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籠絡人心

bookmark

劉承祐的發言,基本上都是對這些青年將校的褒獎之辭,也將他愛將愛才的明君風範給展示出來。在場的青年將校,雖然好些人劉承祐並不熟悉,甚至看着面生,但召見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課。

對於每個人軍職如何,履歷如何,有何作爲,此戰立了多少功,都一一有所提及。並且,沒有在馬、李、符、高這些沾親帶固的將校上費太多口舌,而是着重在與李重進、張永德等人交流上。

這個表現,很得人心,縱使是一時激越,劉承祐還是取得了這幹青年軍官的好感。

一直以來,在軍隊方面,劉承祐都格外重視。當初還在龍棲軍掌兵的時候,便時時籠絡各級軍官,軍中每又職缺遷補調動,還不忘接見將校。

登基以來,對於禁軍上層的將帥、都指、軍頭們,倒不忘拉攏安撫,時不時地召入宮中談兩句話。每月,還有一次“軍事座談會”。相較之下,對於作爲禁軍中堅力量的這些中下級軍校,有所放鬆。

此番,劉承祐便是趁着全平叛盡全功,威勢大盛之際,對中下級的禁軍軍官施加影響,邀買人心。武夫當國的國情與風氣,是地方反覆,戰亂屢發,長年累月下來所形成的一個痼疾,其間根源往前甚至能追溯到中唐以來的藩鎮之禍。

對於老一輩的將帥軍頭,彼輩大多自這個時代的混亂與血腥中成長起來的,少則效力二、三代,甚至有不少人自唐末便崛起,見證了自後樑至今四十多年的王朝更替。

對於那些人,劉承祐已基本放棄了改變的想法。人的思想,往往是最難改變的。

而軍中新崛起的年輕一代,則不一樣了,年輕人,總歸是更加容易被影響,被蠱惑,被收買的,也更容易被控制。

那些老將軍頭,劉承祐還是打算揀其能才者委用。畢竟大漢無論軍政,都可以說是繼承了唐、晉乃至朱樑的遺產,而宿臣老將,還是而今大漢的統治核心,不可能一下子盡數清除。但是,對於那些無德無才而頑固不化者,逐步替換,是應有之義。

軍隊的更新替代,是時刻進行着的,老將代表當下,少壯派代表的是未來。而應召而來的這些人,在軍中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批人,只要彼輩正常發展,未有半道而歿,日後的大漢軍隊,必定有彼輩一席之地。

這個時代,雖然也是草根崛起的時代,無數武夫靠着一身武勇拼殺上位。但禁軍,也是講傳承的,而堂中的這些軍官,憑其出身關係,不論從起步還是上升渠道上,都比普通人要快得多。

就如劉承祐開場所言,彼等,乃是日後大漢禁軍的骨幹中堅。

費了些口水,拾杯抿了口茶,劉承祐輕聲喚道:“趙匡胤。”

正在下邊恭聽天子垂訓的趙匡胤一愣,在堂間諸將校異樣的目光下,快速地穩定心神,出列,這下可不敢偷偷地打量天子了,很規矩地行了個禮:“小人在!”

“不必拘束,擡起頭來!”

大概是劉承祐態度比較溫和,又或者趙匡胤心理素質很強,直身而立,目不斜視,隻眼瞼微垂,一副坦然的表現。

劉承祐打量着趙匡胤,想看看“宋太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傳奇人物。盯了一會兒,卻是沒有太多驚奇可言。個子不矮,身材魁壯,長相端正,年紀比自己大點,另外就是氣質上稍微成熟一點,至於其他的,並不能看出有什麼特殊之處。

就如當初第一次見郭榮之時一般,若非受來自另外一個時空固有印象的影響,僅憑第一印象,劉承祐絕不會高看他一眼。相較之下,還是郭榮給他的印象更深一些,畢竟,郭榮器貌“英奇”。

劉承祐一邊打量着,一面思緒飄飛,使得堂間的氣氛微變。其他人驚奇於,天子何以對這姓趙的小子另眼相看,而趙匡胤,在劉承祐的目光下,心裡也不由泛起了點嘀咕。

“城破之時,衆軍皆涌入,欲建功。而朕聽聞獨東西班軍,向北攔截帶人突圍的李崇訓,是聽你的建議。莫非,你早有預料,叛軍會有此動向?”終於,劉承祐開口發問。

聞問,趙匡胤心下微鬆,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答道:“回陛下,永濟城西臨大河,陛下圍東、南而缺北口。小人只是思,城破之時,衆軍涌入,賊勢一去,叛軍必如鳥獸散,東南兩面衆軍,若有賊欲北逃,唯北面一途得生的機會大些,以己度之,事後果然。卻是小人自作聰明瞭,陛下早安排了王使君等將軍......”

趙匡胤顯得挺謙虛的,但從其回答便可知,這明顯是個會用腦的,並且抓機會的能力相當強。城破之時,大部分人都想着進城賺功,但禁軍人那麼多,分下來,能有多少。反倒是東西班,另闢一道,配合着王晏將北逃的那一小部分叛軍殲滅。

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不投降,而選擇突圍北遁的,絕對是叛軍中的頑固份子,比起那些果斷投降的叛軍士卒,更需剿滅。這些叛卒,功勞的價值更高。並且,俘虜李守貞的家小,這功績更加實在。

思及這些,就憑藉這眼光,劉承祐都會對趙匡胤高看一眼。事實又證明,能在歷史上闖出那麼大的名頭,開朝立國,絕非凡人,縱在微末,亦顯其不凡之處。

“有此眼光,便可爲將帥之材!”劉承祐淡淡地評價了一句。

劉承祐這話,趙匡胤意外之餘,自感榮幸:“陛下謬讚了,小人實難當!”

而相較於其他人或羨慕或驚詫的目光,楊業則有些異樣,因爲類似的話,當此天子也對他講過......

聽其自稱,劉承祐說:“你此番投軍,還未入軍籍吧......”

“是。”

“以你此番之功,宜授指揮使,這樣,回京之後,調至散員軍中吧!”劉承祐想了想,說道。

“謝陛下!”天子都親自許官了,趙匡胤心中微喜,趕緊拜倒,一副感激的模樣。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當接見結束,這些軍官告退而出的時候,都是不由議論紛紛,大多面帶喜色。大軍之中,與他們資歷、職缺相類的軍官成百上千,但只有他們受到了天子的親自接見,這都簡在帝心了,怎能不喜。

劉承祐此番,就是來籠絡人心的,但是,籠絡人心,也不是光靠一張嘴就有用的,哪怕他是皇帝。

故在與這些“少壯派”的交流中,或多或少有些暗示,比如嘉獎提拔之類。只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768章 崩第470章 分封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章 取士不公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2章 “鄭州站”無題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65章 舊邸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08章 格局第160章 平定第16章 軍中俊才第96章 言官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82章 不手軟第77章 吏職變動第85章 浮雕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章 何謂開寶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97章 重拾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27章 冬至宴3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97章 心虛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41章 納降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21章 登乾元第323章 鬥法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40章 家宴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