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

bookmark

熱門推薦:

不管劉煦在安東有多麼開放的政策,多麼有效的措施,都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下。

其一,自是朝廷的認可與支持,沒有這個前提,那任劉煦有再多的想法,渾身的力氣,也無法放心施展。

別的暫且不提,就說一點,安東地區最強大、最基礎、最有力的保障,那一萬八千戍卒,可是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養軍之費,也是從中樞財政所出,軍需後勤也是由兵部進行調度。

其二,就是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與局面,如果安東地區始終處於一個動盪的狀態之中,那再好的政策,也會成爲空中樓閣。

而事實上,在過去的五年中,安東地區根本談不上安寧,動亂之源,還在於那些分佈在山野茂林間的當地土着以及殘餘勢力。從武裝移民,到武裝商隊,沒有一定的武力基礎,根本無法在安東從事正常的農商活動,這一點也可側面證明當地的局勢如何。

當然,這並不怎麼出人意料,甚至在都督府的預期之內,針對於此,劉煦同高懷德商討,也擬定了一條基本、長期的治安政策。

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保障都督府下轄主要城鎮的安全,武裝移民的平穩安定,商道的安全暢通,顯然,這與劉煦的安東開發計劃是相輔相成的。

而安東戍軍,也花費了近兩年時間,方纔勉強做到一點,把主要交通線周邊的土着蠻夷肅清。

當然,這也是土着在漢軍的強勢進剿下,不得不選擇退卻,躲避到山林中,轉變爲徹底的襲擊騷擾。

與漢軍正面抗爭的勢力基本不存在,而敢於正面相抗的,也在當年漢軍挺進安東的過程中被摧毀得差不多了。

事實上,在安東有過那麼短暫的安定,漢人與土着之間達成了一種脆弱的默契,那就是漢人占城鎮平原,土着據山林沼澤。

但這種脆弱的平衡,隨着漢人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張,迅速被打破了。漢夷之間,最根本的矛盾,還在於生存空間上的衝突,隨着漢軍、漢民、漢商的大量涌入,對於當地原始狀態的衝擊是顯着的,也從根本上侵佔着他們生存的土壤。

安東地區這大大小小的部族土着,不是沒有被外來者征服過,而千百年來,本就處於一種崛起與衰落、吞併與被吞併、征服與被征服的狀態中。

最近的一次,還是契丹遼國,但是,在契丹人的統治下,他們還是擁有極大的自主權,那白山黑水、山野密林仍舊是他們的地盤,他們的族地。

但是這些漢人,明顯不一樣,張着饕餮巨口,揮舞着鋼刀獠牙,卻是要徹底消滅他們,不只侵佔他們的土地,毀壞他們的家園,還要奴役他們的部民。

毫無疑問,安東地區的捕奴行爲,是滋生仇恨、激化矛盾衝突的做法,但是一個民族的擴張,顯然不可能伴隨着和平和諧,必須輔以鐵血手段,給其他民族帶去的,也往往是災難與破壞,哪怕是“溫良恭儉讓”的漢民,到了安東,也同樣變得貪婪與殘暴,這是生存與毀滅的較量。

或是爲了報復,或是爲了抗爭,當地的蠻夷部民的侵擾也就沒斷過。漢軍不敢去招惹,那就只有對付漢民、漢商了。

而事實上,即便沒有其他原因,蠻夷對漢民的侵擾,還是會照常進行,畢竟,這些漢人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糧食、布匹、鹽鐵、茶酒,這些都是那些掙扎在山野間的蠻夷永遠稀缺的生存資源,爲了生存,燒殺搶掠什麼的,也屬平常。

到了開寶十六年的時候,迫於越來越頻繁的蠻夷土着襲擾,以及越來越多的漢商漢民遭受損失,

安東都督府再度組織起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清剿行動。

這一次的進剿,不只規模更大,手段更殘酷,也更加深入了,按照都督府的計劃,是要深入山林去討伐,堅決徹底地消滅那些煩不勝煩的蠻夷土着,以恢復安東的正常秩序,保障官民生命財產安全。

當然,作爲進剿的主力,漢軍將士的性命安危還是金貴的,都督府(主要是高懷德)也捨不得讓大漢的兒郎們深入形勢複雜危險的山野密林,在蠻夷的主場同他們作戰。

因此,僕從炮灰的部卒再度派上了用場。事情的規律總是這樣的,對大漢的統治,有反抗的,就必定有順從的,不管是遼東,還是安東,其轄下都有大量依附朝廷生存的部族,比如以完顏、達盧古等爲代表女真諸部。

而徵發作戰,也是這些部族依靠大漢生存的方式,對於開寶十六年的大掃蕩、大清剿,安東都督府直接許諾,所有的戰利品,都歸出擊部族所有,並且在後方的城鎮設立一些臨時榷場,專門供他們與漢商交易消化戰力品。

同時,參與掃蕩作戰的炮灰部卒,還能得到都督府的作戰賞錢以及武器、軍需的供應,對很多部民來說,爲漢軍作戰,至少可以頓頓吃飽飯了,還能有新衣新鞋新武器使用。 而出人的部族,同樣能得到都督府給予的好處,尤其是各類物資的交易特許。

以利誘之,以夷制夷,這樣的策略,劉煦在安東玩得很熟練,毫無疑問,這也是受留皇帝的影響。

因此,在開寶十六年的安東大剿賊中,戰事的發展是這樣的,僕從的部卒們負責探路、進攻,髒活、苦活、累活、危險活,都是僕從軍隊,而大漢軍隊則從後掩進策應,進行保底,幹些收尾活,甚至連收尾都不做,只是押陣,近乎看戲。

而在進剿的後方,在那一座座臨時榷場,則呈現出一種戰爭繁榮的狀態。每逢作戰任務結束,僕從部卒們也帶着他們繳獲的戰利品,與聚集的漢商們交易,換取鹽、茶、酒、布匹等物資,乃至漢人通用的銅錢。

而其中最具價值的,顯然是那些俘虜,不論是青壯蠻民,還是婦女兒童,都是搶手貨。那些漢人貴族、商賈乃至普通的漢民,都很感興趣,也願意花錢出物資購買。

經過幾年的發展,不只是那些前來安東的勳貴子弟抑或商賈在買人,就是那些武裝漢民,也參與其中,也在擴大自家的墾殖範圍與規模,僅靠自己種地,太辛苦,收穫也太慢太少,增加勞力是最有效的辦法。

道德在安東這片土地上仍舊存在,但針對的,只是同種同族的漢民。

事實上,到開寶十七年之時,已經不能說安東缺人了,相比於青壯勞力,女人才是更爲稀缺的,甚至於在市場上,一個適齡的女人價格比青壯勞力還高。

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401章 老郭威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73章 日常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48章 西撤!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97章 心虛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86章 賜死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81章 兩日而克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14章 還京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1章 雌威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84章 影響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33章 納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57章 提親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86章 嘴銜蜜糖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74章 善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18章 進兵第69章 禍事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47章 視察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71章 殺,不殺?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95章 掘地求生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80章 進攻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19章 回京第41章 探監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