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河東之患

bookmark

“坐!”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謝陛下!”

君臣各安其座,劉承祐先是沉默了一會兒,王景崇也不急躁,靜待皇帝詢問。

“河東滅佛之事,你辦得不錯,朕沒有用錯你!”劉承祐聲音如常一般,沉沉道來:“前後之事,悉有詳陳,朕就不細問了。聽聞你在河東有‘意外’所得,事關太原王,朕很感興趣。說說看,太原王乃朕血親皇叔,長年鎮守河東,久未相見,朕這個做晚輩的,應當關心關心......”

劉承祐語氣雖則平淡,波瀾不興,王景崇卻能感受到那隱藏於其後的洶涌,平靜之間蘊藏兇險。

然而,緊繃着的麪皮之下,卻是王景崇稍顯澎湃的心情,他知道,自己在忻州的那個念頭,又賭對了。以天子的強勢與野望,又怎會容忍河東這樣一個近似“獨立王國”的存在,尤其是還是皇叔劉崇。

大抵是錯覺,自下而上望去,王景崇只覺皇帝的目光凌冽駭人。迅速地平復下心情,王景崇仍舊謹慎地應道:“武德司爲陛下張揚耳目,臣在河東,確有所察,且大膽試言之,如有不當處,請陛下恕罪!”

“說!”劉承祐嘴角一咧:“謹小慎微,可不是你王景崇的風格,不必顧忌!”

有劉承祐此言在,王景崇也不故作矜持了,不過仍舊稍稍壓低着聲音,鄭重稟道:“陛下,就臣在河東實地察訪調查,對於皇叔,朝廷需加防備!”

言罷,劉承祐忽地哈哈大笑,有些突兀,笑聲在殿中迴響。就如發泄一般,持續了幾個呼吸的功夫,劉承祐方纔以一種感慨的語氣道:“防備!北守西扼,內防外備,類似的言論朕聽得太多了,眼下如何,連朕的親皇叔都要防着了嗎?王景崇你是何居心?”

一副壓抑許久模樣,“無能狂怒”般發泄一通後,劉承祐變臉一般斂形容,去面色,屏退左右,淡淡地對王景崇道:“說吧!”

“陛下,經臣調查,太原王在河東,潛蓄異志,早已與朝廷離心,早晚必定生患!”

這回,劉承祐沒有打斷他,任他敘來。有些東西,他早有耳聞,但受限於精力,並沒有過多的關注與調查。還是需六聽聽王景崇“實地考察”的結果,劉承祐相信他是用了“心”的。

“太原王在河東,大肆斂財,幾無收斂。河東諸州,寺院財產以海量計,此番滅佛,官兵清剿所得,泰半落於其手。據晉陽探事所報,滅佛中秋之時,一日之間,便有三百餘輛裝滿錢糧財貨的馱車,輸往城中。”

“太原王在王府東南,修建了三座大倉,一屯糧草,二屯兵器,三屯錢貨,集河東諸州之財富,稅收、錢糧大部截留以輸其中,常備一千甲兵守衛。”

“以漢興之際,供養大軍進取中原,河東百姓多貧苦,經年未復,太原王多遣稅官,苛捐雜收,擾民過甚,積怨深厚。此番滅佛,百姓易受蠱惑,河東屢生動亂,亦有此間緣由。而太原王,雖則積極鎮壓,卻也趁機圖財害民,大傷元氣。”

“陛下之制,朝廷之政,河東少有施行落實者,悉出河東節度。諸州將吏,擅自委之,少有報備朝廷,儼然自成一系。”

說了很多,王景崇竟沒來由得心裡有些發虛,尤其在天子靜坐御案,面無表情的情況下。嚥了咽口水,潤潤嗓子,王景崇咬咬牙,繼續道來。

只是,聲音不似初時那般洪亮了:“高祖進兵中原之後,留駐之軍,節度牙兵及州鎮戍卒不足萬。而今就臣粗查,這三年多時間,太原王選募勇士,招納亡命,大造兵甲,而今已有馬步軍三萬之多!勒令還俗之僧,太原王亦遣部將,揀其精壯,充入軍中,得兵數千!”

“河東諸州丁口可有三十萬?”劉承祐突然開口。

“在籍丁口,恐怕沒有!”王景崇給了一個不怎麼確定的回答。

劉承祐卻幽幽道:“以這點人口,供養如此多的兵馬,已非窮兵黷武所能形容,河東治下生民之苦,可想而知。”

天子的考慮,從來高瞻,異於常人。王景崇倒確是從沒往這方面考慮過,做出一副感佩的表情:

“陛下之言,甚是!”

劉承祐發聲後,雖然還有不少情況可以彙報,但王景崇識趣地,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爲他發現天子臉上的“興致”之色,正在逐漸消失,逐漸麻木。

良久,劉承祐深吸了一口氣,輕聲說道:“你今日所報,朕知曉了,暫且爛於心中,勿泄於外。”

“陛下......”劉承祐的反應,大出王景崇意料,忍不住張了張嘴,最終化爲一個字:“是!”

“不過,對於河東的情況,要加強監察,一應情報,記錄在冊。但要記住,武德司下屬,行事務必小心,注意分寸,皇叔畢竟是朕的皇叔,不可小覷輕辱......”劉承祐又補了句。

王景崇聞言微訥,眼珠子一轉,頓時意識到,劉承祐眼下並沒有動河東的意思,當即應道:“遵命!”

左右此次,他不是像在邢州倒楊那般,亡命一搏。照他想法,有今日之報,日後河東形勢,不管如何發展,都用得住他。只有有用,那便是立功的機會。

“河東一行,你立功頗大,朕分遣諸使,監察地方,也唯有你,處事最合朕心。”

“能爲陛下效力,是臣之忠願!”從劉承祐的語氣中,流露出些許讓他期待的意味,王景崇保持着低調謙卑。

“官,暫時朕就不給升了!”劉承祐直接道:“晉爵爲任公,加兵部尚書銜,食邑三百,河東一行,你們所獲錢貨,不必上繳,就當朕的賞賜,由你處置!”

說這話時,劉承祐給了王景崇一道玩味的眼神,令他牙緊。

雖然劉承祐的賞賜,距離王景崇所期待的,仍有差距,但皇帝都這般表態了,他還能多說什麼,甚至不敢表露出一點不滿的情緒,恭敬地跪於殿中謝恩。

“另外,朕欲置武德營,兵額一千,你率右營!”

比起爵位、勳銜、錢財,劉承祐這道賞賜,才讓王景崇喜出望外。

又瞟了眼他身上的傷,劉承祐擺擺手:“既回京,便好生休養創傷,去太醫院尋太醫診斷,配些湯藥!”

“謝陛下!”

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29章 向南!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68章 婚宴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446章 流光園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34章 交待第242章 戰後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80章 博弈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53章 信使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95章 楊邠案(3)第86章 鬚髮花白完結感言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50章 喜訊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95章 效果已顯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36章 虒亭第450章 落幕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99章 又窮了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97章 新山陽第33章 西巡結束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34章 回府第1748章 應急機制