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迎奉

bookmark

長社縣,節度府衙,裝飾自是華麗異常,即便生民貧苦,似劉信這樣的貴胄高門,從不減豪奢。要說當年跟着劉知遠打天下的時候,劉信也是能吃苦的,但自建國之後,墮落的速度實在驚人。

初春之際,天氣回暖,清風和順,和煦的春光也容易帶給人好心情。此刻,劉信的心情就格外不錯。

碧堂之上,帷幕之間,劉信正集參佐幕僚,舉行宴席,歌舞助興,觥籌交錯,一副靡靡之像。底下的幕僚,皆是曲意以迎,諂諂以奉。劉信的行事作風,都已習慣了,稍有不合,便遭打罰,硬骨頭的人,骨頭已經被打斷了......

這段時間下來,遣出的兵卒陸續歸來,所獲頗豐,得錢帛價值以千萬數,私庫愈豐,劉信很是得意。

“武判官,我讓你們準備的迎奉之物,都準備好了嗎?”趁着一曲舞罷的空暇,劉信問一名中年官吏。

“回皇叔,皆已籌備妥當,只待御駕過境!”那武判官答道,很是恭順的樣子。

“好!”劉信呵呵一笑:“來,喝酒!”

宴罷,劉信醉醺醺地被親信老僕攙扶着回內宅。

“皇叔......老奴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有話直說!”見其支支吾吾,劉信眼睛一瞪,不耐煩道。

“先帝梓宮將來許州,如此大肆飲宴,是否有些不妥?”老僕顯然是跟隨劉信多年的人了,一般的人,可不敢對劉信的舉動做什麼指點。

即便如此,劉信也不免喝罵:“民間死了人還有吃喪宴,喝喪酒。先帝都駕崩一年了,我喝點酒算什麼。”

聞斥,老僕的臉上的憂慮色更甚,說道:“這段時間,您派軍搜掠,各路牙兵,擾民過甚,眼下,諸縣民怨四起......”

“我說老楊頭,你今日怎麼如此多的話?”劉信不滿了,酒氣直噴在老僕的臉上:“一點民怨算什麼,還敢造反嗎?”

“皇叔,老奴是怕此事,傳到天子的耳中。”老僕道出顧慮。

聞言,劉信的酒意終醒了些,緊鎖着眉頭,似乎也有忌憚。不過很快,憂色隱去,灑然笑道:“我這是爲了向先帝盡忠盡孝,他能說什麼?再者,我怎麼都是他皇叔,都已經被他貶出東京了,他還想怎麼樣?”

“好了,你這老朽,勿在我耳邊囉嗦。去,從庫裡再挑選些稀罕之物,屆時獻給我侄子,可以了吧......”劉信擺擺手,吩咐了一句,自歸內院找周公交流去了。

......

對於許州的風波,劉承祐暫且還未有詳聞,他攜太后及公卿百官,護送着高祖劉知遠的梓宮,正在由開封南下許州的官道上。白幡林立,哀樂齊鳴,車如流水,聲勢很大。

鐵騎軍開道在前,龍棲軍殿護在後,此番護陵的,都是殿前軍的禁軍。拱衛在中段的,則是唯一一支獨立於殿前、侍衛兩司的軍隊——奉宸軍。

這是由原宮衛控鶴軍改編而來的,當初在晉陽之時,還是由劉承祐親自選建的精銳之師。在前番整編中,又經擴充,軍力長至七千餘衆,專事宮廷宿衛,乃是真正的皇家衛率。

此番南下,半個朝廷都隨行了,當然,許州乃近畿,風險不大。即便如此,在東京,劉承祐也做了妥善安排。由王章、馮道、王峻等臣控束朝堂,又由李洪信、白文珂、韓通等將帥掌軍,制衡一道,始終保持着。

在肅重的氣氛中,隊伍行進得並不快,隻日行四十餘里的速度,耗費了四天的時間,方纔緩行至許州。

雖在途中,但劉承祐這一路,與在東京之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見文武,處置國事,不曾荒怠。讀書習武,一如往常,甚至於若是他樂意,可以召隨行的皇后與貴妃侍寢......

午後小憩了,醒來之時,已感天色黯淡,朝外招呼了一聲:“張德鈞。”

這內侍明顯是時刻候着,話音剛落,便答話了:“官家有何吩咐?”

“傳向訓!”

“是!”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向訓乃是奉宸軍都指揮使,此番隨軍南下,被劉承祐任以行營部署。

在車駕裡待悶了,劉承祐直接探出身體,靠坐在在轅木上。天子如此坐在身邊,明顯察覺到,趕車的軍官,身體緊張了起來,顯得尤其慎重。

很快,向訓驅馬而至御前,欲下馬步行隨駕,被劉承祐揮手止住了。

“快到長葛縣了吧!”劉承祐問道。

“回陛下,過淯水,已在長葛縣境內,西面五里,便是縣城!”向訓很順溜地答來:“陛下,天色已黯,是否至長葛縣城下榻?”

劉承祐望了望光色黯淡的夕陽,吩咐着:“你去安排吧,今夜營於長葛城,明日再行西行,後日至睿陵!”

“是!”向訓策馬而去。

劉知遠的睿陵就建於許州陽翟縣境內。

精神尚好,劉承祐下車,前去問安太后李氏,長處宮中,甫遭此車馬勞頓,劉承祐還真怕李氏的身體受不了。

事實證明,劉承祐的顧慮是多餘的,李氏的精神狀態很好,並且有兩個媳婦殷勤地陪伴在旁,與其閒聊,解行路之乏。

目光在大符與高氏兩人身上轉悠了一圈,對於二者之間的愈加對立的爭寵行爲,劉承祐是故作不知,不動聲色地,加入閒談之中。

一直到長葛縣城側,行營已然搭建而起,倒不是向訓的效率高,而是劉信派兵徵集兩千多丁壯,專門佈置。並且,率許州僚屬將吏,親自迎候。

雖然,打心底對劉承祐十分不滿,但迎駕表面功夫,做得還是不錯,誠意十足。大概是覺得,一切做“妥當”,劉承祐當無話說了。

不過,掃着那些被役使的百姓,劉承祐確實沒多說什麼,只讓安排梓宮、大臣及護軍入駐。

御營之中,劉承祐與李氏一起,接見劉信,怎麼都是皇叔,皇室嫡親之人。能夠感覺到,叔侄倆之間關係的不和諧,李氏是有些緩和的。

不過,帳中,當劉信笑眯眯地,朝太后獻出一整箱子珠玉寶器之時,大唱讚歌,吐露他蒐集這些貢物費了多少勁兒.......

連李氏表情都有些尷尬了!

第173章 日常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68章 二次北巡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27章 不允第132章 進宮第413章 分食第150章 聽政第243章 總結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59章 挫折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0章 如此處置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74章 善待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9章 韓常案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3章 夜宴第68章 湖南亂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02章 絕境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45章 中秋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69章 夫妻密談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80章 博弈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