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

bookmark

乾祐二年夏四月己丑,劉承祐於自封丘射獵而歸。這是劉承祐自登基以來,第一次率衆狩獵,核心目的,還是爲檢閱軍隊,煊赫君威。龍捷、鐵騎兩馬軍,各出一軍隨獵,計兩千餘騎,文武大臣自馮道、郭威以下三十餘人隨行,期一日,宿夜而還。

隨行的馬軍,皆乃大漢禁軍中的精銳,除了參與圍獵之外,便是進行馬戰戰術的對抗演練,天子親自督閱。整個行獵過程,保持着嚴肅的秩序,各級軍官,依獵獲成果褒獎賞拔。

有個小插曲,於野林遇鹿,圍堵驅逐,將士射之,皆不中,及天子趕至,引弓而發,一矢中的,衆軍歡呼。不管事實如何,傳揚開來的版本就是這樣的,宣傳效果也達到了,也沒人會去深究具體怎麼回事,劉承祐自己一樣,當作是真的。

另外,便是隨駕的賢妃了,着武服,被銀甲,縱橫驅馳,身姿矯健,弓馬嫺熟,很是揚了一番名。世人方知,非但天子“勇健”,後宮之中亦有不讓鬚眉之巾幗。

“來回奔走,也疲憊了吧,回宮歇息去吧!”自北宮門還內廷,劉承祐身上還穿着鎧甲,邁步之間,對摺小娘吩咐着。

折小娘英姿勃發,玉面之間,透着爽然,一次行獵,使得她心裡自進宮之後便淤積的壓抑感消除了不少。事實上,這樣一匹胭脂馬,約束於深宮,消磨其個性,卻有焚琴煮鶴之感。

劉承祐也感受得到,折小娘強顏歡笑背後的少許憂鬱,命他隨獵,也正是想讓她釋放一下心中的情緒。但是,也僅止於此,政治聯姻終究是政治聯姻,倘若折小娘不試着習慣禁宮的生活,進入皇帝女人的角色,那麼,結果不會太美妙,縱使劉承祐眼下對這娘子甚是喜愛。

當然,事實上,折小娘並未如“書”中所描述的那般,苦於宮門約束,一心追求自由高歌......相反,時間雖短,折小娘已經在努力地適應。

雖然折小娘仍舊是神采奕奕的,精神正佳,還有種意猶未盡之感,但面對劉承祐的吩咐,很識趣地應命而還。

劉承祐是輕騎還營,步行入宮的,見他邁腿,張德鈞又機靈地獻着殷勤:“官家,還是乘坐御輦吧!”

“左右也走累了,備輦!”劉承祐直接表示同意。

聞天子行獵歸來,符皇后與高貴妃先後遣人問安,劉承祐皆溫言以復,着安心養胎。顯然,近來獨寵賢妃,讓後、妃二人都起了想法了。

“自內帑,選兩匹上好蘇繡,賞與皇后與貴妃!”在內侍的伺候下,解甲易服間,劉承祐吩咐着。

“是!”

“陛下,蘇、範兩位相公求見!”幾乎是卡着劉承祐回宮的時間,舍人通報,蘇禹珪與範質求見的消息。

說起來,朝堂之上共七位同平章事,楊、王、蘇、馮、李、範、趙,共分相權。以楊邠、王章最爲權重,除趙瑩基本充數之外,近來就屬集賢殿大學士、判禮部事的蘇禹珪最爲低調了。

同爲開國元勳,河東舊臣,蘇禹珪明顯有意識地在降低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其本身才德有限,隨着劉承祐大肆提拔舊臣,在治學治政上蘇禹珪實在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有自保之心,要知道,當初在朝廷之上,他可與蘇逢吉共稱“二蘇”,彼時勢盛,仗勢犯罪謀私,可一點不比蘇逢吉少。只是後來吃飽吃肥之後收斂了,再加有蘇逢吉在前吸引火力。

然而,蘇逢吉的下場,還是讓蘇禹珪警惕不已。

太悽慘了!

見禮過後,賜座奉上茶水,劉承祐直接問道:“何事?”

蘇禹珪意態極其恭順,起身腰佝得很低,眉開眼笑的,稟道:“陛下,潁州上報,於境內發現一對紫兔、白兔,特進獻朝廷。此乃祥瑞,吉兆大漢,臣以爲,當下詔褒獎。”

蘇禹珪笑吟吟的,但劉承祐聞之,神色並未露出多少喜意,眉端微緊,回憶了下,問:“潁州團練使是孟行超吧!”

沒有從劉承祐臉上發現期待的表情,蘇禹珪聲音放低了些,說:“正是!”

潁州團練使孟行超,還是國初劉知遠任命的。

對於祥瑞吉兆什麼的,劉承祐實在提不起多少興趣,只覺得此類人主一州軍政,不能盡其職,反謀投機取巧。不過,能主動進獻,獻媚於天子與朝廷,也算難得了。

抱着一種複雜的情緒,劉承祐問範質:“範卿,你也覺得如何,當獎?”

拜相之後,範質愈加從容,輔佐明君,以展才學,進而實現自己的抱負。總之,近來範相公春風得意。

似乎明白劉承祐的心理,範質拱手道:“既是上天給予的吉瑞之兆,朝廷當有所表示,以慰臣心,以撫民意!”

“那就由中樞下詔褒獎吧!”劉承祐淡淡地吩咐着。

隨即又十分小聲地補充了一句:“世間真有兔,色紫?”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逗留,又瞧向範質:“範卿有何公務?”

範質面色平靜,比起蘇禹珪可少了太多諂媚之色,謹聲稟道:“陛下,荊南節度使高保融再度派人,北上東京進貢!”

說着,範質呈上一份禮單。

“這高保融承其父職不過半載,這已經是第二次進貢了吧!”劉承祐接過禮單掃了幾眼,雖然不如南唐那般豪氣,但他的心情明顯更好。

“正是!”範質答道。

去歲冬,南平王高從誨病逝,由其子高保融繼位。承繼之初,便主動上表彙報。事實上,從去歲年中,高從誨便主動服軟,又是進貢,又是稱臣,意圖修復兩方之間破滅的關係,顯然是在爲子孫鋪墊。

就事論事,高從誨雖然有個“高賴子”的雅稱,但就其本身的才能而言,已是中上之資,據荊南那彈丸之地,周旋於諸國,也是不容易的。

“陛下,據報荊南節度使高保融,爲人迂腐軟弱,才德不足,更無治兵理政之能,卻無乃父之風采。其侍漢殷勤恭順,想來是患於國初之時,罪犯於我朝。陛下或可回禮,以安其心!”範質向劉承祐建議着。

劉承祐考慮了一會兒,神態很輕鬆,問:“來使還在禮賓院?”

“是!”

“吩咐下去,好生招待,朕明日當親自接見!”

“另外,擬詔,加荊南節度使高從誨檢校太師、侍中!”兩個虛銜,於劉承祐而言,根本不要錢。

對於大漢朝廷而言,一個迂懦的割據之主,當然是好消息,也方便朝廷操作。

戰略向南,劉承祐的目光又豈止放在東南一隅!

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51章 凋零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76章 雍王第66章 兄弟之國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無題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97章 重拾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這纔是感言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30章 湖湘之治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86章 宗室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695章 袁家莊第67章 遺表第291章 酬功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13章 日常第174章 故交情誼半島史話·奇葩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13章 日常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79章 勢孤危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98章 山道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95章 大商人第44章 箇中弊端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6章 糧與錢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47章 談話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76章 去鄴都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97章 指點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13章 分食第2章 登聞鼓響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89章 談話第24章 人事調整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