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出使歸來

bookmark

宋州,州治宋城,此段汴河之上,已有大量清淤船,順流而下,疏浚運河。

隨着錢糧到位,實地勘察結束,由王樸做好計劃策略上報,經過廷議過後,朝廷正式下詔,革治汴河之弊,以王樸監其事,統管全局。

沿河州縣,各自徵發河工、勞力,在各治其河段的基礎上,由王樸統一調配,遣佐吏指導監督。自開封,經宋、亳,至宿州,五百餘里的水道,雖淤塞程度有異,但對大漢朝廷而言,這確實是個不小的工程。並且,這條清淤路線,指向性甚是明顯。

疏浚工作是要下苦力的,以行船拖淤。鑄鐵爪,繫於船尾,沉底,篙工持杆急擢,雖乘流水而下,案上猶需縴夫牽拉。如此這般攪蕩,汴河爲之渾濁......

一支船隊自東南溯水而上,都是千料大船,船吃水不淺,觀其所揚旗幟,乃公用官船。這是自南唐出使而還的陶谷與王溥一行,從這沉沉地壓排着河水的船隊可知,使唐之旅收穫不小。

將入盛夏,天氣已漸炎熱,船上的隨員、兵卒、船伕等衆,衣裳早早地便單薄起來,賣苦力者更是汗流浹背。頭船上,陶谷與王溥同樣也穿着輕便的夏衫,站在船舷邊,憑舷遠眺,袖袍迎風而動,很有一番名士風範。

“江南雖則風景宜人,但老夫,還是更喜歡北地風光啊!至少,不如南邊那等溼熱,讓人不適。”陶谷扶舷而立,觀運河之景遞次而去,很是感慨。

陶谷是邠州人,關中塊地方,要多幹有多幹,陶谷的感慨,倒也是臨其境而有所發。當然,嘴裡這般說着,面態之間猶帶着少許盪漾之意,似乎還徜徉在金陵的美好回憶之中。

江南女子,清雅如水,秦淮河上,青樓楚館,他可偷摸地享受了一番,回味無窮。出使江南,陶谷明顯是放飛自我了,遠沒有在漢廷之時的“謹慎”、“謙卑”,當然,他的謹慎與謙卑,一向只對天子劉承祐。

隨行爲副使,有此番共事的經歷,王溥對陶谷很是瞧不上,心中甚是鄙夷。只覺此人,虛有文名,而品德低下,傲慢而寡禮,好利而貪色,不知潔身自好......

此次出使金陵,舉止實屬道貌岸然,若非南唐君臣無意多生是非,只怕將大國使節的氣度臉面給丟個徹底,貽笑大方。

但陶谷,儼然不自知,甚至於洋洋得意。

雖然心中鄙夷,但王溥並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只是隨意地以一種嚴肅的語氣附和道:“陶公所言甚是!自古以來,江南之地,卑溼水熱,我北方將士,不習南土,日後若動兵,還需注意。倘若慮備不及,恐遭重挫。即便是淮南,與北方氣候,亦有些差異,回朝之後,還需盡告陛下......”

陶谷只是想和王溥聊聊風情,以解行船之煩悶,誰料一句感慨,竟引得這後生如此鄭重其事的一番軍政論道,不禁有些鬱悶。

瞥着王溥那一本正經的表現,陶谷心生不悅,只覺這小輩在自己面前端架子,再思及在金陵期間,王溥以其智略大出風頭,又想到在東京之時便深受天子寵信......

狹窄的心胸使得陶谷很難受,各種情緒一下子涌了上來,皮笑肉不笑地說:“齊物言談之間,盡是爲國爲君,難怪如此受到陛下的賞識。”

陶谷的陰陽怪氣,對王溥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只見其朝着北方,拱手遙拜,認真地說:“既食君祿,受陛下信重,在下不才,自當竭誠以報。”

“呵呵......”陶谷又笑了笑,眼神閃了幾下,微微眯起,隨口道:“此次使唐,得以談和,既探得其虛實,又滿載而歸。想來,回京之後,陛下定有賞拔。齊物前途無量......後生可畏啊!”

話是好話,可是陶谷的語氣,並不那麼地友善,換個其他人,比如王樸,以其烈性,估計會直接甩他一臉色,甚至直言斥罵。

不過王溥嘛,雖然眉宇間也透着不愉,但仍然保持着風度:“爲國效力,但求有功,又何需對陛下的賞拔心心而念之?”

王溥此言落,陶谷不怎麼好看了,目光是斜着瞟向王溥的,哼唧兩聲,拂袖而去。

王溥則沒有管陶谷,話不投機,他不只有風度,還有年輕氣盛。

望着運河之中,給船隊讓行的清淤舟船,王溥心中有數。對朝廷治河疏浚的執行力看高了一層,也感受到了劉承祐的決心。

撫着船舷,身體隨着船隻的行進而晃動,感受着大船艱難北行,王溥反倒踏實。船上所載,乃唐主李璟表示的議和誠意,糧三萬石,錢兩萬緡。

比起最初的獅子大開口,自然算不得什麼了,即便是這點錢糧,還是陶谷與王溥,說幹了嘴,磨破了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示之以威,方纔使南唐方面鬆口。

如今的南唐,正處其“極盛”時期,立國以來,疆域最廣,人口最大多,財稅最富。並不是那麼好訛詐的,也就是唐主李璟“大氣”,再加上王溥巧妙地利用了南唐的黨爭,方獲其利。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總得來講,此次使唐談判議和,還是比較順利的,兩方之間議和的意願都比較充足。至於爲什麼會拖了足足一個半月的時間,陶谷與王溥有刻意拖延,逗留於金陵的意思。

他們身負劉承祐的使命,刺探南唐情報,纔是最重要的。知己知彼這句話,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在南唐的這一個半月中,對其軍事,旁敲側擊粗察之;對其民事,直窺其貌;對其政事,探聽的情況可就太樂觀了......

至於堅持訛要的這些錢糧,只不過是點添頭罷了,當然這點添頭,足以讓並不富裕的漢廷君臣,感到欣喜。

盯着被破開的汴河水浪,反射着太陽光線的波光有些耀眼,王溥雙目清明,一副頭腦清醒的模樣,認真地回憶着此番使唐的經過與收穫,對南唐的瞭解,腦中已然組織着語言,如何向劉承祐彙報,又有什麼建議......

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83章 李相爲帥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750章 《桃蘭賦》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33章 聖訓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74章 善待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04章 解決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6章 名將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84章 虛了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09章 在長安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82章 不手軟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8章 任其紛擾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61章 新問題第6章 遺奏十條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809章 餞行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31章 泰來樓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80章 過鄴都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27章 皇城司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416章 面試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36章 趙都帥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18章 蒲陰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33章 聖訓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51章 聽政2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81章 功臣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313章 晉王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98章 山道第2052章 回京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