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指點

bookmark

洛陽有三大市,各有各的特色,而北市最大的特點,便是沒什麼“俗氣”,檔次很高,很少窮酸落魄,很少嘈雜混亂,畢竟,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是爲京城的“上流社會”而服務的。

洛陽城中,除皇城之外,最顯貴的地方,顯然是皇城南門外沿洛水擺開的幾座裡坊,那是頂級權貴府邸所在,只因爲離皇城的正門最近。

除此之外,權貴聚集的地方,就屬北城了,幾乎有一般的上層權貴、官僚,府宅都安在北城,而除了貴之外,還有富。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黔首屁民扎堆的南市、西市相比,北市自然要顯得高端一些,就連宮廷內部的一些日用採買都是在北市進行的。

同樣的,等級更加分明,貴賤更加懸殊,同時在繁華的表象之下,那種令人窒息的禁錮感則在悄然之間包裹着所有人。但就像一座圍城的,城外的人總是想方設法、削減了腦袋往裡鑽......

雖無一官半職在身,但作爲天下豪商、洛陽鉅富,康寧還是有資格住在北城的,並且在覈心繁華地帶,與權貴們做鄰居,爲貴氣所包圍。

近些年,放下了家族生意,康寧把剩下不多的精力,放在了追逐權貴上,哪怕無法完成身份的轉變,那便只能積極靠攏,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與保護傘。

同時,錢在大部分時候,用處都是十分巨大的,對於這一點,康寧有足夠的自信與認知。權貴又如何,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足以撬動他們,乃至支使他們,這些年的大撒錢(借錢),效果已然很顯着了。

此時的八方樓,正處於開門接客的最佳時段,人流量很大,並且大部分都是衣着光鮮之輩,爲了八方美食珍饈而來。

三層最深處,裝飾最奢華,環境最精緻的雅間內,康寧正在其間會客,作爲旗下的知名產業,八方樓也是康寧平日裡待人接物最常用的場所,相比之下,不管是城裡的“康宅”,還是城外的“康園”,都很少用到,裡邊逾制的東西擺設,終究太多了......

康寧接待的,是一名和他同樣白髮蒼蒼的老者,溝壑滿面,但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一身精緻的錦袍,透着股低調奢華的氣質。

老者也不是什麼權貴,當然要論關係,還是扯得上的,他正是京師同樣聞名的大商人趙仙。與康寧的“白手起家”、辛苦發跡不同,趙仙的商途可要順暢得多,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更豐富,帶有白手套的屬性,他畢竟是已故盧國公趙匡讚的家臣。

而得益於劉皇帝早年對“燕藩”的特殊照顧,趙匡贊在入朝之後,可是着實藉機掙下了一大筆財富,勳貴之中,若說有錢,可以說無出其右者。

在趙匡贊或明或暗的支持下,趙仙這個家奴出身的武夫,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漢有數的商業巨擘,而論安全與穩定,顯然不是康寧可比的。

說到底,康寧最大的短板,就在於沒有一個穩固牢靠的政治靠山,哪怕是權貴們的座上客,但關係並不可靠,甚至不乏笑裡藏刀,圖謀家產者。

康寧曾經做過不少努力,但一個人的運氣不會永遠那麼好,不會永遠都是順風順水的。早年王章算是一個,可惜倒得太快,權力保鮮時間太短,而王章的政治影響力,也因其孫張進的胡作非爲徹底斷送,連康寧也在背後受到了一定的牽連。

而最能依靠的,本是康氏家族,康延澤雖然只是一個合川伯,但那也是堂堂的軍功貴族。然而,陳年積怨太深,還曾爭搶過家產,幾十年下來,早已撕破臉皮,不說視爲仇讎,總歸是相看兩厭,遇到些麻煩,還會互扯後腿......

因此,相比之下,趙仙的出身或許還要卑微些,只是趙延壽從死人堆裡撿的一個僮僕家奴,但背靠盧國公府(先東平王府),日子可要滋潤得多,風險也要小得多。

同爲大商賈,生意上沒有多少衝突,甚至還有不少合作的地方,再加上康寧曲意逢迎,二者的關係自然不差,面對康寧時不時的邀請,只要有空,趙仙也都會給面子,親自赴會。

兩個人都年近七旬了,但都能喝酒,能吃肉,氛圍十分融洽,交談的話題,則離不開京城的大事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一些朝廷“機密”,而純粹生意上的事情,反而聊得少。

酒至微醺,趙仙喝了口茶漱口,隨意問道:“兄臺家的商隊,又往安西輸送了一批軍需,算時間,也快返京了吧!”

聽趙仙提及此事,康寧老眼中閃過一抹思索,澹澹一笑,應道:“趙兄真是耳聽八方啊!正在歸程,不過要抵京,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如今這樁生意,是沒有什麼賺頭可言了,安西畢竟太遠了,一去數千裡,又在打仗,兵部派下的任務,又不能不接。所幸,只需將軍械送抵碎葉,又能帶回那裡的一些土產,方纔不至虧損......”

見康寧在這裡掰扯起軍需運輸生意,趙仙也不由笑了笑,對於康寧的情況,他其實也瞭解一些,看在其還算對胃口的份上,以一種提醒的口吻,慢悠悠地道:

“朝廷往安西派遣足有十幾支輜重運輸隊伍,康兄可知,其中最特殊的一支,是那一支?”

聞問,康寧微訝,凝眉想了想,忽地面色微變,道:“趙兄指的,莫非是......”

話沒有說出口,但康寧的手卻指向西方,那裡既是皇城方向,也是東宮方向。迎着康寧的目光,趙仙輕聲道:“兄臺這些年追逐於權貴之家,這樣一位天潢貴胃,就在眼前,觸手可及,怎會忽略呢?”

此前,皇孫劉文渙奉劉皇帝口諭,親自給安西押運了一批武器,到如今,仍未返京。而劉文渙,對於康寧這樣身份的人來說,尋常時候是怎麼也不可能接觸得到的。

但趙仙,則一語點醒夢中人,似乎指出了一條明路......

心中有所計較,但面上不動分毫,舉杯朝趙仙示意了下,康寧很是自然地轉移話題道:“近來京中關於分封之事,可謂甚囂塵上,此事還請趙兄不吝賜教。”

對此,趙仙老眉一揚,以一種驚詫的語氣對康寧道:“兄臺經營海外多年,深耕廣殖,哪裡如何老夫指點,分明是我要向你請教纔是。以兄臺在南洋的墾殖,或許也能擁有一塊自己的封地呢?”

“趙兄說笑了!”聞言,康寧當即搖頭嘆道:“我也研究過分封之政,那是給貴族們的待遇,似我等商人,何來的資格,縱然經營有成,或許最終只是淪爲他人嫁衣......”

“我看不盡然!”趙仙還是那副慢條斯理的模樣,道:“陛下詔書裡,可沒有明確海外領地只有勳貴有資格受封,反倒是,諸封國王的再分封之權是清晰明確的。

只要南洋形勢明朗,封國定製,兄臺只需攜手下土地、人口附從即可,屆時即便不能成爲領地之主,作爲封國王的直轄子民,還是很有機會的。

再不濟,向權貴們討要一個名分,掛個名,同時保佑土地財產,以康兄這些年經營的關係,要做到也並不難吧......”

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483章 南巡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96章 缺人了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97章 怪圈第364章 過韓府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46章 流光園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714章 百姓苦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98章 溫柔鄉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9章 寫得不錯!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4章 在真定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95章 玩陰謀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73 王晏鎮洛第24章 天福十二年世宗篇終 駕崩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7章 風波第22章 稱帝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80章 春夜第406章 調任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42章 殺肥第9章 鳳翔戰況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674章 爆發第136章 趙都帥第70章 大禮第316章 不裝了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