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 禮賓館

bookmark

洛陽的禮賓館位在皇城東南方向,緊臨洛水,毫無疑問,也是當年慕容彥超重修洛陽城時興建的。當年對洛陽城的翻新是很徹底的,西京也有太多建築設施是在當初那場大工中拔地而起的。

比起東京的禮賓館,西京這邊要少幾分奢華,卻更具威嚴, 以及大都大國之氣象。佔地很廣,各項設施完備,足有一百九十二間客房,洛陽城內不乏銷金窟,更不缺奢侈糜爛的豪華酒樓客店,但要論規格與豪氣, 還得屬禮賓館。

這算是洛陽的一張名片,也是朝廷招待各方來客的主要場所, 禮天下之賓, 待萬國來客,這是劉皇帝說的。

而客居其間的,大多是外國使節、各地區首領、部族藩臣以及進京公幹述職的地方大員。而隨着大漢的日益強大,威名遠播,不遠千萬裡前來朝拜、交流的諸國各方勢力,也是絡繹不絕,也就使得禮賓館從不缺客人,始終賓客盈門。

還在乾祐早年的時候,大漢禮賓館基本是門可羅雀的,一年也招待不了多少人。劉皇帝當太子那幾個月期間,一個回鶻使者,就能被奉爲上賓,還能引得劉皇帝親自上門視察, 表示關懷。

甚至於, 只要是來自異國他邦的外賓, 都能得到良好禮遇。不過, 如今情況則變,可不是隨便什麼人, 都有這個資格了。

過去,禮賓館一應花費,都由朝廷承擔,戶部撥款,畢竟是招待國賓的機構,不以盈利爲目的。不過,在兩年前,發生了一件貪腐案件,禮賓館丞夥同上司院監以及戶部主事,虛置外賓名單身份,籍此中飽私囊。

事情的泄露,還在於分贓不均,有人眼熱心嫉,捅到宰相趙普那裡去了。於是,趙普命人嚴查,結果是註定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情節極其嚴重,性質極其惡劣。

貪腐漁利永遠難以禁絕,但是,在禮賓館這種對外窗口,朝廷的門面上動這等心機,耍這等手段,顯然是過分了。

事泄之後,果然引得劉皇帝大怒,下詔嚴懲重罰,涉事的幾名主要犯官,盡數斬首,還搞株連,一應家眷及利益相關人員,悉數發配邊疆。

對於所涉機構,更是大加整頓,禮部、戶部遭到嚴厲申飭,禮賓館院更是從上到下給調整了一遍。禮賓館院貪腐案,也是趙普上臺主持國政後,經辦的一場大案,波及甚廣,樹立權威,立竿見影。

當然,與有些流連西京的一些使臣、首領不同,徐熙逗留漢都,主要還是爲協調大漢與高麗國之間的關係。

去年那場浩蕩的漢遼戰爭中,高麗從頭到尾,也只打了個醬油,但受到的打擊是深刻的,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高麗官民遭遇的傷痛是沉重的。

今春徐熙來朝,數度奔波,幾番商談,終於取得了朝廷的諒解,達成了一系列的議和條件,終苟全。

到如今,東海水師早已停止對高麗沿海地區的侵襲,但其國內,仍舊不安,受到漢軍殺掠的西部地區,發起了一起規模不小的叛亂,意圖推翻高麗王昭的統治。同時,漢軍仍舊沒有完全撤軍,仍舊留有五千水師在濟州島,修建軍港碼頭,一副長久經營的姿態,並且擺明了隨時插手高麗內亂的意思。

大漢在休養生息,得罪過朝廷的勢力以及不聽話的小弟在遭受苦難,這也讓劉皇帝感受到了一種閒適感,一種異樣的滿足感。

大抵他國水生火熱,本國富民安康,方得天下太平,劉皇帝的霸權主義與強權心理也是越發嚴重了。

對於高麗國內始終騷亂不安且日趨惡劣的形勢,徐熙是心知肚明的,這也是個有眼光,有見識的人,他知道,一切治亂的根源還在隔壁這個強盛霸道的大漢帝國。

國內那些叛亂的貴族與農民,背後絕對有大漢官府的影子,武德司的名聲,已不只在大漢國內彰顯,對於周邊國家,同樣有所流傳,影響最重的,毫無疑問是契丹與高麗。

但是,知道問題所在,卻難以解決,高麗也沒有實力去解決那個製造問題的人。相反之下,還需要奴顏婢膝、卑辭厚禮,小心侍候着,至少,不用再面對大漢水軍無休止的侵擾劫掠。

而對高麗國王王昭而言,只要大漢不直接下場,那國內的反抗勢力,終究不是致命之患。當然,重新求得朝廷的寬容,重新獲得“慈父”劉皇帝的支持,就是這段時間以來,高麗“皇黨”所追求的。

徐熙由於幾次的出使,並且獲得了不俗的表現,便被高麗放在京內,肩負爲國求安的使命。徐熙也是這般做的,十分努力,但是,當劉皇帝在高麗國頭頂劃下了一條紅線之後,所有的努力也終是有個上限的,任其百般遊說,千方奔走,終是無用功。

在禮賓館待了這麼久,屢受打擊,徐熙已然有些心灰意冷,也感受到了大漢的那種蔑視與幸災樂禍。如今,徐熙已然向國內請命,向王昭告罪的同時,也請示回國,大漢這邊事不可爲,他寧願回國協助王昭平亂。。

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大漢遵守他們靠卑躬屈膝、稱臣納貢求來的和約,不親自下場......

比起徐熙,蕭思溫進京後,日子要好過得多,是心安理得、舒舒服服地享受着禮賓館的最高待遇,他不缺錢,另外他也是遼國使臣,所來也涉及朝廷大事。

對於大漢都城,蕭思溫也算是慕名已久,而對於這座他今後可能長久居住的城市,也抱有十分的熱情與期待。

雖然還沒有成功面聖,但他已然有些享受起西京的人情景物了,對於漢家城邑,蕭思溫並不陌生,也肯定能適應。

對於禮賓館內的那些蠻夷雜音,更有一種歧視心理,往往以輕蔑的目光看他們。至少明面上,他還是大遼的使臣,大漢真正的貴賓,哪怕如今的大遼江河日下,逐漸沉淪,也不是一般國家勢力能夠比擬的。

更何況,未來蕭思溫還有機會成爲大漢的重臣,嗯,這是蕭思溫給自己的定位。

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65章 遼奸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23章 鬥法第399章 還債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59章 還朝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675章 血戰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56章 遺澤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6章 名將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488章 真實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6章 遺奏十條第2章 父母兄弟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00章 梁山濼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章 名將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90章 安全脫身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80章 賞功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7章 應對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98章 虞美人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09章 在長安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06章 倒趙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84章 虛了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5章 東歸第4章 西南事務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54章 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