柔和,幾乎覆蓋其內每一個角落,與那些金玉銀飾相互照應,更顯金碧輝煌,熠熠生輝。

氣氛還是比較溫馨的,劉皇帝坐在榻前,兩腳伸在深而大的腳盆,盆中盛着熱水,關鍵是,皇后大符親自給他洗着腳。

劉皇帝面色紅潤,帶着點酒意,但眼神清明。宴客之時,爲表待客之誼,喝了些酒,但這顯然屬於逢場作戲,一般而言,劉皇帝真的高興,是不會過於矜持的。

劉皇帝的坐姿顯得有些乖巧,低頭看着蹲坐在面前,認真替自己搓洗着腳的大符,不禁有些感慨:“大符,你說我們這算是在效仿古人舉案齊眉?琴瑟和鳴?”

聞言,大符仰頭問道:“爲何有此說法?”

劉皇帝笑了笑,道:“用你這母儀天下的手,來捧我的臭腳,我心中有愧,有些承受不起啊!”

劉皇帝這麼說,顯然帶着點玩笑之意。聞之,大符也笑了,應道:“官家雙足,腳踩乾坤,立定天下,如何承受不起,能伺候它,又豈不是我這雙手的榮幸?”

劉皇帝不禁莞爾,終是將大符拉起,關懷地道:“算了,有人伺候的,再不濟,我也有手,可以自己料理,被你們這般伺候,我直覺變懶了......”

“官家貴爲天子,九五之尊,富有四海,享受怎樣的侍候都不爲過,再者,江山社稷,萬鈞重擔,皆負於肩,你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國政的打理上,至於其他,則無需過於在意!”符後這麼說道。

“大符啊!你怎麼總是這般善解人意?”劉皇帝呵呵一笑。

“官家,太子殿下來了,帳外等候!”笑談間,喦脫前來彙報。

劉皇帝笑容不減,當即吩咐:“讓他進來!”、

“是!”

只一小會兒,劉暘穿過重重帳幕簾門入內,直至君前,站定,見着劉皇帝夫妻,當即行禮問安。

“你們父子有事商談,我就不相擾了,先行退避!”見狀,都不用劉皇帝開口,符後便主動道。

劉皇帝點了點頭,於是皇后便在地劉暘恭敬的目光下,悠然起身,轉入內殿,給父子二人留足談話的空間。

此時的劉暘,臉上也帶有少許的醺意,面色泛紅,努力地保持着清醒,以免君前失儀。見狀,劉皇帝問道:“酒意仍未醒?需要一些醒酒茶嗎?”

聞問,劉暘立刻拱手道:“已然好多了,今夜難抵盛情,多飲了幾杯,讓爹見笑了!”

“看來你還是太實在了,逢場作戲,適量即可,豈能杯杯滿飲!”劉皇帝教訓道:“酒是穿腸藥,色是刮骨刀,你當謹記!”

雖然劉皇帝並沒有太多資格在此事上教育別人,但他發話了,劉暘也不敢有任何反駁,只能低頭稱是,老實地接受教誨。

劉皇帝的腳從盆裡拿出,搭在沿上,見狀,劉暘立刻上前,拿起巾布,要給他擦腳。對於他的主動,劉皇帝還是很欣慰的,但嘴上拒絕道:“不用了,你坐下敘話!”

“是!”

“對於來京的諸族各勢力,你同劉煦與之商談如何?”劉皇帝漫條斯理地親自擦着腳,一邊問道。

聞問,劉暘組織了下語言,方纔從容稟道:“經過幾番磋商,基本已然同各方勢力達成共識,他們也是身負使命而來,表示願意成爲大漢臣屬,接受朝廷冊封,同朝廷合作,共同維護諸族各地區的安定消除爭端,緩解衝突,造福部民百姓,以襄和平......”

劉暘這段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了,劉皇帝果斷一擺手,道:“這些場面話,就不需在我面前說了!”

面上稍微有些尷尬,劉暘沉吟了下,輕舒一口氣,道:“如今大漢國力鼎盛,二伐遼國,大破契丹之後,放眼宇內,已無敵手,羣夷震懼,既畏大漢兵威,也懼朝廷繼續開拓,吞併其土地,招徠其部民。

如今,朝廷主動相邀,釋放善意,共商和平大計,消弭兵災禍亂,他們自然欣然,大鬆一口氣!

再加上,稱臣大漢,但朝廷充分肯定他們的地位與權力,滿足他們對土地、部民自治,大漢得其名,他們得其實,還能加強與大漢各方面的交流往來,共同發展,表以臣服,並非難以接受!”

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695章 袁家莊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6章 遺奏十條第132章 做媒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3章 真正目的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713章 機遇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1章 功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9章 鳳翔戰況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82章 不手軟第146章 黃羊平第1674章 爆發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4章 過韓府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92章 定州事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96章 橐駝兒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44章 揣測者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0章 濮州案(3)第97章 擴*整頓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93章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08 狀元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722章 血色榆林半島史話·奇葩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68章 機遇第264章 孺魏王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21章 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