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

bookmark

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

萬歲殿前的石臺上,劉皇帝微側着身體,縮在軟椅中,享受着春陽的照耀。邊上,皇孫劉文濟正在背誦着韓非的《說難》,劉皇帝聽得很認真。

這些日子,劉皇帝依舊如常,隔三差五地就會把太子的兩個兒子召入宮中,輪流着來,這種看似享受天倫之樂的表現,卻無一不體現着劉皇帝對兩位皇孫的重視,當然,這背後卻是一如既往的對太子的認可與維護。

事實上,以劉皇帝的耳目,哪裡不知道符後駕崩後,會給朝廷帶來多少的影響,給太子帶來多大的壓力。雖然時不時地要考驗太子,但考驗的目的可不是爲了等他犯錯,抓他的疏漏。

劉皇帝有的時候,也是真的用心良苦,至少太子那一撥人聽到陛下又將皇孫召進宮時,都會莫名地感到心安,樂意見此。

而以劉皇帝的這種態度,隔代之君或許將來會二選一,但繼嗣之君,基本不會出太大意外。子嗣雖多,但太子可只有一個,並且穩如磐石地待在臺面上。

“不錯,這篇《說難》不算短,你已能通篇背誦!”待劉文濟背完,劉皇帝露出點笑容,把劉文濟招至膝邊,誇獎道:“不過,祖父還是那句話,死讀書,背死書,是不可取的。其中的蘊含的道理,需要好生體悟,若能窺得其中三味,對你未來,或許會大益處的!”

劉文濟雖然聽得有些迷糊,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輕聲應時。進宮之前,他那母親可是千叮嚀萬囑咐,對祖父要好生伺候,要恭順聽話,不能有絲毫的莽撞不矩

而劉皇帝面對孫兒,表現出的和藹,只怕是旁人不敢想象的,老臉上連褶子都更深了。

“喝點水,吃點點心!”手一指,劉皇帝對劉文濟道。

“是!”

“魏王一行,到哪兒了?”一扭頭,劉皇帝思維一轉,問喦脫道。

喦脫迅速答道:“稟官家,根據昨日驛傳,魏王殿已過澠池!”

“怎麼這麼慢,還在澠池?”劉皇帝眉頭微蹙,語氣稍顯不耐煩,不過看他那樣子,好像沒意識到澠池在哪裡一樣。

喦脫瞟了劉皇帝一眼,小心地提醒道:“官家,澠池離京不足兩百里,依照行程,魏王殿下今日應當能抵京!”

“哦,原來已經到澠池了啊!”劉皇帝愣了下,龍顏大悅,立刻道:“兩百里,半日可至,就算劉旻一行人多些,今日必至。你去宮門看看,他們到了沒有!”

“是!”

魏王劉旻,是開春之後,方纔自安西啓程東歸的,西征兩年有餘,一直在安西前線忙碌,連符後的喪禮都錯過了。

如今,安西局面稍定,劉旻便決定回京,覲見劉皇帝。當然,看望劉皇帝是一方面,述職是一方面,親自回來向朝廷請求支持也是一方面。

而劉皇帝得知劉旻要回來的消息,也很開心,這畢竟是大符親生的兒子,又在西域替他掙下了那麼大的臉面,內心的歡喜可想而知。

劉旻自然是要趕在嘉慶節之前抵京的,如今佳節將至,人卻未歸,這也是劉皇帝第三次問喦脫劉旻行程了。

喦脫奉命而去,但很快匆匆折回,臉上帶有少許的興奮,獻寶一般向劉皇帝稟道:“官家,定安伯衛士上報,魏王殿下一行已至宮門待詔!”

“哦!”劉皇帝聞訊,立刻眉開眼笑的,當即吩咐道:“快!讓李儉引他們來見朕!還有,通知魏王太妃,我想京內沒有比她更關心、惦念劉旻的人了!”

“是!”喦脫這回應聲,可輕鬆幾分,畢竟劉皇帝笑得很開懷。

“祖父,是六叔回京了嗎?”旁邊,正啃了幾口點心的劉文濟,好奇道。

“是啊!”劉皇帝面帶笑意,注意到劉文濟嘴角沾着的一點屑沫,道:“把嘴角擦擦,這副尊容見伱六叔,可會惹他發笑!”

劉文濟笑了笑,拿出一方白巾用力地把嘴角擦了擦。

沒過一會兒,在定安伯李儉的引導下,劉旻、楊延昭、郭儀三人,一起前來見駕。他們三人,也足以代表整個西征軍了,而安西的軍政諸事,則暫時交由康保裔、向德明二人處置。

當然,隨同而來的還有一名婦人以及兒童,那是三公主劉荇以及她與楊延昭生的兒子楊傳貞。

這些人,可都是劉皇帝沾親帶故的後輩了,見到他們,心中歡愉無限,甚至親自起身相迎。

“臣等參見陛下!”劉旻幾人,則是一板一眼,規規矩矩地行禮。

這可惹得劉皇帝有些不樂意,瞪了劉旻一眼,道:“怎麼,幾年不見,這般生疏了,連爹都不叫了?”

“爹!”聞言,劉旻這才喊了一聲,吐字還真有那麼幾分艱難。

仔細地打量了劉旻一圈,劉皇帝忍不住捶了捶他的胸膛,道:“越發有統帥的氣度,安西這幾年,沒白待啊!”

“都是爹教誨得好!”

“我可沒怎麼教你!”劉皇帝卻搖了搖頭:“你素有主見,能有今日的成就,都是你自己的努力!”

“對了,怎麼不見你家媳婦?”

劉旻聞言,黝黑的面龐上露出點笑容:“她有孕在身,不便遠行,因而留在高昌了!”

“哈哈!”劉皇帝聞言大笑:“好啊!這又是一樁喜事啊!不過,你也三十了,這個年紀,該有個子嗣傳家了!”

劉旻成婚較晚,娶的是已故莒國公李濤的孫女,劉旻遠赴西域,也夫唱婦隨,隨之而往。

“爹,娘她.”雖然不願意在這個場合掃興,但劉旻心中記掛着此事,還是忍不住提了一嘴。

而劉皇帝聞言,果然笑意有所收斂,但見劉旻沉凝的表情間流露出的悲傷,眼眶甚至有些紅,擺手道:“堂堂的西征統帥,何故作此慼慼之態!你娘是壽命有限,天不假年,人總有這麼一日的,有朝一日,我也有那麼一天.”

聽劉皇帝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劉旻收斂悲傷,忍不住喚了聲:“爹!”

不過,被劉皇帝擡手打斷了:“既然回來了,稍後,你去太廟祭拜一下你娘即可!”

“是!”

與劉旻寒暄完,劉皇帝這才把注意力放到楊延昭一家身上,近前一步。劉荇立刻下拜行禮,柔聲喚道:“參見陛下!”

三公主劉荇的母親乃是孫靜妃,早年由李璟所獻。劉荇如今也三十出頭了,爲人妻,爲人母,頗有姿儀表。不過,作爲一名普通的公主,對劉皇帝從來都是敬畏異常的,也拘束得很。

看了她兩眼,劉皇帝嘆道:“楊延昭沒有欺負你吧!”

“臣不敢!”聽老丈人這麼說,楊延昭可不敢怠慢,立刻嚴肅應道。他那一臉板正的模樣,倒惹得劉皇帝發笑。

“夫君待我很好!”劉荇說道,替楊延昭承擔着來自劉皇帝的壓迫。

笑了笑,劉皇帝也拍了拍楊延昭的肩膀,道:“朕的幾個女婿中,就屬你與李繼隆最爲出色,不錯,遲早是大漢的柱石脊樑,爭取超過你父!”

感受到劉皇帝言語中的鼓勵之意,楊延昭鄭重應道:“臣不敢與父相比,只能竭盡忠誠,不負陛下期望!”

“好!”劉皇帝低頭,與正好奇打量着自己的外孫楊傳貞對視了一眼,笑吟吟的:“這一晃,傳貞也長這麼高了啊,快及朕腰了!”

在劉荇的示意下,楊傳貞再度跪下,給劉皇帝磕了幾個頭。

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67章 遺表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768章 崩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33章 納了第14章 大論世宗篇47 封禪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9章 長沙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29章 遊市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08 狀元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5章 在滑州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02章 絕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9章 勸諫第104章 平息第379章 蕭思溫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92章 定州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36章 怪圈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8章 瓊林宴第140章 封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89章 談話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8章 進兵第270章 立場第49章 醫政第1707章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6章 奉宸營第311章 李沆第5章 王樸走了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380章 饒樂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