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另起爐竈

不誇張地講,劉旻所提“營所制”,是對當前漢家軍政制度的一次大改革,在“因地制宜”方面,比當年劉煦在安東時期搞得那些動作還要奔放,還要大膽,還要徹底。

從一定程度上,這甚至已經背離了朝廷強化了幾十年的中央集權基本原則,這是必然會引發非議與爭執的。

朝廷那邊會是何反應且不論,就眼前的勤政殿,如趙王劉昉者,已然面沉如水,滿腹疑慮了。

這幾乎是一種本能的排斥,因爲與劉昉長久以來形成的意識形態是衝突的,劉旻此舉,甚至可以用“離經叛道”來形容。

而劉旻的“營所制”,絕不是短時間內琢磨出來了,看起來,只是藉着安西的形勢發展變化,順勢提出,把握住了時機,堪稱是處心積慮。

不過,劉昉卻沒有第一時間表示反對,他到安西這邊來,也有快一年了,對於這邊的形勢與情況,也觀察已久,心中也是有些數的。因爲有一些調查實踐的基礎,所以即便心中不喜,劉昉也不好貿然反對,畢竟安西也確實需要一些改變以適應新形勢。

這種充斥着分封內涵的營所制,可以看作是劉旻對安西將士的示好,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通過大方地讓權、讓利收買安西的中下級軍官。

這也是一種留人的辦法,倘若不採取措施,那在不久的將來,安西將士很可能陸續離開。可以肯定地說,如今大部分的安西軍將士,都是有回國念頭的,一方面是打了這麼多年仗,諸軍將士也都累了,哪怕在安西服役最短的官兵,也有三年往上。

馬革裹屍者且不論,但活下來的,想要帶着功勳與戰利品返回大漢,試試那衣錦還鄉的虛榮,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在洛陽朝廷政策大調整的背景下,實事求是地說,安西軍隊內部,在近兩個月,也有些人心浮動。稍有些見識的將校,也都意識到,安西的日子要不好過了,或許安西封國也就在眼前。

這樣的情況下,將士們考慮自身的前途命運,也在情理當中。普通的官兵有回鄉之念,而有背景、有前途的將校,自然也更願意回大漢,已經是有成例的,有安西軍履歷的,只要返回國內,升職是必然的,區別只在升幾級。

再比如火炮部隊,安西是這項新武器、新兵種最主要的實戰試驗場,這些年已經輪換兩次,至今仍有兩千人的火炮軍在安西服役,就分駐在怛羅斯以西的幾座城池。

這些人,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是遲早要回國內去的,隨着樞密院對火炮重視的提高,國內對能操作火炮尤其是具備實戰經驗的炮兵,稀缺程度也進一步加深。能夠安西留下的,恐怕只有火炮以及少量“教官”了。

以眼下安西目前的情況,如果不採取積極措施,安西軍或許不至於自潰,但僅靠少量願意留在安西跟着都督府打拼的將士,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這些問題,劉旻顯然是有認真考慮,營所制就是他提出的解決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像安東那般,將一部分將士與安西真正捆綁在一起,而不是僅僅作爲一項履歷,一個跳板。

營所制,顯然具備達到這個目的的作用。對於普通軍官來說,回到大漢,或許能夠升職加勳,但這個進步,註定是有限的,如無殊遇,是很難突破階層限制的。

回大漢,只能當個中級下軍官,退役的之後,或許能在鄉里當個鄉紳,甚至於,迴歸本來的身份——農民。僅靠一個戰功勳位,並不能保證其社會地位永不動搖,畢竟,在大漢有戰功、負勳位的人,縱沒有一百萬,也有五十。

但在安西則不同,若依魏王殿下的“營所制”能夠推行,那每個營所的指揮使就是實實在在的“鄉侯”,權力甚至要比國內那些知縣、縣令大,要大得多。

生殺大權這種東西,國內的那些官僚,雖然實際上擁有,但在法理上,卻還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監管、各種限制。但是劉旻,直接將之下放,明確地賦予諸營所。

哪怕是營所一小卒,在劉旻構想中,也具備身份特權,在安西從法理上凌駕土著及各部族,甚至於自由民之上,而更重要的是,這份特權可以世襲,只要香火不絕,在營所體系下他們的子子孫孫都將長享此特權。

這樣的差距,是不可以量計的,只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都不可能不動心的,其中的誘惑,哪怕遠離中原,紮根安西,又有何妨?階層躍升,從來是難如登天的,但在安西軍中,就可以輕鬆做到,這是來自魏王殿下的恩賜,也僅賦予安西將士。

一旦成行,還可籍此吸引更多的漢人來,尤其是這些官兵的家人族人,親屬來了,那這些官兵可就徹底綁在安西這艘船上了。

吸引軍屬西來,一直都是都督府在努力做的,但過去十年,成效並不顯著,如果只是區區一些土地草場,誘惑力遠遠不夠。

現在不一樣了,足夠的權力,利益,帶來足夠誘惑力,也能充分發揮官民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幫安西轉移人口,哪怕只留下兩萬安西將士,最終也能給安西帶來十萬以上的國民!

對於勤政殿的安西高級將領們而言,短時間內並不能想明白此制的所有好處,但僅憑意識,就能感受到其巨大驅動力,一旦爲下邊的安西將士所知,其轟動效應必然是客觀的。

這個制度,顯然是能夠讓安西快速崛起、壯大,一旦改制成功,安西的局勢能迅速穩定下來,對於這片土地的掌控力也能空前提升,當然,這是針對整個安西集體而言。

而於安西內部而言,集權屬性要大大降低,隨着時間的推移,必將被弱化,但這是未來的事情,現在亟需考慮的,是如何立足,發展,並且壯大。

同時,這麼一批“營所貴族”,其鬥志也不可能長久保持,絕對的特權,導致絕對的腐敗,時間一長,也很可能墮落下去。但是,世上又有什麼制度是能讓特權階級永遠保鮮的呢?所以,這一點,根本無需顧慮。

這安東是截然不同的,安東也曾有長時間的分權放縱,但在分權之後,還有一個收權的動作,從封國伊始,便重新走向集權。

兩者之間路子完全不一樣,這也是不同社會環境與形勢造成的差異,而可以想見的是,未來的安西,也很難像安東那邊重新把權集中起來,除非,再來一場大變革!

不過,就目前劉旻的解釋,還是不夠的,至少對這些高級將領來說,不夠。營所針對的,只是普通的中下級軍官,對普通人誘惑力很強,但對他們,則未必然。

於是,劉旻又緊跟着表示,營所只是一個基準,作爲政治、軍事、經濟管理的基本單位。在營所以上設廂所,廂所以上設軍所,其管理模式與職權與營所一脈而貫。

營所、廂所數量不定,軍所則固定,暫時圍繞着碎葉、郭城、怛羅斯、楊城四座城市,設四大軍所。而軍所與廂所,就是劉旻拿來收買高級將領的。

當然,除了軍所都指揮使,都督府不能隨意罷免之外,對於下屬廂所、營所,都督府擁有最終任免決策之權。

營所的規模,是按照當前安西軍編制狀況來的。同國內一樣,營也是安西軍獨立作戰的基本單位,但在編制上,已然有所變化,六個步兵隊,一個馬隊,一隊弓箭手,再加上營衛、斥候、傳令、輜重、伙伕,一個營按照正編已有近六百人。

安西都督府如今下轄三萬餘人,全部留下是不現實的,以兩萬人作爲目標,劉旻計劃先期置三十三個營所,分屬廂所。在進行對ysl教的四大改造之前,安西軍先行按此編制重新調整,等待牛鬼蛇神被掃平之後,便正式啓動營所制。

當然,劉旻的新制還是不夠完善,至少,營所之下,如何設置,上下關係,產出分配,還沒有拿出一個具體辦法。但是,大方面一旦定下,那後續就只是內部調整了,有足夠的協調空間。

不得不說,劉旻提出的“營所制”,就是在安西打造出一批新式軍功貴族。

但是,需要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營所官兵的,來滿足這些新式貴族。僅靠都督府是不夠的,剝削西遷移民,吃相難看不說,還是掘根的做法,絕不可取。

因此,能夠給這種分封式營所制推行提供基礎的,給營所官兵提供養分的,只有當地的土著。

但是,要滿足兩萬營所兵,以當前安西的遺民土著,是遠遠不能滿足的,一百萬都不夠,兩百萬也勉強,若再加上還有分出一部分給都督府、官僚、國民乃至是投誠的貴族、部族首領,那就還需更多的生產人口(農奴)。

那麼,人口從哪裡來,向東掠奪大漢,這種數祖忘典的事可做不得,至少當前是不可能的,如此,就只剩下西方一途了。

因此,劉旻的營所制,不只是一個爲立足安西而採取的應急措施,它同時還具備高度的擴張性,在它達到安西的擴張極限之前,將吞噬一切夠得着的資源,土地、財富、人口

這也將是一頭更加強悍,更加危險的戰爭巨獸,在其墮落之前,能夠爆發出來的能量,也將摧毀一切阻礙。

前提是,能夠順利推行,在此事上,阻力只可能來自兩方。一方是內部那些意識形態更忠心於國內的將帥,但巨大的利益足以收買大多數人,少量的反對意見,不構成實際威脅。

二則是朝廷那邊作何想法,畢竟,至今安西都督府依舊是大漢朝廷軍政體系下的一員,這種逾制亂法的變革,沒有朝廷的首肯,貿然爲之,是要擔巨大政治風險的。

若是外臣,怕就得被攻訐個居心叵測,被拿下問罪了。但,主導此事的是魏王劉旻,還刻意拉上一干高級將帥與劉昉、向德明這樣的王公背書。

而劉旻還有話說,若不是朝廷斷了支援,安西又何需尋求自助。

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6章 相形見絀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08章 新貴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97章 隰州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693章 安西王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88章 童謠第145章 了結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36章 郭氏父子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8章 耿崇美第381章 功臣閣第162章 薨逝第78章 滄州府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7章 武德司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53章 削藩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章 柩前繼位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61章 北使南歸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481章 行宮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97章 心虛第40章 濮州案(3)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7章 誘其北上第85章 浮雕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68章 榮寵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50章 落幕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04章 解決第48章 耿崇美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66章 陷河陽第129章 叔父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8章 侯益第391章 暗箭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3章 真正目的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