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太子妃

bookmark

基本所有的方鎮節度在東京都有府宅,置有產業,平日裡由其親戚、幕佐甚至家僕經營照看,以便其入京覲見、述職抑或進行其他什麼活動。

符彥卿在東京,自然也是有宅邸的,並且是幾十年的豪宅。自唐至如今的漢,歷朝歷代,符家都是受到當政者優渥恩待的。

出宮,回到府邸的時候,符彥卿的臉上,仍舊帶着一些肉眼可見的複雜。脫去厚實的官袍,落座仍舊琢磨着,他當然清楚劉知遠的意圖所在,建國之初,這大漢江山並不平穩,聯姻他符家,穩固其政權。

就符彥卿而言,能與皇帝聯姻,自然是樂意的,不會也沒必要做什麼矯情的反應。只是此前已將長女許給李守貞之子了,而偏偏劉知遠看上的,還就是長女。

“爹爹,你回來了。”思慮間,清亮的聲音響起在耳邊。

擡眼看,正見着長女一身羅裙,出現在眼前,靚麗的面容上,掛着一點溫雅的笑容。漂亮,長得好看,只是大符最基本的素質。身上那股溫良自信,落落大方的氣質,纔是最動人的。

“嗯!”符彥卿應了聲。

大符悠然坐下,給符彥卿奉上一盞茶,恬然淺笑道:“天子對爹爹,定然十分看重,百般拉攏吧。”

見長女這聰慧像,不由撫須答道:“是啊!不止如此,還給爲父出了一道難題!”

大符有些驚訝:“什麼難題?皇帝還會爲難爹爹嗎?”

看着長女謙和聰敏的模樣,符彥卿卻是越發覺得,那李守貞之子,配不上自家小娘子。當然,若沒有劉知遠突然來這麼一遭,估計很快他便派人將大符送到蒲州去成親了。

迎着長女好奇的目光,符彥卿說道:“你的婚事,將出現變故!”

白皙的面孔上流露出一絲愕然,隨即有點緊張地問道:“怎麼了?難道與天子有關?”

這小娘子,真的十分聰慧,反應很快。符彥卿低頭喝了口茶,方纔說道:“天子,有意以你爲太子妃!”

此言一落,大符頓時面露驚愕,不過很快回過神來,垂下腦袋,蛾眉微蹙,陷入了思索。見她這個反應,符彥卿問:“你有什麼想法?”

大符擡起腦袋,表情已恢復了平靜:“爹爹恐怕也不好拒絕天子吧。”

符彥卿苦笑道:“皇帝雖讓爲父好好考慮,但實在沒有給一點考慮的餘地!”

這個時候,突聞大符低聲呢喃道:“女兒聽聞,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正直孝順,爲世人所稱道......”

聽大符這麼說,符彥卿便明白,自家這個女兒,顯然更屬意劉承祐。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左右都是嫁人,一邊是區區州鎮節度之子,一邊是堂堂太子,隨便換個女人都知道怎麼選,何況是大符。再者,他們貌似也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對長女的表現,符彥卿也沒有太過意外,他素知此女,向有志氣,胸懷開闊,素養好,見識高。都是素未謀面,比起太子劉承祐的名傳天下,那不名一文的李崇訓,實在沒有一點可比性,毫無吸引力。

“皇帝寧肯強解婚約,惹人非議,也要以你配太子。我猜,當日那術士之言,已傳入其耳中了!”符彥卿以一種猜測的語氣說道:“不過,如今看來,吾女當真有那個命!”

聽符彥卿這麼說,大符也反應過來了,秀眉一挺,說道:“那河中李守貞父子,豈不是很危險?”

“是故,我等雖爲方鎮,節度地方,但實不可肆無忌憚。而今,天下越發朝着歸治的方向發展,與朝廷相抗衡,終究是不智之舉!”符彥卿卻是莫名地發出感慨。

“河中那邊,爲父卻得主動發文,解除婚約了。這毀約者,還得爲父來做,總不能,真讓皇帝下詔......”

對大符,符彥卿顯然是很寵信的,更甚於幾個兒子,有什麼要事要務,也不避諱與其商議。父女倆聊着天,時間流逝地很快,稍晚點的時候,僕人來報,太子殿下來訪!

這,可讓父女倆都格外詫異,都親自上門了,這麼急的嗎?

匆忙迎接。劉承祐帶了一對玉珪,算是提親的聘禮,不過提出聘符家二娘子的時候,讓符彥卿錯愕不已,臉色陰晴不定,隱隱有種被戲弄的怒氣。

不過,接下來,劉承祐竟然更過分地提出,要見見他未來的太子妃。這劉家父子,太不守規矩了!

然後,符彥卿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太子殿下竟然是想要姐妹通知,讓他兩女仿效娥皇女英。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甚是可行。兩個女兒,雙重保險!

與大符娘子的初次見面,就不水了,否則本章就這麼給徹底水過去了......

————————

正月九日,臥病許久的劉知遠,再度現身,視朝。將一個還不錯的氣色展示在羣臣面前,但劉承祐知道,老父是擦了些粉,只是爲之傅粉的宮侍技術很高,常人肉眼竟察覺不出異樣。

劉知遠視朝,除了接受羣臣朝拜之外,便是改御名劉暠。畢竟“知”、“遠”兩個字,官士民之間太過普遍,都需避諱,實在太擾民了。當然,改個名字,說不準就轉運了呢。

然而,劉知遠的身體,真的是扛不住了。理政不過三日,便又去養病了,再度由劉承祐監國。

在老皇帝理政的三日內,只降下了一道詔書:諸道行軍副使、兩使判官並不得奏薦。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支使、節度推官;不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節度推官。其防禦團練判官、軍事判官等聽奏。所薦州縣官,帶使相節度使許薦三人;不帶使相二人;防禦、團練、刺史一人。

這是一道“限官令”,以天下官員氾濫而致常有濫竽充數,各道州節度、軍使肆意發掘提拔親私之故。

當然,這道詔旨,仍舊只是表示一下朝廷的態度,明令在此,日後等朝廷騰出精力,便可依此清除那些不符合程序,未得到朝廷認可的官員。前提是,大漢朝廷得有那個實力,基本上,得輪到劉承祐日後去頭疼。

“殿下,這些人?”政事堂內,宰臣李濤看着劉承祐給他的一份名單,目露遲疑。

中原兩畿,屬朝廷直接控制的地區、州縣,尚缺不少實職官員,朝廷有意提拔空缺。但一時間,哪裡能找出那麼多人來,劉承祐有意開科考,但那不可一蹴而就,故短時間內,只能內部提拔了,各臣都推出了一些人選。

這種機會,劉承祐怎麼也得安插點人......

“以上的官員,相公但可使人考察,量才提拔任用!”劉承祐坦然地說道。

“是!”

劉承祐提供的這些人,可是這一年多以來,小本本上記錄的“白名單”。從河東到潞州,再到成德,直至東京、鄴都,就那麼二十來人,或許沒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但能做事。如今這天下,就卻能踏實做事的人才。

“殿下,關中有消息了!”郭威親自來報。

“講!”劉承祐精神大振,開年以來,基本就盯着關中局勢了。

“蜀將李廷珪率軍攻子午鎮,欲襲長安,王峻親率騎兵,繞襲其後,連同晉昌軍節度趙匡贊兩面夾擊,大敗蜀軍。斬首兩千餘,子午道蜀軍潰敗!”郭威彙報着:“隴州、散關的兩路蜀軍,聞敗訊,按兵不進,鳳翔節度侯益上報,其閉壁以拒蜀兵,恐兵少,請求朝廷支援!”

“這是今歲以來,孤聽到最鼓舞人心的消息了!”劉承祐的表情沒能繃住,難得地喜形於色。

“範質!”

“請殿下吩咐!”已經被劉承祐調到政事堂的範質立刻應道。

“擬一份嘉勉詔書,發傳關中!”

“是!”

事實證明,派王峻統軍西去,確實是用對了人,這個人真的有幾把刷子。在子午鎮擊敗李廷珪之後,應侯益之“邀”,火速領軍西進,直抵鳳翔,入駐陳倉。

從禁軍進陳倉始,原本危如累卵的關中局勢,一下子穩定了下來。雖然蜀軍仍未甘退,但是,已不似此前那麼讓人感覺危險,蜀軍的戰鬥力,實在難使中原強兵忌憚......

關中局面好轉,東京這邊,劉知遠的病卻有惡化的徵兆,偶染寒風,竟至昏厥。

二十日,劉知遠下詔賜婚,冊封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侍中、岐國公符彥卿長女爲太子妃。

算是以太子納妃,爲其沖喜。

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03章 郭王會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7章 恩賞問題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57章 劉老四第1740章 農民苦第93章 完了第39章 長沙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84章 虛了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85章 少壯派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07章第376章 對策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86章 鬚髮花白第58章 回師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47章 割韭菜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44章 堂審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23章 鬥法第85章 浮雕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39章 進退第247章 視察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43章 不自知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803章 運動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03章 郭王會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91章 作別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