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大商人

bookmark

幫助軍隊運輸軍需物資,並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尤其對於早期的漢軍作戰而言,更是隻有虧本的,甚至還有巨大風險,若是損耗超過規定,或無故逾期乃至失落輜重,那也是要被軍法處置,要掉腦袋的。可以說,早期的康寧,完全抱着對朝廷的一片“忠心”,支援前線。

那時朝廷可窮酸得很,根本拿不出多少額外的款項來用作物資輸送,軍隊的物資轉運保障,更多是通過無償的丁役、徭役,以及軍隊整編裁汰下來的輔卒。

像康寧這樣主動湊上去的,在當時實屬鳳毛麟角,很多人甚至引爲笑談,覺得這個人失心瘋了。但康寧可不在意這些,就像一個賭徒一般,把財富、命運都壓在當時還內外交困、風雨飄搖的大漢朝廷。

不只是平杜之戰,後來的河中平叛,以及兩次對蜀反擊之戰,乃至對幽州的支援,康寧帶着他的僱從們但參與進去,奔走在前線與後方之間,雖然整體佔比並不大,但還是起到了對朝廷輜重轉運的補充作用,是對官兵東征西討的積極支持。

虧,是真虧,由兵部(最初是三司使)撥下的那部分轉運款項,根本入不敷出,其中還有一部分被截留的。

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藉着轉運輜重的機會,康寧可以正大光明地遊走於漢軍的交通線上,拿着朝廷簽發的批文,所過各地,自然是暢通無阻,尋常經商走貨能遇到的大部分麻煩都得到了避免,畢竟背後站着的是戰時體制下的朝廷,靠山是軍隊,在還未走出武夫時代的大環境下,再沒有比刀兵更堅實的靠山了。

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軍需轉運任務之餘,夾帶些私貨,也是很正常,甚至理所應當的事。而這部分貨物,一不用繳稅,二能夠避免各地關卡的盤剝,再膽大的地方官吏,再驕橫的藩鎮節度,也不敢對朝廷禁軍的“軍需物資”抽血......

而對於康寧私下的動作,不是沒有舉報,但都被按下了,這樣的“忠正之士”,朝廷當然是要保護的。

當然,康寧的事業得到大發展,財富得到爆發式增長,還得在朝廷平內亂、卻外侮之後,是隨着朝廷的擴張而擴張。

淮南之戰,可以看作一個開端,爲大軍轉運糧草輜重依舊是主業,但伴隨着的各種“副業”去明顯增多了,畢竟此前的戰爭基本都是立足於國土,很多手段是不能使出來的。

而淮南則不同,那時候屬於“唐土”,那是敵國敵民,雖然劉皇帝一開始就將之看作自己的地盤,但下面的將士們,尤其是一些帶有“樸素”認知的底層官兵可沒有那麼高的覺悟。

那時候的大漢,上至達官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可都飢渴着,出征的漢軍,名曰王師,奉詔討逆,但實則就是一頭頭眼泛綠光的惡狼,而淮南則是一大塊肥肉。

雖然已經有意識地對漢軍做着約束,但那只是大的方面,秋毫無犯是不可能的,即便率先攻入揚州的趙匡胤軍,在趙匡胤的嚴厲約束下沒有大肆搶掠,但實際上仍舊有“打草谷”的行動,這還是和契丹人學的。有些戰爭規則,是輕易挑戰不得的,否則就容易引起變亂。

小民沒錢,商賈富農總能“借”點吧;郡望賢達不便輕動,那些不服王化的頑固份子總要抄家滅族的;官倉府庫中的東西不能動,“戰場繳獲”將士們是總要分一杯羹的。

因此,在淮南戰爭中漢軍所取得的一切斬獲,基本可以分爲三個部分,朝廷佔大頭,軍隊佔小頭,剩下一點留給新成爲大漢轄地的淮南道。

而像康寧這樣的人在其中,則是跟着朝廷與軍隊吃點殘羹冷炙,喝點殘湯剩水,但即便如此,那也足夠其吃飽喝足,甚至撐破肚子。

看看康寧在淮南之戰的半年多時間裡都做了些什麼,除轉運輜重之外,就地“組織”民夫丁壯援軍,籌集軍需,甚至還殺過唐軍敗卒子,看守過俘虜,維持過城市治安......

戰爭從一方面而言,是耗損巨大的,但從有些層面來說,卻又是一個暴利生意。作爲勝利的一方,參與其中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飽食一頓,受到損失與傷害的是慘兮兮的江南朝廷與江北淮南成千上萬的百姓。

而康寧僅僅通過從官軍將士手中收取各種“戰利品”,畢竟哪怕排除上交的部分,基層官兵們手中掌握的東西數量也是巨大的,當初漢軍在淮南,不說刮地三尺,一半總歸是有的。

對於將士們而言,相比於金銀錢帛這樣的浮財,有許多東西都是不方便攜帶,更是行軍的累贅,最好是能變現的,而康寧恰好滿足了一些官兵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他賺取些利潤,是合情合理的,而一般的丘八,也不在乎交易背後的彎繞,只關注拿到手的錢財。

在淮南之戰結束,大軍凱旋,能活着回京的官兵都是腰包鼓鼓,同樣的,有不少京城商賈看中那些“戰利品”,就連三司使都得拿出一部分戰利品變賣以彌補財政,準備撫卹犒賞。

而這樣的生意,像康寧這樣的聰明人,早在淮南就已經幹過了。

有淮南之戰的經驗,後續幹起這些事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取荊襄,收湖南,滅孟蜀,都是一般的模式,哪怕是當時已經一片凋零的湖南,都讓康寧搞了不少“特色產品”,而平蜀之後那場變亂的背後,則是一場饕餮的狂歡盛宴,入蜀漢軍們平叛立功,似康寧這樣的“官商”則像禿鷲一般啃食這大軍犁過剩下的腐食爛肉。

一直到第一次北伐時,大漢的財政已經寬裕不少,也開始打富裕仗了,那時候爲滿足北伐軍輜的轉運需求,通過民間車船商隊分擔壓力,規模也更大,在價錢上也讓利了。

但那時,已經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參與進去了,有資格的除了康寧這樣的上車早的,就是由一些背靠權貴抑或乾脆就是退役官兵組成的商隊,而那些散船、散車,只是通過這些人拉活罷了。

當然,這仍舊只是一種運力上的補充,他們效率更高,損耗更小。只是朝廷不可能把關鍵物資以及大軍後勤寄託在這些商賈商隊身上,最主要的還是輜重部隊,以及幾十上百萬的地方民丁,這些可是丁役,朝廷在前期基本只需要承擔轉運路程上的損耗,等戰後才需根據情況發放一定撫卹。

而與過去發戰爭財有所區別的是,在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康寧很剋制,因此避免像一些肆無忌憚的商人那般被安上囤積居奇、乃至通敵叛國的下場,財產盡沒不說,還家破人亡,永世沉淪。

康寧發力,是在戰後,幫助打掃戰場,尤其是南口、錦州這樣的大戰場,其中殘存、遺漏的,可有不少好東西,敏感的東西不敢碰,但軍民兩用的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整理。

在漢軍很多戰役之後,一些普通的剩餘物資,都是直接分給隨軍民夫以及當地百姓的,就更別提損壞的糧、木、衣、鐵,死傷的馬匹牲畜了。

如此風雨三十年,等大漢一統南北,北逐契丹,天下逐漸安定下來之後,康寧所積累的財富已經是十分可觀了。

於是康寧開始嘗試着開始轉型了,王彥升印象中“賣皮貨”的,就是康寧後來經營起來的,專門收集各種上好皮毛,製成各種皮具,爲此還專門地建立了幾座大的手工加工場。

所制皮貨,大部分是賣給兵部下屬的軍器坊以及軍隊,這可是皮貨消耗大戶,而對民用,則主打高端市場,十多年下來,已是大漢城市高檔皮具市場的領頭羊......

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16章 初夏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76章 處置決議世宗篇47 封禪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6章 盡伏東北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85章 少壯派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58章 回師第270章 立場第30章 收穫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1章 西巡第180章 賞功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84章 影響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14章 大朝會第417章 輕狂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5章 冬至宴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92章 事發第15章 名單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章 鼓譟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708章 格局第121章 道士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08 狀元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96章 反響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9章 長沙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8章 處處矛盾第49章 醫政第85章 異心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80章 賞功第119章 幸西京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052章 回京第29章 請纓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章 新皇詔制第106章 誘惑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65章 遼奸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98章 追捕第50章 喜訊第154章 滅門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87章 就國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80章 博弈第336章 橐相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04章 解決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83章 遼帝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