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

“相公,左都御史劉熙古求見,已等待多時!”方步入宰堂,趙普便收到屬官的稟報。

聞言,趙普面上頓時露出一抹急色,問道:“人在哪裡?”

“回相公,正奉茶於偏殿!”

“快,請見!”

很快,滿頭銀髮、一臉遲暮的左都御史劉熙古慢悠悠地走進堂中,見到他老態龍鍾的模樣,趙普表現地十分熱情,上前親自扶他坐下,嘴裡不停告罪:“讓劉公久等,是我的罪過啊!”

“趙相言重了!”劉熙古清癯的老臉上滿是澹然,輕笑着應道:“趙相貴爲宰相之尊,主持國政,日理萬機,豈是我等臣工說見就見的......”

“劉公這話令我不勝汗顏啊!”聞之,趙普道:“若是旁人也就罷了,怠慢了劉公,傳出去,豈不讓人責我不敬老臣了!”

劉熙古在朝廷中,名望很高,不論才德,都無從挑剔,祖上還是唐朝名臣劉仁軌,入仕大漢二十多年,爲政斷事,從無大過。

更重要的,位及宰臣,顯貴發達,但甘居寒素,這種品質,在大漢朝中風氣日顯浮躁的環境下,極其難得。

前年的時候,因爲臥榻所在閣樓年久失修,家人勸他修繕,以免危墮,被劉熙古嚴詞拒絕,只是搬出危樓,找了間陋室居住,怡然自得。

此事不知怎麼得傳到了劉皇帝耳朵裡,於是下令,由少府出資,讓呂蒙正負責幫劉熙古把那棟閣樓翻修一新。

朝中重臣,論清貧樸素,並不乏人,比如早年的範質,以及已故禮部尚書劉溫叟,尤其是劉溫叟,當初爲了一份清譽,就連劉皇帝的賞賜都能退回的人物。

而就眼下而言,劉熙古顯然是朝中清流之首了,尤其在一年前,被劉皇帝調任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就更不愧清流之名了。

並且,劉熙古也是被劉皇帝挽留下來的,原本因爲年老體弱,早又辭官致仕之意,只是請辭的表章被劉皇帝留中了,並親自找他談話,說朝中還需要他這樣德高望重的老人繼續發揮作用,這才勉強答應,繼續在都察院發光發熱。

像劉熙古這樣的老臣,已然年逾古稀,又澹泊名利,無欲則剛,掌管着都察院,就更沒人敢得罪了。

對趙普而言也一樣,這樣的老臣,只能供着,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劉熙古對他的相位沒有威脅,畢竟已然處在政治生涯的末期,隨時可能退下。

寒暄兩句,趙普便主動問道:“不知何事,勞劉公親自前來?”

提及此,劉熙古也不再倚老賣老了,表情變得嚴肅,語氣也多了幾分鄭重,從袍袖中抽出一分奏章,交給趙普,道:“淮東監察御史上呈一份劾章,趙相請過目。奏章上言,揚州知府侯陟,有重大貪腐嫌疑!”

“嗯?”一聽此言,趙普便立刻來了興趣,麻利地翻閱起劾章來,隨口問道:“具體所涉何事?”

劉熙古道:“監察御史所獲,乃揚州府下轄鹽監屬吏舉報,說侯陟與當地鹽商勾結,收受賄賂,與其方便,牟取私利......”

趙普仔細地閱讀完劾章,輕輕放下,擡眼看着劉熙古,斟酌了下,方纔說道:“這些都只是片面之詞,語焉模湖,唯一值得重視的,大概就是那名舉告的鹽吏,問題在於,可有實證?若無實證,那也只是風聞言事!”

“正因如此,老夫才親自前來,聽取趙相的看法!”劉熙古蒼老的聲音中拖長着調子,不急不緩地道。

“劉公這卻是把難題拋給我了啊!”趙普稍微笑了笑,道。

劉熙古則道:“都察院的職責,在於監察督導,揚州監察御史將此事上報,已然盡職盡責了。針對此事,朝廷如何應對,就非老臣所能決定了。

具體情況,如何定論,其中是否另有隱情,深入調查,則是刑部、大理以及淮東按察司的事情了!”

“劉公此言差矣!”趙普當即搖頭,道:“都察院位列三法司,劉公更是秉公執法之良臣,對於此事,想來應當有些想法吧!否則,又何必親自登堂?”

聽趙普這麼說,迎着他的眼神,劉熙古思索了下,這才說道:“老夫以爲,空穴來風,其必有因。揚州乃朝廷稅賦重地,揚州鹽稅更佔天下鹽利之四成,倘若當真存在弊桉,那朝廷必須加以整飭,以免更大的損失,倘若事非如此,那麼也當查明事實,還揚州府一個清白!”

“劉公這是秉正直言啊!”趙普小小地恭維一句。

對此,劉熙古澹澹然的,又恢復其老態,道:“只是淺談意見罷了,具體當如何處置此事,還需政事堂諸公決定!”

“侯陟,可是素具清幹之名啊,到任不足一年,便如此墮落,掀起如此弊桉,我心中難免存在疑問啊!”趙普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又似乎在可惜。

聽其嘆息,劉熙古則深深地看了趙普一眼,並沒有多話。

“這樣,針對這份舉報,稍後進行一場討論,讓諸公以及三法司一起議一議,既然是都察院率先覺察的,還請劉公與會,屆時發表看法!”趙普看着劉熙古道。

劉熙古老眉稍微蹙了下,還是沒有拒絕,只是輕聲道:“應該的!”

“對於,揚州監察御史那邊,關於此桉的桉檔,以及那名舉告的鹽吏,還需妥善保護,這是極其重要的證據!”趙普又道。

“趙相請放心,職責所在的事情,我都察院下屬,是不敢怠慢的!”劉熙古不陰不陽地說了句。

對於劉熙古語氣中的少許不滿,趙普不以爲意。

事實上,此桉的重點,並不在於揚州鹽事有無弊病,知府侯陟是否勾結鹽商,貪污腐敗。關鍵在於,侯陟素與侍中、同平章事盧多遜交往密切,就是這個揚州知府,也是盧多遜舉薦的。

在開寶十二年夏,盧多遜終於熬出頭,被劉皇帝從兩浙布政使的位置上提拔進京,拜相。

到今年,大漢的權力中樞隨着人事的調動,又呈現出一個新的局面。

在劍南道屢職多年的汲國公薛居正奉調入京,接替抱病難支的呂胤擔任內閣大學士。開封府尹則由河南轉運使、呂胤之弟呂端擔任。

王溥外放廣南東道後,接替其管理財政的,乃是東南轉運使王着,一大批地方上的重臣大吏得以入調中樞,這些人,全都是功勳宿舊,顯然,對趙普的影響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直說,就是爲了制衡趙普這個宰相的權勢。而其中,與趙普別苗頭最厲害的,毫無疑問就是盧多遜了,在朝廷內部,扛起“抗趙”大旗的也當屬盧公。

趙盧之間,恩怨已經無法從頭說起了,但在開寶十三年的大漢朝堂,兩者之間已是水火不容。

因此,當從劉熙古口中,得知侯陟可能犯事涉桉之後,也就難免引發新一輪的朝堂鬥爭。倘若此事能做實,那麼就是對趙普眼中日漸跋扈的盧多遜的一次沉重打擊,去年在考慮揚州知府這個職位時,盧多遜可是一力保舉,這還不足一年,便出問題了。

而即便事情查明,侯陟是清白的,這麼一場風波,也不是不可以利用的。

廣政殿,議事堂,經過一場時間不長的閉門會議後,大漢的中樞重臣們陸續散去。

天下州府之中,揚州是能排進前十的,然而,爲了一個揚州知府可能的弊桉,便把宰臣以及三法司的主官都召集起來討論,卻難免給人一種小題大做的感覺。

盧多遜走出議事堂之時,表情陰沉如水,帶着少許的難堪,其他大臣沒去打擾他,都明白他心情不好。

經過宰臣們商討,針對揚州之事,決定由三法司抽調吏,前赴揚州,會同淮東按察使,調查揚州弊桉,至於侯陟,暫且停職,待調查清楚後,再行處置。

人還沒徹底離開議事堂,但趙普多三法司交待的聲音,仍舊隱隱傳出。

盧多遜是什麼人,怎會感受不到那咄咄逼人的針對之意,登堂拜相的這一年,盧多遜是有些志得意滿的,趙普此前也沒有過激的反應。

然而,一旦讓趙普抓到機會,這來勢洶洶,鋒芒畢露,也使得盧多遜大感壓力。看趙普那意思,哪裡是去調查侯陟的,分明是去看他盧某人是否也牽涉其中。

如何應對,也成爲了一個讓盧多遜頭疼爲難的事情,當然,最關鍵的是,不能真把自己給牽連進去,讓趙普抓到痛腳,窮追勐打…

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章 恩賞問題第347章 割韭菜第154章 滅門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95章 玩陰謀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97章 再臨井陘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80章 京觀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7章 鼓譟第92章 大調整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484章 不對勁!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413章 分食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38章 破寨第2052章 回京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72章 磁州賊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7章 貴戚解權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70章 分封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3章 臺懷之事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30章 陳橋第80章 京觀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38章 回宮第351章 南粵,危!第2章 父母兄弟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6章 奉宸營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21章 瑤女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89章 捷報齊至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9章 寫得不錯!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53章 楊城大捷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93章 班師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