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東歸

bookmark

河中府,府治曰河東城。

在劉承祐西巡的這段時間,整座城池顯得很緊張,軍丁巡邏,兵甲不歇。既懷異志,李守貞對朝廷的向,自然是嚴密關注者。甚至十分懷疑劉承祐西巡的目的,尤其在他拒絕東去洛陽覲見的情況下。

事實上,做賊心虛之下,李守貞已然做好了起兵的準備。當然,這裡的準備,指的是心理準備。劉承祐在潼關設潼安軍,已使之成爲驚弓之鳥,但又投鼠忌器。

裝飾奢貴的府堂間,烏煙瘴氣的,一名身披袈裟的僧人,正緊閉雙眼,嘴裡唸唸有詞,似在“發功”。觀其面相,莊嚴肅重,倒有種高僧的氣質。良久,緩緩地睜開了那雙泛着智慧光芒的明亮眼睛。

此僧號“總倫”,長於占卜,出入於節度帥府,被奉爲上賓,把李守貞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法師,如何?”見狀,候在一旁的李守貞趕緊湊上前問道。

很有氣度地醞釀了一番,總倫捋着鬍鬚,慈眉善目地衝李守貞淡笑道:“使君勿憂,有驚無險!”

聞言,李守貞表情一鬆,臉上也跟着帶上了釋懷的笑意。

該是巧合,有心腹幕佐匆匆來報:“啓稟節帥,洛陽來信!”

微訝,李守貞快速地拆開閱讀,很快,哈哈大笑起來,很是暢快。

邊上,正支使着弟子收拾法器的總倫,走上前來,施了個佛禮,說道:“看來,是洛陽傳來好消息了。”

李守貞揚着手中的信紙,臉上洋溢着一些得意之情:“小皇帝離開洛陽,還往開封去了。吾不奉詔覲見,他非但不降罪,連申飭都不敢,反而要給我加官進爵,並派宰相馮道親自前來河中宣詔。這是,怕徹底逼反了我,想要穩住老夫啊!朝廷軟弱,由此可知,天下節度知之,定然輕視,如此怎能守住江山?”

“朝廷定然是懾於蒲軍之利,懼使君之威。”總倫在旁邊附和道。

“果如法師之言,天命猶在我!”李守貞笑道,說着,語帶哂意:“他欲穩住我,我正欲迷惑住他。等我聯絡好盟友,定然給小皇帝與朝廷一個教訓。”

“使君大業可期。”

“借法師吉言。”

“節帥,趙推官求見。”

“修己,尋我何事?”見着上門拜謁的趙修己,李守貞大咧咧地問道。

趙修己嘴脣泛白,表情陰鬱,重重地咳嗽了幾聲,拱手以一種衰弱的聲音對李守貞道:“節帥,屬下身染重病,此來是欲請辭的。”

“前番不是還好好的嗎?”李守貞愕然,這才注意到趙修己的臉色。

“病來得突然,不測之災,非屬下所能預料。”趙修己苦澀道。

“那也不用辭官。”李守貞擺擺手,說道:“你可暫時放下政務,在府中休養,我自請良醫救治。”

“使君!醫者言屬下所染,乃惡疾......”趙修己又重重地咳嗽了幾聲,哀聲說:“藥石無救,恐時日無多。葉落歸根,屬下只欲撐着病體,還歸鄉里。”

“惡疾”二字,咬音極重,看趙修己的模樣,李守貞想到了什麼,表情微變,有點急躁地擺擺手:“既如此,我自不便相阻。稍後,我命人奉上錢帛,作路資,籌汝前功。”

趙修己又重重地咳了幾聲,顫着手朝李守貞拜謝:“謝節帥。屬下告退。”

待趙修己退出後,李守貞了立刻厭惡地離開房間,滿臉的晦氣,命人清掃屋子的同時,急急忙忙地去沐浴。

而趙修己這邊,在取得李守貞的應允之後,當夜便攜家小南下,走得挺急。一直到風陵津頭,方纔放緩。

“官人何故如此匆急?”其妻坐在馬車上,摟着一雙子女,忐忑地問道。

已是平旦,天色晦暗,隱隱能聽到黃河水聲。趙修己此時哪裡有在李守貞面前的病態,見夫人擔憂,出言安撫道:“我這是提前避禍啊!”

“節帥對朝廷諸多疑忌,叛意已盛,勸阻不得。然其欲以河中一隅之地,抗天下之大,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禍事不遠也!”

趙妻是不懂這些的,只能跟着點頭:“那我們現在去哪兒?”

“先還鄉里吧!”趙修己道。他,還是開封人。

行路間,不由回首望了望,趙修己撫須長嘆:“自天福年間,我便追隨李守貞,輾轉數鎮,沒曾想卻是這樣的結果。數年之功啊,也是我識人不明啊......”

有李守貞的手令,風陵津北岸的守卒,乾脆地放行了。這種時間,南渡之後,直接被潼安軍收押盤問,楊業得知消息,延請之。老家是回不去了,無奈之下,趙修己只得暫時棲身於潼關楊業帳下。

......

不管李守貞那裡如何夜郎自大,劉承祐這邊,東歸之路很順當。

此次西巡,懲貪官,治惡吏,打擊勳舊豪右,整不良之風,釋土地,增籍戶,鼓勵生產,綏寧人心。召撫節度,佈置河中防控扼。細細算下來,倒也做了不少事。

另外,蘇逢吉下獄,馮道使河中,史宏肇守西京,隨行的三個宰臣(史弘肇有同平章事銜),沒一個得以完好跟隨返京的。

似乎,隨駕出巡,不是恩寵,看起來,反倒顯得有些不吉利,就是不知今後,若劉承祐再行巡幸地方,宰臣們會不會心顫。

京畿民間的情狀,經劉承祐清理了這一番,顯然有所好轉,雖然遠遠談不上大治,但是,至少穩定下來了,劉承祐要的就是穩定,讓百姓們好好給他種地。

路過汜水縣的時候,見千古名關,劉承祐心有所感,發令前往樞密院,着其議事,遣將領禁軍精銳駐守。這,又算是史弘肇守西京的一種制衡吧。雖然史弘肇不見得會出什麼大問題,畢竟這個時代地方叛亂真的不是太講道理,但有備無患,廟算嘛,總歸要考慮得周全些。

再經鄭州,歇一夜,遣人察之,甚喜。

新的防禦使景範已然就任,接掌軍政,處理庶務,已入正軌。此前,劉承祐已在洛陽接見過景範,親自考察。就如旁人所描述的那般,這是個剛嚴信重之人,年過不惑,特殊時代下的宦海浮沉,稍微磨去了其棱角,但言談舉止間,仍舊透着些許內斂的強勢。

君前問對,十分得體,盡顯幹練之風。劉承祐諮之以鄭州施政方針,其也早有準備,不假思索敘來,總結出來,就五個短語:勸農桑,促耕織,明法紀,樹威信,穩人心。這顯然是知時局、體上意的表現。

雖然一次不算特別深入的交流,並不能讓劉承祐對景範太過賞識,但好感總歸是有的,面聖之後,便遣其東往鄭州,交接上任。上任之初,便將治下諸縣走了一圈,瞭解情況。

就眼下的狀況,其政能凸顯,爲政依法以理,辨忠察奸,凡事務處置,必致官民信服,無怨言方止。事實上,以其強硬的作風,究竟有無怨言,哪裡說得清楚,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的。

在劉審交治農的基礎上,景範繼續深行勸農理耕,幾番親下田畝,察看鄉情,垂詢農戶,親力親爲的表現,使其官聲在短時間內便傳遍了鄭州。

時下,穀雨已至,鄭州的春耕事宜,基本上都已結束。以溝渠淤塞之故,這兩日,景範正組織着不算多的民力,於州內幾道主渠進行疏浚,以便灌溉。對此,州內有官吏反對,因爲動工程,不止要耗人力,還要耗錢糧,而府庫空虛。景範則力排衆議,盡府庫,也要行利農之事。

得悉景範施政情況,詔其面陳詳情,劉承祐其心甚慰,嘉勉之。還當着隨行文武的面,發出感慨:“奏章公文上治國,必致疏漏。如欲使政通達,民安定,還需躬親視事。天下官吏,當以景範爲榜樣!”

如此佳評,自是令人意外,包括景範自己,都很是動容,對於少年天子,頭一次心懷敬重之意。有一句話怎麼說來着,國士待之,國士報之,略有其味。

當然,對於景範,或有過度讚譽之嫌。但於劉承祐這邊,未必沒有以此表明自己用官、用人態度的心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這方面,劉承祐倒希望天下官員都能效其心思。當然,也清楚,那只是一個美好的奢望罷了。

再者,若天下官吏皆似景範,於皇帝與國家而言,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

過鄭州後,再無停留。

四月壬午(初三),劉承祐御駕還開封,詔文武將吏各依其職,不需迎奉。

將立夏。

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21章 樑孝王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4章 大論第311章 舊識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73章 道府之爭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98章 事泄了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72章 磁州賊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33章 延禧驛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62章 分封?第75章 高貴妃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27章 冬至宴3第1695章 袁家莊第1752章 放手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章 柩前繼位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83章 降將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90章 交趾收復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80章 過鄴都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97章 再臨井陘第39章 長沙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71章 北齊鎮第12章 方略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章 臺懷之事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09章 衡釀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91章 酬功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2章 嶺南在望第320章 改革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