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

“完顏部的事情,就暫時如此答覆處置!馬仁瑀不是有三事上奏嗎?第三件事是什麼,一併說了吧!”劉皇帝又瞧向曹彬,語氣凝沉了幾分,似乎心理有所波動。

這讓在座的大漢公卿們難免詫異,不就區區完顏女真嘛,何以至此?當然, 皇帝的心思,也最好別去亂猜,即便有所揣測,也不要流露出來。

曹彬則面色如常,仍舊一板一眼地稟來:“馬仁瑀上奏,時下東北紛亂,諸部族勢力競立, 如欲保靖遼東安寧, 還需王師作爲。他希望朝廷同意,繼續進兵,夷滅不服,討平不臣,徹底消除東北亂象!”

“看來我們的馬大將軍,戰意猶酣啊!黃龍府外,已是他兵鋒所向,可想而知,怎能願意將黃龍府拱手讓與女真人,這便是前線將士的態度了!”劉皇帝又變了臉色,彷彿適才的凝沉不存在一般,微笑着感慨道,還不忘看了眼王溥。

王溥感受到這目光, 老臉輕輕抽搐了下, 顯然,這也是劉皇帝真正的態度,看來自己的想法, 還是與皇帝相悖了。即便是爲了陛下的顏面着想, 也誤會聖意了,就是不知是否會讓劉皇帝對自己產生什麼其他看法,王溥面上平靜,但心臟卻不由得狠狠抽動幾下。

而對馬仁瑀所請,劉皇帝並沒有做太多的考慮,便看着曹彬,直接表態道:“回覆馬仁瑀,深入東北,還需慎重,繼續進兵,暫且放下,黃龍府打了兩個多月,將士們也辛苦了,讓他們好生休整,暫時做好黃龍府及其周邊的治安與肅清。

東北諸族,亂任其亂,只要不冒犯大漢,就暫不管他。關於東北之事,朝廷將有政策,遼東軍政,只當配合朝廷中樞意志行事即可。

告訴馬仁瑀,他現在主持着遼東乃至整個東北的軍務,遼東的安定是他該首先考慮的。朝廷爲取遼東,已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接下來也以恢復發展爲主,他要爲遼東布政使司治政保駕護航!”

“是!”曹彬應道。

劉皇帝又朝潘美吩咐着:“此戰將士功勞,儘快覈定,而後讓財政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犒賞!”

對於黃龍府之戰的結果,劉皇帝很滿意,對於有功之臣,對於愉悅軍心的事情,自然就顯得大方了,當然,一直以來,除了在乾祐早期國家困難之時,在這方面劉皇帝從不吝嗇。

議事間,御膳已然準備好了,劉皇帝點頭之下,內侍們麻利而又不失謹慎地將一份份烹飪好的食物擺上席案。垂拱殿內原本嚴肅的氣氛,很快就被美食的芬芳給打破,四溢的酒香也開始瀰漫在空氣中。

“此酒,就爲賀喜遼東捷報,也祝大漢愈加繁榮昌盛,諸卿,請!”劉皇帝酒杯端在胸前,環視一圈,目光中帶着霸道,語氣中透着自信。

“陛下請!”

美酒與珍饈,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作爲大漢最上層的公卿們,也不缺此類享受,但能與劉皇帝同席,也往往證明着,他們仍受皇帝信任,仍舊在朝廷權力中心,這一點很重要。

“趙卿,那蕭思溫進京了吧!”劉皇帝埋頭御案,慢條斯理地給一塊魚肉挑着刺,隨口問道。

聞問,趙普放下手中筷子,看向劉皇帝,嘴角稍微勾了下,回道:“回陛下,蕭思溫一行,十日前便已抵京,目前安置在禮賓院。此人此來,可是舉家而來,隨行除了護衛隨從,更有大量傢俬財產,其子女悉在。

另外,據探,遼主給其派使節護衛,入境之前全部消失了,盡數換成了蕭部部卒,可以猜測,遼主的人,在途中盡爲所害!”

“呵呵!這可就有意思了!”劉皇帝輕笑兩聲,表情也變得有趣,調侃道:“看來諸位遼國大臣,契丹貴族,是打算在大漢安家了啊!”

“據聞,蕭思溫在京期間,確實已派家人在西京坊裡尋覓,欲購置宅院,毫不掩飾行爲!”趙普也笑了笑。

“哦?”劉皇帝眉毛微挑,興致愈濃:“蕭思溫這似乎是在向朝廷表示心跡啊!”

“臣也略作思忖,認爲,蕭思溫有投漢之心!”趙普道。

“這是好事呀!”劉皇帝看向趙普,笑吟吟道:“若果然如此,那朕朝廷可得大加歡迎纔是,這樣的貴賓來客,可不容易。他們是遠客,對京不熟悉,禮賓院職吏,該幫襯幫襯!”

“臣會對禮賓院傳達諭示!”趙普頷首,旋即語氣中帶着些玩味,道:“不過,臣與太子、秦王殿下與蕭思溫進行過一次商談,此人卻並未表示歸附之意,只欲商談漢遼和議!”

“談得如何?”劉皇帝問。

趙普:“蕭思溫代呈遼主之意,旨在兩國罷兵,重歸於好。遼國提出,兩國以當下雙方所據之地爲界,互不侵犯,遼國願每年向大漢提供馬兩千匹,牛五千頭,羊一萬頭,同時開放疆界,供大漢商旅往來,不作限制!”

“呵呵!”劉皇帝評價道:“不得不說,耶律賢是個明白人,也很明智,認得清現實,條件清楚直接,沒有什麼過分奢望與要求,貢品雖然不多,但足表誠意!”

“若得陛下稍降恩典,哪怕付出更大的代價,遼主也會同意的!”趙普說道。

“以遼國如今的狀況,就算朕心慈手軟,網開一面,同意和議,就上述所說牛羊馬匹,他能夠提供?”劉皇帝一臉唏噓狀,說道:“這還是當初的大遼契丹嗎?這種小手筆,也能拿得出手?”

“若無大漢從外部相逼,遼主自可將精力集中到內部的平叛與安治上,與此相比,其他不足爲道。契丹已然落魄至如今的狀況,危如累卵,又豈會在乎些許顏面問題,從遼主遣使南來的決策觀之,就已然決議向朝廷低頭了!”趙普說道。

“可惜啊!”劉皇帝搖了搖頭,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朕還是明白的。契丹餘低頭蟄伏,朕卻不欲給他這個機會!”

簡簡單單一句話,劉皇帝對於和議的態度明明白白地表現出來,那就是不允,不受這善意。事實上,如今的遼國,已然喪失了與大漢坐在同一張談判桌的資格,劉皇帝示意接待商談,也只不過是看在其過去的地位上。

但是,不管遼國想要如何忍辱負重,如何曲意逢迎,劉皇帝痛打落水狗的意志不容動搖。一口將挑完刺的魚肉夾入口中,細嚼慢嚥,劉皇帝當場指示道:“談?沒什麼好談的,相比之下,還是那蕭思溫,更能提起朕一些興趣。

大漢對遼政策不改,諸邊對草原的各項政策與行動,當一如此前,不得放鬆,反需加強!朕要坐看遼國徹底崩潰之日,屆時,或許朕還能給契丹人一個生存的機會。”

“是!”感受到劉皇帝這強烈的意志,趙普當即應道。

在場的大臣們對此,都沒有什麼意外,沒有誰提出異議,哪怕逐漸趨於保守的王溥也沒意見。至少當下大漢保持的態勢,還在承受範圍之內,只要不大動干戈,他也不會反對劉皇帝的政策意見,大漢的操作空間太大了。

“蕭思溫大抵就等着朕回京,才肯徹底表露心跡吧!朕給這個機會,明日安排他進宮,朕要見見他,看他能有何話說!”劉皇帝又道。

“是!”

第29章 請纓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65章 楊無敵第1741章 壓力轉移世宗篇終 駕崩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5章 名單第6章 “座談會”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75章 按*不動第131章 鳴沙匪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70章 立場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14章 還京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57章 龍舟第18章 詔議國策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45章 剝削者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04章 楚州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4章 苦難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74章 萬歲呼聲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40章 封王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85章 異心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85 禮賓館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26章 問罪第218章 進兵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51章 南粵,危!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7章 殿試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77章 間策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89章 威壓王帥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