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

bookmark

“都說皇城司的密探,上至王公,下及市井,此言果然不假,你手下的眼線,都安排進秦王府了......”

以一個稍顯慵懶的姿態躺在椅子上,劉皇帝目光斜視, 平靜的語氣透着些複雜的意味,似是驚奇,似是感慨,讓恭立其側的張德鈞有些不自在。

“皇城司一切都按照官家的意志行事,小的們始終牢記,官家若是覺得不合適, 便把人撤出來!”小心加謹慎,張德鈞卑恭地說道。

張德鈞進宮在劉皇帝面前刷存在感,已然堅持了半年多了,此番亦然,向劉皇帝彙報着皇城司下屬們刺探的西京朝野內外輿情。

而此次,張德鈞彙報的,卻是秦王劉煦府上的一些動靜,具體所指,乃是劉煦接見了其表兄耿繼勳,這並不出奇,經過一番思祥,劉煦還是把耿繼勳調回京城。而惹得皇城司眼線注意的是,兩人關起門來私談許久,只是未曾探明具體密議內容。

看張德鈞這又緊張又忐忑的模樣,劉皇帝面露微笑,語氣也緩和了些, 說道:“不必,朕並非要責你, 你對朕的忠心, 朕明白, 你辦事積極周到,朕同樣清楚!”

“官家聖明!小的多謝官家信任!”張德鈞立刻做出一副感懷不已的模樣。

打量了他兩眼,劉皇帝輕嘆一聲,道:“朕只是要提醒你,朝廷自有法度,做事積極認真值得肯定,然行事還需按照規矩來,不要肆無忌憚。

朕可聽說了,你皇城司的屬下們,平日裡多有放肆,恣意妄爲!朝野內外,對你們不滿的,可不是一個兩個。

朕信任你,也願意庇護你,但是,倘若犯了衆怒,做下什麼不可挽回的事,屆時就是朕有意維護,也未必保得住你!

聽說你收了四個義子,頗爲倚重,個個是皇城司的幹吏,可惹了不少非議。朕自然不在乎那些謠言中傷,但你們平日爲人處事,還當保持一些敬畏......”

劉皇帝輕飄飄一番話,張德鈞卻聽得冷汗淋漓,垂着頭,聲音都透着點激切:“官家關懷,小的感激涕零,官家教誨,銘記於心,小的定然會好生約束下屬,不使他們肆意妄爲,觸犯國家法紀,定不使官家爲難!”

看張德鈞這賭誓一般的言辭,劉皇帝露出了一點認可的笑容,表情也變得和煦起來:“朕沒有怪罪於伱的意思,你們是朕的爪牙耳目,自古以來,這樣的差事都是惹人非議的,並不好做,朕能理解。不過朕的提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自己把握好分寸!”

“是!小的明白!”張德鈞甚至有些不敢去擦拭額間的汗漬。

“還有一點,你要給朕牢牢地記住!秦王,終究是朕的兒子,是大漢的親王!”劉皇帝語氣轉厲。

“是!”張德鈞本能般地佝身答道,心臟也急促地抽搐幾下,他哪裡不明白,自己此番似乎拍到馬蹄子上了。

“你去吧!”

等張德鈞滿懷憂慮、面露反思退下後,劉皇帝再度恢復了從容平靜,雙目中的凌厲也趨於平靜。

喦脫默默地恭候在側,一張老臉上,涌現出少許的遲疑,眼睛朝着張德鈞離去的方向看了看,又落到劉皇帝身上,很快垂下頭。

劉皇帝與張德鈞的對話,他全部聽在耳朵裡,以其精明,當然聽得出,劉皇帝是在敲打張德鈞。作爲宮廷內部,唯一能夠與之相抗衡的宦官,張德鈞吃了掛落,喦脫心裡自然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而喦脫猶豫的,則是要不要趁機再給張德鈞上上眼藥。喦脫表情雖然沒有什麼變化,但劉皇帝就像一頭嗅覺奇敏的猛獸,突然扭頭,盯着他:“你似乎有話要說?”

聞言,喦脫一個激靈,稍微瞥了劉皇帝一眼,嚇得趕忙垂下頭:“沒,沒,小的無話可說!”

“可朕看你,似乎欲言又止啊!”劉皇帝坐了起,玩味地注視着喦脫:“你有什麼想法,還要瞞着朕嗎?”

只是一個動作,喦脫似乎感受到了方纔張德鈞面臨的壓力,在劉皇帝的目光下,支吾兩句,一時不知如何接口。

“與皇城司有關?”劉皇帝又問:“說來聽聽,正好,朕也想了解,在你們眼中,皇城司是怎樣一種形象!”

一句話,幾乎把喦脫逼到死角,遲疑幾許,微拱手,喦脫表情鄭重,聲音低沉,說:“官家,皇城司在京中,聲名很盛,無人不知,無人不憚,幾乎無孔不入。聽說,不只是王公大臣之家,就是東宮之中,也有他們的眼線......”

言罷,喦脫就閉口了,默默等候劉皇帝發言,而他明顯感覺到,伴隨着此言,殿中的空氣都彷彿凝滯了一般,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哦!”沉默了下,劉皇帝發聲了,目光並沒喲從喦脫身上挪開,而是好奇道:“你是如何知道的?莫非,東宮之中,也有你的眼線?”

這話可就有些誅心了,喦脫頓露惶恐,差點沒當場跪下,趕忙道:“小的哪有這個膽子,做那逾越之舉。只是,小的身爲內侍行首,宮中從不缺流言,難免聽到些風聲......”

喦脫這個解釋,有些難以站住腳,但是,劉皇帝也沒有深究的意思,只是淡淡道:“那你還是耳聰目明啊!”

“小的得幸伺候官家,隨時聽候吩咐,自然需要耳目清明些!”喦脫惶恐之中,帶有少許尷尬。

關於這倆太監之間的不對付,劉皇帝自是洞若觀火,也是他樂見其成的,也明白,喦脫縱然不敢在東宮埋伏手腳,皇城司中有些眼線,卻也不奇怪。

想了想,劉皇帝收回那壓迫力十足的目光,揚手道:“你做自己本職工作即可,不該管的事,不要過問!”

“是!”喦脫也終是鬆了口氣,當即應道。

一股苦澀的感覺在心頭盤旋,適才他還在對張德鈞幸災樂禍,與之相比,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好得意的。

在喦脫心緒艱難平復的同時,又聽得劉皇帝幽幽嘆道:“這個張德鈞,東宮之中都敢埋伏眼線,那朕身邊呢?”

聽此言,喦脫直覺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內心中油然而生惶恐,然而冷靜下來,卻有一種莫名的喜悅,皇帝這顯然對張德鈞也有看法了。

不過,聰明的喦脫,並沒有再貿然開口,甚至連表情都沒有任何變化,彷彿沒聽到劉皇帝的嘀咕一般,只是暗自回味着劉皇帝的話。

而劉皇帝對張德鈞的態度,自然同樣是複雜的。要說意見一點沒有,顯然也是不可能,連李崇矩那般勤懇安分,都不得不主動請辭,以避災禍,何況張德鈞。

張德鈞的優勢在於他是太監,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奴僕,但是,畢竟掌握是皇城司這樣的特務機構,以劉皇帝多疑,怎麼可能付以完全信任。

至少“宦官亂政”這個警示,偶爾也會盤旋在劉皇帝腦海的。何況,張德鈞掌握皇城司,也有十多年了,並且由他一手建立並發展壯大的,哪怕他表現得再恭順忠誠,劉皇帝的猜忌之心都不會消卻,反而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深重。

而皇城司在東宮安排眼線的事情,劉皇帝一方面是同意的,因爲他需要有一個秘密的瞭解太子動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難免忌憚張德鈞這宦官肆意逾越。

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或許,皇城司也該有所改變了?劉皇帝腦海中不禁冒出這樣的想法。

第125章 頌公亭第1764章 禁轎第4章 君臣同心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80章 進攻第474章 立場世宗篇25 宗藩新約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53章 削藩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世宗篇終 駕崩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33章 納了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413章 分食第174章 帝崩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52章 六穀土豪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章 登聞鼓響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9章 公府密議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20章 折家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69章 禍事了第148章 教誨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69章 夫妻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