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

bookmark

當然,不論怎麼變,怎麼擴張,發家的業務,康寧是沒丟的,與官府的合作,與權貴的關係經營,都需要每年花費大價錢去維持。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康寧手下的那支扈從隊伍,始終維持着組織,非但沒有解散,反而有所壯大,掛着“康”字旗幟的商隊,幾乎隨處可見,足跡遍佈大漢東西南北。

毫不諱言地說,靠康大官人衣食的人,數以萬計。當然,這種主要依託於商業人身依附,並不是那麼牢靠,要養這麼多人,並不容易,除了有錢,還需有糧有肉.

大漢許多商賈,但凡經營有成,賺取了一定利潤,便忍不住買田置地,將骨子裡對土地的貪戀表現得淋漓盡致。康寧也不能免俗,家鄉蔚州是必然要有產業的,置地萬畝,在山陽圈牧場萬頃,不少扈從僱傭都安排在其中,但這只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

跟隨康寧的那批人,來源衆多,成分複雜,但在康寧的帶領下,大多具備一點特性,那就是狼性,是習慣“吃肉”的。

當國內趨於安定,當大漢逐漸停下擴張的腳步時,康家卻沒有停止,相反,他們是自發地向外發展,尤其在海外貿易上。

最早在南洋搞“武裝拓殖”的人與勢力之中,就有康家,當然,從事後來看,康家的海外征途是有些巧合因素的。

最初是爲了搞香料貿易,後來則是爲了金銀這樣的貴金屬。當年,康寧在湖南也是偷偷開了幾個銀礦的,獲利頗豐,這自然是違法的,尤其在朝廷進行貨幣改革之後。

只是,由於當初以勳貴張進爲首的滑州貪腐桉,又引出了趙匡美私開銀礦桉,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也籍此對各地的私開的金銀礦大加打擊。

連榮國公的弟弟都保不住,還主動投桉自首,康寧生意雖然大,自是也扛不住的,主動斷臂求生,將手中的私礦上交朝廷,還花費了大代價,給中原水災受難百姓捐了一大筆錢,方纔倖免,那也是康寧商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

但是作爲一個商賈,最突出的特質便是逐利,瘋狂的逐利,尤其在品嚐過甜頭之後,開礦雖然辛苦,但絕對是一本萬利。國內政策嚴,限制多,但國外便是一片海闊天空,任其遨遊。

於是,康寧組織了好幾批人出海,康家商隊的足跡也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年郭良平打三佛齊,奪蒲羅中島時,康氏船隊的扈從、水手可都是積極支持,鼎力相助,除了後勤幫助,甚至自帶武器,上岸打仗殺敵。

當然,這個過程中沒有虧的,死傷些人不算什麼,圈奪的土地,佔領的礦山,其中之利,是數倍乃至數十倍。和許多人感受到的一樣,對於大漢的食利階層而言,海外實在是太自由了,什麼手段都能使,還不怕被人攻訐清算......

這十多年來,除本土開掘冶煉的部分金銀,海外的金銀是大量涌入大漢,也使得銀價不斷下跌,但再怎麼貶值,一兩銀子依舊能兌1058文銅錢。

雖然不管是金還是銀,還是銅,輸入國內,都被受到朝廷的“剝削”,被狠狠地宰上一刀,但依舊是暴利。而成本,不過役使一些土着,開山挖礦罷了,十分低廉。

到如今,康寧在海外已有大小礦十餘座金銀礦,僅銀每年便出產近兩萬斤,這甚至快超過朝廷在湖南所設銀監的收入了。

而對於許多金銀礦收穫,康寧都是瞞着的,大部分採掘所得,都被他藏起來,不敢暴露,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種小兒持金過鬧市的感覺。

不過,這也快瞞不住了,在海外搞開礦生意的人並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時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計,至少能夠一採數年乃至上十年的礦,價值絕對不小。

同時,在高麗、日本這樣金銀盛產的地方,康寧也有涉足,當然,這就需要和兩國的權貴階層合作,在其中過道手,賺個“手續費”,康家遍佈五湖四海的商隊,在貿易流通上的優勢實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絕,還是運氣使然,幾十年下來,康寧始終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終總能跨過。

如今的康寧,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論名氣,四海揚名,幾十年的“傳奇生涯”,讓他爲天下商賈引爲榜樣;論財富,不說富可敵國,腰纏數百萬貫是一定的;論影響,若把海外的土着奴隸算上,十萬人指着康大官人吃飯;論地位,大漢的權貴之家,大多是能作爲座上賓登門拜見的,連太子殿下都親自接見過,聽他講述海外拓殖的經歷與收穫......

人生已是如此輝煌,但康寧仍不滿足,錢財名氣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爲銅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飽受非議與鄙視,雖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針對的來源只是因爲眼紅嫉妒。

但是,越缺什麼,就越想得到什麼。在大漢,顯然不是有錢就可以爲所欲爲的,這是一個等級分明近乎嚴苛的社會,雖被稱呼爲“康大官人”,但沒有功名在身,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布衣平民。商賈在這些年,社會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舊有限,在不少讀書人眼中,還是不如那些手工業者與農民。

哪怕腰纏百萬貫,很多行爲都是受到限制的,有些衣服不能穿,有些車不能坐,有些禮儀不能表現,做了就是逾制,而名氣越大,被盯得越牢。

因此,在風光的背後,康寧實則很壓抑,尤其是內心之中,充滿不甘。因此,過去的二十年,他一直追求的,早已不是財富,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如何由富而貴。

財富積累得越多,也越清楚,在大漢,沒有權力支撐的財富,是何等的脆弱,就有如沙灘上的建築,風一吹就散了。過去的幾十年,也見識到了太多豪商大賈,被朝廷當豬一樣宰......

曾經康寧是有過機會的,被時任江西道布政使的鐘謨引爲幕左,後又被薦爲參政,由康家的實力,以及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吏部也特許了,上上下下一團和氣,共襄盛舉。

只可惜,後來此事爲劉皇帝知道,對於康大官人的名氣,劉皇帝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早年之時還因有這樣的“義商”表揚過。

然而,當得知他得知此事後,卻笑了笑,說了句讓人惶恐不安的話:“參政官雖不大,但也是道司要員,那康寧朕聽說過,很會經營,生意做得很好,當了官,想來更方便其賺錢了......”

隨後不久,康寧的官就丟了,有意思的是,將康寧當官之事情偷偷捅出去的,正是合川伯康延澤。

第43章 東京聲色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77章 小賢王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06章 倒趙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53章 削藩第38章 殿議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755章 良平島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68章 榮寵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0章 湖湘之治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768章 崩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41章 探監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3章 “梳理”、“優化”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5章 王樸走了第12章 大朝會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70章 立場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21章 樑孝王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80章 春夜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06章 敲打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16章 面試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97章 隰州第132章 做媒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97章 擴*整頓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