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

bookmark

亦息渴兒湖,是黑汗國境內第二大的湖泊,僅次於北部的達林庫爾湖,海拔高,水極深,四季不凍,風光秀麗。同時,得益於適宜的氣候,以亦息渴兒湖爲中心的盆地,也是黑汗國的重要畜牧區及產糧區。

緣湖一線,除巴爾思汗之外,尚有諸多小城鎮村落,像一顆顆碎鑽點綴在亦息渴兒湖這顆明珠周圍。集勒城地處亦息渴兒湖西端,靠近國都,向來繁榮,自大戰結束後,漢軍便一直駐紮此處。

出征半年之久,不是在艱難行軍,便是在辛苦作戰,自上而下,都格外疲憊,也需要長時間的休整。而隨着黑汗大汗陣亡,軍隊被殲,八刺殺袞陷落,整個黑汗國東部再沒有有組織的能對漢軍造成威脅的力量了,也有充足的時間以及足夠安全的環境去休整。

作爲黑汗國的農牧重地,糧肉自然是不缺的,在漢軍挺進的過程中,當地也才獲得了一次豐收,大小城鎮及民間,也有足夠的物資,供漢軍取用。

徵糧的事情,自然交給了于闐人,因爲當日的受挫,致大軍陷入危難境地,劉旻正對他們看不順眼。而於闐人心裡也有數,在主將尉遲古力的率領下,格外用力賣力,爲漢軍服務籌糧。

在南線戰役中,漢軍傷亡慘重,于闐軍受創也不輕,在黑汗人發瘋似的攻擊下,兵員折損近六成,只剩下不到兩千人。

事實上,于闐人的戰鬥力並沒有那麼弱,這個階段的于闐國,還算處於一個富盛繁榮的階段,只是,他的鄰居們都太耀眼了,遮蓋的它的光芒。再加上,于闐軍是被劉旻逼迫着加入對黑汗的作戰中,戰場上不盡死力,也屬正常。

不過,經過一場慘痛的教訓後,于闐人終於醒了,戰場上開不得玩笑,容不得疏忽大意,又或者是爲了挽回消除劉旻對他們的惱火,又或許是其他什麼因素,在後續的作戰中,于闐人開始拼命了。

尤其是在集勒對黑汗軍最後一戰中,更是人人奮勇,衝得比漢軍還猛,真就讓他們建立了功勞,黑汗國的阿里木薩大汗,就是被于闐軍一無名小卒射殺。當然,如今不是無名之輩了,劉旻得知後,褒揚其功,賜名李射汗,李也算上于闐國的國姓了。

戰場上的表現,或許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戰場之外,于闐人僕從的職業幹得就很用心,很敬業,也格外積極,畢竟,他們也能從中得到好處。

對此于闐人造成的燒殺搶掠,漢軍從上到下都持默許的態度,戰爭沒有溫情脈脈,沒有好處,連漢軍都沒動力,何況這些僕從。

而劉旻要做的,只是儘量少做吸引仇恨的事,雖然效果不會太好,畢竟對黑汗人而言,大漢就是切切實實的侵略者。但再不濟,也能讓大漢的兒郎們輕鬆些,多些休息的時間,不爲那些“俗事”所累。而除了軍需物資之外,于闐人搶的東西,也要上供漢軍一份。

午陽高照,投射在亦息渴兒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強風吹拂下,水草在搖曳,波瀾碧波在盪漾,時不時有飛鳥掠過,一頭扎入深林。遠處的高山之巔,皚皚雪峰是那般顯眼,聳立的冰川,像一排巨人,守護着亦息渴兒湖這顆明珠。

侍衛們在湖畔休息放馬,劉旻則與郭儀漫步在草地間,陳舊的徵袍搭在肩上,被風捲起,呼呼作響,清寒的風似乎讓劉旻的心情也沉靜下來。

一聲宣泄般的長嘯,打破了湖畔的寧靜,飛鳥驚,走獸遁。哈哈大笑了幾聲,劉旻指着清澈如鏡幾可見游魚的湖面,讚歎道:“好湖泊,好水土,好景色!征戰之餘,還能欣賞到如此美景,也是一番情趣。

只是不曾想,在這深山絕嶺,荒僻之地,竟有如此寶地,已經快入冬了,風光仍舊這般秀麗,讓人賞心悅目啊!”

郭儀在旁,形象與劉旻差不多,鬍子拉碴的,未及打理,當然,征途之中,也顧不得這些小節。不過,心情同樣輕鬆,笑應道:“自古美景,往往都在人跡罕至之處。

縱然是國內,這樣大的湖泊,也屬罕見,未覽全貌,就是不知比之鄱陽湖,誰大誰小。不過,這確實是塊寶地,稍加開發利用,養民五十萬,想來應該不是問題!這甚至比安西一些土地,還要優越啊.”

劉旻聞言,點點頭,但隨語氣強勢道:“現在,就是我大漢安西屬地!”

“殿下豪情!”郭儀讚道。

劉旻屈身,自草地間撿起一塊扁石,把握了一下,側身對準湖面奮力一擲,石頭飛竄而出,掠過湖面,留下一道道水漂。劉旻的目光緊緊跟着,由近及遠地數着,一個,兩個,三個.不待數完,平靜的水面已然徹底盪漾開來。

等湖面逐漸恢復平靜,劉旻矮身又拾起一片石,遞給郭儀:“子美,你也來試試!”

郭儀聞言,也來了興致,他們這些勳貴子弟,年少時基本都在東京金明池玩過打水漂,如今,卻有種重拾童趣之感。

郭儀也用力一丟,不及劉旻投得遠,但數量明顯更多。劉旻見獵心喜,立刻道:“我們來比比!”

很快,劉旻與郭儀這兩個西征將帥,在湖畔比起了水漂功夫,隨從的侍衛們也有了事做,那邊是挑選合適的石片奉上。

一邊丟着石塊,劉旻嘴裡一邊道:“難怪黑汗國能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逐漸崛起,佔據着天山北麓的大片豐沃水土,又有一個統一的強勢的中樞政權,軍隊也不弱,還有宗教信仰的武裝,已然奠定了崛起的基礎。

若非他們過早東進,引起了大漢注意,若是他們用這幾十年的時間,繼續發展農牧,擴充人口,積蓄實力,即便大漢想制之,都不容易,就更別說打到他們境內!”

郭儀點頭道:“安西離京師,已是數千裡之遙,而高昌距八刺殺袞猶有兩千裡之距,實在太遠了。能夠一次投入到西域作戰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若黑汗人實力未損,成敗如何,還真難料!”

“這便是大漢氣運所鍾之處,一功一成,殆有天助!”劉旻微微一笑,面露自信。

“這片湖泊,名字得改,叫什麼亦息渴兒,太拗口了!”說着,劉旻忽然道。

郭儀聞言,問道:“殿下可有興致給它取個名?”

“當地不是傳說,這是天神遺留在人間的一顆明珠嗎?此湖廣袤,就叫作珠海吧!”劉旻沉吟了下,有些不確定道:“是不是太俗氣了?”

“不俗!甚得其意境!”郭儀道。

劉迷你呵呵笑了幾聲,又道:“除了此湖,我們所攻克的城鎮、山川,都要更易漢名,大漢對此地的統治,就從易名開始,我們一步一步抹除黑汗統治的痕跡!像巴爾思汗城,尤其需要清除,敵都八刺殺袞,複名碎葉,吹河也改回碎葉水.”

“是!”郭儀的表情也顯得鄭重了些:“這些事,向德明比較適合去做!”

“你這是要把我們的大管家累壞呀!”劉旻輕輕擺擺手,笑道:“還是再向朝廷要些治政職吏吧!”

說着,劉旻擡眼望向北方,在那隔着幾重山的地方,便是“碎葉城”所在。而劉旻的雙目中,也流露出少許追憶與嚮往,嘴裡呢喃道:“碎葉啊,時隔數百年,終於回來了!”

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48章 西撤!完結感言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章 登聞鼓響第7章 風波第17章 附議第98章 山道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80章 博弈第137章 整編事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675章 血戰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94章 汝公出山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33章 納了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78章 祭拜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章 公府密議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64章蜀臣第85章 浮雕第6章 相形見絀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44章 趙家父子半島史話·桓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68章 機遇第121章 道士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14章 大朝會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742章 漠北來人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39章 韓常案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23章 鬥法第470章 分封第172章 太子妃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41章 雌威第152章 聽政3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61章 “龍宮”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31章 功成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8章 下獄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9章 請纓第199章 出宮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38章 破寨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88章 童謠第412章 本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