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

bookmark

當然,不論怎麼變,怎麼擴張,發家的業務,康寧是沒丟的,與官府的合作,與權貴的關係經營,都需要每年花費大價錢去維持。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康寧手下的那支扈從隊伍,始終維持着組織,非但沒有解散,反而有所壯大,掛着“康”字旗幟的商隊,幾乎隨處可見,足跡遍佈大漢東西南北。

毫不諱言地說,靠康大官人衣食的人,數以萬計。當然,這種主要依託於商業人身依附,並不是那麼牢靠,要養這麼多人,並不容易,除了有錢,還需有糧有肉.

大漢許多商賈,但凡經營有成,賺取了一定利潤,便忍不住買田置地,將骨子裡對土地的貪戀表現得淋漓盡致。康寧也不能免俗,家鄉蔚州是必然要有產業的,置地萬畝,在山陽圈牧場萬頃,不少扈從僱傭都安排在其中,但這只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

跟隨康寧的那批人,來源衆多,成分複雜,但在康寧的帶領下,大多具備一點特性,那就是狼性,是習慣“吃肉”的。

當國內趨於安定,當大漢逐漸停下擴張的腳步時,康家卻沒有停止,相反,他們是自發地向外發展,尤其在海外貿易上。

最早在南洋搞“武裝拓殖”的人與勢力之中,就有康家,當然,從事後來看,康家的海外征途是有些巧合因素的。

最初是爲了搞香料貿易,後來則是爲了金銀這樣的貴金屬。當年,康寧在湖南也是偷偷開了幾個銀礦的,獲利頗豐,這自然是違法的,尤其在朝廷進行貨幣改革之後。

只是,由於當初以勳貴張進爲首的滑州貪腐桉,又引出了趙匡美私開銀礦桉,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也籍此對各地的私開的金銀礦大加打擊。

連榮國公的弟弟都保不住,還主動投桉自首,康寧生意雖然大,自是也扛不住的,主動斷臂求生,將手中的私礦上交朝廷,還花費了大代價,給中原水災受難百姓捐了一大筆錢,方纔倖免,那也是康寧商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

但是作爲一個商賈,最突出的特質便是逐利,瘋狂的逐利,尤其在品嚐過甜頭之後,開礦雖然辛苦,但絕對是一本萬利。國內政策嚴,限制多,但國外便是一片海闊天空,任其遨遊。

於是,康寧組織了好幾批人出海,康家商隊的足跡也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年郭良平打三佛齊,奪蒲羅中島時,康氏船隊的扈從、水手可都是積極支持,鼎力相助,除了後勤幫助,甚至自帶武器,上岸打仗殺敵。

當然,這個過程中沒有虧的,死傷些人不算什麼,圈奪的土地,佔領的礦山,其中之利,是數倍乃至數十倍。和許多人感受到的一樣,對於大漢的食利階層而言,海外實在是太自由了,什麼手段都能使,還不怕被人攻訐清算......

這十多年來,除本土開掘冶煉的部分金銀,海外的金銀是大量涌入大漢,也使得銀價不斷下跌,但再怎麼貶值,一兩銀子依舊能兌1058文銅錢。

雖然不管是金還是銀,還是銅,輸入國內,都被受到朝廷的“剝削”,被狠狠地宰上一刀,但依舊是暴利。而成本,不過役使一些土着,開山挖礦罷了,十分低廉。

到如今,康寧在海外已有大小礦十餘座金銀礦,僅銀每年便出產近兩萬斤,這甚至快超過朝廷在湖南所設銀監的收入了。

而對於許多金銀礦收穫,康寧都是瞞着的,大部分採掘所得,都被他藏起來,不敢暴露,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種小兒持金過鬧市的感覺。

不過,這也快瞞不住了,在海外搞開礦生意的人並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時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計,至少能夠一採數年乃至上十年的礦,價值絕對不小。

同時,在高麗、日本這樣金銀盛產的地方,康寧也有涉足,當然,這就需要和兩國的權貴階層合作,在其中過道手,賺個“手續費”,康家遍佈五湖四海的商隊,在貿易流通上的優勢實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絕,還是運氣使然,幾十年下來,康寧始終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終總能跨過。

如今的康寧,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論名氣,四海揚名,幾十年的“傳奇生涯”,讓他爲天下商賈引爲榜樣;論財富,不說富可敵國,腰纏數百萬貫是一定的;論影響,若把海外的土着奴隸算上,十萬人指着康大官人吃飯;論地位,大漢的權貴之家,大多是能作爲座上賓登門拜見的,連太子殿下都親自接見過,聽他講述海外拓殖的經歷與收穫......

人生已是如此輝煌,但康寧仍不滿足,錢財名氣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爲銅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飽受非議與鄙視,雖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針對的來源只是因爲眼紅嫉妒。

但是,越缺什麼,就越想得到什麼。在大漢,顯然不是有錢就可以爲所欲爲的,這是一個等級分明近乎嚴苛的社會,雖被稱呼爲“康大官人”,但沒有功名在身,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布衣平民。商賈在這些年,社會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舊有限,在不少讀書人眼中,還是不如那些手工業者與農民。

哪怕腰纏百萬貫,很多行爲都是受到限制的,有些衣服不能穿,有些車不能坐,有些禮儀不能表現,做了就是逾制,而名氣越大,被盯得越牢。

因此,在風光的背後,康寧實則很壓抑,尤其是內心之中,充滿不甘。因此,過去的二十年,他一直追求的,早已不是財富,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如何由富而貴。

財富積累得越多,也越清楚,在大漢,沒有權力支撐的財富,是何等的脆弱,就有如沙灘上的建築,風一吹就散了。過去的幾十年,也見識到了太多豪商大賈,被朝廷當豬一樣宰......

曾經康寧是有過機會的,被時任江西道布政使的鐘謨引爲幕左,後又被薦爲參政,由康家的實力,以及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吏部也特許了,上上下下一團和氣,共襄盛舉。

只可惜,後來此事爲劉皇帝知道,對於康大官人的名氣,劉皇帝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早年之時還因有這樣的“義商”表揚過。

然而,當得知他得知此事後,卻笑了笑,說了句讓人惶恐不安的話:“參政官雖不大,但也是道司要員,那康寧朕聽說過,很會經營,生意做得很好,當了官,想來更方便其賺錢了......”

隨後不久,康寧的官就丟了,有意思的是,將康寧當官之事情偷偷捅出去的,正是合川伯康延澤。

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25章 邢州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751章 結束了第122章 睡仙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84章 教訓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98章 溫柔鄉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95章 袁家莊第243章 總結第433章 聖訓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87章 瑣屑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14章 還京第146章 黃羊平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78章 滄州府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465章 “教匪”第270章 立場第334章 交待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章 稱帝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01章 捐資第91章 王峻驕狂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80章 博弈第100章 城戰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3章 豪強第191章 北巡結束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83章 遼帝之亡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33章 西征!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07章 殿試第1694章 鹽州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33章 納了第321章 矛盾第1章 封禪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