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

bookmark

秋晨,寒露悽清,霜霧瀰漫,季節性的涼意被加諸於洛陽城與其間的士民身上。不過,這些許寒涼,對蕭思溫而言,實在不算什麼, 甚至有些享受。

天方矇矇亮時,不需人提醒,蕭思溫便起來了,洗漱着裝,還在禮賓館的後園中散了幾圈步,始終保持着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

鵝卵石鋪就的道路, 行走其間, 隔着鞋墊,也能有清晰的感觸, 據說有益健康。初走時,有些疼痛,但習慣之後,卻別有一番體會。

蕭思溫覺得,自己眼下的選擇,就是這麼一條道路,或許坎坷不平,甚至帶來一些痛楚,但這是條正確的路,有益身心的路,通向光明未來的路。

當清晨第一縷霞光出現在京城上空時,禮賓館內也甦醒過來了,人聲雜音有些破壞館內的雅靜, 甚至有幾名外使同樣出現在園內。

蕭思溫認識,似乎是來自天南來的小國使臣, 穿着漢服,戴着漢冠,連漢話都說不清楚,簡直沐猴而冠。

一股蔑視再度在心頭盪漾,蕭思溫也不打招呼,當即返房,留下一個傲嬌的背影。回到房間,竟生疲憊,畢竟年紀大了,不過,當館丞領人帶來問候時,頓覺精神倍增。

“蕭使君昨夜歇息可好?”館丞身材高大,長得很是富態,就是有些油膩,面對蕭思溫一行禮,臉上帶着親切的笑容。

他姓黃,是貪腐案後的第二任館丞,到任後不久,因爲熟諳諸族各國事務,從理藩院調過來,背靠的可是秦王殿下,雖然位置卑微,但卻是個觀察打探的好地方。

“甚好!”蕭思溫回禮,注意到館丞身後端着飯菜的僕役,笑道:“這段時間,多謝黃館丞照顧了!”

“蕭使君客氣了!”館丞很謙虛,說道:“稍後上院將來人,接使君進宮面聖,下官特備了一頓吃食,還請使君不要嫌棄!”

“自然不會,多謝!多謝!”蕭思溫覺得,自己融入大漢沒有任何問題,至少同這些漢廷官員打交道上面,沒有任何不適應。

看了看尚冒着熱氣的飯菜,葷素齊備,蕭思溫不由問:“朝廷規矩森嚴,據說許多官員,面見皇帝陛下,都不進食,以免君前失儀之憂!”

聞言,館丞一邊擺手,一邊笑道:“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傳聞或有,但此番並非大朝,宮中規矩雖多,卻也不至於此。下官命人備了一些熱食,以求果腹,使君不必過慮!”

“如此,多謝了!”蕭思溫一副瞭然狀,再施感謝。

接下來,蕭思溫是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番,覲見大漢皇帝着實不容易,宮禁森嚴是其一,難以應時是其二。出發時,天色初明,等見到劉皇帝,已然日上三竿了。

可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得到劉皇帝積極召見的,一看事,二看人,正常情況下,覲見的臣僚都得在待漏所抑或殿前等候等候召見。

不過,蕭思溫終究是榮幸的,因爲今日劉皇帝見的第一個外臣,就是他。

“臣蕭思溫,叩拜陛下!”

垂拱殿內,劉皇帝神色嚴肅,隱隱帶有怒氣,他適才專門往文華殿走了一趟,搞突襲視察皇子的學習,正撞見十三皇子劉曄嬉戲於學堂,學士不能制,於是皇子連帶學士,一併責罰了,到現在這氣還沒理順。

不過,當面對蕭思溫這番自覺、恭敬、得體的覲禮時,卻不由露出了點笑意,這個蕭思溫,完全是以臣下自居了。

官話說得很地道,禮儀規矩周到,態度更是恭順,一身漢臣衣冠,甚至連在劉皇帝看來的醜陋的契丹傳統髮式都有過改變。

“蕭使君免禮!”注視着匍匐於地的蕭思溫,劉皇帝擡手。

蕭思溫起身,躬腰站立,劉皇帝審視了幾眼,問道:“使君這身衣裳,穿得可還適應?”

蕭思溫自是個心思靈巧的人,察覺到劉皇帝話裡有話,當即應道:“回陛下,甚爲舒適,臣既喜漢家服章之華美,亦感中原禮儀之尊重!”

“呵呵!”劉皇帝頓時覺得這蕭思溫會說話,並且心跡欲露,道:“蕭使君若喜歡,那便穿着吧,作爲朝廷的客人,朕再賜你十套華服!”

“謝陛下!”蕭思溫聞言,眉梢中都透着喜色,立刻道,皇帝的態度,也着實可喜。

擺了擺手,劉皇帝目光中威嚴乍現,上身微微前傾,直勾勾地盯着了蕭思溫:“你也是個聰明人,朕也就不兜圈子了。

朕聽取了好幾道奏報,都說你蕭思溫此番南來,意圖不明,朕今日接見你,就想聽聽你的目的。

漢遼和議之事不需再提,朕不同意,也沒有商討的餘地。國事不論,且說說你的個人意圖吧!”

有些行爲是刻意表現的,蕭思溫當然大漢君臣對自己的來意會有察覺,但真直面劉皇帝的問詢時,蕭思溫仍舊不免緊張,尤其迎着那兩道平淡卻強勢的目光。

小心地擡了一眼,蕭思溫平復下心中微瀾,身體一矮,再拜道:“陛下目光如炬,臣深爲欽佩,不敢相瞞,臣此番舉家南來,是欲投奔大漢,還望陛下略施憐憫,接納收容。倘得如此,臣願盡忠陛下,效力朝廷,永世不渝!”

蕭思溫也是夠乾脆,投靠話張嘴即來,毫不拖泥帶水。聞之,劉皇帝臉上也無多少波動,只是一雙眼睛似乎更加明亮了,輕笑道:“蕭使君來意真誠,朕很感動。不過,朕有些好奇,遼國雖然大敗於朕,喪失施地,但猶據大漠,擁有百萬之民,橫跨千萬裡地。朕無冒犯之意,使君貴爲遼國重臣,契丹大族,怎會想着叛國投敵?”

劉皇帝語調輕鬆,可蕭思溫卻不敢不慎重,他心裡可清楚着,自古以來,背主投敵之人,都是爲人所不恥的,更何況,他還是個“胡人”。

額輕輕地貼在垂拱殿平滑得能照出影子的地磚上,蕭思溫言辭懇切道:“陛下,遼國雖大,的卻已無臣容身之處,久居必取其禍!”

說着,蕭思溫便將他在遼國朝堂窘迫的情況言明,而後道:“螻蟻尚且偷生,而況臣一家數十口人!且漢典有言,良禽擇木而棲,臣雖不才,卻也知契丹潰亡不久,終將爲大漢所破,這宇宙乾坤,終將臣服於陛下腳下,因而稽首拜服,還望陛下審鑑!”

言罷,蕭思溫便做出一副五體投地的模樣,靜待劉皇帝對他這番心意的判決。劉皇帝呢,笑意逐漸斂起,注視良久,感慨道:“你這番話,倒也顯赤忱!”

“陛下當面,臣不敢有任何隱瞞與保留!”蕭思溫答道。

“朕早知契丹漢化極深,契丹臣民中,沿習漢典漢法者,更難計其數,你蕭思溫便是其中一人,朕也早聽過你的大名,不得不說,你是個人才!”劉皇帝悠悠然地說道。

考慮幾許,劉皇帝道:“大漢的繁榮昌盛,需舉國諸族,協力貢獻,朕爲天下萬民之主,契丹雖有不臣,但朕同樣視其爲子民。蕭使君能夠主動南來投效,朕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相反,朕很欣喜,欣慰,若都如你這般明理明智,那這南北天下,早就化干戈爲玉帛了。不過,有你爲表率,想來,天下距離真正的安寧不遠了!”

劉皇帝話大抵也就隨口說說,蕭思溫也是老狐狸,也就恭維着聽聽,但劉皇帝表示接納之意後,他懸在心中的石塊也就落地了。

當即再拜首,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陛下胸襟之廣博,恰如蒼穹之浩瀚,就如江河千古,能納百川,臣,臣敬佩萬分,臣雖老邁鄙薄,願爲王前驅,悉心竭力,效忠陛下.......”

“哈哈!”劉皇帝笑了笑,兩眼炯炯有神地看着蕭思溫,待其表演完畢,方纔溫和道:“蕭卿,起來吧!”

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3章 事畢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80章 賞功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71章 襄陽王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章 荊南既定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2章 對峙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349章 邊情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85章 安心第146章 驕將第125章 邢州事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67章 遺表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40章 農民苦第311章 李沆第53章 有詩云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87章 瑣屑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20章 折家第119章 難審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6章 相形見絀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41章 “戲言”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53章 削藩第13章 舉城同歡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75章 按*不動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84章 不對勁!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65章 楊無敵第345章 剝削者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3章 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