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

bookmark

當明確表明接納之意後,劉皇帝與蕭思溫談話的氛圍,交流起來,也少了些套路,多了幾分真誠。劉皇帝進入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認真聽取蕭思溫關於遼國內部的一些情況。

大漢不乏王昭遠這樣的契丹事務專家,更有武德、軍情兩司對遼國內部無孔不入的刺探收集, 但那終究有侷限,一些機密的情況也是難以盡知,再加上政治文化上的差異,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多少有些偏差。

蕭思溫則不然,他既是血緣親厚的契丹貴族, 又是遼國大臣,還通曉漢遼文化,對於遼國的情況,自然要更加了解,也更加透徹。

而蕭思溫顯然知道劉皇帝想知道什麼,或者說他明白自己投漢的價值所在,因此,關於遼國內部的底細,尤其是那些要緊狀況,悉數告之。

包括遼國的軍事力量,部族狀態,平亂情況,國家戰略,事無鉅細,都毫無保留。甚至於,蕭思溫還此前耶律璟遇刺以及耶律賢登基前後遼國內部的鬥爭細節,都給劉皇帝講了一遍。

蕭思溫畢竟是深入參與當年那場奪位之爭的關鍵人物, 從他嘴裡說出,也使得劉皇帝對遼國宗室內部的一些矛盾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經過這番交談,蕭思溫投靠的誠意,劉皇帝算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 因此,這面上洋溢的笑容也越發親切與真誠,喜悅之情,油然而發。

尤其是,當收到蕭思溫呈現的那份禮物之時,劉皇帝更是大加讚賞:“蕭卿這份禮物,很是貴重啊,比起金銀珠玉,更加有價值!”

“朕也不瞞蕭卿,大漢對塞北的偵查刺探,是不遺餘力的,可惜草原遼闊,部族紛亂,交通不暢,諸多消息情報也顯雜亂,難辨真假價值。

於大漢而言,塞北的情況,就彷彿始終籠罩着一層迷霧,朝廷知其亂,知契丹形勢惡劣,卻難有一個真正清晰的認識。

蕭卿這份圖,有助於瞭解遼國形勢,可以說替朝廷在對遼事務上解決了不小的難題啊!”劉皇帝感慨着說。

蕭思溫所獻之圖,上邊詳細地描繪着當下遼國內部各部族的勢力分佈圖,也包括遼國的軍力部署,以及平叛形勢概述,這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寶圖,若非蕭思溫這樣的遼國上層重臣,旁人是難以盡述的。

蕭思溫當然知道這份圖的價值,見取悅到了劉皇帝,也不由心喜,面對劉皇帝的讚揚,態度謙順道:“能有用於朝廷,臣也就安心了!”

“有勞蕭卿費心了!”劉皇帝笑道,繼續捧着蕭思溫:“不過,比起這份圖,朕還是更喜蕭卿來歸。圖終究是死的,而形勢是變化的,有蕭卿在,朕也不怕喪失對契丹事務瞭解,今後,只怕還需多向蕭卿請教啊!”

“臣不敢當!”蕭思溫老臉上保持着謙卑,應道:“陛下但有所問,臣必知無不言!”

微微頷首,顯然對於蕭思溫的態度很滿意,略加思索,劉皇帝又問:“關於漢遼和議之事,朕雖主意已定,不加更改,但對於遼主請和的想法,仍舊抱有一定好奇,蕭卿想來也當有所瞭解,還請指教!”

“朕想知道,朝廷若準和,遼主做何考慮,若不準,又有何應對?”

將遼國,蕭思溫已然賣得徹底了,因此聞問,也是坦然述之:“就臣所知,不論朝廷準允與否,都將先安內,而後攘外。

遼廷已然做好準備,集中力量,在今歲之前,剪除漠北叛亂部族。這數月以來,在維持着漠北局勢的同時,遼廷已在徵調糧秣軍需,做好對叛軍的深重一擊。

時已入秋,只怕草原之上,已在調動兵力,此番,遼主的決心很大,縱然無法徹底掃除漠北叛亂,也要將幾個大族徹底擊垮!

朝廷在塞北當有暗間細作,過不了多久,應當有消息傳來,即便動作隱秘,也當有些徵兆與跡象顯露!”

聽蕭思溫這麼說,劉皇帝眉宇略微一陰,很快就轉晴,微笑道:“如此說來,耶律賢遣卿南來議和,只是虛晃一招,意圖籍此迷惑朝廷?”

蕭思溫頷首,緊跟着道:“不過,就臣所觀,朝廷若允,那契丹當竭力應付朝廷,以示恭順,悉心避免朝廷猜忌,施以打擊,給平定漠北部族,創造一個寬鬆的局面。

如今漠北雖然動亂,諸族舉兵相抗,但其勢力分散,且人心不齊,契丹在朝廷征伐打擊之下,雖然損失慘重,國力衰弱,但遼廷所擁實力,仍舊不是漠北叛族所能比擬的。

遼廷所畏懼忌憚的,還是大漢,北伐以來,大漢陳兵漠南,蠢蠢欲動,雖未大舉北進,仍舊牽制了契丹大量的精力。

若朝廷能允和,那對遼國的形勢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緩解,也是遼國主臣最爲期待的!”

“看來耶律賢也做好了朕拒絕和議的打算?”劉皇帝道。

蕭思溫:“正是!臣南來之前,臨潢府便有傳言,若事不可爲,遼廷當行遷徙之事,移都漠北,將所有力量集中在平定漠北事宜上,以避大漢兵鋒!臣以爲,這並非流言,遼主或許已然有這個準備了!”

聞此,劉皇帝頓表訝異,說道:“契丹定都臨潢府,可已有五十餘年了,這等舊都,興業之城,耶律賢能捨得?就不怕遼國人心,徹底消散?”

蕭思溫答道:“陛下當知,奚人歸附大漢之後,遼京痛失南面防禦依託,如今的臨潢府,已不再如過往那般安全無憂了!雖有潢水可依,然去歲王師北上,險些遭破,今春以來,董將軍數度提兵北上,飲馬潢水,雖遠隔百里,亦能感天兵之鋒利,臨潢府也是數驚。

遼國已是內亂不已,上京雖爲都城,然長受大漢威脅,久留難安,遼廷也擔憂,倘有一日,王師大舉北上,屆時必定難守。

與其落到可見之危局,莫若早作決斷,及時捨棄,轉移漠北,既可遠避大漢兵鋒威脅,也可全力平定漠北!”

“遁至漠北,就可得安了嗎?數千裡外,就可躲避大漢的兵鋒了嗎?”劉皇帝冷冷道。

蕭思溫道:“縱然大漢能夠千里遠征,但在漠北作戰,朝廷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可能付出的代價,也將更甚於前番兩度北伐,漠北作戰,於契丹而言,勝算也將更大!

遼主近臣韓德讓曾說過,若事到關頭,漠北將是遼國最後賴以興復之地,遠避大漢,平定內亂,休養生息,蟄伏以待他時,便是韓德讓給遼主的建議!

陛下或許不知,韓德讓雖是漢臣,但遼主十分信任他,並且此人,也是遼廷諸臣中,極具見識與能力的人,有其輔佐,遼主最終的抉擇,可想而知!”

聞言,劉皇帝沉吟幾許,終是輕輕一嘆:“若遼主真有其志,那朕就更加不能放過了!他想學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但朕可不是夫差!”

“陛下英明遠略,漢師所向無敵,契丹縱然遠遁,臣堅信終將臣服在大漢鐵蹄之下!”遲疑了下,蕭思溫再度吹捧。

“不過,真有那麼一日,那這契丹,可就真被打回遊牧政權了!”劉皇帝又不由調侃道。

當日,劉皇帝同蕭思溫聊了很多,後來甚至把趙普等軍政重臣叫來,一併聽取蕭思溫對於遼國內情的彙報。並且,當場封蕭思溫爲內閣學士,待詔宮門,以示恩遇,隨時召見聽取意見。

而不久後,隨着遼國更多的消息傳來,也證明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偏離蕭思溫的那些意見與預測。

遼國那邊,果然緊鑼密鼓,調兵遣將,對漠北進行一次強力的平叛行動,同時,遼上京那邊,也隨之而動,遼主耶律賢遷都了,脫離宮室,重歸殿帳,遠遁漠北。

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43章 郭威思退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95章 大洗牌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46章 驕將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55章 見聞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33章 西征!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487章 “驚喜”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61章 “龍宮”第421章 樑孝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376章 拷問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053章 終章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7章 新政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98章 秋獵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89章 談話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40章 城塌了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3章 舉城同歡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0章 禦敵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52章 放手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37章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